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0年通海 M s7.7地震中通海盆地地震动模拟
1
作者 王信博 刘启方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79,共11页
1970年通海M s7.7地震是云南省近百年来发生的震级最大且烈度最高的一次强烈地震。通海盆地在此次地震中出现了IX~X度烈度异常区,震害严重。基于通海盆地新生界厚度和浅层速度结构等资料,建立了包含1970年通海地震发震断层和通海盆地的... 1970年通海M s7.7地震是云南省近百年来发生的震级最大且烈度最高的一次强烈地震。通海盆地在此次地震中出现了IX~X度烈度异常区,震害严重。基于通海盆地新生界厚度和浅层速度结构等资料,建立了包含1970年通海地震发震断层和通海盆地的三维计算模型。采用凹凸体位于断层面不同深度的多个震源模型和三维谱元法模拟通海地震的地震动场。根据模拟地表速度峰值(peak ground velocity,PGV)分布与烈度对比,以及盆地内剖面时程,分析了地震动分布及通海盆地烈度异常区产生的原因。研究表明:通海地震近断层极震区的棒锤型分布,可能是由近断层的破裂方向性效应引起,断层地表迹线东北侧山峰对地震动有较明显的放大作用。通海盆地的显著放大区域主要位于盆地西南IX度烈度异常区对应的凹陷区域,不同震源模型在该区域模拟的PGV均明显大于盆地其他区域。凹凸体位于地下10~16 km的震源模型模拟的烈度异常区明显大于调查烈度,凹凸体位于地下2~8 km的震源模型则比较接近。烈度异常区产生的主要原因为盆地内体波和面波的叠加所致。凹凸体的深度不同,引起的盆地放大主频和倍数差异显著,凹凸体较浅的模型引起的盆地最深处的放大倍数约为凹凸体较深模型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0年通海地震 通海盆地 三维谱元法 地表速度峰值分布 地震烈度
下载PDF
1970—202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风时空分布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雨生 苏扬 +2 位作者 武于洁 余永安 王振刚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120-127,共8页
为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风灾害的预警防范能力,采用1970—202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人口经济密度分布等数据,基于危险性和风险性两个主要评价指标分析大风灾害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通过结合大风致灾因子的时空变化情况和大风孕... 为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风灾害的预警防范能力,采用1970—202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人口经济密度分布等数据,基于危险性和风险性两个主要评价指标分析大风灾害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通过结合大风致灾因子的时空变化情况和大风孕灾环境敏感性因子,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风灾害危险性的空间分布,并以经济和人口密度作为承灾体综合评估大风灾害对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970—2020年大风年平均日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浙江东部沿海区域、上海东部和安徽南部部分地区,年平均极大风速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风的高危险性地区主要分布在浙江东部、安徽南部部分区域。基于人口和经济分布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人口和经济风险受到大风危险和承灾体暴露度的综合影响,二者的风险等级空间分布基本一致,高风险区都主要分布在浙江东部区域以及各地区人口经济密度相对较高的区域。近50年内,年大风日数在1990—2001年间变化相对较大,其他年份间变化较小,而年平均极大风速整体变化都较小;年平均大风日数在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年平均极大风速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可以看出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差异对大风致灾因子的变化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整个研究区内大风危险性的空间分布差异与地形和气候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灾害 时空分布特征 灾害评估分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 1970—2020年
下载PDF
中山市1970年~1999年喉癌发病趋势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卢善婷 魏矿荣 +5 位作者 余炳辉 陈振雄 梁智恒 何方方 欧小文 郑婉碧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 探讨 1970~ 1999年期间中山市喉癌发病状况及其趋势 ,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中山市 1970~ 1999年期间肿瘤登记资料中的喉癌发病资料 ,统计分析其发病数、发病粗率、中国与世界标化发病率等指标。结果  1995~ 1... 目的 探讨 1970~ 1999年期间中山市喉癌发病状况及其趋势 ,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中山市 1970~ 1999年期间肿瘤登记资料中的喉癌发病资料 ,统计分析其发病数、发病粗率、中国与世界标化发病率等指标。结果  1995~ 1999年期间中山市喉癌男、女与合计世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 5 .83/10 5、0 .6 7/ 10 5、2 .97/ 10 5,且 1970~ 1999年期间其发病率具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 与国外相比 ,虽然中山市喉癌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 ,但与同期中国农村试点相比 ,则处于较高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市 1970年~1999年 喉癌 发病趋势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基于IEC 61970标准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 被引量:75
