期刊文献+
共找到57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除旧布新”到“继续革命”——1956—1976年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论略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1-113,共3页
1956-1976年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充满曲折:其前期旨在巩固社会主义的新意识形态,体现了历史的必然,偏差仅存在于一定范围内;后期则逐渐发生偏差,导致意识形态领域愈益过火的斗争,进而泛滥至“文革”的“继续革命”。造成这二十年中... 1956-1976年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充满曲折:其前期旨在巩固社会主义的新意识形态,体现了历史的必然,偏差仅存在于一定范围内;后期则逐渐发生偏差,导致意识形态领域愈益过火的斗争,进而泛滥至“文革”的“继续革命”。造成这二十年中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由建设性转向破坏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设一元意识形态主导下的多样文化是总结历史经验的逻辑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1956—1976年 意识形态领域
下载PDF
滇西南1976年龙陵M_(S)7.3、M_(S)7.4双强震触发滑坡遥感解译及其构造意义
2
作者 李浩峰 徐岳仁 +4 位作者 郭雅丽 刘晗 赵昕雨 陆玲玉 唐嘉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40,共24页
深入研究中国滇西南地区发育的龙陵-澜沧新生地震构造带对于合理划分活动地块边界及未来开展强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已发生的双强震震例开展回溯研究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文中对震前、震后高分辨率Ke... 深入研究中国滇西南地区发育的龙陵-澜沧新生地震构造带对于合理划分活动地块边界及未来开展强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已发生的双强震震例开展回溯研究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文中对震前、震后高分辨率Keyhole卫星影像进行遥感解译,结合野外验证和前人研究结果,获得了1976年M_(S)7.3、M_(S)7.4龙陵双强震触发滑坡较为完整的数据库。结果显示:1)共解译滑坡14448个,总面积为17.2km^(2),70.9%的滑坡分布在花岗岩质的岩体风化层中,单体滑坡面积集中在数百至1000m^(2)区间,多为表层风化层内的浅层滑坡,滑动距离较小;2)同震滑坡密集区与高烈度区不匹配,其空间分布显示破裂区规模约为30km,且均位于活动断裂的一侧,表明其发震构造并非为龙陵-瑞丽断裂或畹町断裂。滇西南地区共轭强震破裂可能局限了单次强震的空间规模,因此在确认未来强震危险区时应重点关注NE向与NW向构造的交会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南地区 1976龙陵M_(S)7.3、M_(S)7.4双强震 地震滑坡 Keyhole卫星影像 遥感解译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新中国乡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及其现实启示——以《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杨梦颖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在国家工业化战略启动后,由毛泽东主持制定的新中国第一个指导乡村全面建设的长期规划,文件集中展现了毛泽东关于新中国乡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对于新中国的乡村建设,毛泽东主张从生产力、生产关系... 《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在国家工业化战略启动后,由毛泽东主持制定的新中国第一个指导乡村全面建设的长期规划,文件集中展现了毛泽东关于新中国乡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对于新中国的乡村建设,毛泽东主张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各项社会事业等多方面入手,其基本思路包括:以农业生产合作社为组织依托,以发展农业生产为经济基础,以农民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以工农城乡互相支援为重要保障。毛泽东关于乡村建设的部署和主张,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乡村建设 1956到1967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下载PDF
毛泽东1956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4
作者 王明波 《桂海论丛》 2024年第1期44-53,共10页
1956年,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建设经验,借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开始了艰辛的探索历程,他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 1956年,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建设经验,借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开始了艰辛的探索历程,他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矛盾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党和政府必须执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任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坚持集体领导和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官僚主义等重要理论观点,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6 毛泽东 社会主义建设
