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二甲基-β-环糊精增溶大豆苷元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于湛 李天乐 +3 位作者 韩东旭 刘丽艳 陈庆阳 苏桂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15-19,共5页
采用β-环糊精、γ-环糊精、2-羟丙基-β-环糊精、2,6-二甲基-β-环糊精与6-葡萄糖基-β-环糊精作为增溶剂,研究其对大豆苷元的增溶作用。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上述5种环糊精对大豆苷元都有一定的增溶效应,其中2,6-二甲基-β-环... 采用β-环糊精、γ-环糊精、2-羟丙基-β-环糊精、2,6-二甲基-β-环糊精与6-葡萄糖基-β-环糊精作为增溶剂,研究其对大豆苷元的增溶作用。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上述5种环糊精对大豆苷元都有一定的增溶效应,其中2,6-二甲基-β-环糊精的增溶作用最好。数据分析可知,环糊精是通过与大豆苷元形成的1:1型复合物实现増溶的。随后,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等手段验证了环糊精与大豆苷元形成的复合物。为了获得可能的复合物结构,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2,6-二甲基-β-环糊精与大豆苷元的复合过程,并对所得到的能量最低的对接结果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发现大豆苷元的A环与C环复合在2,6-二甲基-β-环糊精空腔处,B环位于环糊精大口处,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氢键作用,而且所形成的复合物具有较强的动力学稳定性,在30 ns时间内结构稳定,未发生较大形变。主客体与复合物的RMSD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苷元 2 6-二甲基-β-环糊精 复合物 增溶作用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难溶性药物BMCP25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表征及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水娟 付栋君 +2 位作者 高姗姗 高峰 左建平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174,共4页
采用研磨法制备难溶性药物BMCP25(1)-二甲基--环糊精(DM--CD)包合物。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结果提示1经包合后,由针状结晶转变为无定形,形成了新的物相。包合后,1溶解度从(0.36±0.08)g/ml提高至(123.82±9.81)g/ml。建立了大鼠... 采用研磨法制备难溶性药物BMCP25(1)-二甲基--环糊精(DM--CD)包合物。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结果提示1经包合后,由针状结晶转变为无定形,形成了新的物相。包合后,1溶解度从(0.36±0.08)g/ml提高至(123.82±9.81)g/ml。建立了大鼠血浆中1的HPLC测定法,考察大鼠静脉注射1混悬液(2 mg/kg)及灌胃给予1混悬液或1-DM--CD溶液(10 mg/kg)的药动学情况。结果表明,1混悬液灌胃给药组的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低于最低检测限,而1-DM--CD包合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16.84±5.88)%。可见1-DM--CD包合物可显著改善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溶性药物 BMCP25 二甲基--环糊精 包合物 表征 药动学
原文传递
高分辩气相色谱法手性固定相拆分α-羟基酮光学异构体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月琴 史雪岩 +4 位作者 傅若农 张汉邦 凌云 左晓斌 刘汉范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6-338,共3页
使用高分辩气相色谱法环糊精接枝聚硅氧烷 (二环〔2 ,6 二 O 戊基 3 O 己烯基 ( 5 )〕五环〔2 ,6 二 O 戊基 3 O 甲基〕 β 环糊精 聚硅氧烷 )作手性固定相 ,实现了α 羟基酮的有效拆分 ,并测定了一系列光学活性 3 羟基 2 丁... 使用高分辩气相色谱法环糊精接枝聚硅氧烷 (二环〔2 ,6 二 O 戊基 3 O 己烯基 ( 5 )〕五环〔2 ,6 二 O 戊基 3 O 甲基〕 β 环糊精 聚硅氧烷 )作手性固定相 ,实现了α 羟基酮的有效拆分 ,并测定了一系列光学活性 3 羟基 2 丁酮的对映体过剩值 (e .e值 )。结果表明 ,所选取的手性固定相对测定此类不对称催化反应产物的光学产率 ,评价催化体系的手性选择性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气相色谱 手性固定相 Β-环糊精 α羟基酮 光学异构体 手性拆分 聚硅氧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