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观政治”中的“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鲁迅与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中“国民性”主题系列研究论文(一) 被引量:1
1
作者 古大勇 袁伟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6-50,共5页
鲁迅小说开创的"国民性"主题在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中得到鲜明的承续,两者都典型地表现了"微观政治"中的"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微观政治"是指存在于日常生活层面的弥散化的、微观化的权力... 鲁迅小说开创的"国民性"主题在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中得到鲜明的承续,两者都典型地表现了"微观政治"中的"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微观政治"是指存在于日常生活层面的弥散化的、微观化的权力结构和控制机制。"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兼有"国民性"和"人性"二重内涵,体现为人的心理结构中具有的法西斯主义的情感因子,具体表现为恃强凌弱、冷漠残忍、麻木不仁、缺乏爱心的兽性心理,揭示了人的行为所蕴涵的"动物性法则",它往往在"微观政治"中充当扼杀他人精神而非肉体的精神"杀戮者"角色,"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主题在1990年代后小说中频繁再现表明了"改造国民性"的艰难,世纪初鲁迅孜孜以求的"改造国民性"的重任并没有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政治 法西斯主义群众心理学 鲁迅 1990年代后小说 改造国民性
下载PDF
被乡村权力蹂躏和“阉割”后的奴隶根性——鲁迅与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中“国民性”主题系列研究论文(二)
2
作者 古大勇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79-83,共5页
鲁迅小说开创的"国民性"主题在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中得到鲜明的承续,例如两者都典型地表现了被乡村权力蹂躏和"阉割"后顽固存留于乡民身上的奴隶根性。此种主题在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中频繁再现,表明了"改造国... 鲁迅小说开创的"国民性"主题在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中得到鲜明的承续,例如两者都典型地表现了被乡村权力蹂躏和"阉割"后顽固存留于乡民身上的奴隶根性。此种主题在1990年代后中国小说中频繁再现,表明了"改造国民性"的艰难,20世纪初鲁迅所孜孜以求的"改造国民性"的民族重任并没有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权力 奴隶根性 鲁迅 1990年代后小说 改造国民性
下载PDF
讲故事的影像世界——1990年代后日本青春片的影像风格
3
作者 马丽 《文教资料》 2007年第7期158-159,共2页
1990年代后的日本青春片,以熟悉而又新鲜、充满意蕴与艺术探索精神的影像世界,揭开了新的篇章。究竟其独特的影像风格是如何产生的?日本青春片在叙事与影像世界的结合上究竟有哪些独特之处,这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1990年代后 青春片 叙事 影像
下载PDF
试论1990年代后王安忆创作中的女性漂泊意识
4
作者 翟瑞青 耿聪聪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0-96,共7页
1990年代以后,王安忆的文学创作开始对女性的精神与灵魂的归属问题进行探究,其作品中女性的经历与体验一直潜藏着无所归依的漂泊意识。这些女性的漂泊方式各不相同,但漂泊境遇却有很多相似性。究其缘由,王安忆自身的经历和上海文化的排... 1990年代以后,王安忆的文学创作开始对女性的精神与灵魂的归属问题进行探究,其作品中女性的经历与体验一直潜藏着无所归依的漂泊意识。这些女性的漂泊方式各不相同,但漂泊境遇却有很多相似性。究其缘由,王安忆自身的经历和上海文化的排他性,都助推了她浓重漂泊意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 王安忆文学创作 女性漂泊意识
下载PDF
迟子建1990年代小说创作与大众文化多样性
5
作者 张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3,共9页
