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戊乙奎醚调控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钙黏蛋白(Ang2/VE-cadherin)通路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肺损伤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逢永 房东东 +4 位作者 张柄涵 孙燕洁 刘海峰 亓永杰 魏光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8-713,共6页
目的 探究盐酸戊乙奎醚(PHCD)对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脓毒症组,低、中、高剂量PHCD(0.3、 1.0、 3.0)mg/kg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 目的 探究盐酸戊乙奎醚(PHCD)对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脓毒症组,低、中、高剂量PHCD(0.3、 1.0、 3.0)mg/kg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10 mg/kg脂多糖(LPS)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大鼠尾静脉注射(0.3、 1.0、 3.0)mg/kg PHCD。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 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IL-6含量和大鼠血浆血管生成素2(Ang2)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右肺组织Ang2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Ang2、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W/D以及BALF中IL-1β、 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增加,肺组织出现明显损伤,Ang2表达上调,VE-cadherin表达下调;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PHCD组大鼠肺组织W/D以及BALF中IL-1β、 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Ang2表达下调、 VE-cadherin表达上调。结论 PHCD可以通过调控Ang2/VE-cadherin通路,降低LPS诱导大鼠脓毒症肺部炎症,从而改善血管内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PHCD) 脓毒症 血管内皮损伤 血管生成素2(ang2)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
下载PDF
Ang2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孙秀菊 付浩 +3 位作者 郑志红 王梅先 刘言厚 孙开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36-539,共4页
观察Ang2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0例正常粘膜、26例早期胃癌、30例进展期胃癌中Ang2mRNA表达。结果:早期胃癌中Ang2mRN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粘膜的阳性率(P<0.05),进展期胃癌Ang2mRNA表达的... 观察Ang2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0例正常粘膜、26例早期胃癌、30例进展期胃癌中Ang2mRNA表达。结果:早期胃癌中Ang2mRN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粘膜的阳性率(P<0.05),进展期胃癌Ang2mRNA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的阳性率(P<0.01);低分化、未分化胃癌中Ang2mRNA阳性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胃癌(P<0.01)。结论:Ang2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用作胃癌抗血管治疗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2基因 原位杂交 胃癌
下载PDF
NSCLC患者血清Ang2与VEGF动态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萧淑华 荣福 +1 位作者 黄静 张天托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病程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情况,评价在肿瘤发生、进展、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2例首诊未经治疗的NSCLC患者行ELISA法定量检测外周血Ang2与VEGF水平。结果 NSCLC患者外周...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病程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情况,评价在肿瘤发生、进展、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2例首诊未经治疗的NSCLC患者行ELISA法定量检测外周血Ang2与VEGF水平。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Ang2与V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ng2:(1326.8±942.9)pg/mlvs.(445.0±213.0)pg/ml,P<0.01;VEGF:(846.8±459.6)pg/mlvs.(691.3±369.6)pg/ml,P<0.05]。Ang2在早期NSCLC开始明显升高,但在各进展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入晚期后在越接近死亡的患者Ang2又再有上升趋势。VEGF在早期未见升高,进入进展期后逐渐升高,在未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原发灶直径越大,VEGF越高。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与VEGF是NSCLC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Ang2与VEGF均明显升高,对早期NSCLC患者检测血清Ang2较VEGF有更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在NSCLC进展期检测血清VEGF较Ang2更有助于评价肿瘤进展情况,在NSCLC晚期检测血清Ang2升高较VEGF更能提示临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生成素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miR-30a抑制Ang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自噬 被引量:2
4
作者 于甜乐 马晗 +4 位作者 吴新华 陈章荣 孙彪 彭媛 刘宏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1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目的探索miR-30a对血管紧张素2(Ang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1)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Ang2处理组(Ang22×10-6 mol/L)、去甲肾上腺素阳性对照组(NE 5×10-6 mol/L)。处理细胞48 h,RT-qPCR检测miR-30a表达... 目的探索miR-30a对血管紧张素2(Ang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1)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Ang2处理组(Ang22×10-6 mol/L)、去甲肾上腺素阳性对照组(NE 5×10-6 mol/L)。处理细胞48 h,RT-qPCR检测miR-30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LC3、Beclin-1自噬蛋白表达。2)将miR-30a mimics、miR-30a inhibitor、miR-30a NC通过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至H9c2细胞中培养24 h,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率;转染成功后在Ang2刺激基础上设立Ang2+miR-30a mimics组、Ang2+miR-30a inhibitor组、Ang2+miR-NC组。检测miR-30a干预对Ang2诱导H9c2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Ang2处理组、NE阳性对照组miR-30a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LC3、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01);2)与Ang2处理组相比,Ang2+miR-30a mimics组LC3、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01)。结论Ang2能下调miR-30a表达,诱导H9c2心肌细胞自噬;miR-30a mimics能够抑制Ang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血管紧张素2(ang2) miR-30a
下载PDF
