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9年中国台湾集集M_(W)7.6地震跨断层场地相对运动
1
作者 徐龙军 吕淼 +2 位作者 张恒 于越 谢礼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441,共17页
为了获得近断层地震动准确的残余位移信息,提出了一种变步长网格搜索地震动基线校正方法。首先基于1999年我国台湾M_(W)7.6集集地震强震动数据,探讨了近断层地震动的位移特征,然后通过地震动时程初始时刻的校正获得了集集地震多组上、... 为了获得近断层地震动准确的残余位移信息,提出了一种变步长网格搜索地震动基线校正方法。首先基于1999年我国台湾M_(W)7.6集集地震强震动数据,探讨了近断层地震动的位移特征,然后通过地震动时程初始时刻的校正获得了集集地震多组上、下盘台站之间的相对运动时程数据,分析了分别靠近断层上、下盘场地之间相对运动的位移时程特征。结果显示:近断层地震动的滑冲效应显著,断层的平均滑冲速度可高达1.4 m/s;断层两盘间的相对运动类似于近断层地震动的运动特征,且幅值更大;近断层的残余位移约是断层两盘间最大相对位移的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9M_(W)7.6地震 近断层地震 跨断层场地 相对运动 断层作用
下载PDF
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M_S7.4地震前ULF电磁信号及其与模拟实验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34
2
作者 钱书清 郝锦绮 +3 位作者 周建国 高金田 王玫玲 梁静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2-327,共6页
关键词 地震 岩石受压破裂实验 ULF电磁前兆 传播机理 电磁信号 1999 地震前兆
下载PDF
ERS卫星雷达干涉测量:1999年台湾集集大地震震前的和同震地表位移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国祥 余水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C00期165-174,共10页
1999年集集大地震(Mw=7.6)是20世纪以来台湾岛内最大的地震。在本研究中,5个不同时间获取的ERS-1/2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被组合,并被处理成多个差分干涉图,以此来考查与该地震相关的地表位移场。这些差分干涉图(空间分辩率为50m... 1999年集集大地震(Mw=7.6)是20世纪以来台湾岛内最大的地震。在本研究中,5个不同时间获取的ERS-1/2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被组合,并被处理成多个差分干涉图,以此来考查与该地震相关的地表位移场。这些差分干涉图(空间分辩率为50m×50m)详细地揭示了沿台湾四海岸震中附近150km2陆地范围内的震前和同震地表形变。几个具有较长时间(2-3a)跨度的震前干涉图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均显示出约1个干涉条纹,相当于沿雷达视线方向的地表位移在空间尺度上呈相对总量为28.3mm的分布;而具有短时间跨度(0.5-1a)的同震干涉图呈现出显著的反映地震形变的干涉条纹(9-10个条纹),相当于沿雷达视线方向的地表位移在空间尺度上呈相对总量为25.5-28.3cm的分布,这些由干涉处理所得到的形变观测结果与GPS测量结果吻合程度很高(相关系数达0.95),证实了干涉形变精度可达1cm。特别地,这些高分辩率的同震形变干涉结果可以为该地震的物理机制解释提供极好的预测数据,同时也展示了使用短波段InSAR监测长时间累积的微小震前地表位移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9 地震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形变场 全球定位系统 台湾省 GPS
下载PDF
台湾省1999年“9.21”集集大地震简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光夏 《华北地震科学》 2000年第3期71-74,80,共5页
台湾省 1 999年 9月 2 1日集集大地震之后的两个月 ,出版了一本地震通俗读物——“变脸的大地”。扼要介绍了台湾地区的板块构造环境、震中区构造以及破坏情况。此书对民众和专业人士皆有裨益。本文将予评介。
关键词 板块运动 地震构造 台湾省 1999 大地震
下载PDF
1999年9月21日台湾省集集强余震序列发生时间的规律性
5
作者 陈海通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2年第4期8-18,共11页
使用1999年9月20日至11月1日的CDSN宽频带(BPZ)地震记录,对台湾省集集地震的强震震级、震源性质、震源物理参数和发生时间进行研究。主要结果:①确定集集地震是强震群类型的地震活动,主震[m(T)8.51,MW7.3]位于中央山脉上,横切中央山... 使用1999年9月20日至11月1日的CDSN宽频带(BPZ)地震记录,对台湾省集集地震的强震震级、震源性质、震源物理参数和发生时间进行研究。主要结果:①确定集集地震是强震群类型的地震活动,主震[m(T)8.51,MW7.3]位于中央山脉上,横切中央山脉的北西向北斗-玉里断裂,是主要地震活动构造;②集集强震序列的平均应力降△σ为4.272×103kPa,平均视应力ησ为2.136×103kPa,它们是地震断层面上随着震源尺度等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③决定地震效率η的震源释放能量-△E和传播地震波能量Es,分别从BPZ地震波5个倍频程的滤波数据和假设视应力等于二分之一应力降的条件下求取;④强余震的发震时间对数lg△t(时间单位为s),与一些震源物理参数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证实了能量积累多、应力积聚高的地方率先发震。并且第一次强震以后,强余震发生时间和强度之间保持显著的衰减关系。这些关系式,如△t=1015.54-1.48m(r)和△t=1017.55-2.00MW等,对早期识别出如同集集强震群类型的地震活动时,预测强余震时间和强度有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9 9月 台湾省 强余震序列 发生时间 规律性 震源释放能量 传播地震波能量 应力降
