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脉络学说探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病机内涵与防治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汉宇 杨婵 +2 位作者 王雪茹 高泓 谢春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9-31,共3页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血管病变病理过程复杂,基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产生的血管钙化是其重要病理特征。本文从脉络学说入手,探讨T2DM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认为气阴两虚的疾病状态致使脉体受损和脉中气...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血管病变病理过程复杂,基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产生的血管钙化是其重要病理特征。本文从脉络学说入手,探讨T2DM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认为气阴两虚的疾病状态致使脉体受损和脉中气血不足,气血运行不畅,产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终致脉络呈现瘀滞状态,此过程与高糖、高脂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以及凋亡产生和促进的血管钙化形成机制、脉络虚滞与凋亡钙化的病理过程相吻合,成为T2DM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针对病机,究其治法,认为参芪复方可发挥益气养阴活血、补虚活络化瘀之功效,恢复脉络系统以通为用的功能,最终发挥防治和延缓T2DM大血管病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学说 细胞凋亡 血管钙化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参芪复方
下载PDF
内脂素、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树娇 唐灵 +1 位作者 陈春莲 王志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04-1705,共2页
2型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并发症更是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大血管病变就是原因之一。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与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因子和内脂素有关[1]。研究已经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 2型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并发症更是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大血管病变就是原因之一。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与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因子和内脂素有关[1]。研究已经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密切,被认为是血管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文旨在了解内脂素、Hcy、高敏C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高敏C反应蛋白 高同半胱氨酸 内脂 血管内皮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独立危险因素 血管性疾病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肝脏安全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孙明珠 赵柳 +2 位作者 权晓娟 章琳 李秀丽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6期510-514,共5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肝脏安全性。方法选取通过颈部动脉超声或双下肢动脉超声明确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患者112例,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共3个月。根据患者入组时是否接受阿托伐他...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肝脏安全性。方法选取通过颈部动脉超声或双下肢动脉超声明确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患者112例,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共3个月。根据患者入组时是否接受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静脉血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测量体脂百分比和肝脏脂肪含量,检测静脉血空腹胰岛素及C肽、计算HOMA-IR。结果治疗3个月后,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的干预组患者TC、TG、LDL-C以及肝脏脂肪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1.56±0.10)mmol/L vs.(1.81±0.09)mmol/L,(4.21±0.24)mmol/L vs.(4.84±0.24)mmol/L,(1.76±0.18)mmol/L vs.(2.16±0.12)mmol/L,7%±2%vs.14%±1%,P<0.05];ALT、AS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18±6)IU/ml vs.(30±4)IU/ml,(21±4)IU/ml vs.(33±5)IU/ml,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肝脏比较安全。考虑到其高心脑血管意外风险,这类患者可适当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片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肝脏 安全性
下载PDF
内皮抑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段薇 张锦 +1 位作者 张学梅 孙丽鹏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99-801,共3页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34例2型糖尿病无合并症、40例伴发一种大血管病变、26例伴发多种大血管病变)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内皮抑素和血...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34例2型糖尿病无合并症、40例伴发一种大血管病变、26例伴发多种大血管病变)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内皮抑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内皮抑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各组(包括合并一种大血管病变组、合并两种以上大血管病变组)血清含量分别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无合并症和正常对照组(内皮抑素为32.4±15.6μg/L和35.1±20.2μg/L比11.2±8.6μg/L和9.9±6.7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为133.5±36.8ng/L和302.1±52.4ng/L比90.2±42.4ng/L和81.3±33.5ng/L,P<0.01),两者在正常对照和2型糖尿病无合并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伴发一种大血管病变、多种大血管病变组间比较表达水平显著上调(133.5±36.8ng/L比302.1±52.4ng/L,P<0.01),而内皮抑素的表达差异不显著;在2型糖尿病伴发一种大血管病变组,内皮抑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显著正相关(r=0.540,P<0.01)。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内皮抑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以自稳态调节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血管生成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中的作用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新生血管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抑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谢毅强 王华 +3 位作者 吴月平 尹德辉 王转锁 黄用豪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1-223,共3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ApoE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程进行分析。结果气阴两虚组患者ε4/4基因型所占比例及ε4等位基因频率、ε3/4基因型和ε3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所升高(P<0.05)。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中E4组患者的病例数最多,E4组的病程与E2组比较,有显著的延长(P<0.05)。结论 T2DM大血管并发症患者气阴两虚型与ApoE基因ε4、ε3有内在关系,ApoE基因的多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载脂蛋白E基因 多态性 中医证候