4
作者 张慎明 黄海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5-47,72,共4页
分析了传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提出了一种遵循 IEC61 970标准的新一代系统的体系结构。从横向看 ,该结构是基于公用对象请求代理机制的分布式集成框架 ;从纵向看 ,该结构是基于 CIM/ CIS标准接口的多分层开放型支撑体系。在这... 分析了传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提出了一种遵循 IEC61 970标准的新一代系统的体系结构。从横向看 ,该结构是基于公用对象请求代理机制的分布式集成框架 ;从纵向看 ,该结构是基于 CIM/ CIS标准接口的多分层开放型支撑体系。在这种体系结构下 ,讨论了新的支撑平台概念。特别指出 :实时数据库系统宜采用集对象、关系和层次 3种特性于一体的模型 ,同时满足 CIM、用户和遗留系统的要求 ,CIS接口宜采用 CDA、面向 CIM模型的导入和导出以及专用实时 CIS相结合的方法 ,并根据 IEC 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C61970标准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体系结构
下载PDF
几何式与自然主义的并存:1920-1970年间的挪威园林 被引量:3
5
作者 蒙小英 王向荣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4,共5页
1920—1970年间挪威风景园林师秉承对本土自然景观的热爱,在新古典主义遗风和功能主义的影响下,创造出迥异于其他北欧国家的二元特征——几何式与自然主义并存的二元风格,并一直延续至今。以现场调研和文献资料为基础,重点介绍了1920—1... 1920—1970年间挪威风景园林师秉承对本土自然景观的热爱,在新古典主义遗风和功能主义的影响下,创造出迥异于其他北欧国家的二元特征——几何式与自然主义并存的二元风格,并一直延续至今。以现场调研和文献资料为基础,重点介绍了1920—1970年间挪威知名风景园林师莫恩、罗内、莱西塔和盖布瑞尔森在这50年间的代表作品,以廓清设计师各自作品中所呈现出的风格特征与内涵:莫恩的新古典设计语言,罗内的功能主义公园建设主张,莱西塔有明显自然主义倾向的诗意功能主义,以及盖布瑞尔森受密斯影响的几何式园林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1920—1970 挪威 几何式 自然主义
下载PDF
几何的景观:1920-1970年的丹麦园林 被引量:3
6
作者 蒙小英 王向荣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71,共6页
1920—1970年,是丹麦现代园林设计传统形成的50年。50年历程中,在功能主义、现代艺术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丹麦风景园林师成功地将本土景观现代化和外来的现代景观本土化,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几何园林景观。圆形、椭圆、方形和六边形成为... 1920—1970年,是丹麦现代园林设计传统形成的50年。50年历程中,在功能主义、现代艺术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丹麦风景园林师成功地将本土景观现代化和外来的现代景观本土化,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几何园林景观。圆形、椭圆、方形和六边形成为丹麦几何景观的特征词汇,同时也生成了用植物塑造和组合空间、运用简单几何形的并置与重复来创造秩序的几何景观的设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1920-1970 丹麦 几何景观
下载PDF
脸谱化的身体——论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的身体叙述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传霞 石万鹏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9期92-98,共7页
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身体形态的脸谱化与政治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出现与发展,决不仅仅是影响与规塑当代中国人的身体外观的"小"问题,而是一个包含政治和文化等复杂意识形态内涵的"大"问题。英雄的身体形态具有... 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身体形态的脸谱化与政治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出现与发展,决不仅仅是影响与规塑当代中国人的身体外观的"小"问题,而是一个包含政治和文化等复杂意识形态内涵的"大"问题。英雄的身体形态具有范式功能,而反面人物的身体形态具有惩戒功能。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身体形态的脸谱化叙述,迎合了受传统俗文化熏陶的普通大众的审美心理需求,在一定阶段帮助了国家意识形态的快速整合与确立,同时,对革命英雄强健有力身体形态强调,建构了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身体美学,也激发了人们对崇高、伟大等人类永恒意义的追寻。然而,身体形态的脸谱化叙述其实违背了人的真实性、自然性,当脸谱化与政治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必然走向另一个极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叙述 脸谱化 政治化 1950-1970年代 中国文学
下载PDF
1970年UNESCO公约对文化财产非法流转的规制及其效力 被引量:2
8
作者 郑蓉妮 梅建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24-29,共6页