下载PDF
断层几何对1999年集集(台湾)地震的影响
6
作者 D.D.Oglesby S.M.Day +1 位作者 李学勤 杜桂香 《世界地震译丛》 2002年第6期38-42,共5页
1999年9月20日集集(台湾)M7.6级地震产生了足够的近源地震数据,这些证实了许多理论预测的断层几何对地震物理过程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上盘运动的增加(在断层迹上最大)、在断层北段存在一个从逆冲到显著左旋滑动的过渡以及近场和远场对... 1999年9月20日集集(台湾)M7.6级地震产生了足够的近源地震数据,这些证实了许多理论预测的断层几何对地震物理过程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上盘运动的增加(在断层迹上最大)、在断层北段存在一个从逆冲到显著左旋滑动的过渡以及近场和远场对断层类型、能量和视应力的估计存在不一致性。通过这次地震的严格的三维动力学模型,可看出这些特征与三维非对称断层几何及其与自由表面之间的夹角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倾滑断层与地表交错,地震的许多重要特征是由断层几何控制的,原则上说是可能提前预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几何 1999 台湾省 地震 能量 视应力
下载PDF
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地震地表运动的二维重建
7
作者 Bor-ShouhHuang 王俊国 《地震科技情报》 2001年第4期26-29,共4页
本文给出了1999年9月21台湾集集地震中全岛地表运动的观测记录与空间的依存关系。首次披露了使用强震记录在近源和近震地区所作遥随时间变化的空间地表运动分析,集集地震的二维地表运动是由400多个经绝对时间校正的自由场强震记录重建... 本文给出了1999年9月21台湾集集地震中全岛地表运动的观测记录与空间的依存关系。首次披露了使用强震记录在近源和近震地区所作遥随时间变化的空间地表运动分析,集集地震的二维地表运动是由400多个经绝对时间校正的自由场强震记录重建的,重建的地震波坡可被看作是一种新的观测数据,称其为“三维地震图”,本研究得出的结晶为基三维数字模型的震源与波传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些见解,并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区分地震波是由震源还是由地震构造了产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表运动 二维重建 1999 台湾 地震 震源 地震构造
下载PDF
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地震的跨逆断层端部强地震运动特征
8
作者 BorShouhHaung 陈华静 《地震科技情报》 2001年第4期65-68,共4页
1999年9月21日在台湾中部发生了集集地震(MW=7.6),在其发震断层端部记录到强地震运动,这表明在断层的上下两盘存在着系统的判别。断层北端两强烈的地震运动差可以用一个二维运动源模型来解释,该模型肯有破裂直达地表的断层;本研究... 1999年9月21日在台湾中部发生了集集地震(MW=7.6),在其发震断层端部记录到强地震运动,这表明在断层的上下两盘存在着系统的判别。断层北端两强烈的地震运动差可以用一个二维运动源模型来解释,该模型肯有破裂直达地表的断层;本研究中的地震断层运动被看作是从断层中心双向作用的,该断层是一条长30km,并具有30°倾角的低角度逆冲断层,根据波形模型结果,得到震波破裂速度,进展时间和位错分别为2.0km/s,5s和6m,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集集地震断层北端的断层滑 比以前所报告 裂速度低,破裂时间长。而且从而断层的表面破裂效果效来看,在断层端部队近有强烈的地震形变,结果造成套范围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逆断层 地震运动 1999 二维运动源模型 波形
下载PDF
基于台湾集集地震的结构滞回耗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翟长海 谢礼立 吴知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2,共4页
