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1976)宾馆类建筑立面特征研究
1
作者 陈李波 叶烽 +1 位作者 徐宇甦 方志诚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0期1-6,共6页
宾馆类建筑在现代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展现出对城市发展的适应性转变。通过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年—1976年)国内诞生的一批新式多层宾馆类建筑调研,从宾馆立面构图,细部特征等进行分析,挖掘宾馆类建筑发展脉络及其与国内社会... 宾馆类建筑在现代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展现出对城市发展的适应性转变。通过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年—1976年)国内诞生的一批新式多层宾馆类建筑调研,从宾馆立面构图,细部特征等进行分析,挖掘宾馆类建筑发展脉络及其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同异性,探讨其在指导思想和政策背景的变化过程中所呈现的时代实践特征。为国内宾馆类建筑的保护与价值提升提供理论研究基础,也有助于补充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建筑文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年—1976) 宾馆类建筑 立面特征 差异性
下载PDF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中国观演建筑外部形态特征研究
2
作者 陈李波 张宇静 +1 位作者 方志诚 徐宇甦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新中国完成了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的历史巨变。这其中,观演建筑作为承载这一时期群众生活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见证了其中的历史思潮发展,并直观体现在其外部形态特征上。该文拟通过文献...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新中国完成了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的历史巨变。这其中,观演建筑作为承载这一时期群众生活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见证了其中的历史思潮发展,并直观体现在其外部形态特征上。该文拟通过文献查阅厘清全国观演建筑分布特征,并进一步从构图形式和风格特征两个方面对其外部形态特征展开研究,分析其不同形式背后的特定内涵与文化,既为当下建筑设计的多元化语境提供历史依据,也为相关部门对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建筑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 观演建筑 外部形态特征
下载PDF
滇西南1976年龙陵M_(S)7.3、M_(S)7.4双强震触发滑坡遥感解译及其构造意义
3
作者 李浩峰 徐岳仁 +4 位作者 郭雅丽 刘晗 赵昕雨 陆玲玉 唐嘉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40,共24页
深入研究中国滇西南地区发育的龙陵-澜沧新生地震构造带对于合理划分活动地块边界及未来开展强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已发生的双强震震例开展回溯研究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文中对震前、震后高分辨率Ke... 深入研究中国滇西南地区发育的龙陵-澜沧新生地震构造带对于合理划分活动地块边界及未来开展强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已发生的双强震震例开展回溯研究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文中对震前、震后高分辨率Keyhole卫星影像进行遥感解译,结合野外验证和前人研究结果,获得了1976年M_(S)7.3、M_(S)7.4龙陵双强震触发滑坡较为完整的数据库。结果显示:1)共解译滑坡14448个,总面积为17.2km^(2),70.9%的滑坡分布在花岗岩质的岩体风化层中,单体滑坡面积集中在数百至1000m^(2)区间,多为表层风化层内的浅层滑坡,滑动距离较小;2)同震滑坡密集区与高烈度区不匹配,其空间分布显示破裂区规模约为30km,且均位于活动断裂的一侧,表明其发震构造并非为龙陵-瑞丽断裂或畹町断裂。滇西南地区共轭强震破裂可能局限了单次强震的空间规模,因此在确认未来强震危险区时应重点关注NE向与NW向构造的交会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南地区 1976年龙陵M_(S)7.3、M_(S)7.4双强震 地震滑坡 Keyhole卫星影像 遥感解译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重勘历史“现场”——评张均的《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
4
作者 陆立伟 《中国图书评论》 2024年第7期121-128,共8页
张均的《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致力于通过研究报刊这一大众媒介,来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该书以深化“人”的研究、发掘“边缘”的意义、重构历史语境等方式来探寻这一时期文艺发展之新的可能性。此外,纵观... 张均的《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致力于通过研究报刊这一大众媒介,来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该书以深化“人”的研究、发掘“边缘”的意义、重构历史语境等方式来探寻这一时期文艺发展之新的可能性。此外,纵观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关于方法论的辩争,该书在史料的“释解”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工作,对拓展新的研究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均 《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 历史现场
下载PDF
1949—1976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及深远影响
5
