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水浸泡对保存血液中2,3-DPG、ATP含量与pH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冯国基 郑长青 +3 位作者 刘景汉 韩玮 朱秀美 施庆忠 《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10期910-913,共4页
目的观察经海水浸泡的血袋血液2,3-DPG、ATP与pH指标的变化规律,探索海洋环境下血液的运输和保存。方法三种血液制品分为浸泡实验组与对照组,选取海水浸泡前、浸泡72h后、再置4±2℃冰箱保存1、2、3、4、5周各时间点测定成分血液2,3... 目的观察经海水浸泡的血袋血液2,3-DPG、ATP与pH指标的变化规律,探索海洋环境下血液的运输和保存。方法三种血液制品分为浸泡实验组与对照组,选取海水浸泡前、浸泡72h后、再置4±2℃冰箱保存1、2、3、4、5周各时间点测定成分血液2,3-DPG、ATP的含量与pH值。结果①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2,3-DPGgnATP含量和pH值三种血液制品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②保存时间内各组比较:2,3-DPG含量在LP-RBC浸泡前、浸泡72h和保存1周与保存2~5周P<0.01;AS-RBC浸泡前、浸泡72h和保存1~2周与保存3~5周P<0.01;WB浸泡前、浸泡72h和保存1~3周与保存4~5周P<0.01;ATP含量LP-RBC与AS-RBC各组比较,P<0.05;WB浸泡前、浸泡72h和保存1~2周与保存3~5周比较,P<0.01;pH值在三种血液制品各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③三种血液制品比较:2,3-DPG含量在LP-RBC、AS-RBC与WB实验组P<0.01,ATP含量在三种血液制品组间比较,P>0.05;pH值除LP-RBC与AS-RBC实验组在保存第5周组间无差别外,其余各血液制品间各实验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相同的血液保养液袋,对血液再包装进行海水浸泡72h,与常规条件下保存血液的2,3-DPG、ATP含量、pH值等指标结果变化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浸泡 保存血液 2 3—二磷酸甘油酸 三磷酸腺苷pH值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溶液复苏失血性休克红细胞内ATP和2.3-DPG水平变化
2
作者 卢家凯 刘怀琼 +1 位作者 潘贤佖 汪志文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4-6,共3页
本文观察了兔失血性休克及应用小剂量7.5%HS(4ml/kg)复苏时RBC内ATP和2,2.3—DPG水平的变化。20只成年健康家兔被随机分为正常血容量输注HS组、休克输注NS复苏组、休克输注HS复苏组三组。结果显示休克后RBC内ATP和2,3—DPG水平显著下降... 本文观察了兔失血性休克及应用小剂量7.5%HS(4ml/kg)复苏时RBC内ATP和2,2.3—DPG水平的变化。20只成年健康家兔被随机分为正常血容量输注HS组、休克输注NS复苏组、休克输注HS复苏组三组。结果显示休克后RBC内ATP和2,3—DPG水平显著下降,应用小剂量HS复苏后两项指标均有所回升,在输注后120分钟有显著增高。由于RBC内ATP和2,3—DPG水平是反映RBC能量代谢的主要指标,而RBC代谢状态又可通过影响RBC诸多功能影响组织的氧代谢和休克的转归。因此,笔者认为应用小剂量HS复苏失血性休克的同时RBC能量代谢状态也发生明显改善,这可能是促进HS有效复苏休克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 失血性休克 红细胞 三磷酸腺苷 2 3—二磷酸甘油酸
下载PDF
原料全血30℃保存24 h后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和血浆质量变化情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剑豪 周燕 +4 位作者 章舜玮 傅剑敏 邱颖婕 徐蓓 徐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将全血分别在冷藏(4±2)℃与室温(30±1)℃条件下保存24 h,比较2种温度条件下由全血分离所得的悬浮红细胞及血浆在保存期内的质量变化。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名健康无偿献血者,每人献400 mL全血,将其分成2份,每份200 mL。对... 目的将全血分别在冷藏(4±2)℃与室温(30±1)℃条件下保存24 h,比较2种温度条件下由全血分离所得的悬浮红细胞及血浆在保存期内的质量变化。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名健康无偿献血者,每人献400 mL全血,将其分成2份,每份200 mL。对照组在冷藏条件下保存;实验组在室温条件下保存,于24 h后将2组全血离心,分离血浆入转移袋,加入50 mL MAP红细胞保存液,制备得到悬浮红细胞。2组悬浮红细胞均放置在冷藏条件下保存,于保存d 1、7、14、21、35分别无菌取样检测Hb、Hct、MCV、溶血率、pH、K^+、葡萄糖、ATP、2,3-DPG、红细胞渗透脆性值等指标;2组血浆分别于全血采集1 h后及全血保存24 h后进行无菌取样,检测Ⅷ因子含量。结果分离所得血浆在全血采集1 h后与保存24 h后Ⅷ因子含量无明显变化。在35 d保存期内,悬浮红细胞的Hb、Hct和MCV值无显著性差异;d 35,研究发现实验组红细胞渗透脆性高于对照组(4.9±0.2 vs 4.7±0.2;P<0.05);2组溶血率、K+值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加,分别于d 7、14、21、35;d 1、7、14、21组间有显著性差异(0.29±0.14 vs 0.11±0.09、0.39±0.22 vs 0.18±0.08、0.80±0.22 vs 0.24±0.07、0.93±0.22 vs 0.38±0.11;10.5±1.2 vs 5.4±0.7、21.7±2.0 vs 18.6±2.6、24.8±1.6 vs 22.7±2.7、29.2±2.5 vs 27.1±2.8;P均<0. 