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0年代与1970年代的库哈斯(1)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亦民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3-39,共7页
本文考察了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1960年代记者的职业生涯和从记者到建筑师的转变,以及1978年发表《疯狂的纽约》之前的思想和方法形成期。通过对他的早期经历尤其是对他产生了影响的人物的追踪,揭示他的理论和方法对当代城市与建... 本文考察了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1960年代记者的职业生涯和从记者到建筑师的转变,以及1978年发表《疯狂的纽约》之前的思想和方法形成期。通过对他的早期经历尤其是对他产生了影响的人物的追踪,揭示他的理论和方法对当代城市与建筑理论的影响以及他秘而不宣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哈斯 记者/建筑师 1960年代和1970年代 1968
下载PDF
历史中心与地理边缘的叠加 刘克成教授访谈 被引量:4
2
作者 裴钊 戴春 刘克成 《时代建筑》 2013年第1期58-65,共8页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的开放,中国的建筑市场得到了繁荣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成为中国建筑实践的主角,而他们的思想和作品与老一辈建筑师在特定时期的意识形态下创作的民族风格建筑相比更具多样性,路径也...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的开放,中国的建筑市场得到了繁荣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成为中国建筑实践的主角,而他们的思想和作品与老一辈建筑师在特定时期的意识形态下创作的民族风格建筑相比更具多样性,路径也更多元,但没有形成清晰的整体特征。文章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克成教授的访谈,一方面试图从个人化的视角来总结和归纳60年代生建筑师的某些整体特征,另一方面将个体放入特殊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西部——梳理其发展过程,进而分析其当下实践状态的成因,为中国当代建筑保留一份切片式的个案记录,同时,期望为中国目前其他地域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建筑实践与研究提供一份有参考意义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年代生建筑师 刘克成 个体的塑造 另类现代化 中国西部
下载PDF
“50/60/70中国当代建筑师论坛”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戴春 章明 +3 位作者 刘涤宇 裴钊 丁力扬 王秋婷 《时代建筑》 2013年第4期142-147,共6页
文章分析了50/60/70中国当代建筑师论坛的议题与相关专题研究之间的关系,并对会议四个分论坛的讨论内容作了综述。
关键词 50、60、70年代生中国当代建筑师 执业环境 建筑教育 代际特征 建筑范式 现代性认同
下载PDF
起点 20世纪80年代的建筑设计竞赛与50——6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的早期专业亮相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涤宇 《时代建筑》 2013年第1期40-45,共6页
文章将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外建筑设计竞赛作为一个窗口,梳理50—6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在这些竞赛中的专业亮相,考察那段时期国内建筑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带给50—6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的影响,并追踪这些影响在建筑师其后的从业生涯中的延续... 文章将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外建筑设计竞赛作为一个窗口,梳理50—6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在这些竞赛中的专业亮相,考察那段时期国内建筑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带给50—6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的影响,并追踪这些影响在建筑师其后的从业生涯中的延续和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6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 建筑教育 设计竞赛 形式 系统性
下载PDF
60年代生建筑师的群体代际特征初探 被引量:8
5
作者 邓小骅 《时代建筑》 2013年第1期28-31,共4页
文章试图从代际研究视角来审视60年代生建筑师群体,认为代际关系的转变与更替深受时代变迁的影响,同时还与建筑师群体的知识与思想转型有着紧密联系。新中国成立后60年间,时代变迁和建筑思潮的频繁更替,导致建筑师群体呈现明显的代际差... 文章试图从代际研究视角来审视60年代生建筑师群体,认为代际关系的转变与更替深受时代变迁的影响,同时还与建筑师群体的知识与思想转型有着紧密联系。新中国成立后60年间,时代变迁和建筑思潮的频繁更替,导致建筑师群体呈现明显的代际差异。文章采取代际研究的视角,认为60年代生的建筑师群体具有其独特的代际特征,并从其成长背景、代际意识的形成、代际与传统的关系等方面,对这一群体的代际特征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试图为现代中国建筑思想史研究提供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年代生建筑师 代际关系 群体特征
下载PDF
建筑教育的影响与缺失 从中国建筑师代际变化角度进行的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范文兵 《时代建筑》 2013年第4期18-23,共6页