作者 石武英 张鑫田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在复杂而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之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全盘学习苏联”为基本方针,以工业现代化为起点,开始探索现代化之路。“五年计划”是党对于工业现代化探索的主线,1949—1976年我国共执行了4个“五...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在复杂而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之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以“全盘学习苏联”为基本方针,以工业现代化为起点,开始探索现代化之路。“五年计划”是党对于工业现代化探索的主线,1949—1976年我国共执行了4个“五年计划”,通过大力发展重工业,新中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党和新生的人民政权还对政治制度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进行了探索。在27年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也遭受了严重挫折。27年的探索对改革开放后的接续探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指明了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大大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为后续的探索和实践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1976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探索 影响
下载PDF
武汉高校苏式建筑形式与艺术研究初探(1949—1976)
6
作者 方志诚 陈李波 +1 位作者 徐宇甦 王锦华 《华中建筑》 2023年第8期6-9,共4页
要作为新中国的首批八大重点工业城市之一,武汉受到建国初期苏联援华的持续性影响,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诞生了一批重要的高校苏式建筑,见证了中苏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该文通过归纳这批武汉高校苏式建筑的类型,分... 要作为新中国的首批八大重点工业城市之一,武汉受到建国初期苏联援华的持续性影响,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诞生了一批重要的高校苏式建筑,见证了中苏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该文通过归纳这批武汉高校苏式建筑的类型,分析其在思潮背景、形式内涵、装饰细部等方面的特点,加深对这一特定时期的建筑文化认识,为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建筑设计提供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重点工业城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 高校苏式建筑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miR-1976、GDF-15水平变化及与姿势步态异常型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欧诒丹 钟纯正 +1 位作者 高元杰 郭春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06-410,共5页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miR-1976、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变化及与姿势步态异常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10月我院76例PD患者设为研究组,另取本院同期53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iR-1976、GDF-15...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miR-1976、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变化及与姿势步态异常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10月我院76例PD患者设为研究组,另取本院同期53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iR-1976、GDF-15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运动亚型PD患者血清miR-1976、GDF-15表达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miR-1976联合GDF-15预测姿势步态异常型PD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miR-1976、GDF-15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PD患者病情程度与血清miR-1976、GDF-15水平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iR-1976、GDF-15高表达与姿势步态异常型PD有关(P<0.05);ROC曲线显示,miR-1976、GDF-15联合预测的AUC值最大为0.907,对应敏感度为92.50%,特异度为77.78%。结论 PD患者血清miR-1976、GDF-15水平升高,根据其表达情况能正向反映PD病情程度;另姿势步态异常型患者血清miR-1976、GDF-15水平较震颤型高,联合检测能有效预测姿势步态异常型PD,提升诊断准确度,利于临床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姿势步态异常型 miR-1976 震颤型 生长分化因子15
下载PDF
钟敬文致谷兴云书札二十通(1975、1976年)辑注
8
作者 谷兴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37-49,共13页