Ang/Tie2体系与VEGF、bFGF在血管瘤增生退化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彪 鲁开化 +2 位作者 赵亚南 庄福连 林文雄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1227-1230,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家族(Ang/Tie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血管瘤增生退化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增生期血管瘤32例、退化期血管瘤10例及小儿正常皮肤10例标本中促血管生成...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家族(Ang/Tie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血管瘤增生退化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增生期血管瘤32例、退化期血管瘤10例及小儿正常皮肤10例标本中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VEGF及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增生期血管瘤组织Ang2、Tie2、VEGF及bFGF表达明显高于消退期血管瘤(P<0.01);消退期血管瘤组织Ang2、Tie2、VEGF及bFGF表达明显高于小儿正常皮肤(P<0.01);Ang1在血管瘤和小儿正常皮肤表达均较弱,各组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瘤中Ang2、Tie2分别与VEGF、bFGF标记指数间具有强的正相关性(P<0.01)。结论:Ang/Tie2体系与VEGF、bFGF在血管瘤增生退化过程中可能起协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促血管生成素2(ang2) TIE2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FUB的治疗效果及Ang-2和VEGF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刚 王韦 +2 位作者 李萍 王丽 董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3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FUB)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中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刮宫后FUB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FUB)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中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刮宫后FUB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疗程90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63、3.987、5.478、4.398,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薄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392,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Ang-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67,P<0.05);实验组的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27,P<0.05);实验组患者的痊愈率为85.45%、有效率为12.73%、无效率为1.82%,对照组痊愈率为69.09%、有效率为25.45%、无效率为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58,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FUB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能更有效地调节Ang-2、VEGF及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血管生成素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COX-2、Ang-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间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振忠 冯善龙 +3 位作者 杨柳 孔伟 王新立 王庆宝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COX-2、Ang-2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两者与胃癌淋巴管生成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COX-2,Ang-2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SP法,采用淋巴管特异标志物D2-40对胃癌癌周淋巴管染色,并计数其微淋巴管密度(MLVD)。... 目的探讨COX-2、Ang-2在胃癌中的表达,以及两者与胃癌淋巴管生成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COX-2,Ang-2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SP法,采用淋巴管特异标志物D2-40对胃癌癌周淋巴管染色,并计数其微淋巴管密度(MLVD)。结果胃癌组织中COX-2,Ang-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25%、60.4%,两者之间的表达密切相关(r=0.736),而且两者的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TNM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胃癌中COX-2协同Ang-2可促进癌周微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胃癌淋巴结转移。联合检测COX-2和Ang-2有望成为预测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管转移的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淋巴管密度 血管生成素-2 环氧合酶-2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2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凤霞 徐瑞权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5期15-18,169,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活动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2年5月~2016年5月间在我院住...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活动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2年5月~2016年5月间在我院住院的AAV患者共52例,所有AAV患者行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BVAS),选取BVAS<3分为非活动组,BVAS≥3分为活动组,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AAV患者血清,检测Ang2、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循环内皮细胞(CECs)等,对Ang2水平与血清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用特征性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对Ang2、CRP及ESR区分活动期及非活动期的准确度进行评价。结果活动组患者的血Ang2、ESR、CRP、CECs及BVAS评分较非活动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2水平与24 h尿总蛋白(r=0.461,P<0.05)、BVAS(r=0.745,P<0.05)、CECs(r=0.657,P<0.05)分别呈正相关。ROC分析显示Ang2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CRP和ESR,用外周血Ang2的浓度来区分AAV患者的非活动组与活动组准确度明显高于ESR和CRP(P<0.05)。结论 Ang2不仅可以作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活动性的指标,还有望成为一些内皮细胞疾病的靶向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活动性 循环内皮细胞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2上调增强血管瘤干细胞血管形成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明亮 吴杉英 +2 位作者 王彪 刘照亮 雷忱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89-91,共3页
