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辐射快速合成2-(2′-羟苯基)-5(6)取代苯并咪唑衍生物 被引量:2
1
作者 江洪 马敬忠 陈长水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7-478,共2页
Six title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salicylic acid and 4 substituted phenylenediamine in the presence of pyridine and POCl 3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The reactions took place easily with good yields.
关键词 2-(2′-苯基)-5(6)取代苯并咪唑衍生物 抗植物病毒剂 微波辐射 合成
下载PDF
1-[5-(1,3-二氧-4,5,6,7-四氢-1H-异吲哚-2-基)苯基]-3-取代脲衍生物的合成与除草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明智 程辟 +4 位作者 黄可龙 任叶果 雷满香 马扬光 徐满才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49-953,共5页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protox)类除草剂,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1-[5-(1,3-二氧-4,5,6,7-四氢-1H-异吲哚-2-基)苯基]-3-取代脲类衍生物4a~4d和5a~5g.化合物4a~4d经异氰酸酯法合成,收率、纯度高;化合物5a~5g利用固体...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protox)类除草剂,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1-[5-(1,3-二氧-4,5,6,7-四氢-1H-异吲哚-2-基)苯基]-3-取代脲类衍生物4a~4d和5a~5g.化合物4a~4d经异氰酸酯法合成,收率、纯度高;化合物5a~5g利用固体光气一锅法合成,反应时间短.所得化合物结构经1HNMR,IR,质谱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4c,5a,5b,5c在有效成分75g/hm2剂量下对苘麻、马刺苋、凹头苋等双子叶杂草表现出90%以上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1 3-二氧-4 5 6 7-四氢-1H-异吲哚-2-基)苯基]-3-取代衍生物 合成 除草活性 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 固体光气一锅法
下载PDF
1-取代-2-羟氨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被引量:5
3
作者 谢湖均 胡晓环 +2 位作者 邵爽 雷群芳 宣贵达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2,共5页
1-取代-2-羟氨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1-取代-2-氨基苯并咪唑衍生物氧化代谢产生的具有强毒性的不稳定中间体.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量子化学方法,计算得到了8种1-取代-2-羟氨苯并咪唑衍生物的电子结构性质.结果表明,取代基团的引入使... 1-取代-2-羟氨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1-取代-2-氨基苯并咪唑衍生物氧化代谢产生的具有强毒性的不稳定中间体.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量子化学方法,计算得到了8种1-取代-2-羟氨苯并咪唑衍生物的电子结构性质.结果表明,取代基团的引入使咪唑环上C-N键长发生明显改变,N原子上负电荷减少;取代基团的引入对偶极矩、垂直电离势、垂直电子亲合能、化学势、电负性和亲电性等都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这些电子结构性质与化合物的毒性息息相关.通过计算得到了吸收光谱数据,取代基团的引入使垂直激发能变大,谐振子强度明显减小,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蓝移.量子化学结果为1-取代-2-氨基苯并咪唑衍生物的氧化代谢实验研究和毒性机理揭示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取代-2-苯并咪唑衍生物 密度泛函理论 能量分析 自然键轨道
下载PDF
2-取代苯基-5-(3′-吲哚基)-噁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氧化活性(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缪宇平 闻韧 +1 位作者 青岛均 周培根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合成 5 ( 3′ 吲哚基 ) 唑衍生物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色氨酸为原料 ,与取代的苯甲酸在DCC催化下脱水缩合得到酰胺 ,再通过DDQ苄位氧化和分子内环合生成 5 ( 3′ 吲哚基 ) 唑。用DPPH体外抗氧化模型测定化合物的... 目的 合成 5 ( 3′ 吲哚基 ) 唑衍生物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色氨酸为原料 ,与取代的苯甲酸在DCC催化下脱水缩合得到酰胺 ,再通过DDQ苄位氧化和分子内环合生成 5 ( 3′ 吲哚基 ) 唑。用DPPH体外抗氧化模型测定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合成了 11个 2 取代苯基 5 ( 3′ 吲哚基 ) 唑衍生物 ,其中化合物 2 1和 2 2的活性比维生素E强约 3~ 4倍 ;化合物 2 9的活性与维生素E相近。结论 合成的目标化合物中有 3个化合物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有可能开发成为良好的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取代苯基-5-(3’-吲哚基) 噁唑衍生物 药物合成 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剂
