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5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
1
作者 汪树东 龙红莲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97-101,共5页
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对生态问题的书写已经更为充分,更为繁盛,生态报告文学、生态诗歌、生态散文、生态小说等层出不穷,徐刚、于坚、李存葆、叶广芩等作家的生态文学创作使得中国文学的绿色之维真正复活。他们大都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 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对生态问题的书写已经更为充分,更为繁盛,生态报告文学、生态诗歌、生态散文、生态小说等层出不穷,徐刚、于坚、李存葆、叶广芩等作家的生态文学创作使得中国文学的绿色之维真正复活。他们大都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尊重自然生命的内在价值,对现代文明展开了严厉的批判,呼唤着对人类未来具有根本意义的生态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 生态意识 现代文明批判
下载PDF
心灵的虚无——论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中的“无聊”现象
2
作者 杨荣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19,共5页
"无聊"是伴随现代性而凸显出来的一种典型的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当代文学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肇始于1980年代中期,但真正大面积的、有深度的书写则是出现在1990年代以后。笔者简要梳理了这一文学现象在当代的发展脉络,并以贾平... "无聊"是伴随现代性而凸显出来的一种典型的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当代文学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肇始于1980年代中期,但真正大面积的、有深度的书写则是出现在1990年代以后。笔者简要梳理了这一文学现象在当代的发展脉络,并以贾平凹的《废都》和"新生代"作家的主要作品为例,对"无聊"文学所体现出来的自我迷失、意义危机与信仰溃败等主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与分析,同时,对文本中所流露出来的浓厚的虚无主义倾向也作出了相对全面和客观的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 “无聊”文学 虚无主义
下载PDF
学科演进与观念变迁:重审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世界文学观
3
作者 张珂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58-162,共5页
世界文学观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演进既是新时期以来时代文化心理诉求的一种表征,又是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意识的必然反映。从学术史层面来看,这与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建制和研究范式在中国的设置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 世界文学观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演进既是新时期以来时代文化心理诉求的一种表征,又是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意识的必然反映。从学术史层面来看,这与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建制和研究范式在中国的设置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它所表征的“世界文学热”也直接影响了21世纪以来我们对世界文学的理解和思考。从比较文学的学科视角出发,联系当今的世界文学理论热潮,聚焦和反思20世纪80年代中国语境中的世界文学观,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文学观在当代中国的演进历程及其与世界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学科 20世纪80年代 中国语境
下载PDF
与时代同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90年代的学科演进与学术经验
4
作者 刘勇 李浴洋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4,共9页
198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一向得到高度评价,但学科史上的“1990年代”同样是一个重要问题。这一时期奠立的诸多范式成为了日后现代文学学科发展的主流。在1990年代出现的五大“新论题”与“新论域”——在整个中国文学史甚至文化史... 198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一向得到高度评价,但学科史上的“1990年代”同样是一个重要问题。这一时期奠立的诸多范式成为了日后现代文学学科发展的主流。在1990年代出现的五大“新论题”与“新论域”——在整个中国文学史甚至文化史中重新定位“现代文学”;文学史编纂持续升温与“大文学史”演为主要书写模式;都市文学研究与市民文学研究异彩纷呈;地域文学研究乘势而上;“四十年代文学”研究作为新的学术生长点与生力军被提出——都影响至今。而对于学科本身的关注也在此时达到了高度自觉的程度,1994年召开的“西安年会”就是其中的标志事件,并在相当程度上主导了此后对于学科的认识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1990年代 西安年会 守正创新
下载PDF
重审1990年代“人文精神讨论”的精神症候——兼论当代文学的文化资源问题 被引量:3
5
作者 贺仲明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3,共7页