谷兴云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几年里,因为研究鲁迅和编印有关资料,曾与他的大学老师、著名的民间文学研究专家钟敬文教授频繁通信。钟敬文先生致谷兴云信札二十通,由谷兴云先生提供并整理。这些信札写作时间均在1975、1976年间,具... 谷兴云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几年里,因为研究鲁迅和编印有关资料,曾与他的大学老师、著名的民间文学研究专家钟敬文教授频繁通信。钟敬文先生致谷兴云信札二十通,由谷兴云先生提供并整理。这些信札写作时间均在1975、1976年间,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意义。谷兴云先生对信札所涉及的相关文史细节,作了必要的简注,可帮助学者理解其中的信札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敬文 谷兴云 书札 1975—1976 辑注
下载PDF
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孕震环境:密集地震台阵观测得到的结果 被引量:42
9
作者 刘启元 王峻 +2 位作者 陈九辉 李顺成 郭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5-213,共9页
1976-07-28唐山地区发生了震惊中外的7.8级大地震。为什么在华北古老克拉通内部的唐山地区能够发生如此的大地震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是否会在唐山地区再次出现同样的破坏性地震值得认真研究。利用流动地震观测台阵数据和接收函... 1976-07-28唐山地区发生了震惊中外的7.8级大地震。为什么在华北古老克拉通内部的唐山地区能够发生如此的大地震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是否会在唐山地区再次出现同样的破坏性地震值得认真研究。利用流动地震观测台阵数据和接收函数反演方法,我们研究了唐山地区60 km深度范围内的三维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结果表明:(1)由活动断裂切割的唐山断块与周围介质存在明显差异,围限唐山断块的断裂均为超壳的活动断裂;(2)唐山大震区中上地壳具有明显的非均匀壳内低速体;(3)该地区壳幔界面表现为明显的断块式隆升,与两侧相比,唐山菱形地块下方的上地幔顶部异常隆起的高度达到10 km左右,下伏的上地幔具有异常的非均匀结构;(4)唐山大震区可能有幔源物质较大规模的侵入,形成了中、上地壳内的低速体。由于较已往的研究结果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我们得到了一些以往尚未发现的有关唐山地区深部结构的异常特征;(5)首都圈地区内破坏性地震发生的地点绝非偶然,它们均与其相应的深部构造背景密切有关,这为强震发生地点的预测提供了可能。根据本文结果,我们认为,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主因源于上地幔的垂向运动变形及壳幔之间物质及能量的交换,区域水平向应力场为次要作用。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能够在我国华北古老克拉通地区发生7级以上强震,在唐山地区再次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值得给予进一步的研究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6年唐山大地震 地震成因 地壳上地幔结构 接收函数 流动地震台阵
下载PDF
1976年唐山M_S7.8地震乐亭—滦南地区NW向地裂缝带赵滩点位调查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慧 江娃利 谢新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4-655,658,共12页
1976年唐山M_S7.8地震的早期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在乐亭—滦南地区存在一条NW走向的地裂缝带,自滦南县申营村往南断续延伸至乐亭县王滩镇王各庄村,长度大于30km,以右旋走滑为主.该地裂缝是1976年唐山M_S7.8地震形成的,但其地理位置接近197... 1976年唐山M_S7.8地震的早期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在乐亭—滦南地区存在一条NW走向的地裂缝带,自滦南县申营村往南断续延伸至乐亭县王滩镇王各庄村,长度大于30km,以右旋走滑为主.该地裂缝是1976年唐山M_S7.8地震形成的,但其地理位置接近1976年唐山地震序列中滦县M_S7.1地震形成的NW向地表破裂带延伸方向上.为进一步研究唐山地震的发震构造,本文拟基于前人资料,对乐亭—滦南地区NW向地裂缝带赵滩点位展开调查,并实施探槽开挖和钻孔探测.探槽揭示出小型砂脉和宽1.0—1.2m的大型砂脉分别为1976年唐山MS7.8地震和该地震之前另一次强震事件的产物;钻孔探测结果表明主砂脉两侧地层不存在明显的垂直落差,这与1976年唐山M_S7.8地震时该点位出现的地裂缝现象是右旋剪切以及赵滩探槽揭示的两侧垂直位移不明显的现象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6年唐山MS7.8地震 NW向地裂缝带 探槽 钻孔测线
下载PDF
基于非参数密度估计对烤烟烟叶颜色CIE1976(L^*a^*b^*)色空间的三维空间图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浩雅 马金晶 +5 位作者 王理珉 张群芳 孙力 张涛 石凤学 和智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71-73,共3页
利用色差仪对云南9个烟区K326烤烟品种,3个部位的烟叶进行了颜色指标的测定。应用CIE 1976(L*a*b*)色空间理论,采用非参数密度估计函数,对颜色数据做非参数密度估计图,并以颜色的3个指标L、a*b*,分别作三维空间的坐标轴Z轴、X轴、Y轴,... 利用色差仪对云南9个烟区K326烤烟品种,3个部位的烟叶进行了颜色指标的测定。应用CIE 1976(L*a*b*)色空间理论,采用非参数密度估计函数,对颜色数据做非参数密度估计图,并以颜色的3个指标L、a*b*,分别作三维空间的坐标轴Z轴、X轴、Y轴,绘制了三维山峰图和等值线图。结果表明,通过三维图能够清晰地表征出3个部位的空间层次分布,通过山峰图能有空间立体层次地表现颜色指标,通过等值线图能看出每个部位颜色数据的分布情况,解决了颜色3个指标来表征一个特性的情况,可为今后颜色指标的数据库建立提供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颜色 非参数密度估计 CIE 1976(L^*a^*b^*)色空间
下载PDF
1976年唐山M_S7.8地震余震序列持续时间及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意义 被引量:18
12
作者 仲秋 史保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4-508,580,共15页