05);2组ATP、2,3-DPG、葡萄糖、pH值随保存时间延长而下降,分别于d 14、21、35;d 1、7、14;d 1、7、14、21、35;d 1、7、21组间有显著性差异(4.2±0.2 vs 4.7±0.2、3.6±0.2 vs 4.5±0.2、3.1±0.3 vs 3.9±0.2;1.96±0.44 vs 10.67±0.87、1.33±0.34 vs 3.27±0.88、0.82±0.29 vs 1.49±0.45;23.2±1.1 vs 29.4±1.5、22.0±1.3 vs 27.4±1.1、21.5±0.8 vs 25.1±1.1、18.7±1.5 vs 22.8±1.2、16.1±1.8 vs 19.1±1.7;6.8±0.1 vs 7.0±0.1、6.7±0.1 vs 6.8±0.1、6.4±0.1 vs 6.5±0;P均<0.05)。结论与冷藏(4±2)℃保存条件下相比,全血在室温(30±1)℃保存24 h后进行离心制备,35 d保存期内的溶血率增加,2,3-DPG值下降;而分离所得血浆在全血采集1 h后与保存24 h后Ⅷ因子含量无明显变化。本研究为相关标准或规程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或以此来指导临床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保存 全血 悬浮红细胞 Ⅷ因子 溶血率 ATP 2 3-dpg
下载PDF
高原训练对机体血液指标及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熊正英 代锴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08-110,共3页
机体在高原训练环境下会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的变化。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血红蛋白变化有一个或两个峰值。高原训练后一段时间运动能力高峰期存在;高原训练后EPO水平大幅度升高;红细胞2,3-DPG有明显升高趋... 机体在高原训练环境下会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的变化。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血红蛋白变化有一个或两个峰值。高原训练后一段时间运动能力高峰期存在;高原训练后EPO水平大幅度升高;红细胞2,3-DPG有明显升高趋势,缺氧时,2,3-DPG使氧离曲线右移是否有利,还值得怀疑,有待进一步探索。高原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但这种变形能力会随着下高原时间的延续而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训练 血液指标 2 3-二磷酸甘油酸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HiHiLo对国家跆拳道女运动员血像、红细胞2,3-DPG和有氧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高颀 朱荣 +2 位作者 田野 胡扬 赵杰修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3-335,共3页
研究目的:观察高住高练低训(Living high Exercising High training low,HiHiLo)对优秀国家跆拳道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探讨运动员有氧能力在低氧训练中变化的规律。研究方法:13名国家跆拳道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氧组(8名)... 研究目的:观察高住高练低训(Living high Exercising High training low,HiHiLo)对优秀国家跆拳道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探讨运动员有氧能力在低氧训练中变化的规律。研究方法:13名国家跆拳道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氧组(8名)和对照组(5名)。分别于实验前、急性暴露(10 h)、实验1周、实验2周、实验3周、实验4周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像、红细胞2,3-DPG、AT功率、递增负荷血乳变化、.VO2max的变化。研究结果:3周HiHiLo使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实验前(P<0.05),且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同一时间的对照组(P<0.05),4周时血红蛋白浓度仍维持较高水平,并高于实验前(P<0.05)。低氧组进舱2周和4周,红细胞2,3-DPG分别高于实验前和同时间测试的对照组(P<0.01和P<0.05)。实验结束后,低氧组AT功率从实验前(148.56±20.01 W)提高至实验后的(158.79±22.34 W)(P<0.05)。在150 W至240 W递增负荷(△=30 W)蹬功率自行车,低氧组血乳酸浓度低于其实验前水平(P<0.05和P<0.01)。低氧组与对照组运动员.VO2max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结论与建议:本研究提示HiHiLo训练中跆拳道运动员机体的载氧、血红蛋白在组织中释放氧以及有氧运动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在进行低氧训练时,还是要先检测运动员对低氧的适应能力,制定个体化的低氧训练计划,以提高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HILO 跆拳道 血像 红细胞2 3-dpg 有氧运动能力