1990年代初的“人文精神讨论”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商业文化潮流的抵抗姿态,但它在概念内涵、批评指向和讨论方法上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缺陷。这局限了讨论的深度,影响其获得充分的社会效果。这种情况的造成,与刚刚过去的历史对知识分子的... 1990年代初的“人文精神讨论”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商业文化潮流的抵抗姿态,但它在概念内涵、批评指向和讨论方法上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缺陷。这局限了讨论的深度,影响其获得充分的社会效果。这种情况的造成,与刚刚过去的历史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戕害有直接关系,更深层的内在原因则是知识分子匮乏深厚的精神文化资源。事实上,文化资源匮乏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它严重制约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高度。如何以开放而多元的姿态对待优秀文化传统,深化自己的思想文化内涵,是当代中国作家和学者很重要的课题,也是创作出真正创造性思想和作品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 人文精神讨论 当代文学 文化资源
下载PDF
1990年代:从城市书写到城市文学——以邱华栋的北京书写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若谷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6-122,共7页
1990年代最重要的文学收获是城市文学的真正诞生。不同于以往以城市为背景式存在的写作,也不同于老舍、废名等人将北京视作精神原乡,从王朔开始的北京书写,逐渐展开了对这座兼具皇权历史、封建意识、政治中心、经济交往多重功能的城市... 1990年代最重要的文学收获是城市文学的真正诞生。不同于以往以城市为背景式存在的写作,也不同于老舍、废名等人将北京视作精神原乡,从王朔开始的北京书写,逐渐展开了对这座兼具皇权历史、封建意识、政治中心、经济交往多重功能的城市的反思。1990年代以来,年轻作者如邱华栋、徐坤、徐则臣笔下的北京,开始正面表征出城市的现代性。尤其是邱华栋笔下的“闯入者”,他们在新的城市“舞台”上开拓出了非凡的意义。在传统的人与城市博弈的主题之外,又额外凸显出新兴的社交原则、信用关系和理性逻辑。最具有突破性的是,城市在其笔下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道德评价,而成为流动的生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 邱华栋 城市文学 智能
下载PDF
知识转型、理论生产与学院内外:重审1990年代文学研究中的三重张力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静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4,共7页
1990年代的文学研究者面对着全新的历史语境与现实挑战,基于不同的价值立场、知识结构与理论体系,探索出彼此之间充满张力的研究路径。具体来说,由人文而社科的知识转向及其限度、在全球化体系中阐释中国的理论难度以及穿行于学院内外... 1990年代的文学研究者面对着全新的历史语境与现实挑战,基于不同的价值立场、知识结构与理论体系,探索出彼此之间充满张力的研究路径。具体来说,由人文而社科的知识转向及其限度、在全球化体系中阐释中国的理论难度以及穿行于学院内外的知识与思想之争,可被视作重审1990年代文学研究学术史的三重角度。时隔三十余年的回顾与反思,既是为了理解今日文学研究状况的其所来路,更要在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过程中,激发出有助于未来发展的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 文学研究 知识转向 理论生产 学院体制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会议的体系建构与微观透视——评斯炎伟专著《中国当代文学会议研究》
8
作者 刘起林 郑新馨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文学会议既是当代文坛一种日常化的存在,也是文化体制的一个构成部分,很多时候,文学会议引领了当代文学的发生与嬗变。因其如此重要,所以自20世纪80年代始,学界就开启了关于当代文学会议的论述。然而受“历史距离”的制约,这种论述往往... 文学会议既是当代文坛一种日常化的存在,也是文化体制的一个构成部分,很多时候,文学会议引领了当代文学的发生与嬗变。因其如此重要,所以自20世纪80年代始,学界就开启了关于当代文学会议的论述。然而受“历史距离”的制约,这种论述往往止于会议的事件性介绍和文学史的价值判定,对会议本身的肌理、学术价值等还缺乏深入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日常化 价值判定 体系建构 学术价值 当代文坛 20世纪80年代
下载PDF
“思想鲁迅”命题对1990年代文学研究的影响
9
作者 李春雨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71,共7页
1980年代,伴随着文化复苏,各种文学思潮涌动喷发,各种文学观念融汇碰撞,激活了对一系列文学命题的重新思考。其中,王富仁的《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以“思想鲁迅”的视角,把鲁迅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境... 1980年代,伴随着文化复苏,各种文学思潮涌动喷发,各种文学观念融汇碰撞,激活了对一系列文学命题的重新思考。其中,王富仁的《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以“思想鲁迅”的视角,把鲁迅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境地。到了1990年代,王富仁“思想鲁迅”以坚守五四价值、思想启蒙立场的精神力量,持续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思想鲁迅”对人性、人的生命价值、中国的命运等深层次问题的剖析,对1990年代现代文学“回到作家”的研究观念、深入精神史和切近文本的研究趋向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鲁迅” 王富仁 1990年代 文学影响
下载PDF
《中国诗选》与1990年代诗歌的想象维度
10
作者 张凯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9-66,共8页