下载PDF
2-对二甲氨基苯基-5-氟-6-吗啉苯并咪唑的合成及其光谱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唐凌天 王祥云 +1 位作者 刘新起 王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8-591,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的取代苯并咪唑化合物 ,2 对二甲氨基苯基 5 氟 6 吗啉苯并咪唑 ,采用紫外 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荧光寿命等方法探讨了溶液pH值对该化合物吸收光谱的影响及其与 β 环糊精的作用。结果表明 ,pH >7 0时 ,该化合物在... 合成了一种新的取代苯并咪唑化合物 ,2 对二甲氨基苯基 5 氟 6 吗啉苯并咪唑 ,采用紫外 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荧光寿命等方法探讨了溶液pH值对该化合物吸收光谱的影响及其与 β 环糊精的作用。结果表明 ,pH >7 0时 ,该化合物在溶液中主要以中性分子状态存在 ,当 3 8<pH <7 0时 ,以中性分子及一价阳离子状态存在 ,且随着溶液 pH值的降低 ,离子状态百分含量增加 ;当 2 76 <pH <3 8时 ,该分子主要以一价离子状态存在 ,且随着pH值的继续降低 ,一价离子状态与二价离子状态并存 ,并逐渐向二价离子状态转化。该化合物是一种灵敏的荧光探针 ,在酸性条件下与H+ 结合 ,具有较强的pH依赖性。在 pH =9 5 0时 ,与 β 环糊精有较强烈的相互作用 ,并形成 1∶1的包合物 ,结合常数为 (1 0 2± 0 0 4 )× 10 3 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对二甲氨基苯基-5--6-吗啉苯并咪唑 合成 光谱学性质 β-环糊精 药物中间体 包合作用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2-(4-二甲氨基苯基)-5-氟-6-吗啉-1-氢-苯并咪唑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凌天 王毅 +3 位作者 刘新起 胡少文 褚泰伟 王祥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618-1621,共4页
研究了2-(4-二甲氨基苯基)-5-氟-6-吗啉-1-氢-苯并咪唑(1)在不同pH条件下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得出分子1的三级加质子常数lgβ1,lgβ2,lgβ3分别为4.96±0.03,5.72±0.07和7.95±0.10.当pH 3.40时,分子... 研究了2-(4-二甲氨基苯基)-5-氟-6-吗啉-1-氢-苯并咪唑(1)在不同pH条件下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得出分子1的三级加质子常数lgβ1,lgβ2,lgβ3分别为4.96±0.03,5.72±0.07和7.95±0.10.当pH 3.40时,分子1主要以一价离子状态存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表明该条件下分子与小牛胸腺DNA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并得出分子1与DNA的结合常数Kb为(2.30±0.10)×104mol-1·L.当分子浓度为10-8~1.2×10-6mol·L-1时,荧光强度随DNA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强,分子1是一种潜在的测定DNA的定量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二甲氨基苯基)-5--6-吗啉-1--苯并咪唑 小牛胸腺DNA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邻-[(5(6)-取代苯并咪唑)-2-基]-苯氧乙酸乙酯的合成与表征
7
作者 江洪 陈长水 +1 位作者 马敬忠 黄筱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8-300,共3页
过 2 - (2’ -羟苯基 ) - 5 (6 ) -取代苯并咪唑和溴乙酸乙酯反应 ,合成了 7个标题化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 ,IR ,1HNMR及MS ,并确证了它们的结构。
关键词 -[(5(6)-取代苯并咪唑)-2-基]-苯氧乙酸乙酯 合成 结构 元素分析 理化性质
下载PDF
1-{1-[2-(3,4-二甲氧基)苯基]乙基-5-氰基-6-甲基脲嘧啶-3-}-3-取代氨基-2-丙醇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8
作者 张俊琪 王礼琛 +1 位作者 江振洲 林密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 :寻找高效、低毒、生物活性更为广泛的抗心衰药物。方法 :受临床联合用药的启发 ,根据药物设计中的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和结构拼合原理 ,将具有强心活性的 1 [2 (3,4 二甲氧基 )苯基 ]乙基 5 氰基 6 甲基脲嘧啶与 β 受体阻滞剂... 目的 :寻找高效、低毒、生物活性更为广泛的抗心衰药物。方法 :受临床联合用药的启发 ,根据药物设计中的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和结构拼合原理 ,将具有强心活性的 1 [2 (3,4 二甲氧基 )苯基 ]乙基 5 氰基 6 甲基脲嘧啶与 β 受体阻滞剂中常见的芳氧丙醇胺结构中的丙醇胺片段进行拼合 ,设计并合成了 10个 1 { 1 [2 (3,4 二甲氧基 )苯基 ]乙基 5 氰基 6 甲基脲嘧啶 3 } 3 取代氨基 2 丙醇类化合物 ,V1~ 10 。结果与结论 :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 ,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药理筛选结果显示 ,大部分目标化合物有不同程度的强心活性 ,Ⅴ9的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 1-{1-[2-(3 4-二甲氧基)苯基]乙基-5-氰基-6-甲基脲嘧啶-3-}-3-取代氨基-2-丙醇 类化合物 心衰 活性
