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倾错误指导下党的权力运行秩序构建的失误化——以1966—1976年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庆跃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104-110,共7页
1966—1976年这一十年"文革"时期,在占主导性"左"倾错误指导下发生了严重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从党的权力运行秩序视域看,"文化大革命"运动本意是预防、遏制党的权力异化现象和行为的滋生,但... 1966—1976年这一十年"文革"时期,在占主导性"左"倾错误指导下发生了严重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从党的权力运行秩序视域看,"文化大革命"运动本意是预防、遏制党的权力异化现象和行为的滋生,但失误在于选择了不切合当时实际的错误化路径,没有也不可能达到彻底预防和遏制权力异化的功效。这些"失误化"集中表现在权力规范有序运行所需的政党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制度、政治关系和政治行为等体系层级构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66—1976 “左”倾错误 党的权力 运行秩序 失误化
下载PDF
1966—1976年党内健康力量对“左”倾错误的尝试性纠错——从党的权力运行秩序视域的解读
2
作者 朱庆跃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6-180,共5页
1966—1976年,在占支配性地位的"左"倾错误指导下,党的权力运行不仅没有获得"大治",反而"离轨失序"。针对这种状况,党内健康力量开始从党的权力运行的指导思想、党的权力人民性宗旨的发展性程度内涵、党... 1966—1976年,在占支配性地位的"左"倾错误指导下,党的权力运行不仅没有获得"大治",反而"离轨失序"。针对这种状况,党内健康力量开始从党的权力运行的指导思想、党的权力人民性宗旨的发展性程度内涵、党的权力运行的规则范式、党的权力运行的形式主体建设以及党的权力运行的监督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纠错,希冀实现党的权力运行的"规范有序"。尽管这些纠错还只是一种局部性调整并在实践中受到"左"倾错误反击而遭遇种种挫折,但其所获得的一些成果为改革开放后党的权力运行向规范有序的方向"复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66—1976 党内健康力量 “左”倾错误
下载PDF
外国文艺作品译介和阅读活动的时政罹难:1966—1976年
3
作者 徐雁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3-107,共5页
回顾新中国初期"十七年"的外国文艺作品译介活动,以上海为重镇的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而在1966—1976年间,外国文艺作品译介和阅读活动被迫中辍,文人学者们也在此期间留有难以磨灭的外国文艺图书的禁锢... 回顾新中国初期"十七年"的外国文艺作品译介活动,以上海为重镇的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而在1966—1976年间,外国文艺作品译介和阅读活动被迫中辍,文人学者们也在此期间留有难以磨灭的外国文艺图书的禁锢回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艺作品 译介和阅读 1966—1976
下载PDF
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的特殊阶段——略论1966-1976年间创作歌曲的音乐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加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12-116,共5页
任何创作歌曲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必然带有历史的痕迹。“文革时期的音乐”已经成为中国当代音乐史领域内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以1966-1976年的特殊时期为独特视野,将音乐作为考察本体,对创作歌曲的特征做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描述。本文以歌... 任何创作歌曲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必然带有历史的痕迹。“文革时期的音乐”已经成为中国当代音乐史领域内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以1966-1976年的特殊时期为独特视野,将音乐作为考察本体,对创作歌曲的特征做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描述。本文以歌曲题材、体裁和演唱形式等为探讨范围,考察这些歌曲的音乐特征,并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当代 歌曲创作 1966—1976 音乐史 歌曲体裁 演唱形式
下载PDF
主流意识形态的伦理化表达——十七年(1949-1966)和“文革”(1966-1976)时期中国改编电影研究
5
作者 龚金平 《兰州学刊》 2007年第2期141-144,共4页
本文从电影改编的角度考察十七年(1949-1966)和“文革”(1966-1976)时期中国电影如何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伦理化的表达:将政治上的敌人定义为伦理上的坏人(小人);用伦理的切肤之痛激起个体的“阶级仇恨”;将革命的意义置换为伦理上的抚... 本文从电影改编的角度考察十七年(1949-1966)和“文革”(1966-1976)时期中国电影如何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伦理化的表达:将政治上的敌人定义为伦理上的坏人(小人);用伦理的切肤之痛激起个体的“阶级仇恨”;将革命的意义置换为伦理上的抚慰。同时指出,中国电影在伦理化表达上成功或失败的例子,对今后中国电影创作如何在思想主题的融注、艺术上的探索及观景愉悦的营造上实现完美的结合,有着重要的警示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1949—1966)和“文革”(1966—1976)时期 改编电影 主流意识
下载PDF
1966-1976年我国个体私营经济政策述评 被引量:7
6
作者 刘雪明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49,共8页
1966-1976年间,我国对个体私营经济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政策,至1976年底,私营经济在我国已经绝迹,个体经济也微乎其微,全国城镇个体工商业者只剩下19万人,仅为1966 年的12.2%。此外,由于这期间对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的限制政策,... 1966-1976年间,我国对个体私营经济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政策,至1976年底,私营经济在我国已经绝迹,个体经济也微乎其微,全国城镇个体工商业者只剩下19万人,仅为1966 年的12.2%。此外,由于这期间对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的限制政策,扼杀了农村经济的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66~1976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经济政策
原文传递
“文革”时期高校科技期刊与其科学史研究
7
作者 杨婷婷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5-1041,共7页
"文革"时期的期刊传播由于时代的特殊性而呈现与前后截然不同的传播范式,而在"文革"时期"如火如荼"的科学史研究,尤其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是这个时代的"副产品"。虽然处于政治高压之下... "文革"时期的期刊传播由于时代的特殊性而呈现与前后截然不同的传播范式,而在"文革"时期"如火如荼"的科学史研究,尤其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是这个时代的"副产品"。虽然处于政治高压之下,"批林批孔"、批儒尊法是主要目的,但这一时期的科学史研究承上启下,为之后中国第二次科学史研究高潮的出现作了重要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时期(1966-05—1976-10) 科学史 科技传播 科技期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