原文传递
致敏红细胞BPGM酶活性降低对红细胞携氧/释氧能力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孟炜程 陈要臻 +5 位作者 王雅芬 安宁 刘志新 吴晓双 王斐 胡兴斌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3期308-314,共7页
目的 分析致敏红细胞的携氧/释氧能力并初步探讨出现异常的原因。方法 用微柱凝胶卡检测致敏红细胞,用携氧/释氧功能评价装置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新生儿溶血病(HDN)患者的致敏红细胞的携氧/释氧能力。使用健康成人的血浆... 目的 分析致敏红细胞的携氧/释氧能力并初步探讨出现异常的原因。方法 用微柱凝胶卡检测致敏红细胞,用携氧/释氧功能评价装置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新生儿溶血病(HDN)患者的致敏红细胞的携氧/释氧能力。使用健康成人的血浆构建输血性溶血反应小鼠模型,对照组给予PBS,记录小鼠负重游泳至力竭的时间,分离小鼠红细胞并分析其携氧/释氧能力,利用蛋白组学对小鼠溶血组与正常组血浆中差异蛋白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ELISA方法检测致敏红细胞BPGM酶活性和2,3-DPG含量。结果 与相应对照组相比,AIHA、HDN和输血性溶血反应模型小鼠的红细胞的氧解离曲线均发生左移和P50下降。溶血模型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明显缩短,蛋白组学筛选结果发现红细胞BPGM异常,致敏红细胞BPGM酶活性降低且细胞内2,3-DPG含量下降。结论 致敏红细胞BPGM酶活性降低导致红细胞释放氧气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溶血 BPGM 2 3-dpg
下载PDF
运动性贫血运动员血氧亲和力的变化
7
作者 赵杰修 田野 +2 位作者 曹建民 金丽 谢敏豪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血液全血和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影响,并探讨2,3-DPG与运动性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国家跆拳道青年队和北京石景山运动技术学校中长跑28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运动员的性别和血红蛋白指标结果分为...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血液全血和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影响,并探讨2,3-DPG与运动性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国家跆拳道青年队和北京石景山运动技术学校中长跑28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运动员的性别和血红蛋白指标结果分为女性贫血组(n=8)、女性对照组(n=10)、男性贫血组(n=4)和男性对照组(n=6)。应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HiCN)和紫外测定法用于测定运动员血红蛋白和2,3-DPG水平;结果:运动性贫血男女运动员表现出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运动组的特点(女性对照组134.40±6.74mmol/l,女性贫血组119.75±6.48mmol/l,男性对照组144.00±7.04mmol/l,男性贫血组109.75±11.50mmol/l,P<0.01)。无论是分性别还是不分性别,全血2,3-DPG和红细胞2,3-DPG均未表现出贫血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血和红细胞2,3-DPG的研究结果显示运动性贫血运动员不比正常对照运动员具有更高的2,3-DPG水平,说明从氧分离曲线右移的适应性角度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是不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贫血 2 3-二磷酸甘油酸(2 3-dpg) 红细胞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对荷瘤小鼠抑瘤效应及红细胞系统兴奋效应(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自民 于洪升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对小鼠种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红细胞免疫的兴奋效应。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右后肢腹股沟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接种前6 h全身X线照射75 mGy,照射后5 d观察肿瘤发生率,隔日测量肿瘤体积。15 d后杀鼠,测量肿瘤质量,...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对小鼠种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红细胞免疫的兴奋效应。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右后肢腹股沟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接种前6 h全身X线照射75 mGy,照射后5 d观察肿瘤发生率,隔日测量肿瘤体积。