下载PDF
3-取代硫基-4-N-邻羟苯基亚胺基-5-乙基-1,2,4-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9
作者 穆曼曼 卢俊瑞 +3 位作者 辛春伟 卢博为 戢丹 鲍秀荣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8-12,共5页
本文以对称二氨基硫脲为原料,经关环,缩合,亲核取代反应,合成出5个新型抗菌剂-3-取代硫基-4-N-邻羟苯基亚胺基-5-乙基-1,2,4-三唑类化合物(3a~3e),并利用1HNMR,IR等进行结构表征.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质量浓度为0.01%时,3a~3e对金黄色葡... 本文以对称二氨基硫脲为原料,经关环,缩合,亲核取代反应,合成出5个新型抗菌剂-3-取代硫基-4-N-邻羟苯基亚胺基-5-乙基-1,2,4-三唑类化合物(3a~3e),并利用1HNMR,IR等进行结构表征.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质量浓度为0.01%时,3a~3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高于90.0%;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高于80%.构效关系表明,三唑硫醚类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强于三唑硫醇类化合物;苯乙酰胺环的对位上引入拉电子基团如-Cl,-Br,-NO2可增加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而引入推电子基团如-CH3则降低其抑菌活性;与现售药物氟康唑相比,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的抗菌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取代硫基-4-N-苯基亚胺基-5-乙基-1 2 4-三唑 合成 抑菌活性
下载PDF
2-(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亚胺基)-5-(取代苯基亚甲基)-4-噻唑啉酮的合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喜存 黄国利 +2 位作者 权正军 吕成伟 杨文龙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0-874,共5页
以2-氨基-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1)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中间体2-氯乙酰氨基-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乙酰亚胺(2)和2-(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亚胺基)-4-噻唑啉酮(3),化合物3进一步与取代苯甲醛发生类Knoevenagle... 以2-氨基-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1)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中间体2-氯乙酰氨基-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乙酰亚胺(2)和2-(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亚胺基)-4-噻唑啉酮(3),化合物3进一步与取代苯甲醛发生类Knoevenagle缩合反应,得到了一系列2-(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亚胺基)-5-(取代苯基亚甲基)-4-噻唑啉酮类化合物4a~4p.目标化合物4a~4p的结构经IR,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取代苯氧甲基-1 3 4-噻二唑-2-亚胺基)-5-(取代苯基亚甲基)-4-噻唑啉酮 噻唑啉酮衍生物 合成
下载PDF
2-(2′-氨基苯基)苯并咪唑衍生物分子内质子转移理论研究:取代基效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易平贵 周继明 +4 位作者 于贤勇 汪朝旭 李筱芳 刘峥军 侯博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9-706,共8页
研究了2-(2′-氨基苯基)苯并咪唑(APBI)氨基中一个H被CH3(E-C),SiH3(E-OSi),NH2(E-N),COH(E-CO),NO2(E-NO2),CF3(E-F),CN(E-CN3),OMe(E-OMe),COCH3(E-CC),Ts(E-S),p-CH3C6H4CO(E-C=O)和p-CH3C6H4NHCO(E-NH)取代后,其基态及激发态分子内... 研究了2-(2′-氨基苯基)苯并咪唑(APBI)氨基中一个H被CH3(E-C),SiH3(E-OSi),NH2(E-N),COH(E-CO),NO2(E-NO2),CF3(E-F),CN(E-CN3),OMe(E-OMe),COCH3(E-CC),Ts(E-S),p-CH3C6H4CO(E-C=O)和p-CH3C6H4NHCO(E-NH)取代后,其基态及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衍生物基态最稳定构型为烯醇式构型E,次稳定构型旋转异构体R,酮式构型K只有当取代基为E-CN3,E-F,E-NO2,E-N,E-OMe和E-S时才存在.基态各环的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研究表明取代基的引入会影响APBI环电子离域性.所有APBI衍生物都能发生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当引入取代基为E-CN3,E-N或E-OMe时,所得的APBI衍生物S1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是无能垒过程;引入取代基为E-C,E-C=O或E-OSi时,对APBI的ESIPT势能面基本无影响,而当取代基为E-CC,E-NH,E-CO,E-F,E-NO2和E-S时,使得S1态APBI的K*构型能量低于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氨基苯基)苯并咪唑衍生物 ESIPT 取代基效应 电子离域性