基于能量概念进行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能更清楚地揭示结构在地震动下的破坏机制,而滞回耗能被认为是最具工程意义的能量指标,是衡量结构塑性累积损伤的重要参数.利用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1999年集集地震记录到的大量地震动研究了抗震结构... 基于能量概念进行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能更清楚地揭示结构在地震动下的破坏机制,而滞回耗能被认为是最具工程意义的能量指标,是衡量结构塑性累积损伤的重要参数.利用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1999年集集地震记录到的大量地震动研究了抗震结构滞回耗能的特性,讨论了结构自振周期、阻尼比、场地条件、结构的恢复力模型等因素对抗震结构滞回耗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场地条件、抗震结构的延性水平、周期、阻尼均是影响抗震结构滞回耗能的重要因素,而结构恢复力模型对滞回耗能的影响则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回耗能 台湾地震 基于能量概念的抗震设计 中国 台湾省
下载PDF
台湾集集地震近断层强震地面运动加速度时程的随机特性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国权 周锡元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10-19,共10页
将强震地面运动加速度时程看作随机过程,选取台湾集集地震的30组近断层加速度时程为样本,研究其相关特性。3方向集系上的自相关矩阵和互相关矩阵表明3方向的加速度时程均为非平稳随机过程,并且相关系数的分布是随机的,这种随机相关性是... 将强震地面运动加速度时程看作随机过程,选取台湾集集地震的30组近断层加速度时程为样本,研究其相关特性。3方向集系上的自相关矩阵和互相关矩阵表明3方向的加速度时程均为非平稳随机过程,并且相关系数的分布是随机的,这种随机相关性是无法用确定性的数学模型来模拟的。为此,又研究了样本函数的相关特性,即随机过程样本函数的相关函数,结果发现在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中包含有明显的随机函数分量,即相关函数仍为一随机过程,我们称这样的随机过程为超随机过程,本文建立了超随机过程相关函数的数学模型。本文的研究表明近断层强地面运动为一复杂的随机过程,对其相关特性的研究应当包括相关系数(性)的大小和相关系数(性)的随机分布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时程 相关函数 超随机过程 台湾省 地震
下载PDF
台湾9.21集集地震考察兼论强震发震断层 被引量:6
11
作者 彭阜南 叶银灿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6-585,共10页
1999年9月21日,台湾中部山麓带发生了M7.3的大地震,震源深度为8km,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是百年来台湾许多地震中损失及伤亡最大的1次,其震级也是台湾本岛陆上所发生的地震级别最大的。震源机制属低角度逆冲断层成因,余震在平面上围绕着北... 1999年9月21日,台湾中部山麓带发生了M7.3的大地震,震源深度为8km,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是百年来台湾许多地震中损失及伤亡最大的1次,其震级也是台湾本岛陆上所发生的地震级别最大的。震源机制属低角度逆冲断层成因,余震在平面上围绕着北港高基底作半圆状分布,在垂向上,则分布在逆冲断层的上盘。与此相应,地面变形及上部结构物的破坏,以车笼埔发震断层上盘最为激烈,下盘几乎不受影响。此外,地震断裂的北端,水平位移量高达9.8m,垂直抬升达10m,比主震区要大;其地面加速度峰值,亦高达水平为502gal,垂直为519gal。这些特点表明,地震是受到地下深处侏罗型叠瓦状构造的控制。此外,3个诱发地震中心均受当地的地质构造与地貌条件的控制。文中还叙述了震害及工程结构物破坏的特点,尤其是水工结构物的震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21地震 强震发震断层 车笼埔断层 叠瓦状构造 台湾省
下载PDF
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地震 被引量:1
12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91-92,共2页
1999年9月21日1时47分,台湾南投县日月潭西偏南6.5公里处,发生了以集集为震中的里氏7.3级地震,震源深度达1公里.这次突发性的地震给全台湾地区的资源环境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和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据台湾消防署1999年10月9日前的集集地... 1999年9月21日1时47分,台湾南投县日月潭西偏南6.5公里处,发生了以集集为震中的里氏7.3级地震,震源深度达1公里.这次突发性的地震给全台湾地区的资源环境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和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据台湾消防署1999年10月9日前的集集地震灾害损失初步统计如下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南投 1999 地震 祖国大陆 地震灾害 震源深度 台湾人民 地球信息科学 台湾南投地震 灾害损失
下载PDF
台湾9.21集集地震地表地震断层 被引量:3
13
作者 松浦一树 江娃利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2001年第1期20-34,共15页
关键词 台湾省 9.21地震 地表地震断层
下载PDF
台湾集集地震:内陆冲断层上的巨大地表位移
14
