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IL-17水平及其基因-197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冯宇 杜振元 +1 位作者 李艳彬 刘红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及其基因-197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化。方法2015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4例、酒精性肝炎患者4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34例和ALD相关性肝癌患者18例...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及其基因-197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化。方法2015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4例、酒精性肝炎患者4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34例和ALD相关性肝癌患者18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采用单核苷酸检测试剂盒检测外周血IL-17-197A/G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肝癌患者血清IL-17水平为(8.7±1.4)pg/mL,显著高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分别为(3.7±0.3)pg/mL、(4.0±0.6)pg/mL和(6.9±0.8)pg/mL,均P<0.05】;肝癌患者血清ALT、AST、GGT和ALB水平分别为(54.3±13.3)U/L、(53.8±13.7)U/L、(262.2±17.9)U/L和(33.9±13.8)g/L,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分别为(39.8±8.8)U/L、(40.1±7.2)U/L、(251.1±7.9)U/L和(31.1±2.6)g/L,酒精性肝炎患者分别为(84.0±7.5)U/L、(75.4±6.8)U/L、(245.1±5.6)U/L和(43.1±5.7)g/L,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别为(29.5±5.2)U/L、(30.5±7.8)U/L、(142.7±5.2)U/L和(42.7±3.2)g/L,均P<0.05】比,差异显著;肝癌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7.9%和64.7%,显著高于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患者(分别为22.7%和27.5%,均P<0.05),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83.3%和75.0%,显著高于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患者(分别为26.1%和33.8%,均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清IL-17可能与ALD病情进展相关,外周血IL-17-197A/G位点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是ALD发生的易感基因,可能增加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癌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白细胞介素-17 IL-17-197a/g位点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血清IL-17及其基因-197A/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病易感性的关系
2
作者 盖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其基因-197A/G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朝阳市第四医院治疗的12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情况将患者分为脂肪肝... 目的:分析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其基因-197A/G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朝阳市第四医院治疗的12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情况将患者分为脂肪肝组(n=37),肝硬化组(n=52)及肝癌组(n=31)。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利用ELISA法检测四组的血清IL-17水平,利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血清总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检验IL-17的197A/G基因多态性。对比四组的血清IL-17水平、基因型差异;分析酒精性肝病与血清IL-17、197A/G基因型相关性。结果:四组血清IL-17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肝硬化组、脂肪肝组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肝癌组高于肝硬化组、脂肪肝组,肝硬化组高于脂肪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197A/G位点基因型分为三种,分别为AA、AG、GG。肝硬化组和肝癌组AA、AG基因型的分布比例均高于脂肪肝组和对照组,而肝硬化组和肝癌组GG基因型的分布比例均低于脂肪肝组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中均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脂肪肝组和对照组,而等位基因G频率均低于脂肪肝组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酒精性肝病与血清IL-17水平呈正相关(r_(s)=0.734,P<0.05),与197A/G位点基因型呈负相关(r_(s)=-0.682,P<0.05)。结论:IL-17水平和酒精性肝病进展呈一定的相关性,且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在IL-17197A/G位点位置是酒精性肝病发生恶化的易感基因,临床可根据该位点的基因型预防酒精性肝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7 197a/g位点 单核苷酸多态性 酒精性肝病 易感性
下载PDF
小麦属G组染色体编码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多态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保云 尤明山 +2 位作者 梁荣奇 张义荣 刘广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37,共5页
用 SDS- PAGE和 PCR扩增方法对提莫菲维小麦和阿拉拉特小麦 G组染色体编码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HMW- GS)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无论从蛋白质水平还是从 DNA水平来看 ,G组染色体编码的HMW- GS都存在遗传多样性 ,1 5个供试材料表现出 8... 用 SDS- PAGE和 PCR扩增方法对提莫菲维小麦和阿拉拉特小麦 G组染色体编码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HMW- GS)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无论从蛋白质水平还是从 DNA水平来看 ,G组染色体编码的HMW- GS都存在遗传多样性 ,1 5个供试材料表现出 8种带型 ,并与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的 HMW- GS不同 ,为了研究 G组染色体编码的 HMW- GS与小麦品质的关系 ;利用普通小麦的 Glu- 1 Y位点中部重复结构区的保守序列设计的 2个特异性引物对 G组染色体进行 PCR扩增可以鉴别 Glu- 1 G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 ,且与S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莫菲维小麦 阿拉拉特小麦 g组染色体 高分子量 谷蛋白亚基 HMW-gS glu-1Y位点 glu-1g位点 多态性 小麦属