下载PDF
经济体制:1956-1976年毛泽东的构思 被引量:1
5
作者 夏煜煊 《天府新论》 1994年第1期106-106,共1页
经济体制:1956-1976年毛泽东的构思夏煜煊中国最初建立的经济体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特别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业化建设,参照苏联经验而逐步构造起来... 经济体制:1956-1976年毛泽东的构思夏煜煊中国最初建立的经济体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特别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业化建设,参照苏联经验而逐步构造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对当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 1956-1976 毛泽东 体制构想 计划经济
下载PDF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1976)宾馆类建筑立面特征研究
6
作者 陈李波 叶烽 +1 位作者 徐宇甦 方志诚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0期1-6,共6页
宾馆类建筑在现代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展现出对城市发展的适应性转变。通过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年—1976年)国内诞生的一批新式多层宾馆类建筑调研,从宾馆立面构图,细部特征等进行分析,挖掘宾馆类建筑发展脉络及其与国内社会... 宾馆类建筑在现代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展现出对城市发展的适应性转变。通过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年—1976年)国内诞生的一批新式多层宾馆类建筑调研,从宾馆立面构图,细部特征等进行分析,挖掘宾馆类建筑发展脉络及其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同异性,探讨其在指导思想和政策背景的变化过程中所呈现的时代实践特征。为国内宾馆类建筑的保护与价值提升提供理论研究基础,也有助于补充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建筑文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1976) 宾馆类建筑 立面特征 差异性
下载PDF
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孕震环境:密集地震台阵观测得到的结果 被引量:42
7
作者 刘启元 王峻 +2 位作者 陈九辉 李顺成 郭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5-213,共9页
1976-07-28唐山地区发生了震惊中外的7.8级大地震。为什么在华北古老克拉通内部的唐山地区能够发生如此的大地震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是否会在唐山地区再次出现同样的破坏性地震值得认真研究。利用流动地震观测台阵数据和接收函... 1976-07-28唐山地区发生了震惊中外的7.8级大地震。为什么在华北古老克拉通内部的唐山地区能够发生如此的大地震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是否会在唐山地区再次出现同样的破坏性地震值得认真研究。利用流动地震观测台阵数据和接收函数反演方法,我们研究了唐山地区60 km深度范围内的三维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结果表明:(1)由活动断裂切割的唐山断块与周围介质存在明显差异,围限唐山断块的断裂均为超壳的活动断裂;(2)唐山大震区中上地壳具有明显的非均匀壳内低速体;(3)该地区壳幔界面表现为明显的断块式隆升,与两侧相比,唐山菱形地块下方的上地幔顶部异常隆起的高度达到10 km左右,下伏的上地幔具有异常的非均匀结构;(4)唐山大震区可能有幔源物质较大规模的侵入,形成了中、上地壳内的低速体。由于较已往的研究结果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我们得到了一些以往尚未发现的有关唐山地区深部结构的异常特征;(5)首都圈地区内破坏性地震发生的地点绝非偶然,它们均与其相应的深部构造背景密切有关,这为强震发生地点的预测提供了可能。根据本文结果,我们认为,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主因源于上地幔的垂向运动变形及壳幔之间物质及能量的交换,区域水平向应力场为次要作用。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能够在我国华北古老克拉通地区发生7级以上强震,在唐山地区再次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值得给予进一步的研究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6唐山大地震 地震成因 地壳上地幔结构 接收函数 流动地震台阵
下载PDF
1956—2005年渭河流域降水与径流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8
作者 姚正学 杨军 刘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8,共7页