闵正道主编的《中国诗选》刊载了1990年代前期的诗歌作品与诗论文章,为90年代诗歌身份的确立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观察90年代诗歌的想象维度创造了可能。《中国诗选》刊载的诗人频繁进入90年代诗歌的各种选本,还成为诗歌史层面的“9... 闵正道主编的《中国诗选》刊载了1990年代前期的诗歌作品与诗论文章,为90年代诗歌身份的确立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观察90年代诗歌的想象维度创造了可能。《中国诗选》刊载的诗人频繁进入90年代诗歌的各种选本,还成为诗歌史层面的“90年代诗歌”所重点讲述的对象。从想象力角度来看,该刊推动了90年代诗歌想象维度的建构,其中的诗歌作品通过“死亡”“衰老”等元素的书写,与90年代初期诗歌想象之间形成深刻的对话,并由此建构了“中年”的想象方式,展示了诗人在时代语境中对社会现实以及诗歌本身的被动指认。这些作品还呈现出对90年代中后期诗歌写作的观念预设,即诗人不再以一种主观的姿态来建构诗学想象,转而生发出客观的“看风景”心态,赋予诗学想象“客体化”属性。“客体化”诗学想象容纳了此时期诗人对于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种要素的综合考量,使诗歌写作的层次与空间得到拓展,有力地承担起90年代诗歌的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选》 1990年代诗歌 想象维度
下载PDF
国家文化战略与“主旋律”文学的生产机制——对于1990年代中国文学的历史回望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言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0-145,共6页
1990年代以来,国家的意识形态与文化战略不仅强化了对文学的文化要求,还积极倡导和支持“主旋律”的文学生产,建立了“党政领导-选题的规划立项-资金保障-深入生活-创作修改-组织协调-激励表彰-宣传评介-市场业绩-影视改编”这一“主旋... 1990年代以来,国家的意识形态与文化战略不仅强化了对文学的文化要求,还积极倡导和支持“主旋律”的文学生产,建立了“党政领导-选题的规划立项-资金保障-深入生活-创作修改-组织协调-激励表彰-宣传评介-市场业绩-影视改编”这一“主旋律”文学的生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战略 1990年代 “主旋律”文学
下载PDF
身份转换与概念变迁——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漫议 被引量:3
12
作者 郜元宝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共5页
通常称1949年“至今”的中国文学为“中国当代文学”。这个概念更狭义的内涵是指1949年“至今”以中国内地发达地区汉族(包括少数汉化的少数民族)作家为主体、运用汉语写作(或将一部分本来少数民族语言的作品译成汉语)、主要关注发... 通常称1949年“至今”的中国文学为“中国当代文学”。这个概念更狭义的内涵是指1949年“至今”以中国内地发达地区汉族(包括少数汉化的少数民族)作家为主体、运用汉语写作(或将一部分本来少数民族语言的作品译成汉语)、主要关注发达地区汉族主流社会之主流话题的文学写作。该术语有时也用来指称当下十几年的上述文学创作。长期以来,海内外关心中国文学的人士并不觉得这个说法有何不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90年代以来 身份转换 概念 少数民族语言 1949年 变迁 中国当代文学
原文传递
时代的巨变和批评的风采——孟繁华的文学批评与1990年代
13
作者 刘虹利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70,共9页
孟繁华是当下中国最活跃、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他近四十年的批评实践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不可或缺的华彩乐章。他从1990年代进入北大“真正开始了问学生涯”,在此期间担任《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副主编的经历,及撰写《梦幻与宿命:中... 孟繁华是当下中国最活跃、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他近四十年的批评实践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不可或缺的华彩乐章。他从1990年代进入北大“真正开始了问学生涯”,在此期间担任《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副主编的经历,及撰写《梦幻与宿命: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历程》《1978:激情岁月》《众神狂欢——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问题》等重要书稿的实践,奠定了他文学批评的整体史观、“大文学”方法及理想主义情怀,他对《废都》的批评及再评价也是内在于这一学术理路之中的。通过重返“《废都》批判”事件现场,复现1990年代文学文化生产的复杂状况,凸显学院派批评理路中的启蒙理想这一精神维度,及文化转轨时期一代批评家各据学理、激情四溢的文化精神与学术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繁华文学批评 1990年代 启蒙理想 “《废都》批判”事件
下载PDF
审美观念位移与1990年代初期的中国文学转型
14
作者 杨荣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5-59,共5页
审美观念位移是导致1990年代初期中国文学转型的重要原因之一。以1980年代的文学审美观念为基本参照,从社会语境变化和公众审美需求的改变两个角度分析这种审美观念位移的内在原由。1990年代初期文学体现出审美世俗化、审美感官化和审... 审美观念位移是导致1990年代初期中国文学转型的重要原因之一。以1980年代的文学审美观念为基本参照,从社会语境变化和公众审美需求的改变两个角度分析这种审美观念位移的内在原由。1990年代初期文学体现出审美世俗化、审美感官化和审美颓废化三个主要特征,这一文学观念的转变在1990年代初期的中国文学转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初期 审美观念位移 文学转型
下载PDF
余响的溯流——谈洪子诚《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中隐身的1990年代
15
作者 吴丹鸿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61,共7页
洪子诚是1990年代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术转型的代表人物,以往学界多关注他在文学史的独立写作、当代文学制度研究的史料性工作的开创性意义,较少从学术个性、情感逻辑与时代语境之间的关系来观察洪子诚的研究转向。作为在1990年代成熟的学... 洪子诚是1990年代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术转型的代表人物,以往学界多关注他在文学史的独立写作、当代文学制度研究的史料性工作的开创性意义,较少从学术个性、情感逻辑与时代语境之间的关系来观察洪子诚的研究转向。作为在1990年代成熟的学人,洪子诚并没有将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现象作为重点,但新时期以来的文化语境成为他隐藏的立足点,并以此“终点”为“起点”回溯了当代文学前四十年的诸多“转向”问题,此种方法在洪子诚的新著《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中得到更多层次的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子诚 1990年代 《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文学