迟子建1990年代的小说写作在稳健真诚的风格中发生,与“众声喧哗”的思想争鸣、大众文化多样形态的生成语境间存在张力关系。迟子建的北国追忆接洽1990年代的怀旧情绪;《诗经》式抒情传统的“相与之情”契合“标准公民”的情感再造;伪... 迟子建1990年代的小说写作在稳健真诚的风格中发生,与“众声喧哗”的思想争鸣、大众文化多样形态的生成语境间存在张力关系。迟子建的北国追忆接洽1990年代的怀旧情绪;《诗经》式抒情传统的“相与之情”契合“标准公民”的情感再造;伪满洲国历史的个人化历史想象延续“地方中国”主体性的生成。将“迟子建”作为进入1990年代的方法路径,考察1990年代作家写作发生与社会主义文学生产规律间的历史关系,在“过程/事件”的轨道上实现二者的双向研究。迟子建1990年代的写作并非疏离大众文化的多样性,而是在发生之初就选择了蕴含“众声”的文学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1990年代 大众文化 写作发生
下载PDF
汪曾祺1990年代小说的“高邮变法”
6
作者 陈思广 金洋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35,共11页
1990年代,在突破自我、不断创新的观念驱使下,在读者批评的推动与怀乡姿态的迁变中,汪曾祺决心告别其田园牧歌的风俗画小说写作范式,实施“高邮变法”,即其高邮小说的人物围绕人的现代化立场,从古典主义的诗境中人转向现代意识高蹈的现... 1990年代,在突破自我、不断创新的观念驱使下,在读者批评的推动与怀乡姿态的迁变中,汪曾祺决心告别其田园牧歌的风俗画小说写作范式,实施“高邮变法”,即其高邮小说的人物围绕人的现代化立场,从古典主义的诗境中人转向现代意识高蹈的现实的个人;叙事重心从对风俗民情的散淡描摹转向人物对传统观念、生活的叛离行径;思想主旨从对浪漫乡土的诗情歌赞转向对乡土社会中人的现代化呼唤。“高邮变法”标志着汪曾祺小说创作打破传统标签,实现其熔古今为一炉的艺术理想,彰显出鲜明的现代性。“变法”后的小说克服了新时期浪漫主义乡土小说普遍泛滥的牧歌情调与现代意识淡薄的问题,开拓了以特殊的地方色彩为用、以普遍的现代人思想为体的新乡土小说范式,为当代文学的地方书写提供了一种经由传统地方而召唤现代中国的路径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1990年代小说 高邮变法 人的现代化
下载PDF
“浮躁”及其限度——以1990年代陈晓明学术精神为中心
7
作者 吴虑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5,共9页
在1990年以降的学术范式的探索中,陈晓明的批评实践自有其特殊位置。如果仅从“后学”旗手意义上理解陈晓明,必然会阻碍我们充分挖掘、清理其丰富的“思想—学术”矿藏。本文拟摆脱从“后学”出发理解陈晓明的一般路径,从其对“后新”时... 在1990年以降的学术范式的探索中,陈晓明的批评实践自有其特殊位置。如果仅从“后学”旗手意义上理解陈晓明,必然会阻碍我们充分挖掘、清理其丰富的“思想—学术”矿藏。本文拟摆脱从“后学”出发理解陈晓明的一般路径,从其对“后新”时期(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思想的整体性判断——“浮躁”——入手,考察陈晓明1990年代在挣扎中不断朝向“浮躁”的回心体验,如何影响其精神立场的选择与批评实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 陈晓明 “浮躁” 后现代 启蒙
下载PDF
从“进城”到“返乡”——贾平凹与1990年代
8
作者 沈建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自“新时期”开启“乡下人进城”书写以来,在1990年代贾平凹转向了“城里人返乡”书写,从而分化出“90年代的贾平凹”与“贾平凹的90年代”两个命题。前者涉及1980年代启蒙主义的激情消退之后,时代的转轨给作家的写作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自“新时期”开启“乡下人进城”书写以来,在1990年代贾平凹转向了“城里人返乡”书写,从而分化出“90年代的贾平凹”与“贾平凹的90年代”两个命题。前者涉及1980年代启蒙主义的激情消退之后,时代的转轨给作家的写作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后者则意味着贾平凹1990年代在创作上的自觉调整,以及这一调整导致其创作面貌上的系列变化。因此,贾平凹乡土书写上的转换,其实是一个“新时期文学”如何进入“90年代”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 贾平凹 转换
下载PDF
在空间中讲述故事——重读《长恨歌》兼论1990年代日常生活美学
9
作者 行超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1,共8页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是19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所反映的审美转型、价值取向,以及所存在的缺陷,代表了1990年代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本文从“空间”的角度重读《长恨歌》,并着重阐释小说中主人公王琦瑶的生命空间...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是19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所反映的审美转型、价值取向,以及所存在的缺陷,代表了1990年代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本文从“空间”的角度重读《长恨歌》,并着重阐释小说中主人公王琦瑶的生命空间、作为时代象征的上海城市空间以及小说所呈现的文本空间三个方面,重新发掘这一经典作品的当下价值。此外,本文还将《长恨歌》与王安忆201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考工记》作对比分析,以此揭示1990年代日常生活美学的特征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长恨歌》 《考工记》 1990年代 日常生活美学