以1956—2005年渭河流域渭源、武山和北道3个水文站月径流资料和流域内78个雨量站的降水数据为基础,运用线性趋势法、距平百分率法、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0 a来... 以1956—2005年渭河流域渭源、武山和北道3个水文站月径流资料和流域内78个雨量站的降水数据为基础,运用线性趋势法、距平百分率法、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0 a来渭河上游降水与径流的趋势性、阶段性、突变性、周期性,并对径流与降水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降水同人类活动影响径流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上游年径流和年降水下降趋势显著,且下游区降水和径流的下降速率比上中游的快;降水和径流具有基本一致的长周期变化,只有渭源站的径流呈现出5个周期的转换,而武山站和北道站的转换周期为6个;流域上、中、下游降水的突变时间分别为1994年、1993年、1991年,径流的突变时间分别为1995年、1992年、1986年;下游降水和径流显著下降的开始时间早于上游,且持续时间明显比上游长;在研究时段内降水量没有发生系统偏差,而径流的系统偏差明显,说明径流可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干扰并发生了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特征 径流 降水 渭河流域 1956-2005
下载PDF
1976年唐山M_S7.8地震乐亭—滦南地区NW向地裂缝带赵滩点位调查 被引量:11
9
作者 郭慧 江娃利 谢新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4-655,658,共12页
1976年唐山M_S7.8地震的早期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在乐亭—滦南地区存在一条NW走向的地裂缝带,自滦南县申营村往南断续延伸至乐亭县王滩镇王各庄村,长度大于30km,以右旋走滑为主.该地裂缝是1976年唐山M_S7.8地震形成的,但其地理位置接近197... 1976年唐山M_S7.8地震的早期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在乐亭—滦南地区存在一条NW走向的地裂缝带,自滦南县申营村往南断续延伸至乐亭县王滩镇王各庄村,长度大于30km,以右旋走滑为主.该地裂缝是1976年唐山M_S7.8地震形成的,但其地理位置接近1976年唐山地震序列中滦县M_S7.1地震形成的NW向地表破裂带延伸方向上.为进一步研究唐山地震的发震构造,本文拟基于前人资料,对乐亭—滦南地区NW向地裂缝带赵滩点位展开调查,并实施探槽开挖和钻孔探测.探槽揭示出小型砂脉和宽1.0—1.2m的大型砂脉分别为1976年唐山MS7.8地震和该地震之前另一次强震事件的产物;钻孔探测结果表明主砂脉两侧地层不存在明显的垂直落差,这与1976年唐山M_S7.8地震时该点位出现的地裂缝现象是右旋剪切以及赵滩探槽揭示的两侧垂直位移不明显的现象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6唐山MS7.8地震 NW向地裂缝带 探槽 钻孔测线
下载PDF
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华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0
10
作者 崔效锋 谢富仁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0-288,共9页
通过对华北地区 196 3~ 1998年间 12 6个地震 (MS≥ 4 7)震源机制解的逐一筛选 ,运用逐次收敛法对中国华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反演分析 ,发现该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方向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演变特征 :①中等主应力... 通过对华北地区 196 3~ 1998年间 12 6个地震 (MS≥ 4 7)震源机制解的逐一筛选 ,运用逐次收敛法对中国华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反演分析 ,发现该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方向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演变特征 :①中等主应力σ2 基本上是近垂直的 ,最大主应力σ1和最小主应力σ3 都接近水平 ,σ1、σ3 的方位在时间和空间上则存在着一定的变化 ;②1976年唐山地震以前 ,该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方向基本一致 ,最大主应力σ1的方位角为 6 8°(北东东向 ) ;③ 1976年唐山地震以后 ,华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方向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华北北部地区和郯庐断裂带以东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方向没有明显改变 ,最大主应力σ1的方向仍为北东东向 ,方位角保持 6 8°不变 ,而华北中南部地区最大主应力σ1的方位则发生了顺时针的转动 ,方位角变为 87°(近东西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构造应力场 震源机制解 华北地区 反演分析 1976 唐山地震
下载PDF
1976年香港秀茂坪人工填土边坡滑坡灾害评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栾茂田 年廷凯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简要介绍了1976年香港秀茂坪人工填土工程在强降雨后所发生的滑坡灾害,香港土木工程署当时根据滑坡 后的调查和试验研究,探讨了滑坡的起因,并提出了整治措施,为香港地区其它人工填土边坡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 有益的启示,也为类似滑坡的... 简要介绍了1976年香港秀茂坪人工填土工程在强降雨后所发生的滑坡灾害,香港土木工程署当时根据滑坡 后的调查和试验研究,探讨了滑坡的起因,并提出了整治措施,为香港地区其它人工填土边坡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 有益的启示,也为类似滑坡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6 人工填土边坡 香港 滑坡 加固 治理 地形 气候条件 降雨量 地下水
