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es,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Three Coordination Polymers: [Cd_2(bpp)_(1.5)(Hbpp)(phen)_2]_n, [Mn_3(Htptc)_2(phen)_2(H_2O)_2]_n, and {[Cu(btc)_(0.5)(1,4-bib)]·2H_2O}_n
1
作者 丁元帅 范黎明 +2 位作者 逄越 张修堂 田来进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69-578,共10页
Hydrothermal reactions of three aromatic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the transitional metal ca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phen and 1,4-bib afford three new coordination polymers: [Cd2(bpp)1.5(Hbpp)(phen)2]n (1), [... Hydrothermal reactions of three aromatic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the transitional metal ca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phen and 1,4-bib afford three new coordination polymers: [Cd2(bpp)1.5(Hbpp)(phen)2]n (1), [Mn3(Htptc)2(phen)2(H2O)2]n (2), and {[Cu(btc)0.5(1,4- bib)]·2H2O}n(3) (H2bpp = 2,6-bis(4'-carboxyphenyl)-4-phenylpyridine, H4tptc = terphenyl-2,5,2',5'-tetracar- boxylic acid, H4btc =biphenyl-2,2',4,4'-tetracarboxylic acid, phen =1,10-phenanthroline, and 1,4-bib = 1,4-bis(1H-imidazol-1-yl)benzene). Their structures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 elemental analyses, IR spectra, and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PXRD) analyses. In compound 1, the CdII cations are linked by bpp2- to form one ladder structure, based on which a 3D network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help of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The topology of 2 is a 3D (3,4,5)-connected framework with the Point Schl?fli symbol of (42.6)2(43.62.8)(45.64.8)2. Compound 3 shows an unprecedented 3D (4,4)-connected framework with the Point Schl?fli symbol of (64.82)2(65.8). Moreover, the luminescent property of 1 has been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bis(4'-carboxyphenyl)-4-phenylpyridine biphenyl-2 2 4 4'-tetracarboxylic acid terphenyl-2 5 2 5'-tetracarboxylic acid 1 10-phenanthroline 1 4-bis(imidazol-1-yl)butane
下载PDF
三甲胺催化多聚甲醛与正丁醛制备2,2-二羟甲基丁醛
2
作者 杨旭石 冯汝明 +3 位作者 廖本仁 张春雷 戴维林 揭元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10-514,共5页
以多聚甲醛为原料,在三甲胺的催化下与正丁醛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制备2,2-二羟甲基丁醛.GC、GC-MS分析发现2,2-二羟甲基丁醛为主产物、2-乙基丙烯醛为最主要的副产物.通过对无机碱、有机碱催化剂进行筛选,发现三甲胺水溶液为较优催化剂.当... 以多聚甲醛为原料,在三甲胺的催化下与正丁醛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制备2,2-二羟甲基丁醛.GC、GC-MS分析发现2,2-二羟甲基丁醛为主产物、2-乙基丙烯醛为最主要的副产物.通过对无机碱、有机碱催化剂进行筛选,发现三甲胺水溶液为较优催化剂.当以10%的水为反应溶剂,多聚甲醛∶正丁醛∶三甲胺=2.5∶1.0∶0.050(摩尔比)时,在80℃反应2 h后,正丁醛转化率为91%,2,2-二羟甲基丁醛的选择性为78%,得率为71%.以固体甲醛替代甲醛水溶液有利于减少含醛废水的排放,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二羟甲基丁醛 多聚甲醛 羟醛缩合 三甲胺
下载PDF
镁-镧复合氧化物固体碱催化甲醛、丁醛缩合制备2,2-二羟甲基丁醛
3
作者 杨旭石 林可纯 +3 位作者 廖本仁 戴维林 张春雷 揭元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92-296,共5页
以镁-镧复合氧化物为固体碱催化剂,首次用于甲醛、丁醛间的羟醛缩合反应.GC、GC-MS分析发现:2,2-二羟甲基丁醛为主产物,2-乙基丙烯醛为最主要的副产物.筛选Mg-Al复合氧化物、MgO和Mg-La复合氧化物3种固体碱,发现Mg-La复合氧化物具有最... 以镁-镧复合氧化物为固体碱催化剂,首次用于甲醛、丁醛间的羟醛缩合反应.GC、GC-MS分析发现:2,2-二羟甲基丁醛为主产物,2-乙基丙烯醛为最主要的副产物.筛选Mg-Al复合氧化物、MgO和Mg-La复合氧化物3种固体碱,发现Mg-La复合氧化物具有最佳催化活性.当甲醛和丁醛摩尔比为2.5∶1时,在50℃反应4 h,丁醛转化率为75%、DMB选择性为37%、DMB得率为28%.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4次,没有明显失活,有利于降低反应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二羟甲基丁醛 固体碱催化剂 镁-镧复合氧化物 羟醛缩合
下载PDF
2,2-二(4-羟基苯基)丁烷的催化合成
4
作者 李卫伟 《广州化工》 CAS 2014年第11期93-94,128,共3页
以活性炭固载磷钨杂多酸为催化剂,苯酚和丁酮为原料,催化缩合了2,2-二(4-羟基苯基)丁烷(双酚B),并使用红外光谱法鉴定了产物的化学结构。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优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助催化剂巯基乙酸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及催化剂的... 以活性炭固载磷钨杂多酸为催化剂,苯酚和丁酮为原料,催化缩合了2,2-二(4-羟基苯基)丁烷(双酚B),并使用红外光谱法鉴定了产物的化学结构。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优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助催化剂巯基乙酸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及催化剂的稳定性。最终确定的反应条件为:苯酚与丁酮摩尔比为8∶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2%,助催化剂巯基乙酸与丁酮的摩尔比为0.014∶1,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7 h,产物收率可达5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载磷钨杂多酸 催化 2 2-二(4-羟基苯基)丁烷
下载PDF
双二茂铁基烷酰化衍生物的还原反应 被引量:5
5
作者 袁耀锋 李逢泽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20,共6页
二茂铁甲烷,2,2-双二茂铁丙烷,2,2-双二茂铁基丁烷,2,2-双二茂铁基戊烷与乙酸酐、丙酸酐、正丁酸酐通过傅氏酰基化反应生成一系列双二茂铁基烷的酰化衍生物,再经LiAlH4还原得到318个相应的α-羟基双二茂铁烷衍生物。文中并对它们的红外... 二茂铁甲烷,2,2-双二茂铁丙烷,2,2-双二茂铁基丁烷,2,2-双二茂铁基戊烷与乙酸酐、丙酸酐、正丁酸酐通过傅氏酰基化反应生成一系列双二茂铁基烷的酰化衍生物,再经LiAlH4还原得到318个相应的α-羟基双二茂铁烷衍生物。文中并对它们的红外光谱和1H NMR谱性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二茂铁烷 酰化衍生物 还原反应
下载PDF
铕(Ⅲ)的双亚砜混配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荧光光谱 被引量:9
6
作者 张若桦 詹亚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0-146,共7页
本文合成了1,3-双(苯基亚砜)丙烷,1,4双(苯基亚砜)丁烷与1,10-菲罗啉,2,2’-联吡啶的铕(Ⅲ)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热分析对该系列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量和分析了有关五个... 本文合成了1,3-双(苯基亚砜)丙烷,1,4双(苯基亚砜)丁烷与1,10-菲罗啉,2,2’-联吡啶的铕(Ⅲ)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热分析对该系列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量和分析了有关五个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亚砜 丙烷 菲罗啉 荧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