1976年7月28日唐山MS7.8大地震对唐山及其周边地区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震之后约15小时滦县又发生了MS7.1地震;同年11月15日宁河也发生了MS6.9地震.唐山MS7.8主震后的余震一直持续至今,使该区域至今保持了与主震前相比具... 1976年7月28日唐山MS7.8大地震对唐山及其周边地区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震之后约15小时滦县又发生了MS7.1地震;同年11月15日宁河也发生了MS6.9地震.唐山MS7.8主震后的余震一直持续至今,使该区域至今保持了与主震前相比具有较高的地震活动性.如何估计余震的持续时间,并进一步将余震从主震目录中去除,一直是地震学中所关注的问题.该文通过对数线性回归和理论计算,从不同角度求取并讨论了1976年唐山MS7.8大地震的余震持续时间.结果表明,由对数线性回归计算得到的余震持续时间约为80a.而基于Dieterich的余震触发理论所得到的余震持续时间则与区域剪应力变化率有关.区域剪应力变化率可有几种不同方法求得:①根据剪应力变化率和静态应力降Δτe及地震回复周期tr之间的关系求取应力变化率,该方法所得到的余震持续时间约为70—100a;②Ziv和Rubin对Dieterich的方法进行了修正,给出了通过远场加载速率和断层宽度求取应力变化率,该方法得到的余震持续时间约为80a;③由背景场地震活动性求取远场剪应力速率,可以得到该地区二维分布式的余震持续时间,此方法得到的研究区域内余震持续时间为130—160a.综上,唐山地区余震持续时间约为70—140a,据此,该地区现今所发生的地震仍为MS7.8唐山地震所触发的余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6唐山地震 余震持续时间 地震触发 剪应力变化率
下载PDF
1976年香港秀茂坪人工填土边坡滑坡灾害评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栾茂田 年廷凯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简要介绍了1976年香港秀茂坪人工填土工程在强降雨后所发生的滑坡灾害,香港土木工程署当时根据滑坡 后的调查和试验研究,探讨了滑坡的起因,并提出了整治措施,为香港地区其它人工填土边坡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 有益的启示,也为类似滑坡的... 简要介绍了1976年香港秀茂坪人工填土工程在强降雨后所发生的滑坡灾害,香港土木工程署当时根据滑坡 后的调查和试验研究,探讨了滑坡的起因,并提出了整治措施,为香港地区其它人工填土边坡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 有益的启示,也为类似滑坡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76 人工填土边坡 香港 滑坡 加固 治理 地形 气候条件 降雨量 地下水
下载PDF
1976年唐山地震前后华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0
14
作者 崔效锋 谢富仁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0-288,共9页
通过对华北地区 196 3~ 1998年间 12 6个地震 (MS≥ 4 7)震源机制解的逐一筛选 ,运用逐次收敛法对中国华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反演分析 ,发现该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方向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演变特征 :①中等主应力... 通过对华北地区 196 3~ 1998年间 12 6个地震 (MS≥ 4 7)震源机制解的逐一筛选 ,运用逐次收敛法对中国华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反演分析 ,发现该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方向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演变特征 :①中等主应力σ2 基本上是近垂直的 ,最大主应力σ1和最小主应力σ3 都接近水平 ,σ1、σ3 的方位在时间和空间上则存在着一定的变化 ;②1976年唐山地震以前 ,该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方向基本一致 ,最大主应力σ1的方位角为 6 8°(北东东向 ) ;③ 1976年唐山地震以后 ,华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方向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华北北部地区和郯庐断裂带以东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方向没有明显改变 ,最大主应力σ1的方向仍为北东东向 ,方位角保持 6 8°不变 ,而华北中南部地区最大主应力σ1的方位则发生了顺时针的转动 ,方位角变为 87°(近东西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构造应力场 震源机制解 华北地区 反演分析 1976 唐山地震
下载PDF
1976年和林格尔6.3级地震前后震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晁军 李占维 +5 位作者 王翠萍 王彦伟 包岩斌 赵蒙生 王彬 李泰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5-232,共8页
从时空变化特征、震源参数、地震波谱特征、b值、Vp Vs、Q值、持续时间衰减比、Ap As等方面对1976年 4月 6日和林格尔 6 3级地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着重分析了地震前后 2年左右出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变化特征 ,以提取和林格尔 6 3... 从时空变化特征、震源参数、地震波谱特征、b值、Vp Vs、Q值、持续时间衰减比、Ap As等方面对1976年 4月 6日和林格尔 6 3级地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着重分析了地震前后 2年左右出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变化特征 ,以提取和林格尔 6 3级地震的短临信息。分析后认为此次地震出现的震兆特征与包头 6 4级地震、张北 6 2级地震某些方面有相似处 ,对探讨分析未来阴山、燕山地震带浅源中强震的孕育过程及提取临震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林格尔6.3级地震 震兆特征 震源深度 b值 波速比 Q值 1976 地震波 震源参数
下载PDF
miR-1976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致南 徐扬 +2 位作者 邬姝阳 曾新 李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6-10,共5页