下载PDF
1956年的波兰危机与中波关系——来自中国的档案文献和内部报道 被引量:9
12
作者 沈志华 李丹慧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06年第3期45-58,共14页
1956年对于波兰和中国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来说都是激烈动荡的年代,也是中波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年,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和十月危机,其结果导致国内政治动荡及与苏联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在此政治局势急剧变动的时期,中国的... 1956年对于波兰和中国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来说都是激烈动荡的年代,也是中波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年,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和十月危机,其结果导致国内政治动荡及与苏联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在此政治局势急剧变动的时期,中国的立场和态度如何,中共在波兰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变动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一直是历史研究者希望了解的,而国际学术界以往的研究则十分欠缺。本文作者基于详实的档案史料对所述问题作出了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6 波兰危机 中波关系 苏共 中国 档案文献 内部报道
下载PDF
临沂市1956~2002年急性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忠诚 陈桂兴 +2 位作者 张素洁 邹学奎 孙美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为了解临沂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病趋势.笔者对临沂市1956~2002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临沂市 1956~2002 急性传染病 发病趋势 疾病谱
下载PDF
1976年和林格尔6.3级地震前后震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晁军 李占维 +5 位作者 王翠萍 王彦伟 包岩斌 赵蒙生 王彬 李泰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5-232,共8页
从时空变化特征、震源参数、地震波谱特征、b值、Vp Vs、Q值、持续时间衰减比、Ap As等方面对1976年 4月 6日和林格尔 6 3级地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着重分析了地震前后 2年左右出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变化特征 ,以提取和林格尔 6 3... 从时空变化特征、震源参数、地震波谱特征、b值、Vp Vs、Q值、持续时间衰减比、Ap As等方面对1976年 4月 6日和林格尔 6 3级地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着重分析了地震前后 2年左右出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变化特征 ,以提取和林格尔 6 3级地震的短临信息。分析后认为此次地震出现的震兆特征与包头 6 4级地震、张北 6 2级地震某些方面有相似处 ,对探讨分析未来阴山、燕山地震带浅源中强震的孕育过程及提取临震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林格尔6.3级地震 震兆特征 震源深度 b值 波速比 Q值 1976 地震波 震源参数
下载PDF
永嘉县1956~1998年丝虫病防治与监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胜则 陈仁裕 徐以勒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永嘉县 1956-1998 丝虫病 防治 监测
下载PDF
蓟县1956~199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学娟 刘雪荣 陈继永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4年第1期59-61,共3页
分析蓟县 1 956年建站以来 44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总的趋势是明显下降 ,发病种类从 2 1种降为1 3种 ,发病率变化趋势从 50年代的 1 60 2 2 0 / 1 0万上升为 70年代的 2 386 50 / 1 0万 ,后又下降为 1 54 2 2 ... 分析蓟县 1 956年建站以来 44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总的趋势是明显下降 ,发病种类从 2 1种降为1 3种 ,发病率变化趋势从 50年代的 1 60 2 2 0 / 1 0万上升为 70年代的 2 386 50 / 1 0万 ,后又下降为 1 54 2 2 / 1 0万 ,最高年发病率 (1 970年 )在 1 4 0 2 0 35/ 1 0万 ,主要是流感大流行所致。 70年代前呼吸道传染病占首位 ,发病率明显高于肠道等其他系统传染病 ,以流感、麻疹、百日咳为主 ;80年代后由于计划免疫的实施 ,呼吸道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而肠道传染病发病相对升高 ,越居第一位 ,主要病种为痢疾、肝炎。