15 d后杀鼠,测量肿瘤质量,病理切片观察肿瘤坏死面积、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同时检测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2,3-DPG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与直接荷瘤组相比,低剂量照射组肿瘤生长明显减慢(P<0.05),肿瘤坏死面积增大。低剂量照射组红细胞免疫功能、2,3-DPG含量、SOD活性明显高于直接荷瘤组(P<0.05)。结论低剂量辐射可明显提高机体抗肿瘤的作用,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及SOD活性,增加2,3-DPG含量,可能具有肿瘤治疗的潜在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效应关系 辐射 肉瘤180 免疫 细胞 2 3-dpg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抑瘤效应及红细胞系统兴奋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卢彦达 于洪升 +1 位作者 赵环宇 张昌义 《实用癌症杂志》 2001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 观察低剂量辐射对小鼠种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红细胞免疫、携氧功能和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 )活性的影响 ,探讨低剂量辐射是否对红细胞系统存在兴奋效应。方法 采用接种S180肉瘤细胞的昆明种雄性小鼠作为动物模型 ,在接种前6h给予... 目的 观察低剂量辐射对小鼠种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红细胞免疫、携氧功能和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 )活性的影响 ,探讨低剂量辐射是否对红细胞系统存在兴奋效应。方法 采用接种S180肉瘤细胞的昆明种雄性小鼠作为动物模型 ,在接种前6h给予 7.5cGyX线一次性全身照射 ,照射后第 5天观察肿瘤发生率。隔日测量肿瘤体积 ,绘制生长曲线。 15天后处死小鼠测量肿瘤重量 ,病理切片观察肿瘤坏死面积、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情况。同时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2 ,3二磷酸甘油酸 (2 ,3 DPG )含量、SOD活性。结果 与直接接种组相比 ,低剂量照射组肿瘤发生率明显降低 (P <0 .0 5 )。肿瘤生长缓慢 ,平均瘤重减轻 (P <0 .0 5 ) ,肿瘤坏死面积、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增多。低剂量照射组红细胞免疫功能、2 ,3 DPG含量、SOD活性明显高于直接接种组 (P <0 .0 5 )。结论 低剂量辐射可提高机体抗肿瘤作用 ,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 ,增加 2 ,3 DPG含量 ,增强SOD活性 ,在红细胞系统中仍存在兴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辐射 兴奋效应 红细胞免疫 超氧化物歧化酶 2 3-二磷酸甘油酸 抑瘤效应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对荷瘤小鼠红细胞系统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彦达 殷亮 +2 位作者 于洪升 赵环宇 张昌义 《肿瘤防治杂志》 2002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研究低剂量辐射对荷瘤小鼠红细胞系统代谢的影响 ,探讨低剂量辐射在红细胞内是否存在兴奋效应。方法 :采用昆明种雄性小白鼠 10 0只 ,种植S180 肉瘤细胞制做荷瘤动物模型 ,随机分成 0、5 .0、7.5、10 .0cGy组 ,全身X线照射 ,每周 ... 目的 :研究低剂量辐射对荷瘤小鼠红细胞系统代谢的影响 ,探讨低剂量辐射在红细胞内是否存在兴奋效应。方法 :采用昆明种雄性小白鼠 10 0只 ,种植S180 肉瘤细胞制做荷瘤动物模型 ,随机分成 0、5 .0、7.5、10 .0cGy组 ,全身X线照射 ,每周 1次 ,共 4次。检测红细胞 2 ,3 DPG、ATP、SOD水平。结果 :与 0cGy组相比 ,5 .0、7.5、10 .0cGy各组红细胞 2 ,3 DPG、ATP、SOD水平均增高 (P <0 .0 5 )。低剂量照射各组间 ,7.5cGy组增高最为明显 (P <0 .0 5 )。结论 :低剂量辐射可提高荷瘤小鼠红细胞 2 ,3 DPG、ATP、SOD水平 ,在红细胞系统代谢中仍存在兴奋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辐射 兴奋效应 红细胞 2 3二磷酸甘油酸 三磷酸腺苷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归脾汤对心脾两虚型贫血患者红细胞携氧能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戴程怡 石岭 +6 位作者 季玉婷 夏乐敏 姜一陵 张爱萍 郑秦 吴志豪 罗梅宏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9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研究归脾汤提高心脾两虚型贫血患者红细胞携氧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心脾两虚型贫血患者3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给予归脾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疗程均为1周。