下载PDF
1990年代珠江三角洲人口的结构性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玲 许学强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6-110,共5页
从人口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受教育程度三方面展开分析.外来人口的大量集聚,延缓了珠江三角洲人口老龄化进程.教育的发展,使低龄适龄劳动人口在业率大幅下降,人均受教育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中高等学校在校生的集聚度略有下降.职... 从人口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受教育程度三方面展开分析.外来人口的大量集聚,延缓了珠江三角洲人口老龄化进程.教育的发展,使低龄适龄劳动人口在业率大幅下降,人均受教育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中高等学校在校生的集聚度略有下降.职业结构的变化表明珠江三角洲仍以工业化为经济和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但主要城市已进人以二三产业并重促进城市发展的阶段.今后应充分发挥大中城市作为文化教育中心的作用,以各类城市间的合作,促进入力资源开发,促进多层次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不同人力资本存量的劳动者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提高人力资源的产出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职业结构 受教育结构 城乡差异 城市间差异 珠江三角洲 1990年代
下载PDF
1990年代北京外商投资空间分布的产业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志强 李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21,63,共9页
以北京的全球化发展为背景,采用栅格模型(GridsSystem)对1990年代外商直接投资在北京市域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实证分析,推导了外商投资量与空间区位之间的关系。不同产业类型外商投资在城市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揭示了产业类型因素对投资空... 以北京的全球化发展为背景,采用栅格模型(GridsSystem)对1990年代外商直接投资在北京市域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实证分析,推导了外商投资量与空间区位之间的关系。不同产业类型外商投资在城市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揭示了产业类型因素对投资空间选址的影响,由此提出了第二产业领域基于生产条件、第三产业领域基于服务对象进行空间引资政策设计的“分业导向”概念。1990年代北京外商投资空间分布的产业特征反映了基于扩展模型的“大都市全球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投资 空间分布 产业 北京 1990年代
下载PDF
1990年代:走向叙事自觉时期的短篇创作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学勇 阮青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14,共7页
1990年代以来短篇小说在借鉴了现代派小说理论及叙事话语之后,重新发现了叙事的重要性,不仅改变了以往小说忽略形式因素的模式,而且在叙事上表现出独特的文本策略。本文从叙事时空、叙事视角、叙事者、叙事方式等方面对这一时期的短篇... 1990年代以来短篇小说在借鉴了现代派小说理论及叙事话语之后,重新发现了叙事的重要性,不仅改变了以往小说忽略形式因素的模式,而且在叙事上表现出独特的文本策略。本文从叙事时空、叙事视角、叙事者、叙事方式等方面对这一时期的短篇小说进行深入考察,认为1990年代以来短篇小说真正进入了文体自觉时期,小说的叙事“话语”与文体相互对照、补充,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 短篇小说 叙事
下载PDF
1990年代中期南海季风系统年代际转型模态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菲 董静舒 +1 位作者 黄少妮 黄健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8-944,共7页