已绝迹多年的性病又死灰复燃 ,有增多的趋势。世界上一些新的传染病不断被发现 ,如疯牛病、埃伯拉病等 ,所以传染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信随着一些相应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直至消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县 1956~1999 传染病 疫情动态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1915—1956年北京会馆的整顿历程略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日根 张宗魁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10年第2期74-81,共8页
1915—1956年,北京市的会馆经民国政府和新中国政府的持续整顿,传统的功能有的消失,有的延续下来,同时增益了部分新功能,政府的干预呈现出日益加强的趋向,这与近代社会变迁新形势、科举的被废除、政治中心的迁移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会... 1915—1956年,北京市的会馆经民国政府和新中国政府的持续整顿,传统的功能有的消失,有的延续下来,同时增益了部分新功能,政府的干预呈现出日益加强的趋向,这与近代社会变迁新形势、科举的被废除、政治中心的迁移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会馆的废弛导致了馆舍的倾圮,内部滋生腐败、贪渎等现象,国民政府和新中国政府均积极、灵活、稳妥地推行了一系列措施,最后实现了会馆财产向"人民转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15--1956 北京会馆 整顿
下载PDF
1956—1976:技术革命与文化革命思想的扬抑轨迹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威孚 王智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0-125,共6页
技术革命与文化革命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二者分别有其自身的内涵,它们的提出与实施并不完全同步,但最终被作为一个总体战略付诸实施。技术革命与文化革命是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 技术革命与文化革命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二者分别有其自身的内涵,它们的提出与实施并不完全同步,但最终被作为一个总体战略付诸实施。技术革命与文化革命是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选择。这一思想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后来“由扬而抑”,渐被偏离,文化革命更被导入“文化大革命”的歧途。尽管技术革命与文化革命的思想曾经被误读,但因此所获得的历史经验却为1978年后的“自抑又扬”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革命 文化革命 中国共产党 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 1956-1976
下载PDF
1976年唐山地震成因解释的一个新模式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2-557,共6页
指出已有对唐山地震成因解释的不足 ,综合分析了唐山地震前后的地震现象 .认为唐山及周围地区 1 973~ 1 975年 ML4地震密集 ,而同一时空范围内 3级和 2级地震并不活跃是最为显著的地震活动特征 ,并认为这一特征应与区域高应力及地壳介... 指出已有对唐山地震成因解释的不足 ,综合分析了唐山地震前后的地震现象 .认为唐山及周围地区 1 973~ 1 975年 ML4地震密集 ,而同一时空范围内 3级和 2级地震并不活跃是最为显著的地震活动特征 ,并认为这一特征应与区域高应力及地壳介质相对较为完整这一物理实质相对应 .假定中国大陆周边的强震活动大体上反映着相应板块对中国大陆作用的强弱 ,推论 2 0世纪 70年代华北地区存在多个动力过程 ,为唐山地震提供了最基本的力源 .进而提出多动力过程和地壳局部弱化模式 ,以解释唐山地震的成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 地震活动 地壳局部弱化 1976 地震成因 应力
下载PDF
语文课程标准编制的历史经验与教训——1956年语文教学大纲述评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荣生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91,共7页
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追求确定性的课程内容,是我国语文教育界应继续努力的方向。1956年中小学语文分科教学大纲的核心便是追求语文课程内容的确定性。其编制的经验和教训说明:没有课程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必定落空;不指向课程目... 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追求确定性的课程内容,是我国语文教育界应继续努力的方向。1956年中小学语文分科教学大纲的核心便是追求语文课程内容的确定性。其编制的经验和教训说明:没有课程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必定落空;不指向课程目标的课程内容,绝不是合适的内容;课程目标变化,必然要求课程内容做相应的调整;课程内容不变,变化了的课程目标注定不可能实现。这也提示我们: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要把重心放到课程目标的支撑研究上,放到课程内容的目标指向研究上,尤其要做好具体项目的研制这一基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标准 1956语文教学大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