为了使文化财产免于偷盗、非法挖掘和非法出口的危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0年制定通过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该公约在防止文化财产非法流转的效力上存在缺陷,体现在出口许可证制度... 为了使文化财产免于偷盗、非法挖掘和非法出口的危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0年制定通过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该公约在防止文化财产非法流转的效力上存在缺陷,体现在出口许可证制度、偷盗或非法出口文化财产的进口限制、对善意购买人的补偿机制、危机条款、对经销商的管制程度等方面。1995年UNIDROIT公约弥补了1970年UNESCO公约的某些不足。1995年《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扩展了偷盗物的范围,非法挖掘的文物被视为偷盗物,并且公约对是否是审慎购买人设置了一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0年UNESCO公约 出口许可证制度 限制进口 偷盗或非法出口文化财产 善意购买人 1995年UNIDROIT
下载PDF
1960年代与1970年代的库哈斯(1) 被引量:15
9
作者 朱亦民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3-39,共7页
本文考察了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1960年代记者的职业生涯和从记者到建筑师的转变,以及1978年发表《疯狂的纽约》之前的思想和方法形成期。通过对他的早期经历尤其是对他产生了影响的人物的追踪,揭示他的理论和方法对当代城市与建... 本文考察了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1960年代记者的职业生涯和从记者到建筑师的转变,以及1978年发表《疯狂的纽约》之前的思想和方法形成期。通过对他的早期经历尤其是对他产生了影响的人物的追踪,揭示他的理论和方法对当代城市与建筑理论的影响以及他秘而不宣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哈斯 记者/建筑师 1960年代和1970年代 1968
下载PDF
从新殖民主义的批判到后殖民论述的崛起──1970年代以来台湾社会文化思潮发展的一条脉络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双一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1年第4期1-9,共9页
19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作家展开对于“新殖民主义”的批判,陈映真借助拉美“依附理论”,对战后台湾依附以美帝为代表的跨国资本世界体系所建立的畸形政经结构的分析,是深刻的。1990年前后,后殖民理论引入台湾,对台湾文学... 19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作家展开对于“新殖民主义”的批判,陈映真借助拉美“依附理论”,对战后台湾依附以美帝为代表的跨国资本世界体系所建立的畸形政经结构的分析,是深刻的。1990年前后,后殖民理论引入台湾,对台湾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叔青等作家受其启发,将之运用于文学形象的塑造中,使作品更具思想的深度。与祖国大陆相比,台湾对于后殖民理论少见系统的介绍,多见具体的运用。但部分作者受错误史观影响,产生了断章取义、扭曲变形、生搬硬套、偷换概念等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0年代以来 社会主义思潮 批判 论述 台湾省 新殖民主义 后殖民理论 殖民经济
下载PDF
1970年UNESCO公约框架下的文化财产返还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升 《法治研究》 2009年第7期35-41,共7页
1970年UNESCO公约要求缔约国采取措施禁止进口被盗文化财产并返还非法进口的此类文化财产,针对文化财产非法进出口和所有权转让规定了基本的预防和返还措施,建立起了规范文化财产国际流转的基本原则。文物市场国加入该公约并制定国内实... 1970年UNESCO公约要求缔约国采取措施禁止进口被盗文化财产并返还非法进口的此类文化财产,针对文化财产非法进出口和所有权转让规定了基本的预防和返还措施,建立起了规范文化财产国际流转的基本原则。文物市场国加入该公约并制定国内实施立法,履行公约义务协助来源国追还流失文物有助于文物,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加入公约后,积极运用该公约返还机制及有关国家国内立法的规定,在追索非法流失文物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要从根本上遏制文物的非法流转,除了加强国际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内文物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财产 1970年UNESCO公约 返还
下载PDF
试述1950-1970年代海外汉学著作在中国的译介及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原元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77-183,共7页
1950-1970年代中国大陆翻译的海外汉学著作不下百本,然而学界对此尚无专文介绍。1950年代,为响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国内重版了一批海外考证性汉学著作;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译介出版了为数不少的有关中外关系、帝国主... 1950-1970年代中国大陆翻译的海外汉学著作不下百本,然而学界对此尚无专文介绍。1950年代,为响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国内重版了一批海外考证性汉学著作;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译介出版了为数不少的有关中外关系、帝国主义在华活动等方面的海外汉学著作;十年"文革"中后期,则译介出版了一批研究中俄关系、俄国人在中国东北活动的汉学著作。1950年代至1970年代海外汉学著作译介具有不同时期各以不同国家的汉学家著作为主体、选译的标准为作品具有代表性或史料价值、选译的目的主要在于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和帝国主义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1970年代 海外汉学著作 译介 启示
