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定化脂肪酶ANL-MARE催化酸解合成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
1
作者 康梦 何家强 +7 位作者 冯孔龙 黄早成 李一峰 苗建银 符姜燕 朱泽榕 刘果 曹庸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9,共11页
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是人乳中主要的脂质组成,为满足婴幼儿配方食品母乳化需求,该试验探究了新型固定化脂肪酶ANL-MARE催化制备OPL的方法。试验成功制备和表征了固定化酶ANLMARE,并以ANL-MARE为生物催化剂,建立了一... 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是人乳中主要的脂质组成,为满足婴幼儿配方食品母乳化需求,该试验探究了新型固定化脂肪酶ANL-MARE催化制备OPL的方法。试验成功制备和表征了固定化酶ANLMARE,并以ANL-MARE为生物催化剂,建立了一种用三棕榈酸甘油三酯(PPP)、油酸(OA)和亚油酸(LA)高效酶催化制备富含OPL结构脂的方法。经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获得OPL最优合成工艺为:PPP与总脂肪酸的摩尔比1:14.27,OA与LA摩尔比为1:0.76,脂肪酶添加量12.70%,反应温度50℃,反应4 h,此条件下产物中OPL相对含量为47.93%,2位棕榈酸(sn-2 PA)占总棕榈酸(PA)的质量分数(sn-2 PA相对含量)为71.69%。此外,固定化酶ANL-MARE与商业脂肪酶相比,表现出较好的催化合成OPL的活性。综上所述,固定化酶ANL-MARE具有催化制备OPL结构脂的重大潜力,为人乳脂替代脂的高效制备提供了新策略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油酸-2-棕榈酸-3-油酸甘油三酯 酶促酸解法 固定化脂肪酶 ANL-MARE 工艺优化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2
作者 王胜杰 侯超 +2 位作者 黄雨晴 赵皛舟 施敬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251-258,共8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yl-2-palmitoyl-glycerol,OPO)的方法。方法样品通过碱式水解处理,提取脂肪后,采用甘油三酯专用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并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yl-2-palmitoyl-glycerol,OPO)的方法。方法样品通过碱式水解处理,提取脂肪后,采用甘油三酯专用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并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OPO在0.02~1.00m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检出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119 g/100 g和0.664 g/100 g,回收率为99.1%~100.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应用此方法对我国市售的36批次OPO强化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行检测,OPO含量为2.39~4.89 g/100 g,占标签标示值的60.7%~102.1%。这主要因为本方法检测的是OPO含量,而标签标示的是碳数为C52的甘油三酯的量。结论该方法成功实现了OPO与其他碳数为C52、饱和度不同的甘油三酯的气相色谱法基线分离,可对OPO单体进行精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适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OPO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配方乳粉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高油酸花生油酶促酯交换制备1,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三酯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晓晓 孙聪 +5 位作者 杨瑞楠 张林尚 康宝 陈雁然 梁慧敏 梁少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0-66,88,共8页
旨在为可可脂生产提供新的基料油,同时为高油酸花生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研究基础,以高油酸花生油和棕榈酸乙酯为原料,脂肪酶NS40086为催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下酶法合成1,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三酯(POP)。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POP... 旨在为可可脂生产提供新的基料油,同时为高油酸花生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研究基础,以高油酸花生油和棕榈酸乙酯为原料,脂肪酶NS40086为催化剂,在无溶剂体系下酶法合成1,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三酯(POP)。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POP含量、酰基位移、sn-2位油酸相对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高油酸花生油酶促酯交换制备POP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3 h、底物(棕榈酸乙酯与高油酸花生油)物质的量比11∶1、酶添加量(以底物总质量计)3%、反应温度50℃,在此条件下POP含量为86.48%,酰基位移为3.25%,sn-2位油酸相对含量为72.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促酯交换 油酸花生油 1 3-二棕榈酸-2-油酸甘油三酯 酰基位移 响应面法
下载PDF
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干法分提富集工艺优化
4
作者 吕晓雅 袁曼雨 +2 位作者 从艳霞 齐玉堂 张维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61,68,共7页