下载PDF
壮族矽肺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T+869C、G+915C位点多态性分布状况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武旺 黄小琪 +4 位作者 陈志强 陈晶 卢雪梅 何雪明 李荣娟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1441-1443,共3页
目的探讨壮族矽肺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869C、G+915C位点多态性分布状况。方法随机选择汉族、壮族健康未接触矽尘工人各30例,壮族接触矽尘工人42例,汉族接触矽尘工人43例,壮族矽肺患者40例,汉族矽肺患者3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探讨壮族矽肺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869C、G+915C位点多态性分布状况。方法随机选择汉族、壮族健康未接触矽尘工人各30例,壮族接触矽尘工人42例,汉族接触矽尘工人43例,壮族矽肺患者40例,汉族矽肺患者3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TGF-β1T+869C、G+915C位点多态性。结果各组T+869C位点上TT、TC、CC 3种基因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G+915C位点基因型均为GG。结论尽管TGF-β1可能参与了矽肺的发生、转归过程,但汉族、壮族人员,TGF-β1的这种功能似乎与其基因上的T+869C、G+915C位点上的突变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转化生长因子-Β1 T+869C g+915C位点 多态性 壮族 汉族 基因
下载PDF
APN基因-11426A/G位点多态性及血清APN水平与GDM发生风险及分娩结局的关系
5
作者 张静 王帅 +2 位作者 郭秀秀 白颖 李芳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246-1249,共4页
目的探讨APN基因-11426A/G位点多态性及血清APN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及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以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保定市第二医院进行诊断并进行治疗的80例GDM患者(GDM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进行检查的妊娠期糖... 目的探讨APN基因-11426A/G位点多态性及血清APN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及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以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保定市第二医院进行诊断并进行治疗的80例GDM患者(GDM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进行检查的妊娠期糖耐量异常者(GIGT组)以及妊娠期糖耐量正常者(NGT组)各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APN基因-11426A/G位点多态性及血清APN水平之间的差异,研究APN基因-11426A/G位点多态性及血清APN水平与GDM发生风险及分娩结局的相关性。结果GDM组GG 15.79%、AG 18.89%、AA 58.06%、G 17.16%、A 45.29%,GIGT组为28.07%、36.67%、33.33%、31.86%、34.42%,NGT组为56.14%、44.44%、8.60%、50.98%、20.29%,GDM组、GIGT组、NGT组的-11426A/G的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血清APN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最小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对比观察,进入本研究的所有基因均符合温伯格平衡,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最小等位基因进行对比观察,-11426A/G基因的AA、AG等位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GG 11.11%、AG 58.82%、AA 18.52%、G 34.29%、A 24.00%,正常妊娠结局为88.89%、41.18%、81.48%、65.71%、76.00%,正常妊娠结局与不良妊娠结局的-11426A/G的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血清APN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风险与不同妊娠结局与-11426A/G多态性呈现显著的相关性。结论APN基因-11426A/G位点多态性及血清APN水平与GDM发生风险及分娩结局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APN基因-11426a/g位点 多态性 相关性
下载PDF
Genetic dissection of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omega-1:identification of novel downstream targets and Alzheimer's disease pathways
6
作者 Yue Jia Meng-Die Gao +3 位作者 Yun-Fang Liu Lu Lu Gang Chen Ying Che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2452-2458,共7页
Alzheimer's disease(AD)is affected by genetic factors.Polymorphisms in the glutathione S-transfe rase omega-1(Gsto1)gene have been shown by genetic correlation analyses performed in different ethnic populations to... Alzheimer's disease(AD)is affected by genetic factors.Polymorphisms in the glutathione S-transfe rase omega-1(Gsto1)gene have been shown by genetic correlation analyses performed in different ethnic populations to be genetic risk factors for AD.Gene expression profile data from BXD recombinant inbred mice wer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genetic and bioinformatic analyses to chara cteriz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regulation of Gstol variation regulation and to identify network membe r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AD risk or progression.Allele-specific assays