目的:探究Ang2上调后对血管瘤干细胞(HemSCs)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揭示Ang-Tie2体系在血管瘤血管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磁珠阳性分选技术分离纯化HemSCs,经体外培养扩增,通过慢病毒转染的方法获得Ang2上调稳定表达的HemSC... 目的:探究Ang2上调后对血管瘤干细胞(HemSCs)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揭示Ang-Tie2体系在血管瘤血管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磁珠阳性分选技术分离纯化HemSCs,经体外培养扩增,通过慢病毒转染的方法获得Ang2上调稳定表达的HemSCs。通过血管形成实验检测Ang2上调的HemSCs血管形成能力的变化,通过WesternBlot检测相关细胞信号通路关键靶蛋白表达变化。结果:Ang2上调的HemSCs血管形成能力大于对照组;血管生成信号通路关键靶蛋白在HemSCs Ang2上调组中表达增强。结论:Ang2上调可以增强HemSCs的血管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干细胞 血管生成素2 血管形成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应用ACT序贯方案/TAC联合方案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青峰 李金田 +2 位作者 吕敏 张元颖 吴永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阿霉素+环磷酰胺+多西他赛(ACT)序贯方案与多西他赛+阿霉素+环磷酰胺(TAC)用于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1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TAC方案... 目的探讨阿霉素+环磷酰胺+多西他赛(ACT)序贯方案与多西他赛+阿霉素+环磷酰胺(TAC)用于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及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13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TAC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静滴,d_1;阿霉素50 mg/m^2静滴,d_1;多西他赛100 mg/m^2静滴,d_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6个周期。观察组采用ACT序贯方案化疗:环磷酰胺500 mg/m^2静滴,d_1;阿霉素50 mg/m^2,静滴,d_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4周后给予多西他赛100 mg/m^2静滴,d_1。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次。记录不良反应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并随访两组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后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nm23-H1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NG2、VEGF水平分别为(34.1±3.9)ng/L和(51.8±4.3)ng/L,低于对照组的(58.1±3.6)ng/L和(81.7±4.4)ng/L,而nm23-H1蛋白水平[(66.9±4.2)ng/ml]高于对照组[(53.3±3.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观察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转移数目低于对照组,且淋巴结发生转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DFS为42.4个月,优于对照组的34.6个月(P<0.05)。结论采用ACT序贯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远期疗效优于TAC联合化疗方案,且不良反应更低,能有效抑制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不良反应 淋巴结转移 促血管生成素2(ang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NM23-H1
下载PDF
Plasma angiopoietin 2 as a novel prognostic biomarker in alcohol- related cirrhosis and hepatitis
11
作者 Victoria Tatiana Kronsten Josepmaria Argemi +4 位作者 Ada Sera Kurt Godhev Mannakat Vijay Jennifer Marie Ryan Ramon Bataller Debbie Lindsay Shawcross 《Liver Research》 CSCD 2022年第1期21-29,共9页
Background and aim:Severe alcoholic hepatitis(SAH),the most florid form of alcohol-related liver dis-ease(ALD),has a mortality rate of 16%at 28 days.The angiopoietin-Tie 2 system regulates angiogenesis and inflammatio... Background and aim:Severe alcoholic hepatitis(SAH),the most florid form of alcohol-related liver dis-ease(ALD),has a mortality rate of 16%at 28 days.The angiopoietin-Tie 2 system regulates angiogenesis and inflammation,both of which are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LD.This study examined plasma and hepatic gene expression of angiopoietin 1(ANG1)and angiopoietin 2(ANG2)in patients with SAH and ALD and investigated their roles as prognostic biomarkers.Methods:A case-control study was performed measuring plasma levels of ANG1 and ANG2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from 30 patients with SAH(Maddrey's discriminant function32),32 patients with ALD cirrhosis and 15 healthy controls(HC).RNA sequencing for ANG1,ANG2,TIE1(codes for Tie1 receptor)and TEK(codes for Tie2 receptor)gene expression from a separate cohort study of 79 patients was also performed.Results:Plasma levels of ANG1 were lower(P=0.010)and ANG2 were higher(P<0.0001)in patients with ALD/SAH compared to HC.The ANG2:ANG1 ratio was higher in those with ALD/SAH compared to HC(P<0.0001).ANG2 levels were the highest in patients who developed sepsis(P=0.030)and those dying within 90 days(P=0.020).ANG2 levels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score(r=0.30,P=0.020),Child-Pugh score(r=0.38,P=0.003),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r=0.41,P=0.001)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r=0.28,P=0.040)and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albumin(r=0.26,P=0.040).ANG1 gene expression from liver biopsies was higher in SAH than that in HC(P<0.0001),and greater in severe disease(P<0.0001).ANG2 gene expression trended towards being lower in SAH than that in HC(P=0.070)though was upregulated in severe disease(P=0.0003).Conclusions:Plasma ANG2 is raised in SAH and ALD and could be useful as a prognostic biomarker in this patient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ohol-related cirrhosis Alcoholic hepatitis Alcohol-related liver disease(ALD) Angiopoietin 1(ANG1) Angiopoietin 2(ang2)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患者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屠惠明 杜琰萍 王丰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及其受体Tie2、CD34和HER-2/neu蛋白的表达的影响,以探讨Hp诱导胃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并寻找胃癌可能的肿瘤标记物。胃癌病人Hp阳性13例,阴性16例,取病... 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及其受体Tie2、CD34和HER-2/neu蛋白的表达的影响,以探讨Hp诱导胃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并寻找胃癌可能的肿瘤标记物。胃癌病人Hp阳性13例,阴性16例,取病灶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ng-2、Tie2、CD34和HER-2/neu蛋白的表达。同时将产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cagA)的Hp培养滤液加入胃癌细胞(MGC-803)及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GES-1)的培养基中,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ie2、HER-2/neu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Hp阴性胃癌组相比,Hp阳性组Ang2和Tie2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的添加导致MGC-803细胞中HER-2/Neu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正常胃粘膜GES-1细胞Neu表达无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Ang2及其受体Tie2参与了Hp诱导的胃癌发生发展,对两者的检测可能预示胃癌的发生,含CagA蛋白的幽门螺杆菌培养滤液单独作用能够增强HER-2/Neu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促血管生成素 促血管生成素受体 CD34 HER-2/NEU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