下载PDF
参芪复方对GK大鼠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CD36 mRNA及ox-LDL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谢毅强 谢春光 张红敏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12-1814,共3页
目的观察参芪复方对GK大鼠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胸主动脉CD36 mRNA表达及血清ox-LDL的影响。方法SPF级GK大鼠(自发性糖尿病大鼠)44只及Wistar大鼠11只按血糖水平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米普利组、参芪复方低剂量组、参芪复方高... 目的观察参芪复方对GK大鼠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胸主动脉CD36 mRNA表达及血清ox-LDL的影响。方法SPF级GK大鼠(自发性糖尿病大鼠)44只及Wistar大鼠11只按血糖水平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米普利组、参芪复方低剂量组、参芪复方高剂量组。4组GK大鼠组造模:10 mg.kg-1.d-1腹腔注射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同时给高脂饮食,连续14 d造模。正常对照组给生理盐水。2周后开始给药,各组分别给相应受试药物28天。用ELISA法测ox-LDL,用实时定量PCR法测胸主动脉CD-36 mRNA表达。结果参芪复方高、低剂量组的血清ox-LDL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胸主动脉CD36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组(P<0.01),血清ox-LDL含量与胸主动脉CD36 mRNA的C t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60,P<0.01。结论以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活血化瘀为治则的参芪复方能明显下调GK大鼠内皮细胞损伤的CD36 mRNA的表达,抑制CD36的生成,可以阻断CD36对ox-LDL的摄取,可能是参芪复方治疗T2DM大血管病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GK大鼠 参芪复方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谢毅强 王华 +3 位作者 吴月平 尹德辉 王转锁 黄用豪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10-2611,共2页
目的研究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量每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化学发光法测... 目的研究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量每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化学发光法测量胰岛素(FINS),测量身高、体质量,并根据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作用指数(IAI)及体质量指数(BMI)。比较阴阳两虚型患者IRI与BMI的相关性。结果阴阳两虚组患者IRI、IAI、BMI较阴虚燥热组和气阴两虚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阴阳两虚组患者的BMI与IRI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696(P<0.01),二者有典型的相关性。结论 IR在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从中医辨证分型来看IR与阴阳两虚型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胰岛素抵抗 中医证候
下载PDF
IL-6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英晓 王立 休双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513-2515,共3页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2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毅强 吴月平 +2 位作者 尹德辉 王转锁 袁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75-1876,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及其分类症状分布规律。方法: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各20例,观察中医证候和症状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证候出现频率为由高到低依次为阴阳两虚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及其分类症状分布规律。方法: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组各20例,观察中医证候和症状分布规律。结果:中医证候出现频率为由高到低依次为阴阳两虚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燥热型,不同证候的分类症状出现的频次各不相同。结论: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的发生以阴阳两虚型最多,分类症状出现的频次各有特点,总的来说大多以体重变化、腰膝酸软、肢体困重为主要共同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中医证候 症状
下载PDF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韦榕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160-163,共4页
糖尿病不仅需要关注,同时其导致的大血管病变更是全球健康威胁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急需新的指标及策略来预防疾病进展。血脂异常增加了大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性,包括冠心病、中风或外周血管疾病。本篇综... 糖尿病不仅需要关注,同时其导致的大血管病变更是全球健康威胁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急需新的指标及策略来预防疾病进展。血脂异常增加了大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性,包括冠心病、中风或外周血管疾病。本篇综述旨在全面分析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进一步论证non-HDL-C是否可替代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未来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下载PDF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兰芳 曾姣娥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T2DM大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50例T2DM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IMT≥0.90mm)患者100例;对照...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T2DM大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50例T2DM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IMT≥0.90mm)患者100例;对照组为T2DM无大血管病变(IMT<0.90mm)患者50例。另选取5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正常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Sfrp5、IL-10含量,同时测定各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对照组血清Sfrp5、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Sfrp5、IL-10分别与TC、TG、LDL-C、FBG、HBA1c、糖尿病病程、BMI呈不同程度负相关(r=-0.336、-0.256、-0.293、-0.455、-0.653、-0.667、-0.72,P均<0.01;r=-0.219、-0.242、-0.208、-0.417、-0.543、-0.305、-0.392,P均<0.01),而Sfrp5、IL-10之间呈正相关(r=0.347 P<0.01)。结论 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Sfrp5、IL-10水平降低,并与T2DM大血管病变呈负相关。检测Sfrp5、IL-10水平可作为诊断T2DM大血管病变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分泌卷曲相关蛋白5 白介素-10
下载PDF