文章以1977年至今的中国建筑教育作为分析对象,以专业教育对建筑师在代际变化中的影响为切入点,重点考察了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出生的建筑师在校所受教育与从业表现之间的关系,借助关键词,分析了中国当代建筑教育的发展历程,探讨... 文章以1977年至今的中国建筑教育作为分析对象,以专业教育对建筑师在代际变化中的影响为切入点,重点考察了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出生的建筑师在校所受教育与从业表现之间的关系,借助关键词,分析了中国当代建筑教育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其中的缺失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教育 影响与缺失 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出生建筑师 代际变化 关键词
下载PDF
60后建筑共同体与中国当代建筑范式重建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榕 《时代建筑》 2013年第1期20-27,共8页
正在显影的60后建筑共同体对中国当代建筑范式重建起到重要作用,他们独具的中庸包容的文化器局、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愿景,在中华文明重建现代认同的背景下,表现为中国式新现代主义风格和小清新建筑范式。
关键词 60后 建筑共同体 认同 范式 文明 中国式新现代主义 “小清新”范式
下载PDF
旁观和嬉戏 60年代生人的文化身份与精神特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闳 《时代建筑》 2013年第1期16-19,共4页
文章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生人与上一代人的比较,描述出这一代人的文化身份和精神特质。文章认为,60年代生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旁观者"身份以及文化精神史上的"断裂"处境,造成了这一代人在其文化创造过程中,以一种"... 文章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生人与上一代人的比较,描述出这一代人的文化身份和精神特质。文章认为,60年代生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旁观者"身份以及文化精神史上的"断裂"处境,造成了这一代人在其文化创造过程中,以一种"嬉戏"精神来表达他们对于历史时间整体性的反叛。表现在建筑师如李晓东、王澍等人那里,则以一种偶然性的相遇来传达他们特有的空间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生人 文化身份 旁观姿态 嬉戏精神 建筑师
下载PDF
从“异端”到“异化” 深圳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条件和60后建筑师实践状况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衍 《时代建筑》 2013年第1期46-51,共6页
文章以深圳为极端城市化样板,探讨30年来深圳城市化进程背后的社会条件与卷入其中的60后建筑师实践的关系,并试图通过历史梳理,描述这个关系在当下的困境。同时指出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的转变;而建筑师作为真实建... 文章以深圳为极端城市化样板,探讨30年来深圳城市化进程背后的社会条件与卷入其中的60后建筑师实践的关系,并试图通过历史梳理,描述这个关系在当下的困境。同时指出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的转变;而建筑师作为真实建造生产的实践主体,必然从最初作为抵抗粗放生产的意识形态"异端",最终深陷资本运作所塑造的多元意识形态的泥潭,而成为"异化"。文章试图通过访谈60后建筑师,记录这个社会进程的历史,作为之后建筑实践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端” “异化” 深圳 快速城市化 社会进程 60后建筑师 景观 话语权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对立统一 张雷教授访谈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庆华 张雷 《时代建筑》 2013年第1期68-71,共4页
文章记录了周庆华对张雷教授的访谈,回顾了张雷在国内和欧洲接受教育的经历,从建筑教育、建筑创作、建筑展览、建筑与商业四个方面探讨了他在当代中国语境下设计策略上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 60年代生人 中国建筑师 张雷 建筑教育 建筑创作 建筑展览 建筑与商业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生建筑师地域建筑策略取向诌议——以建筑师马清运和刘克成为例
11
作者 商梦琦 时匡 《华中建筑》 2014年第11期28-32,共5页
作为当今中国建筑界的"中流砥柱",无论是从社会时代的大背景,还是从个人知识结构、精神向度上,60年代生建筑师呈现出与50年代生、70年代生不同的特征。该文选取两位有诸多共性和个性的60年代生建筑师——马清运、刘克成作为... 作为当今中国建筑界的"中流砥柱",无论是从社会时代的大背景,还是从个人知识结构、精神向度上,60年代生建筑师呈现出与50年代生、70年代生不同的特征。该文选取两位有诸多共性和个性的60年代生建筑师——马清运、刘克成作为研究对象,将个体放入共同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西部,通过剖析两位建筑师在西部的代表作品,尝试从个人发展轨迹、文化层面和教育背景,分析出两位建筑师面对地域建筑不同策略的成因。同时,试图从个人化的视角,来总结和归纳两位建筑师在面对城市空间文脉和本土实践探索上的共性和个性,梳理60年代生海归与本土建筑师在地域建筑实践的不同策略,进而探讨60年代生建筑师的一些整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年代生建筑师 地域建筑 海归 本土 全球化 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