下载PDF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介绍 中国现代作家八十年代文学创作研究
16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信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徐洪军博士于2022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中国现代作家八十年代文学创作研究”(项目编号:22BZW159)。20世纪80年代,一大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已经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重新焕发青春,创作出《随想录》《归来的歌... 信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徐洪军博士于2022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中国现代作家八十年代文学创作研究”(项目编号:22BZW159)。20世纪80年代,一大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已经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重新焕发青春,创作出《随想录》《归来的歌》《王昭君》《杜晚香》《洗礼》《忆向阳》等纯文学作品以及《我走过的道路》《魍魉世界》《风雪人间》《懒寻旧梦录》《干校六记》《云梦断忆》等回忆录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作家 《王昭君》 《随想录》 中国现代文学 八十年代文学 云梦断忆 《魍魉世界》 国家社科基金
下载PDF
论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
17
作者 徐丽萍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1-153,共3页
女性作家以女性的视角、文本形态、叙事逻辑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生存体验,表现出对自我、对环境的理想化的自恋。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景观,标示着中国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已转化为女性写作的主动行为,女性书写已从性别歧... 女性作家以女性的视角、文本形态、叙事逻辑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生存体验,表现出对自我、对环境的理想化的自恋。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景观,标示着中国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已转化为女性写作的主动行为,女性书写已从性别歧视、性别压抑、性别遮蔽中解脱出来而浮出当代文化历史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 中国女性文学 个人化写作 生存体验 自恋
下载PDF
文学空间的裂变与转型:论大众传播与1990年代中国文学
18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9-239,共1页
苏州大学文学院陈霖教授承担的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空间的裂变与转型:论大众传播与1990年代中国文学》(项目批准号:03BZW041),近期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良好。
关键词 中国文学 90年代 大众传播 文学空间 裂变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苏州大学 成果鉴定
下载PDF
文学“乡土”的苦难话语与地方意志——以“文学豫军”1990年代以来的创作为中心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丹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9-129,共11页
文学"乡土"在本质上是个体认同的构造。"文学豫军"的创作是一种文化创伤笼罩下的书写,这种创伤源于中原文化由盛转衰的郁结与失语。苦难话语即是历史"伤口"牵系与延续的证明、一种记忆转喻式的结晶。&qu... 文学"乡土"在本质上是个体认同的构造。"文学豫军"的创作是一种文化创伤笼罩下的书写,这种创伤源于中原文化由盛转衰的郁结与失语。苦难话语即是历史"伤口"牵系与延续的证明、一种记忆转喻式的结晶。"彼岸性"的缺失是"文学豫军"苦难话语构造的根本特点。他们着力于苦难的现世"管理",或呈现人际的对立与复仇、或作拒绝思想的"抒情",在苦难救赎的构思上存在着"父权经济学"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乡土” 乡土文学 1990年代 文学豫军” 苦难叙事
下载PDF
论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1990年代文学期刊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祖君 王立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9-72,共4页
1990年代,文学期刊丧失了1980年代在文化领域的主导性地位,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与压力。对此,众多文学期刊采取了自救措施,发生从办刊宗旨到办刊模式的巨大变化。文学期刊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1990年代的文学,文学在文学期刊的策划中变成按... 1990年代,文学期刊丧失了1980年代在文化领域的主导性地位,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与压力。对此,众多文学期刊采取了自救措施,发生从办刊宗旨到办刊模式的巨大变化。文学期刊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1990年代的文学,文学在文学期刊的策划中变成按消费层次划分的文化产品。对此,应辩证地看待1990年代文学期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期刊 1990年代 文化传播媒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