作者 薛经 《地震科技情报》 2000年第9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台湾省 地震 内陆冲断层 地表位移
下载PDF
用小波法研究台湾省两次7.6级大震前后仑坪台的地磁变化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伯舫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用小波法分析了台湾省两次Ms 7.6大震(1986年花莲大震和1999年集集大震)前后仑坪台的地磁变化。从小波分析得出的“日变幅差”变化看,两次大地震前一个月内都有异常变化,花莲地震前出现负异常,集集地震前出现正异常。
关键词 小波变换分析 1986台湾省花莲大地震 1999年台湾省集集大地震
下载PDF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总目录 被引量:2
16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6期94-96,共3页
关键词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邓小平价值理论 太平天国 1999 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 《祖堂 指数吸引子 总目 古代汉语词尾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关于土耳其和台湾大地震的思考
17
作者 袁云华 《山区开发》 2002年第1期29-30,共2页
1999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先后发生了多次强烈地震,哥伦比亚、印度、土耳其、菲律宾、墨西哥,中国台湾先后发生了多起大地震,是名符其实的地震年。在这一系列的地震中,有近两万人丧生,还有更多的人受伤,甚至于无家可归。这其中破坏... 1999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先后发生了多次强烈地震,哥伦比亚、印度、土耳其、菲律宾、墨西哥,中国台湾先后发生了多起大地震,是名符其实的地震年。在这一系列的地震中,有近两万人丧生,还有更多的人受伤,甚至于无家可归。这其中破坏最为严重的当属1999年8月17日发生在土耳其西北部人口稠密地区的伊兹米特地震和1999年9月2月21发生在中国台湾省的集集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 1999 台湾省 地震 经济损失 建筑设计 施工管理 经济救援
下载PDF
《浙江气象科技》1999年目次索引
18
《浙江气象》 1999年第4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气象科技 1999 农业气象灾害 厄尔尼诺 浙江 目次 MICAPS 科技服务与产业 对分析 优质高产
下载PDF
1999年烧碱市场仍供过于求
19
《造纸信息》 1999年第3期12-12,共1页
近几年,烧碱持续供过于求,1999年烧碱市场产大于需已成定局。主要原因,一是生产能力过大,按现在的实际生产状况,也只能发挥75%左右的生产能力;二是布局不合理,80%以上的生产能力集中在东部;三是小纸厂、小染厂的清理关停及碱回收技术... 近几年,烧碱持续供过于求,1999年烧碱市场产大于需已成定局。主要原因,一是生产能力过大,按现在的实际生产状况,也只能发挥75%左右的生产能力;二是布局不合理,80%以上的生产能力集中在东部;三是小纸厂、小染厂的清理关停及碱回收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了烧碱用量;四是出口受阻。1999年要扭转烧碱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各省市要下决心清理关停一批能耗大、成本高、工艺落后、无市场的小碱厂;第二,加快港口配套设施建设,联合扩大出口;第三,抓紧相关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开发应用,努力挖掘烧碱潜在的消费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碱 1999 开发应用 配套设施建设 生产能力 碱回收 衍生产品 生产状况 消费市场 能力
下载PDF
竖向地震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39
20
作者 周正华 周雍年 +1 位作者 卢滔 杨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29,共5页
本文以国内外数十次地震(ML≥5)的近场自由地表加速度记录为基础数据,进行近场加速度峰值比的统计分析,并着重对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竖向地震动反应谱特征进行研究。统计结果表明,竖向与水平向(V/H)加速度峰值比与震源距相关,随震源距增... 本文以国内外数十次地震(ML≥5)的近场自由地表加速度记录为基础数据,进行近场加速度峰值比的统计分析,并着重对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竖向地震动反应谱特征进行研究。统计结果表明,竖向与水平向(V/H)加速度峰值比与震源距相关,随震源距增加,比值降低;竖向反应谱及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是周期的函数、并与场地条件及震源距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地震 V/H加速度峰值比 场地条件 1999 地震 竖向反应谱 震源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