利用1979--2007年的CMAP降水、HadlSST的海表面温度数据和NCEP的850hPa风场数据,应用多变量联合季节经验正交分解(MY—SEOF)方法,研究了南海季风系统的前两个主模态特征,发现一个模态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模态,一个是在1... 利用1979--2007年的CMAP降水、HadlSST的海表面温度数据和NCEP的850hPa风场数据,应用多变量联合季节经验正交分解(MY—SEOF)方法,研究了南海季风系统的前两个主模态特征,发现一个模态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模态,一个是在1990年代中期的年代际转型模态。区域敏感性试验发现南海季风系统的1990年代中期的年代际转型在去除南海热带区域(105~125°E,5-25°N)的范围内是最显著的,年代际转型模态出现在MV-SEOF的第一模态中,且主要体现在“季风年”季节循环顺序的MV.SEOF中;而变换其它纬度和经度以及非“季风年”季节循环顺序时,ENSO模态出现在第一模态中,同时年代际转型信号都会减弱并出现在第二模态中。南海季风系统的年代际转型反映了南海局地季风型海.气耦合系统的特征,其中南海局地海表面温度(SST)的年代际变化表现出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特征,而南海局地的海.气耦合作用则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使南海中北部SST的年代际信号强化并影响到整个季风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年代际转型 MV-SEOF 南海季风 1990年代中期 模态
下载PDF
文学“乡土”的苦难话语与地方意志——以“文学豫军”1990年代以来的创作为中心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丹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9-129,共11页
文学"乡土"在本质上是个体认同的构造。"文学豫军"的创作是一种文化创伤笼罩下的书写,这种创伤源于中原文化由盛转衰的郁结与失语。苦难话语即是历史"伤口"牵系与延续的证明、一种记忆转喻式的结晶。&qu... 文学"乡土"在本质上是个体认同的构造。"文学豫军"的创作是一种文化创伤笼罩下的书写,这种创伤源于中原文化由盛转衰的郁结与失语。苦难话语即是历史"伤口"牵系与延续的证明、一种记忆转喻式的结晶。"彼岸性"的缺失是"文学豫军"苦难话语构造的根本特点。他们着力于苦难的现世"管理",或呈现人际的对立与复仇、或作拒绝思想的"抒情",在苦难救赎的构思上存在着"父权经济学"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乡土” 乡土文学 1990年代 “文学豫军” 苦难叙事
下载PDF
众语杂生与未竟的转型:1990年代诗歌综论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桃洲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92-102,共11页
论文站在新世纪的历史语境中对1990年代诗歌进行了全面反顾,在论述其诗学来源、表现形态、文本特征等的基础上,深入辨析了这十年中出现的一些理论问题和重要现象,如"叙事"、"口语"、诗歌与现实的关系、女性诗歌的变... 论文站在新世纪的历史语境中对1990年代诗歌进行了全面反顾,在论述其诗学来源、表现形态、文本特征等的基础上,深入辨析了这十年中出现的一些理论问题和重要现象,如"叙事"、"口语"、诗歌与现实的关系、女性诗歌的变化,等。作者认为,1990年代是一个杂语共生的时代,中国诗歌处于急速的转型之中,而这一转型过程尚未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诗歌 叙事 口语 转型
下载PDF
论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1990年代文学期刊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祖君 王立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9-72,共4页
1990年代,文学期刊丧失了1980年代在文化领域的主导性地位,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与压力。对此,众多文学期刊采取了自救措施,发生从办刊宗旨到办刊模式的巨大变化。文学期刊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1990年代的文学,文学在文学期刊的策划中变成按... 1990年代,文学期刊丧失了1980年代在文化领域的主导性地位,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与压力。对此,众多文学期刊采取了自救措施,发生从办刊宗旨到办刊模式的巨大变化。文学期刊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1990年代的文学,文学在文学期刊的策划中变成按消费层次划分的文化产品。对此,应辩证地看待1990年代文学期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期刊 1990年代 文化传播媒介
下载PDF