下载PDF
无性的两性关系:性别文化视野中的1950-1970年代中国诗歌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自芬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3-168,共6页
从性别文化的角度检视 1 95 0 - 1 970年代中国诗歌对女性形象的想象和期待 ,我们会发现 ,在这一想象和期待背后潜藏着的仍是传统的男性中心文化的性别立场。而这一性别立场最终导致中国社会的两性关系向无性化和一性化即男性化发展。... 从性别文化的角度检视 1 95 0 - 1 970年代中国诗歌对女性形象的想象和期待 ,我们会发现 ,在这一想象和期待背后潜藏着的仍是传统的男性中心文化的性别立场。而这一性别立场最终导致中国社会的两性关系向无性化和一性化即男性化发展。所谓的“男女平等”只不过是抹杀了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 ,将女性变成男性的话语表达。由此可见 ,社会给予了女性同男性一样的政治地位 ,它也就用“平等”剥夺了男女各自的自我主体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关系 女性形象 性别文化 1950-1970年代中国诗歌
下载PDF
“过渡”的年代标记——重审1970年代的记忆与文学史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芳坤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6年第2期19-30,共12页
拥有众多记忆标识的1970年代,在文学史研究中却颇为雾里看花。以往的文学史叙述以政治节点的分段方式,将'文革'文学和'新时期'文学进行简单机械割裂,忽略了历史演进中'内部保持'的'回心'动力。重新翻... 拥有众多记忆标识的1970年代,在文学史研究中却颇为雾里看花。以往的文学史叙述以政治节点的分段方式,将'文革'文学和'新时期'文学进行简单机械割裂,忽略了历史演进中'内部保持'的'回心'动力。重新翻开历史的卷本,对1972年、1973年、1976年三个历史节点进行大量的材料还原,有助于在历史材料与记忆的悖论中,重新认识'过渡'的年代标记,重新检视关于历史建构的观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0年代 过渡 年代标记 记忆 历史观念 回心
下载PDF
1950~1970年几个不同年代女性同期群婚姻及家庭生活管窥——基于人口学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鹿立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9-54,共6页
从中国传统婚姻模式——普婚的视角切入,跟踪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几个不同年代初婚同期群女性的初婚持续时间及婚姻现况,得出的结论是:其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女性不仅一直沿袭普婚的传统婚姻模式,且初婚... 从中国传统婚姻模式——普婚的视角切入,跟踪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几个不同年代初婚同期群女性的初婚持续时间及婚姻现况,得出的结论是:其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女性不仅一直沿袭普婚的传统婚姻模式,且初婚持续时间及婚姻关系保持不变的时间一般至终老,如果没有死亡这个不可抗力因素,60%左右的中国女性守望初婚并有偶者能够长达50年之久,且几个年代女性同期群均基本如此。其二,守望婚姻其实更本质的是守望家庭,对现阶段的老年女性而言,婚姻和家庭是唯一能够维持她们老年生活的基本保障。微薄的或几乎为零的养老金对她们而言,不如守望婚姻、守望家庭更可靠。养老是中国女性沿袭并不断维护传统婚姻模式的最重要的因素。即使在21世纪的头一二十年,这个基本事实仍然存在,这个基本判断仍然没有过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婚同期群 初婚持续时间 人口学视角 1950年代 1960年代 1970年代
下载PDF
基于LX1970的蚕茧雌雄检测系统设计
16
作者 蔡永娟 李永新 姬盼盼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5-127,130,共4页
针对荧光示性蚕茧,改进设计蚕茧雌雄检测系统。由可见光传感器LX1970采集蚕茧的荧光信息,利用比较器LM339设计信号电压鉴别电路,提升系统性能的稳定性与应用方便性。给出了荧光激发与采集装置的结构与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法,进行了蚕茧荧... 针对荧光示性蚕茧,改进设计蚕茧雌雄检测系统。由可见光传感器LX1970采集蚕茧的荧光信息,利用比较器LM339设计信号电压鉴别电路,提升系统性能的稳定性与应用方便性。给出了荧光激发与采集装置的结构与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法,进行了蚕茧荧光电压测试实验,得出雌雄蚕茧荧光电压的均值,并对实验结果做了适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茧雌雄检测 LX1970 比较器
下载PDF
1970—1980年代的美国公司犯罪
17
作者 颜长青 肖华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7-90,105,共5页
美国是一个高度公司化的国家。在1970—1980年代,美国公司对国家经济社会生活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但不容否认的是,在政府纵容、公司钻营等因素的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各大公司经常运用一些触犯法律的手段,扰乱了美国甚至全球正常... 美国是一个高度公司化的国家。在1970—1980年代,美国公司对国家经济社会生活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但不容否认的是,在政府纵容、公司钻营等因素的影响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各大公司经常运用一些触犯法律的手段,扰乱了美国甚至全球正常的生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公司 犯罪 1970-1980s