用药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2... 目的研究归脾汤提高心脾两虚型贫血患者红细胞携氧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心脾两虚型贫血患者3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给予归脾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疗程均为1周。用药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2,3-二磷酸甘油酸(2,3-Diphosphoglycerate,2,3-DPG)浓度、化学比色法检测红细胞Na^+-K^+-ATP酶活性,综合评价红细胞携氧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b、RET#均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RET#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度贫血患者2,3-DPG浓度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倦乏力、头晕目眩、心悸的症状积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体倦乏力、头晕目眩的症状积分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Na^+-K^+-ATP酶活性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红细胞Na^+-K^+-ATP酶活性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对红细胞Na^+-K^+-ATP酶的活性无明显影响,但有增加2,3-DPG浓度的趋势,尤其对中度贫血患者2,3-DPG水平升高明显。提示归脾汤改善缺氧症状可能与其改善红细胞携氧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汤 贫血 红细胞携氧能力 2 3-dpg NA^+-K^+-ATP酶
下载PDF
水面长航舰载保存血液红细胞质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国基 刘鹏 +3 位作者 郑长青 禹华玮 叶勇 梁满军 《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12期1470-1473,共4页
目的以“神舟六号”发射海上救护血液保障任务为平台,着重探讨和观察经水面长航舰载保存血液出海前后红细胞质量的变化。方法随机采集和制备WB、AS-RBC和LP-RBC各18人份(200ml)。每份血液各等分为4袋,配对设计为实验组(A区、B区和C区)... 目的以“神舟六号”发射海上救护血液保障任务为平台,着重探讨和观察经水面长航舰载保存血液出海前后红细胞质量的变化。方法随机采集和制备WB、AS-RBC和LP-RBC各18人份(200ml)。每份血液各等分为4袋,配对设计为实验组(A区、B区和C区)与对照组。分别于长航前和长航后进行血液红细胞质量检测。结果①2,3-DPG、ATP和pH浓度在三种血液制品的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各观察点的结果均随保存血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或P<0.01);②FHb增高显著,与长航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MCV长航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均略低于长航前;RDW结果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与长航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三种血液制品红细胞脆性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长航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各对照组与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航对血液保存有一定的影响,但总的变化趋势与常规(4±2)℃血库冰箱保存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航 舰载 红细胞 ATP 2 3-dpg FHb
下载PDF
甘氨酸溶液应用于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制备的研究
13
作者 王道琳 卓海龙 +2 位作者 刘慧 陈婷婷 骆群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83-586,共4页