国家文化战略与“主旋律”文学的生产机制——对于1990年代中国文学的历史回望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言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0-145,共6页
1990年代以来,国家的意识形态与文化战略不仅强化了对文学的文化要求,还积极倡导和支持“主旋律”的文学生产,建立了“党政领导-选题的规划立项-资金保障-深入生活-创作修改-组织协调-激励表彰-宣传评介-市场业绩-影视改编”这一“主旋... 1990年代以来,国家的意识形态与文化战略不仅强化了对文学的文化要求,还积极倡导和支持“主旋律”的文学生产,建立了“党政领导-选题的规划立项-资金保障-深入生活-创作修改-组织协调-激励表彰-宣传评介-市场业绩-影视改编”这一“主旋律”文学的生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战略 1990年代 “主旋律”文学
下载PDF
1990年代刘震云的另类叙事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彦利 李哲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9-43,共5页
1990年代的刘震云从"新写实"主义走向了"新历史"主义,其语言风格叙述特色也迥异于前期创作,从冷静客观的描述到尖刻的嘲讽与戏谑,带有某种先锋与试验倾向。这种转向源于他的"历史循环观"或称"原点... 1990年代的刘震云从"新写实"主义走向了"新历史"主义,其语言风格叙述特色也迥异于前期创作,从冷静客观的描述到尖刻的嘲讽与戏谑,带有某种先锋与试验倾向。这种转向源于他的"历史循环观"或称"原点历史观",源于其对民族因袭的集体无意识的洞察。耻辱成为主题,对于历史的仔细打量成为他与文学相连的一种方式。戏谑与反讽在这里成为一种带泪的怆痛,其所呈现的沧桑感和历史感亦空前浓烈。但如果将这种反讽与戏谑发展到极端的地步,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 刘震云 集体无意识 原点历史 戏谑 反讽 另类叙事
下载PDF
“后现代”路上的孤绝探险——1990年代伊沙诗歌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振亚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4-172,共9页
伊沙1990年代的诗歌矛盾复杂,题材立场与情感走向的"痞"气背后,闪烁着思想"斗士"的风采;解构同时注意建构,"破"中有"立",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去蔽,营造了一种喜剧性的幽默效果,把日常... 伊沙1990年代的诗歌矛盾复杂,题材立场与情感走向的"痞"气背后,闪烁着思想"斗士"的风采;解构同时注意建构,"破"中有"立",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去蔽,营造了一种喜剧性的幽默效果,把日常口语烧出了新鲜而具原创色彩的诗味儿,在叙事技巧的"叙"之环节上做文章,情趣盎然;找准了通向大师之路的方向,但因"路障"阻隔仍处于尚未抵达理想终点的"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 伊沙诗歌 “斗士” 建构 方向
下载PDF
共识与分殊:199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研究述评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继红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7,共8页
1990年代以来关于传统道德规范的研究基于两大问题而展开:其一,如何回应民族虚无主义、复古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等社会流行思潮?其二,如何在传统/现代、中国/西方的二维视角中重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在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应中,国内学... 1990年代以来关于传统道德规范的研究基于两大问题而展开:其一,如何回应民族虚无主义、复古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等社会流行思潮?其二,如何在传统/现代、中国/西方的二维视角中重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在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应中,国内学术界围绕传统道德的继承性、传统道德规范体系的内在结构、传统道德规范的现代转化路向、三纲五常的现代价值等重大问题展开了讨论。研究中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同时亦存有种种分歧。在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下深入阐析这些分歧的表象与内因,对于推动中国现代道德规范体系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 中国传统道德规范 共识 分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