基于氧化应激探讨通脉降脂丸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琨 黎玉叶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30期90-94,共5页
目的:观察通脉降脂丸对糖尿病模型大鼠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对4个月龄雄性Wistar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结合饮水添加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0.1 mg·m L-1·d-1及高脂饲料喂饲的方法复制2型糖... 目的:观察通脉降脂丸对糖尿病模型大鼠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对4个月龄雄性Wistar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结合饮水添加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0.1 mg·m L-1·d-1及高脂饲料喂饲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模型。成模后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阿托伐他汀钙组、通脉降脂丸组,另设15只正常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给药时间30 d。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检测血清F2-异前列烷、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AD)、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活性水平;检测醛糖还原酶AR、NADPH氧化酶亚基的活性;RT-PCR法测定主动脉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 m RNA及p47phox m RNA表达。结果:通脉降脂丸组大鼠血清SOD、GSH-Px、T-AOC等活性较模型组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和通脉降脂丸均能降低主动脉p47phox m RNA、p22phox m RNA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通脉降脂丸可提高糖尿病GK大鼠血清SOD、GSH-Px、T-AOC活性,下调主动脉p47phox m RNA、p22phox m RNA表达,可能因此减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这可能是通脉降脂丸治疗T2DM大血管病变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通脉降脂丸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石磊 方朝晖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4年第3期329-330,共2页
糖尿病的血管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其中大血管病变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动脉等,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间歇性跋行与下肢坏疽,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约占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60%-70%... 糖尿病的血管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其中大血管病变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动脉等,包括冠心病、脑卒中、间歇性跋行与下肢坏疽,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约占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60%-70%。目前西医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治疗主要是在控制血糖、血压基础上予以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中医药治疗 综述
下载PDF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基因rs1799941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庆萃 张敏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4年第1期62-64,共3页
所有220名研究对象均为糖尿病患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颈血管及下肢血管彩超,根据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分为合并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组1)及未合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2组)。应用DNA直接测序法,对220名研究对象进行基因分型。所有研究对... 所有220名研究对象均为糖尿病患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颈血管及下肢血管彩超,根据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分为合并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组1)及未合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2组)。应用DNA直接测序法,对220名研究对象进行基因分型。所有研究对象均测量体重指数,血压,血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rs1799941变异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低于正常对照组,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携带变异等位基因与降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病的危险性无关。结果:SHBG基因SNPrs1799941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斑块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及羟苯磺酸钙的干预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兰芳 曾姣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044-3046,共3页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及羟苯磺酸钙的干预作用。方法:T2DM患者分为实验组(IMT≥0.90 mm)65例和对照组(IMT<0.90 mm)30例,前者随机分为A组(羟苯磺酸钙治疗)30例和B组(常规治疗)35...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及羟苯磺酸钙的干预作用。方法:T2DM患者分为实验组(IMT≥0.90 mm)65例和对照组(IMT<0.90 mm)30例,前者随机分为A组(羟苯磺酸钙治疗)30例和B组(常规治疗)35例。20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各组Sfrp5、IL-10、TC、TG、FPG、Hb A1c、IMT水平。结果:实验组、对照组Sfrp5、IL-10低于正常组(P<0.01),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Sfrp5、IL-10与各检测指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Sfrp5与IL-10呈正相关(P<0.05)。A、B两组血糖、血脂、Hb A1c及IMT较治疗前下降,A组Sfrp5、IL-10升高(P<0.01),B组Sfrp5、IL-10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IMT下降幅度高于B组(P<0.05)。结论 :Sfrp5与大血管病变呈负相关,羟苯磺酸钙可升高Sfrp5、IL-10水平,延缓大血管病变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分泌卷曲相关蛋白5 白介素-10 羟苯磺酸钙
下载PDF
参芪复方对GK大鼠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内皮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桠 谢春光 +2 位作者 庄灿 陈敏 高泓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3-1165,共3页