下载PDF
广东省梅县1970~2002年狂犬病疫情分析
18
作者 邓友华 谢小强 黄建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545-546,共2页
目的 对广东省梅县 1970~ 2 0 0 2年狂犬病疫情分析 ,旨在为今后的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 1970~ 2 0 0 2年梅县发生的狂犬病病例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梅县 3 3年来 ,共发生狂犬病 13 6例 ,平均年发病率 0 .75... 目的 对广东省梅县 1970~ 2 0 0 2年狂犬病疫情分析 ,旨在为今后的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 1970~ 2 0 0 2年梅县发生的狂犬病病例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梅县 3 3年来 ,共发生狂犬病 13 6例 ,平均年发病率 0 .75 /10万 ;狂犬病发病例率从 2 0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形成发病高峰 ,后逐年下降 ,进入九十年代连续八年无病例发生 ,实现了控制和基本消灭狂犬病的目标 ;但从 1998年起又有病例报告 ,2 0 0 2年报告 4例 (发病率 0 .66/10万 ) ,疫情呈回升趋势。 结论 家犬免疫率、暴露人群伤口处理率和免疫接种率低 ,及疫点处理不彻底是该县狂犬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应采取措施控制传染源 ,对家犬实行管、免、灭综合性防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梅县 1970~2002年 狂犬病 疫情分析 预防
下载PDF
安徽怀远县1970~2003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庆 陈文化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4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了解怀远县乃至安徽省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其流行趋势,以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根据怀远县1970-2003年疫情资料及检验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并加以整理分析。结果怀远县1970-2003年平均发病率为1.79/10万,1970~200... 目的了解怀远县乃至安徽省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其流行趋势,以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根据怀远县1970-2003年疫情资料及检验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并加以整理分析。结果怀远县1970-2003年平均发病率为1.79/10万,1970~2001年全县发生的钩体病以波摩那群为主,2002~2003年以黄疸出血群为主;流行形式上,以爆发为主,常伴有散发病例,爆发病例共549例,占总报告病例的88.12%;时间分布上,无明显周期性,除3次爆发出现明显的年度高峰外,其余年份病例数无明显差异,呈散发,以7~10月份发病为多,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3.10%,去除爆发因素,则以1月份和7、8月份相对较多;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发病数之比为2.09∶1,以10~44岁发病数较高,形成较为明显的年龄高峰,75岁以上无发病;地区分布上,除爆发乡镇病例明显高于其它乡镇外,其余乡镇无明显差异,但从河流分布看,涡河以南明显高于涡河以北,若去除爆发因素,两者无明显改变。2003年的8~9月份钩体病现状调查显示,我县涡河以南钩体病感染率明显高于涡河以北(x^2=17.32,P<0.01)。结论我县钩体疫源地类型已由既往的经济疫源地向自然疫源地过渡,为混合型疫源地,流行形式已由洪水型向稻田型过渡,目前与稻田型一致,以黄疸出血群为主,黑线姬鼠为主要动物宿主,流行菌群发生变迁,并从血清学及病原学方面证实了“南黄北移”现象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病 怀远县 流行病学分析 1970~2001年 2002~2003年 黄疸出血群 流行形式 报告病例 平均发病率 75岁以上 自然疫源地 疫源地类型 钩体病 流行趋势 控制措施 检验结果 疫情资料 散发病例 时间分布 地区分布 现状调查
下载PDF
1950-1970年代中国儿童小说的空间透视
20
作者 李遇春 王艳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93,共6页
1950—1970年代中国儿童小说中的空间主要是指文本中少年儿童的生活空间,可分为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两种形式。公共生活空间包括学校、农业社、部队或军营,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空间形式,具有革命性、集体化特征。私人生活空间主要包括家庭... 1950—1970年代中国儿童小说中的空间主要是指文本中少年儿童的生活空间,可分为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两种形式。公共生活空间包括学校、农业社、部队或军营,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空间形式,具有革命性、集体化特征。私人生活空间主要包括家庭、游戏场所与身体,身体是一种特殊的空间形式。私人空间在公共空间视域下,被认为是一种非理性、无序、没有意义的空间形式。公共空间形式对少年儿童不但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且作家还通过"去家庭化"、"非游戏化"、"身体受难"等叙事模式,影响着少年儿童,使其从私人空间中迅速分离出来,更好地融入公共空间。由此导致占主导地位的公共政治空间逐渐渗透、排挤、驱逐,乃至取代了少年儿童的私人生活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旺1970年代文学 儿童小说 公共空间 私人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