原文传递
单核铜配合物[Cu^(II)(HIPP)(pydc)(H_2O)]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12
作者 杨华 刘晓莉 +1 位作者 惠亚茹 姜炎炎 《化学研究》 CAS 2015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单核铜配合物CuII(HIPP)(pydc)(H2O),采用元素分析法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该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CuII(HIPP)(pydc)(H2O)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是Pbca.a=0.663 93(18)nm,b=2.062 2(6)nm,c=2.619 ... 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单核铜配合物CuII(HIPP)(pydc)(H2O),采用元素分析法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该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CuII(HIPP)(pydc)(H2O)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是Pbca.a=0.663 93(18)nm,b=2.062 2(6)nm,c=2.619 1(7)nm,α=90°,β=90°,γ=90°,V=3.585 9(17)nm3,Z=8,ρc=1.693g·cm-3,F(000)=1 864,GOF=0.882,R1=0.037 4,wR2=0.111 8[I>2σ(I)].中心铜原子与配体脱质子2,6-吡啶二甲酸的2个羧基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HIPP的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及1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分析表明晶体中分子间含有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苯基)咪唑并[1 5-a]吡啶 2 6-吡啶二甲酸 配合物 晶体结构
下载PDF
药用丁基胶塞中抗氧剂264、1010、5057迁移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浦雨伟 崔萍 +1 位作者 吴娟 丁逸梅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31-2240,共10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药用丁基胶塞中的抗氧剂264、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5057。方法:采用HPLC法对抗氧剂264(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抗氧剂1010{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抗氧剂5057(丁基或辛基...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药用丁基胶塞中的抗氧剂264、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5057。方法:采用HPLC法对抗氧剂264(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抗氧剂1010{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抗氧剂5057(丁基或辛基取代的二苯胺)的迁移量进行研究;使用Inertsil ODS C_(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甲醇为流动相A,10 mmol·L^(-1)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20 nm(检测抗氧剂264和抗氧剂1010)、280 nm(检测抗氧剂5057);利用LC-MS/MS方法进行鉴别,采用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器、电喷雾离子源ESI,以正负离子模式扫描,质量数扫描范围m/z 50~1 500。结果:浸提试验确证了胶塞中含有的抗氧剂。几种抗氧剂的分离度良好,抗氧剂5057无明显降解产物,抗氧剂264与抗氧剂1010的降解产物均能与各自主峰分开,抗氧剂264、1010、5057的检出限分别为0.081、0.061、0.062μg·m L^(-1),且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0.999 9,n=5),平均回收率均在98%~102%。5个企业的20批样品中均未检出抗氧剂。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对胶塞中抗氧剂264、1010、5057进行迁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胶塞 药瓶密封材料 药品包装材料 2 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四[β-(3 5-二叔丁基-4-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丁基或辛基取代的二苯胺 抗氧剂 聚合物稳定剂 抗氧剂降解产物 抗氧剂迁移 药物相容性 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