目的:探讨参芪复方对GK大鼠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内皮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5月龄雄性SPF级GK大鼠按血糖水平随机分为GK空白组、模型组、西药阿托伐他汀组、中药参芪复方组,另设正常Wistar对照组。模型、西药、中药组给予L-NAME0.1mg&#... 目的:探讨参芪复方对GK大鼠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内皮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5月龄雄性SPF级GK大鼠按血糖水平随机分为GK空白组、模型组、西药阿托伐他汀组、中药参芪复方组,另设正常Wistar对照组。模型、西药、中药组给予L-NAME0.1mg·mL-1·d-1,加入饮用水中进行造模。Wistar组喂饲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喂饲高脂饲料时间为35天。造模同时开始给予相应受试药物,周期35天。实验结束时,腹主动脉采血,冰上取主动脉。HE染色对腹主动脉进行形态学观察,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主动脉VEGF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主动脉ICAM-1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主动脉ICAM-1蛋白表达。结果:参芪复方能显著改善GK大鼠腹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参芪复方组大鼠的主动脉VEGF含量、主动脉ICAM-1mRNA及ICAM-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降低主动脉VEGF含量,抑制主动脉ICAM-1mRNA及蛋白表达可能是参芪复方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防治DM大血管病变的部分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复方 2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内皮功能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商丽娜 李华 +4 位作者 杨再刚 翟倩倩 冯涛 姜丹 田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26-1328,1331,共4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其与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9例T2DM患者,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31例(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38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组),...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探讨其与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9例T2DM患者,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31例(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38例(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21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受检者血浆Lp-PLA2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糖尿病并大血管病变组Lp-PLA2水平又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去混杂因素后,Lp-PLA2水平仍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直接相关(P<0.05)。结论 Lp-PLA2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预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糖尿病血管病变
下载PDF
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霞 刘玉春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7年第22期4150-4151,共2页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选取收治的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均治疗3个...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选取收治的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SGF)]、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两组ET-1、VSG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T-1、VSGF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88.24%(30/34)高于对照组的61.76%(2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低于对照组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T2DM大血管病变疗效显著,能改善内皮功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瑞格列奈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L-17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3
19
作者 楼旭丹 汪海东 +2 位作者 陈芳 夏世金 孙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024-3026,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L-17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162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90例和无血管病变组72例,另选同期健康查体者6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L-17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162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90例和无血管病变组72例,另选同期健康查体者6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人群空腹静脉血中IL-17水平,统计IL-17与各临床指标间的关系,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根据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探讨有无颈动脉增厚对IL-17水平的影响。结果 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中,颈动脉增厚组IL-17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增厚组(P<0.05)。在大血管病变组IL-17与BMI、2 h PG、hs-CRP、TG、LDL-C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L-17、hs-CRP和LDL-C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T2DM大血管病变组和颈动脉增厚组血清IL-17表达均增高,提示IL-17参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炎症反应过程。IL-17可能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2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血浆脂联素的变化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小玲 邓国宝 +5 位作者 刘媛莉 邓翠迎 黄联继 郭树清 陈岗梅 黄宜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42例(G1组),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43例(G2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39例(G3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常规行空腹血糖(FPG)...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42例(G1组),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43例(G2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39例(G3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常规行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C-P)、空腹胰岛素(FINS)和血浆APN水平测定,计算体质指数(BM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对各组间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对各指标与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FPG,TG,HDL,FINS,BMI,C-P,APN和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APN,C-P水平及ISI值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APN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FPG,C-P,TG及BMI呈显著负相关,与HDL及IS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APN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降低,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降低更明显,提示血浆APN水平降低可能是发生糖尿病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脂联素 大血管病变 下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