目的阐述miR-1976及CD105,整合素αvβ6的关系,探讨三者在阴道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健康及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黏膜组织中miR-1976与CD105、整合素αvβ6的表达;评估阴道上皮细胞系VK2/E6E7过表达miR-197... 目的阐述miR-1976及CD105,整合素αvβ6的关系,探讨三者在阴道感染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健康及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黏膜组织中miR-1976与CD105、整合素αvβ6的表达;评估阴道上皮细胞系VK2/E6E7过表达miR-1976后其CD105,整合素αvβ6的表达情况;阐述过表达miR-1976对VK2/E6E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黏膜组织中miR-1976显著低表达,而CD105,整合素αvβ6的mRNA显著高表达(P<0.05);VK2/E6E7细胞过表达miR-1976后,其增殖和凋亡未受明显影响,而CD105和整合素αvβ6的mRNA则显著低表达(P<0.05)。结论 miR-1976通过CD105调节整合素αvβ6的表达,从而影响阴道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参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病 miR-1976 CD105 整合素ΑVΒ6
下载PDF
从北华北盆地的地质结构看1976年唐山地震的发震机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克绳 胡平 党晓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3-270,共8页
北华北盆地经过古近纪拉张、新近纪挤压形成了怀柔—三河—唐山—锦州—下辽河向南突出的弧形构造带,它与向南推挤的南北向唐山—丰南隆起一起构成燕辽山字型构造。唐山—丰南脊柱向南推挤造成弧顶挤压应力集中。一旦应力集中超过极限值... 北华北盆地经过古近纪拉张、新近纪挤压形成了怀柔—三河—唐山—锦州—下辽河向南突出的弧形构造带,它与向南推挤的南北向唐山—丰南隆起一起构成燕辽山字型构造。唐山—丰南脊柱向南推挤造成弧顶挤压应力集中。一旦应力集中超过极限值,应力必然释放,形成大地震。文章从这一认识出发对1976年唐山地震的发震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华北盆地 燕辽山字型构造 唐山—丰南脊柱 1976年唐山大地震
下载PDF
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和林格尔强震与1976年唐山大震的关系讨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增建 郭安宁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8-270,共3页
从北纬40°纬向地震带活动的关系探讨了华北3次强震发生的同时性的原因,这条EW向地震带首先发生的地震传递的能量促使唐山积累了发震能量,而另一条由邢台、河间NE走向的下地壳蠕滑断层的能量传至唐山断层后,解锁了该孕震断层,从而... 从北纬40°纬向地震带活动的关系探讨了华北3次强震发生的同时性的原因,这条EW向地震带首先发生的地震传递的能量促使唐山积累了发震能量,而另一条由邢台、河间NE走向的下地壳蠕滑断层的能量传至唐山断层后,解锁了该孕震断层,从而发生了唐山大震。地震波的触发作用也是同步的另一个原因,除了震动的断层面的直接触发之外,对组合模式中单地震波的积累与调整也会产生触发作用而改变其性质。另外还从中国8级大地震发生的25年周期讨论了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 海城地震 内蒙和林格尔地震 1975-1976 相互关系 同时性
下载PDF
1976年唐山地震成因解释的一个新模式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2-557,共6页
指出已有对唐山地震成因解释的不足 ,综合分析了唐山地震前后的地震现象 .认为唐山及周围地区 1 973~ 1 975年 ML4地震密集 ,而同一时空范围内 3级和 2级地震并不活跃是最为显著的地震活动特征 ,并认为这一特征应与区域高应力及地壳介... 指出已有对唐山地震成因解释的不足 ,综合分析了唐山地震前后的地震现象 .认为唐山及周围地区 1 973~ 1 975年 ML4地震密集 ,而同一时空范围内 3级和 2级地震并不活跃是最为显著的地震活动特征 ,并认为这一特征应与区域高应力及地壳介质相对较为完整这一物理实质相对应 .假定中国大陆周边的强震活动大体上反映着相应板块对中国大陆作用的强弱 ,推论 2 0世纪 70年代华北地区存在多个动力过程 ,为唐山地震提供了最基本的力源 .进而提出多动力过程和地壳局部弱化模式 ,以解释唐山地震的成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 地震活动 地壳局部弱化 1976 地震成因 应力
下载PDF
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的特殊阶段——略论1966-1976年间创作歌曲的音乐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加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12-116,共5页
任何创作歌曲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必然带有历史的痕迹。“文革时期的音乐”已经成为中国当代音乐史领域内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以1966-1976年的特殊时期为独特视野,将音乐作为考察本体,对创作歌曲的特征做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描述。本文以歌... 任何创作歌曲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必然带有历史的痕迹。“文革时期的音乐”已经成为中国当代音乐史领域内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以1966-1976年的特殊时期为独特视野,将音乐作为考察本体,对创作歌曲的特征做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描述。本文以歌曲题材、体裁和演唱形式等为探讨范围,考察这些歌曲的音乐特征,并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当代 歌曲创作 1966—1976 音乐史 歌曲体裁 演唱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