confirmed that variation in Gstol expression is controlled by cis-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We found that Gstol mRNA levels were related to sever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raits,such as glial acidic fibrillary protein levels in the caudate putamen,co rtical gray matter volume,and hippocampus mossy fiber pathway volume.We identified 2168 genes whose expression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at of Gsto1.Some genes were enriched for the most commo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Some Gsto1-related genes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had previously been identified as susceptibility genes for AD,such as APP,Grin2 b,Ide,and Psenen.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stol and candidate network members,we transfected astrocytes with Gstol siRNA and assessed the effect on putative downstream effecto rs.We confirmed that knockdown of Gstol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Pa2g4 expression,suggesting that Pa2g4 may be a downstream effector of Gstol,and that both genes intera ct with other genes in a network during AD path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disease BXD recombinant inbred mice CO-EXPRESS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expression variation genetic dissection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omega-1 HIPPOCAMPUS proliferation-associated 2g4
下载PDF
作物模型与QTL定位互补作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晖 刘桃菊 +1 位作者 唐建军 戚昌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7,共3页
根据殷新佑博士在“作物模型与遗传学学术讨论会”(2 0 0 0 ,明尼苏达 ,美国 )上的专题发言 :“作物模型、QTL定位及其相辅作用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并参考他的其它有关论文编译而成。主旨在阐述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的开拓性尝试
关键词 作物模型 数量性状位点(QTL) 基因型-环境互作(g×E) DNA分子标记 理想株型育种
下载PDF
口腔种植体周围炎与IL-17A、IL-17A-197G/A基因多态性、TNF-α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杨文超 吴静静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14期1754-1757,1770,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体周围炎与白细胞介素(IL)-17A、IL-17A-197G/A基因多态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60例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观察组)及同期口腔种植修复且无种植体周围感染者60例(对...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体周围炎与白细胞介素(IL)-17A、IL-17A-197G/A基因多态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60例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观察组)及同期口腔种植修复且无种植体周围感染者60例(对照组),采集2组患者龈沟液标本,测定2组IL-17A及TNF-α水平,以实时荧光PCR法测定IL-17A-197G/A基因多态性。结果60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12株,包括76株厌氧菌(67.86%),32需氧菌(28.57%),4株有益菌(3.57%)。观察组黏膜肿胀程度、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度及牙龈出血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龈沟液IL-17A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17A-197G/A基因多态性AA基因型高于对照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IL-17A、TNF-α、IL-17A-197G/A AA基因型、A等位基因与黏膜肿胀程度、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度及牙龈出血指数成正相关关系。结论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IL-17A、TNF-α水平以及IL-17A-197G/A位点AA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与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体 周围细菌感染 IL-17A IL-17A-197g/A基因多态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CTLA-4+49A>G基因多态性与上消化道肿瘤相关性的Meta分析
9
作者 高新生 柯梦 喻学桥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9年第2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与CTLA-4 + 49A>G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8-09-21,收集CTLA-4 + 49位点基...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与CTLA-4 + 49A>G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8-09-21,收集CTLA-4 + 4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胃癌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收集者独立获取文献,提取数据并予以评价其质量。RevMan5. 3、Statal2. 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8个病例-对照研究被纳入,其中3个有关食管癌,5个有关胃癌;共3 045例患者和3 545例对照者。分析结果示,当有关上消化道肿瘤的所有研究合并时:均运用随机效应模型,显性遗传模型GG+GA : AA: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 L 15,95%CI:0. 74 ~1. 81);隐性遗传模型 GG:GA+AA(OR = 0. 99,95%CI:0. 