目的探讨甘氨酸溶液对冰冻红细胞解冻过程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采集日期在6 d内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1 U共20袋进行研究。每2袋悬浮红细胞混匀后均分成2袋,分为两组;每组10袋,每袋均为1 U,进行冰冻保存。其中一组使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去... 目的探讨甘氨酸溶液对冰冻红细胞解冻过程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采集日期在6 d内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1 U共20袋进行研究。每2袋悬浮红细胞混匀后均分成2袋,分为两组;每组10袋,每袋均为1 U,进行冰冻保存。其中一组使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去甘油处理(对照组),一组使用甘氨酸溶液进行去甘油处理(实验组)。检测两组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游离血红蛋白、甘油残留量、红细胞内甘油总量、三磷酸腺苷(ATP)和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结果与对照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0.90±0.05)g/L、甘油残留量(1.17±0.08)g/L相比,实验组终产品红细胞上清游离血红蛋白含量(0.77±0.15g/L)、甘油残留量(0.79±0.33)g/L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ATP含量(4.03±0.38)μmol/gHb和2,3-DPG含量(485.65±78.08)μg/L相比,实验组ATP含量(4.41±0.35)μmol/gHb和2,3-DPG含量(656.28±116.68)μ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甘氨酸溶液替代氯化钠溶液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达到了保护红细胞的效果,降低了红细胞溶血率和甘油残留量,提升了红细胞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红细胞 ATP 2 3-dpg 溶血率 回收率
下载PDF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红细胞内外离子含量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莉莉 吴凝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85-287,共3页
用原子吸光仪及超微量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仪分别对39例肺心病呼衰患者血清镁(SMg)、红细胞镁(RMg)、尿镁(UMg),血清磷(SP)、红细胞磷(Rp)、尿磷(Up)及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R2,3-DPG)... 用原子吸光仪及超微量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仪分别对39例肺心病呼衰患者血清镁(SMg)、红细胞镁(RMg)、尿镁(UMg),血清磷(SP)、红细胞磷(Rp)、尿磷(Up)及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R2,3-DPG)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Mg、RMg明显降低(P<0.01;P<0.05)。UMg相对增多,提示肺心病呼衰患者存在低镁血症及机体缺镁。SP降低占42%,RP降低(P<0.05),UP排出相对增多,说明肺心病呼衰患者存在低磷血症及机体缺磷。尽管病人明显缺氧,但R2,3-DPG却无升高(P>0.05),二氧化碳潴留重组R2,3-DPG降低(P<0.05),RP与R2,3-DPG呈正相关(r=0.702,P<0.001),说明肺心病呼衰患者PaCO2、RP是影响R2,3-DPG含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呼吸衰竭 红细胞 二磷酸甘油酸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红细胞携氧-释氧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兰珂 王翔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1-704,共4页
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红细胞自身代谢与功能的变化会导致红细胞携氧-释氧能力的改变。本文对不同休克程度红细胞携氧-释氧能力的变化进行了监测,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危重程度与红细胞携氧-释氧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本... 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红细胞自身代谢与功能的变化会导致红细胞携氧-释氧能力的改变。本文对不同休克程度红细胞携氧-释氧能力的变化进行了监测,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危重程度与红细胞携氧-释氧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本文采用健康SD大鼠20只(雌雄各10只),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在初始、失血20%、30%和40%时采集红细胞,并利用血氧分析仪测定红细胞携氧-释氧热力学参数P50,效应时间Tc50、Tr50,同时检测了2,3-DPG、pH值、葡萄糖和乳酸脱氢酶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休克程度的加深,P50值不断增大,乳酸脱氢酶增加,而Tr50、pH值、葡萄糖均呈现减小的趋势,Tc50变化不明显;红细胞携氧能力相对稳定,而向组织释氧的能力仅略有增加,机体氧耗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多器官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休克 红细胞 Tc50 Tr50 2 3-二磷酸甘油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