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冠—6与Na2[M(mnt)2](M=Cu,Ni)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3
1
作者 窦建民 李大成 +5 位作者 于清江 刘颖 徐立强 毕文华 雍伟 郑培菊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162-2169,共8页
研究了18-冠-6分别与Na2[M(mnt)2][M=Cu,Ni;mnt=丁二腈烯二硫醇阴离子,C2S2(CN)22-]的反应,得到的配合物{[Na(18-C-6)][Na(18-C-6)(H2O)]}[Cu(mnt)2](1),[Na(18-C-6)(H2O)]2[Ni(mnt)2]@(18-C-6)(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 研究了18-冠-6分别与Na2[M(mnt)2][M=Cu,Ni;mnt=丁二腈烯二硫醇阴离子,C2S2(CN)22-]的反应,得到的配合物{[Na(18-C-6)][Na(18-C-6)(H2O)]}[Cu(mnt)2](1),[Na(18-C-6)(H2O)]2[Ni(mnt)2]@(18-C-6)(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两个配合物均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1的晶体学结构数据:a=1.22697(19)nm,b=1.22780(19)nm,c=1.5665(3)nm,α=95.083(3)°,β=101.534(3)°,y=91.007(3)°,V=2.3016(6)nm3,Z=2,Dcalcd=1.350g/cm3,F(000)=976,R1=0.0726,wR2=0.1843.2的晶体学结构数据:a=1.11620(17)nm,b=1.22054(18)nm,c=1.27939(18)nm,α=111.647(2)°,β=92.792(3)°,y=103.201(2)°,V=2.5461(4)nm3,Z=1,Dcalcd=1.304g/~cm3,F(000)=642,R1=0.0459,wR2=0.1003.1中的[Cu(mnt)2]2-通过mnt的氮原子与[Na(18-C-6)]+中的钠原子成键,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Na(18-C-6)(H2O)]+只起平衡电荷的作用.2中的[Ni(mnt)2]2-也通过配体的mnt氮原子与两个[Na(18-C-6)(H2O)]+中的钠原子成键,形成稳定的中性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冠-6 丁二腈烯二硫醇阴离子 冠醚 配合物 晶体结构 合成
下载PDF
M_2Al_2(M=Au,Ag,Cu)混合小团簇的密度泛函研究(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凤丽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19-1024,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利用小核实赝势LANL2DZ,优化了含重金属二元混合团簇M2Al2(M=Au,Ag,Cu)的稳定结构,并得出具有C2v(1A1)对称性的蝴蝶结构比平面构型更加稳定,其中团簇Au2Al2最稳定.计算了稳定结构的结合能、电离势、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利用小核实赝势LANL2DZ,优化了含重金属二元混合团簇M2Al2(M=Au,Ag,Cu)的稳定结构,并得出具有C2v(1A1)对称性的蝴蝶结构比平面构型更加稳定,其中团簇Au2Al2最稳定.计算了稳定结构的结合能、电离势、电子亲和能、最高占据轨道能级和最低空轨道能级及二者间的能隙,得出参杂团簇M2Al2比非参杂团簇M4(M=Au,Ag,Cu)更稳定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Al2(m=cu Ag and Au)团簇 蝴蝶结构 结合能 能隙
下载PDF
对M^-(H_2O)_(1,2)(M=Cu,Ag,Au)的结构和振动频率的理论研究
3
作者 宋秀丹 李晓光 +1 位作者 杨卫卫 张永志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2年第3期45-50,共6页
采用从头算方法确定了M-(H2O)1,2(M=Cu,Ag,Au)的结构,结合能和振动频率。计算结果表明M-(H2O)(M=Cu,Ag,Au)的基态结构具有Cs对称性,拥有一个M--H…O氢键。M-(H2O)2(M=Cu,Ag,Au)体系基态几何结构拥有两个不等的M--H…O氢键和一个H2O-H2O... 采用从头算方法确定了M-(H2O)1,2(M=Cu,Ag,Au)的结构,结合能和振动频率。计算结果表明M-(H2O)(M=Cu,Ag,Au)的基态结构具有Cs对称性,拥有一个M--H…O氢键。M-(H2O)2(M=Cu,Ag,Au)体系基态几何结构拥有两个不等的M--H…O氢键和一个H2O-H2O之间的氢键,形成一个环形结构。M-与H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相应的OH键伸长,与H2O和(H2O)2的OH伸缩频率相比,M-(H2O)1,2(M=Cu,Ag,Au)体系中相应的频率发生红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头算 m-(H2O)1 2(m=cu Ag Au)体系 稳定性 振动频率
下载PDF
18冠6与K_2[M(mnt)_2](M=Cu、Ni)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研究
4
作者 王大奇 于清江 窦建民 《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1-16,19,共7页
