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1—2014年济南市霾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1
作者 刘树峰 苏轶 +1 位作者 牛其祥 尹承美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2期208-210,共3页
为了提高霾预测预报水平,利用济南市区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的逐日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拟合霾日数的变化趋势对其进行分析,并使用设定的霾日数异常评价标准对霾日数异常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61—2014年济... 为了提高霾预测预报水平,利用济南市区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4年的逐日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拟合霾日数的变化趋势对其进行分析,并使用设定的霾日数异常评价标准对霾日数异常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61—2014年济南霾日数年际变化呈现增多的趋势,济南霾日数变化线性倾向率为8.85 d/10年。平均霾日数为35 d;最少霾日数2 d,出现在1961年;最多霾日数112 d,出现在2014年;偏少年数为9年,正常年数为39年,偏多年数为1年,显著偏多年数为2年,异常偏多年数为3年;济南霾日数四季变化均呈现增多的趋势,济南霾日数冬季变化线性倾向率为2.563 d/10年,冬季为霾日数四季中变化最明显的季节;济南霾日数夏季变化线性倾向率为1.98 d/10年,夏季为霾日数四季中变化最缓慢的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霾日数 年际变化 四季变化 山东济南 19612014
下载PDF
1961—2014年焉耆盆地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隆永兰 夏玉莲 夏新宇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7期182-185,共4页
利用焉耆盆地3个气象站1961—2014年的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测方法对年、季气温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4年来,焉耆盆地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以0.29、0.12、0.48℃/10年的倾... 利用焉耆盆地3个气象站1961—2014年的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测方法对年、季气温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4年来,焉耆盆地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以0.29、0.12、0.48℃/10年的倾向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以最低气温增温幅度最大;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以0.32、0.18、0.34、0.37℃/10年的倾向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增温最明显,夏季最低;年、季平均气温最低都出现在1960年代,2001—2010年平均气温上升最明显,主要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增温;焉耆盆地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分别于1979年、1988年、1971年、1972年、1977年、1971年、1988年发生了突变性升高,突变后较突变前其平均气温分别升高了0.4、0.5、1.5、0.7、0.6、1.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变化趋势 突变 焉耆盆地 1961-2014
下载PDF
1961—2014年祁连山地区冬半年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3
作者 豆青芳 索生睿 +1 位作者 石明章 雷有宏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3期165-167,170,共4页
利用祁连山区8个站1961—2014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及R/S方法等方法,分析祁连山地区冬半年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的变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加,降水日数呈减小趋势,降水量从小... 利用祁连山区8个站1961—2014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及R/S方法等方法,分析祁连山地区冬半年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的变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加,降水日数呈减小趋势,降水量从小雪到中雪减小,中雪到大到暴雪增加,而降水强度表现为增强趋势;近54年祁连山地区冬半年总降水量和平均降水强度均呈波动增加趋势,总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近54年祁连山地区冬半年小雪和大到暴雪的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中雪呈增加趋势,小雪平均降水强度均呈波动增加趋势,中雪和大到暴雪的平均降水强度表现为减小趋势;祁连山地区小雪、中雪和大到暴雪多年平均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大值区均在门源站,降水强度小雪的大值区在德令哈,中雪和大到暴雪的大值区均在茶卡;野牛沟站的小雪降水日数(减小)和降水量(增加)、大到暴雪的降水强度(减小)的变化趋势显著。祁连山冬半年未来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变化情况与过去54年的变化趋势相同,短时期内不会发生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降水 气候倾向率 HURST指数 祁连山地区 19612014
下载PDF
中国沿海省区极端气温栅格数据集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晓利 侯西勇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 CSCD 2019年第1期54-58,163-167,共10页
中国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化进程快、经济发达,同时,该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基于1961–2014年中国156个地面气象站点日尺度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采用RClimDex模型计算了中国沿海省区(包括14个省、... 中国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化进程快、经济发达,同时,该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基于1961–2014年中国156个地面气象站点日尺度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采用RClimDex模型计算了中国沿海省区(包括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台湾、南海诸岛和海域的数据暂缺)极端气温指数数据。极端气温指数包括16项内容:冷昼日数(TX10p)、冷夜日数(TN10p)、暖昼日数(TX90p)、暖夜日数(TN90p)、霜冻日数(FD0)、冰冻日数(ID0)、夏季日数(SU25)、热夜日数(TR20)、日最高气温的极高值(TXx)、日最低气温的极高值(TNx)、日最高气温的极低值(TXn)、日最低气温的极低值(TNn)、暖持续日数(WSDI)、冷持续日数(CSDI)、生长季长度(GSL)以及气温日较差(DTR)。根据这些指数数据,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研发出中国沿海省区1961–2014年极端气温栅格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1)中国沿海省区16个极端气温1961–2014年多年平均值的栅格数据;(2)中国沿海省区16个极端气温1961–2014年间年际倾向率的栅格数据。该数据集的空间分辨率为8.934 km,数据集存储为.tif格式,32组文件,数据量为12.5 MB(压缩为1个文件,2.15 MB)。该数据集的分析研究成果发表在《生态学报》2017年第37卷第2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沿海 极端气温指数 多年均值 年际倾向率 1961–2014 生态学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