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瓜环[n](n=6~8)与盐酸丁咯地尔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晓娜 姜松 +3 位作者 李新建 朱卫国 康建勋 邹大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25-2430,共6页
利用1HNMR技术、电喷雾质谱、红外光谱及紫外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了瓜环[n](n=6~8)与盐酸丁咯地尔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盐酸丁咯地尔与3种瓜环具有不同的相互作用,主-客体配合物的作用模式随着瓜环大小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其中,瓜环[6... 利用1HNMR技术、电喷雾质谱、红外光谱及紫外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了瓜环[n](n=6~8)与盐酸丁咯地尔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盐酸丁咯地尔与3种瓜环具有不同的相互作用,主-客体配合物的作用模式随着瓜环大小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其中,瓜环[6]与盐酸丁咯地尔的相互作用非常弱,而瓜环[7]和瓜环[8]则都将盐酸丁咯地尔分子中的吡咯环及其相邻的2个碳全部包结进去,形成了包结比为1:1的对称包结配合物.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计算得到瓜环[7]和瓜环[8]与盐酸丁咯地尔分子的包结常数在102~103L/mol范围内,说明瓜环对盐酸丁咯地尔具有潜在的药物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环 盐酸丁咯地尔 包结配合物 作用模式 1hnmr技术
下载PDF
盐酸巴马汀与葫芦[7]脲的相互作用及荧光增敏机理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先廷 荆旭 +2 位作者 杜黎明 付云龙 吴昊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9-453,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技术(1H NMR)研究了葫芦[7]脲(CB[7])与盐酸巴马汀(PAL)之间的超分子作用,无荧光的CB[7]可以与弱荧光的PAL相互作用形成1∶1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同时产生强大的荧光发射,其包结稳定常数K=1.18×105 L.mol-...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技术(1H NMR)研究了葫芦[7]脲(CB[7])与盐酸巴马汀(PAL)之间的超分子作用,无荧光的CB[7]可以与弱荧光的PAL相互作用形成1∶1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同时产生强大的荧光发射,其包结稳定常数K=1.18×105 L.mol-1。热力学常数△G、△H和△S计算结果说明反应是焓变驱动。分子模型通过高斯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在能量最小化结构中,PAL分子中含甲氧基的异喹啉部分进入CB[7]的疏水空腔,形成内包结物。苯环和异喹啉环的二面角从23.37°变为-8.09°。从而确定了PAL在CB[7]存在下产生强大的荧光发射的主要因素。此外,1H NMR研究和分子模型计算推导出了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确定了包结配合物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巴马汀 荧光光谱法 1hnmr技术 主客体包结物
下载PDF
水溶性六元瓜环衍生物与1,ω-亚烷基吡啶主客体配合物的^1HNMR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4
3
作者 肖昕 张云黔 +2 位作者 祝黔江 薛赛凤 陶朱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1-288,共8页
利用1HNMR技术以及单晶X衍射技术考察对称四甲基取代六元瓜环(TMeQ[6])与几种1,ω-亚烷基吡啶阳离子(ω=2,4,6,8,10)客体的相互作用.在这些包结配合物中,TMeQ[6]的端口效应以及空腔效应同时存在,其主客体作用模式随着客体亚烷基碳链长... 利用1HNMR技术以及单晶X衍射技术考察对称四甲基取代六元瓜环(TMeQ[6])与几种1,ω-亚烷基吡啶阳离子(ω=2,4,6,8,10)客体的相互作用.在这些包结配合物中,TMeQ[6]的端口效应以及空腔效应同时存在,其主客体作用模式随着客体亚烷基碳链长短不一而各不相同.对于客体1,2-二乙基吡啶(Edpy),TMeQ[6]包结Edpy的带正电荷的吡啶环部分,形成一不对称的包结配合物;对于客体1,4-二丁基吡啶(Bdpy),TMeQ[6]选择性包结Bdpy的吡啶环部分或烷基部分存在竞争作用和快速交换;而具有较长碳链的客体1,6-二己基吡啶(Hdpy)和1,8-二丁庚基吡啶(Odpy)与TMeQ[6]通过空腔的疏水作用以及外部的离子-偶极作用形成稳定的类轮烷包结配合物;客体1,10-二癸基吡啶(Ddpy)的两个吡啶环分别被两个TMeQ[6]包结形成哑铃型的包结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四甲基取代六元瓜环 1 ω-亚烷基吡啶(ω=2 4 6 8 10) 主客体配合物 ^1hnmr技术 单晶X衍射技术
原文传递
光谱法研究体系pH对七、八元瓜环与萘胺异构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4
作者 曾启华 陶朱 +2 位作者 薛赛凤 祝黔江 牟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26-1829,共4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方法和^1HNMR技术考察了体系pH对七、八元瓜环(Q[7],Q[8])与萘胺异构体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Q[7]与萘胺异构体在-0.3〈pH〈8范围内均是以主客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方式相互作用,在8〈pH〈14的范围...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方法和^1HNMR技术考察了体系pH对七、八元瓜环(Q[7],Q[8])与萘胺异构体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Q[7]与萘胺异构体在-0.3〈pH〈8范围内均是以主客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方式相互作用,在8〈pH〈14的范围内,观察不到相互作用;Q[8]与萘胺异构体相互作用体系在pH为-0.3~14的范围内,呈现了5个作用阶段:在“较高”的pH范围,瓜环与萘胺异构体发生相互作用,形成1:1的包结配合物;在“较低”的pH范围,主客体存在1:1和1:2两种作用模式的竞争;而在介于“较高”与“较低”之间的pH范围,Q[8]与这些客体发生相互作用,形成1:2的包结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吸收光谱 ^1hnmr技术 主客体包结作用 pH影响
下载PDF
八元瓜环与啡咯啉及其衍生物主客体配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付海燕 薛赛凤 +5 位作者 牟兰 杜莹 祝黔江 陶朱 张建新 Day Anthony I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7-525,共9页
利用 H NMR 技术、荧光光谱法, 对八元瓜环与多种啡咯啉及衍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主 1客体配合物实体的结构进行了考察. 研究结果显示, 1,10-啡咯啉及其异构体 1,7-啡咯啉、4,7-啡咯啉的盐酸盐“钻”进八元瓜环内腔, 形成 2︰1 自组装... 利用 H NMR 技术、荧光光谱法, 对八元瓜环与多种啡咯啉及衍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主 1客体配合物实体的结构进行了考察. 研究结果显示, 1,10-啡咯啉及其异构体 1,7-啡咯啉、4,7-啡咯啉的盐酸盐“钻”进八元瓜环内腔, 形成 2︰1 自组装主客体包结物; 2,9 二甲基-1,10-啡咯啉的盐酸盐部分进入八元瓜环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主客体配合物; 而 4,7-二甲基-1,10-啡咯啉、3,4,7,8-四甲基-1,10-啡咯啉以两种不同的π-π 堆砌方式部分进入八元瓜环内腔, 形成包结比也是 2︰1 的两种较稳定的自组装主客体配合物异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元瓜环 啡咯啉 异构体 衍生物 主客体配合物 荧光光谱法 ^1hnmr技术 自组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