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底广角地震剖面反演方法对比——以南海礼乐滩OBS剖面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牛雄伟 卫小冬 +1 位作者 阮爱国 吴振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701-2712,共12页
广角地震测线(OBS973-2)位于南海南部陆缘,其地壳深部构造是研究南海共轭扩张及形成演化的直接证据之一.本文采用2D射线追踪技术,结合与之重合的多道地震测线(NH973-2)时深转换结果,对OBS973-2测线重新进行了正、反演研究,得到了礼... 广角地震测线(OBS973-2)位于南海南部陆缘,其地壳深部构造是研究南海共轭扩张及形成演化的直接证据之一.本文采用2D射线追踪技术,结合与之重合的多道地震测线(NH973-2)时深转换结果,对OBS973-2测线重新进行了正、反演研究,得到了礼乐滩及邻近海区的精细地壳结构.与前人结果相比,本文基于正反演速度模型,把测线分为陆壳区(0-200 km)、洋陆过渡区(200-280 km)和洋盆区(280-370 km).地壳结构在不同区域差异明显,陆壳区沉积层厚度横向差异大,且速度横向不均匀,地壳整体厚度大(约20 km),有横向速度差;洋陆过渡区速度和厚度横向均匀,地壳减薄(约8 km);洋壳区地壳厚度减薄至6 km.与以往研究相比,新的认识集中在两个方面,(1)在方法上,综合广角地震和多道地震数据,借助正演和反演方法,能够得到更多更可靠的地壳结构信息.(2)在地壳结构上,结合广角地震与多道地震,得到洋陆过渡区莫霍面向海减薄的形态及其埋深(约12-18 km,海平面为0 km);进一步验证礼乐滩区域在洋陆过渡区没有明显的高速层,为非火山型陆缘,其共轭扩张点为中沙地块;陆壳区上地壳强烈的拉张作用在速度模型表现出横向速度异常和低速区,在多道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大量10-20 km的正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地壳结构 时深转换 1d速度 海底地震仪 礼乐滩
下载PDF
坡面流格子Boltzmann方法与Preissmann隐式差分法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小娜 冯杰 +1 位作者 张东辉 刘宁宁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2-139,共8页
以D1Q5速度模型为例,时间多尺度分析为手段通过待定系数法来确定平衡态分布函数,将格子Boltzmann方法应用于坡面流运动方程;通过理想算例,以解析解为标准,比较了格子Boltzmann方法与应用广泛的Preissmann4点隐式差分法的计算精度。研究... 以D1Q5速度模型为例,时间多尺度分析为手段通过待定系数法来确定平衡态分布函数,将格子Boltzmann方法应用于坡面流运动方程;通过理想算例,以解析解为标准,比较了格子Boltzmann方法与应用广泛的Preissmann4点隐式差分法的计算精度。研究表明,对于模拟坡脚断面水深和单宽流量过程,格子Boltzmann方法的D1Q5模型的计算精度高于Preissmann 4点隐式差分法,尤其在退水阶段。对于达到平衡时间之前的坡面水深和坡面单宽流量,格子Boltzmann方法的D1Q5模型的计算精度也高于Preissmann 4点隐式差分法。但对于达到平衡时间之后的坡面水深和坡面单宽流量,格子Boltzmann方法的D1Q5模型在x=1 m点上出现了较大的相对误差,计算精度逊于Preissmann 4点隐式差分法。将格子Boltzmann方法应用于坡面流运动时,弛豫时间选择范围以[1,1.2]s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流 格子BOLTZMANN方法 Preissmann隐式差分法 d1Q5速度模型 弛豫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