研究了18冠6分别与K2[M(mnt)2][M=Cu、Ni;mnt,1,2-dicyanoethene-l,2-dithiolato,丁二腈烯二硫醇阴离子,C2S2(CN)22-]的反应,得到的配合物[K(18C6)]2 [Cu(mnt)2](1)、[K(18C6)]2[Ni(mnt)2](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 研究了18冠6分别与K2[M(mnt)2][M=Cu、Ni;mnt,1,2-dicyanoethene-l,2-dithiolato,丁二腈烯二硫醇阴离子,C2S2(CN)22-]的反应,得到的配合物[K(18C6)]2 [Cu(mnt)2](1)、[K(18C6)]2[Ni(mnt)2](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两个配合物均为三斜晶系,空间群 P-1.l的晶体学结构数据:a=1.226 97(19),b=1.227 80(19),c=1.566 5(3)nm,α=95.083(3),β=101.534(3),γ=91.007(3)0 ,V=2.301 6(6)nm3,Z=2,Dcalc.=1.350 Mg/m3 ,F(000)=976,R1=0.0726,wR2=0.184 3.2的晶体学结构数据:a=1.116 20(17),b=1.220 54(18),c=1.279 39(18)nm,α=111.647(2),β=92.792(3),γ=103.201(2)0,V=2.546 1(4)nm3,Z=1,Dcalc.=1.304 Mg/m3,F(000)=642,R1=0.045 9,wR2=0.100 3.l中的[Cu(mnt)22-通过mnt的氮原子与[Na(18C6)]+中的钠原子成键,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Na(18C6)(H2O)]+只起平衡电荷的作用。2中的[Ni(mnt)2]2-也通过配体的mnt氮原子与两个[Na(18C6)(H2O)]+中的钠原子成键,形成稳定的中性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冠6 丁二腈烯二硫醇阴离子 冠醚配合物 晶体结构 钠原子
下载PDF
M_2Ga(M=Cu,Ag,Au)二元合金小团簇的从头算研究(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凤云 刘凤丽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2-998,共7页
根据原子与分子反应静力学和群论理论推导出二元合金小团簇M2Ga(M=Cu,Ag,Au)的离解极限和基态电子态.采用量子力学从头算方法及小核实赝势和相应的基组,对二元合金小团簇M2Ga进行几何优化,得到M2Ga基态(2B2)为弯曲平面型结构,并与单元团... 根据原子与分子反应静力学和群论理论推导出二元合金小团簇M2Ga(M=Cu,Ag,Au)的离解极限和基态电子态.采用量子力学从头算方法及小核实赝势和相应的基组,对二元合金小团簇M2Ga进行几何优化,得到M2Ga基态(2B2)为弯曲平面型结构,并与单元团簇M3(M=Cu,Ag,Au)相似.计算得到合金团簇比单元团簇稳定,其中Au2Ga体系最稳定.同时给出谐振频率、力常数,并且分析得到电子相关效应使得团簇更加紧凑、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Ga(m=cu AG Au)团簇 离解极限 力常数 电子相关效应
下载PDF
改进型XC502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制备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意泉 林仁存 +2 位作者 陈良坦 戴深峻 方钦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0-85,共6页
采用离子掺杂价态补偿原理及正交试验方法,在三组份Cu-Zn-Al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中添加适量的IVB族和VB族金属氧化物助剂,研制五组份多促进的Cu-Zn-Al-M1-M2的甲醇合成催化剂XC502.实验结果表明,在... 采用离子掺杂价态补偿原理及正交试验方法,在三组份Cu-Zn-Al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中添加适量的IVB族和VB族金属氧化物助剂,研制五组份多促进的Cu-Zn-Al-M1-M2的甲醇合成催化剂XC502.实验结果表明,在5.0MPa、240℃的条件下,XC502催化剂耐热前的活性比Cu-Zn-Al催化剂高约10%,耐热后高约29%;XRD和DTA表征显示,XC502催化剂前驱态含绿铜锌矿[(Cu,Zn)(OH)2(CO3)]和孔雀石[(Cu2(OH)2CO3]构型的组份较多,分散度较好.这与XC502型催化剂具有低温高活性和较好的热稳定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 甲醇 合成 铜基催化剂 催化剂 XC502
下载PDF
锂电池正极材料多硫化碳炔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维坤 王安邦 +1 位作者 曹高萍 杨裕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7-371,共5页
为克服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单质硫的导电性差、放电产物的部分溶解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等问题,在“主链导电、侧链储能”思路下,设计并探索了一种新型正极材料多硫化碳炔。通过元素分析、13CNMR谱、Raman光谱及热分析测试技术对含碳炔结构... 为克服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单质硫的导电性差、放电产物的部分溶解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等问题,在“主链导电、侧链储能”思路下,设计并探索了一种新型正极材料多硫化碳炔。通过元素分析、13CNMR谱、Raman光谱及热分析测试技术对含碳炔结构的碳材料与单质硫在不同温度下的共热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证明, 300℃下所得产物中多数硫以多硫链的形式化合在sp2杂化的碳主链上,生成接近理想多硫化碳炔的结构。该材料的放电容量高,大电流性能好(400mA/g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为773mA·h/g),循环性能较好(50次循环后,还具有350mA·h/g的容量),证明材料设计思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碳炔 硫化 锂电池 RAmAN光谱 制备 分析测试技术 sp^2杂化 放电比容量 电池性能 部分溶解 元素分析 ^13C NmR谱 放电容量 电流性能 电流密度 循环性能 设计思路 单质硫 导电性 产物 碳材料 近理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