74~1. 31),共显性模型 GG:AA(OR=1. 14;95%CI:0. 67 ~1. 95),GA : AA(OR=1. 20;95%CI:0. 80~1. 79),等位基因模型 G : A(QR =1.06;95%CI:0. 82~1.38)以上结果均示CTLA-4 + 49A>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上消化道肿瘤(包括胃癌、食管癌)易感性无相关性。有关胃癌的5项研究合并后,各遗传模型亦示CTLA-4 + 49A>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无相关性。[结论]CTLA-4 + 49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上消化道肿瘤(包括胃癌、食管癌)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肿瘤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 食管癌 胃癌 基因多态性 病例-对照研究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白细胞介素-27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10
作者 李强 张婷 《感染、炎症、修复》 2024年第4期301-306,共6页
目的:分析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征,研究白细胞介素-27(IL-27)基因多态性对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因肺部感染入院治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结局,将住院期间死亡、发生器官功能... 目的:分析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征,研究白细胞介素-27(IL-27)基因多态性对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因肺部感染入院治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结局,将住院期间死亡、发生器官功能障碍、并发败血症等的患者纳入不良组(n=23),其余纳入良好组(n=75)。所有患者均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IL-27基因多态性,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方法分析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不良组与良好组肝肾功能不全、侵入性操作、合并基础病、使用抗菌药时间和抗菌药种类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要感染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18.75%)和肺炎克雷伯菌(16.96%)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以肺炎链球菌为主。良好组和不良组IL-27基因rs181206T/C位点和rs17855750T/G位点各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与良好组rs153109A/G位点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以rs153109A/G位点AG基因型为主,不良组以AA基因型为主;不良组rs153109A/G位点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73.91%)明显高于良好组(54.00%,P<0.05)。合并基础病、侵入性操作和使用抗菌药时间≥15 d是肺部感染患者出现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部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IL-27基因rs153109A/G位点多态性与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结局有关,但合并基础病、侵入性操作和使用抗菌药时间≥15d是肺部感染患者出现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病原菌 白细胞介素-27 基因多态性 rs153109a/g位点 rs181206T/C位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骨边刺电针干预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杜俊英 陈峰 +3 位作者 江彬 付桃芳 方剑乔 梁宜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观察骨边刺电针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5(GRK5)、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蛋白激酶Cα(PKCα)及其磷酸化(p-PKCα)表达的影响,部分揭示骨边刺电针干预骨癌痛吗啡耐受的中枢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 目的:观察骨边刺电针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5(GRK5)、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蛋白激酶Cα(PKCα)及其磷酸化(p-PKCα)表达的影响,部分揭示骨边刺电针干预骨癌痛吗啡耐受的中枢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骨癌痛组、骨癌痛组、吗啡耐受组、骨边刺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胫骨骨髓腔内注射3μL MRMT-1大鼠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腹腔多次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10 mg/kg)建立骨癌痛吗啡耐受模型。骨边刺电针组于成功建立骨癌痛吗啡耐受模型后,开始介入骨边刺电针干预,每日1次,持续7 d。动态观察各组大鼠患侧足跖机械痛阈。采用免疫印迹法观察各组大鼠患侧蓝斑核GRK5、β-arrestin2、PKCα、p-PKCα蛋白表达。结果:与假骨癌痛组比较,癌细胞接种后10 d骨癌痛组大鼠患侧足跖机械痛阈显著降低(P<0.01);吗啡注射后,与骨癌痛组比较,吗啡耐受组、骨边刺电针组和假电针组大鼠患侧足跖机械痛阈显著升高(P<0.01),而吗啡注射11 d后,吗啡耐受组机械痛阈显著降低,与骨癌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耐受现象;与吗啡耐受组、假电针组比较,骨边刺电针组干预后机械痛阈明显升高(P<0.01)。与假骨癌痛组比较,吗啡耐受组大鼠蓝斑核GRK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吗啡耐受组和假电针组比较,骨边刺电针组蓝斑核GRK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假骨癌痛组比较,骨癌痛组大鼠蓝斑核β-arrestin2、p-PKCα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1);与吗啡耐受组和假电针组比较,骨边刺电针组蓝斑核β-arrestin2、p-PKC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吗啡耐受组和假电针组比较,骨边刺电针组蓝斑核PKC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骨边刺电针可有效干预骨癌痛吗啡耐受现象,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蓝斑核GRK5,抑制β-arrestin2、PKCα及其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耐受 电针镇痛 骨边刺 蓝斑核 蛋白激酶CΑ 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5 β-抑制蛋白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