为提高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的含量,以化学酯交换联合酶法酸解反应制备的OPO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干法分提条件(结晶温度、冷却速率、养晶时间)对OPO含量及提升率、sn-2位棕榈酸(PA)占总PA含量及提升率和分... 为提高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的含量,以化学酯交换联合酶法酸解反应制备的OPO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干法分提条件(结晶温度、冷却速率、养晶时间)对OPO含量及提升率、sn-2位棕榈酸(PA)占总PA含量及提升率和分提液油得率的影响,确定干法分提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干法分提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结晶温度6℃、冷却速率4℃/h、养晶时间3 h,在此条件下OPO含量为(38.84±0.39)%,OPO含量提升率为(46.07±1.47)%,sn-2位PA占总PA含量为(91.08±0.16)%,sn-2位PA占总PA含量提升率为(47.61±0.25)%,分提液油得率为(31.26±0.34)%。综上,通过干法分提可以获得OPO纯度更高的甘油三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干法分提 结晶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灵芝孢子油中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含量 被引量:6
5
作者 万明珠 王腾华 +3 位作者 张丽媛 任灵芝 谭敏 高幼衡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灵芝孢子油中l,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DiamonsilC1。(250mln×4.6mm,5μm)柱,流动相:乙腈-异丙醇(体积比为5l:49),流速:1.0mL·min-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灵芝孢子油中l,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DiamonsilC1。(250mln×4.6mm,5μm)柱,流动相:乙腈-异丙醇(体积比为5l:49),流速:1.0mL·min-1,ELSD漂移管温度:40℃,载气流速:2.4L·min-1。结果l,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在2.7~27.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3%,RSD值为2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度好,可用于灵芝孢子油中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油 l 2-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1,2-二亚油酸-3-硬脂酸-甘油三酯对玉米象酯酶及其同工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喻梅 谢令德 +5 位作者 贺艳萍 梁小锋 杜传青 潘俊 徐丽 陈思思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8-760,共3页
研究葫芦巴(Trigonella foenum graecumL.)种子提取物1,2-二亚油酸-3-硬脂酸-甘油三酯对玉米象成虫酯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象成虫被1,2-二亚油酸-3-硬脂酸-甘油三酯触杀处理后,8h之内,虫体内酯酶比活力呈下降趋势,8h后开始上升,24h... 研究葫芦巴(Trigonella foenum graecumL.)种子提取物1,2-二亚油酸-3-硬脂酸-甘油三酯对玉米象成虫酯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象成虫被1,2-二亚油酸-3-硬脂酸-甘油三酯触杀处理后,8h之内,虫体内酯酶比活力呈下降趋势,8h后开始上升,24h达到最大值,48h又有所下降。酯酶同工酶电泳结果显示,处理后的玉米象的酯酶同工酶中,增加了1条迁移率较慢的条带和1条迁移率较快的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油酸-3-硬脂酸-甘油三酯 酯酶 同工酶 玉米象
下载PDF
1,2-二亚油酸-3-硬脂酸-甘油三酯对玉米象的毒力及主要酶系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喻梅 谢令德 +4 位作者 贺艳萍 梁小锋 唐国文 潘俊 延静 《粮食储藏》 2008年第4期8-12,共5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1,2-二亚油酸-3-3硬脂酸-甘油三酯,研究了其对玉米象的触杀毒力及其对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二亚油酸-3-硬脂酸-甘油三酯对玉米象的触杀毒力在12h、24h、48h的LC50分别为4.97mg/mL,3.9... 采用不同浓度的1,2-二亚油酸-3-3硬脂酸-甘油三酯,研究了其对玉米象的触杀毒力及其对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二亚油酸-3-硬脂酸-甘油三酯对玉米象的触杀毒力在12h、24h、48h的LC50分别为4.97mg/mL,3.95mg/mL,3.83mg/mL;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趋势是:开始的12h内,玉米象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均比未处理的低,但比活力逐渐增大;24h时达到最大值;超过24h后,比活力又有所下降。但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当浓度为3.0mg/mL、3.5mg/mL时,48h最终表现为抑制作用,但浓度上升为4.0mg/mL时,48h内对乙酰胆碱酯酶表现为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油酸-3-硬脂酸-甘油三酯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乙酰胆碱酯酶 毒力 玉米象
下载PDF
酶法合成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结构脂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高亮 余旭伟 +5 位作者 邹凤 程昕祎 杨壮壮 王小三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6-70,共5页
在Lipozyme RM IM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下,将分提后的棕榈硬脂与油酸和亚油酸反应,通过酶法酸解合成富含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的结构脂,通过单因素实验对酶法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合成OPL结构脂的最优反应条... 在Lipozyme RM IM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下,将分提后的棕榈硬脂与油酸和亚油酸反应,通过酶法酸解合成富含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的结构脂,通过单因素实验对酶法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合成OPL结构脂的最优反应条件为:棕榈硬脂、油酸、亚油酸摩尔比1∶7∶7,酶添加量8%,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 h。在最优条件下,进行50倍放大实验,合成产物中OPL和sn-2位棕榈酸的含量分别为48.37%和84.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油酸-2-棕榈酸-3-油酸甘油三酯 结构脂 酶法酸解 Lipozyme RM IM
下载PDF
无溶剂体系酶催化合成富含1,3-二硬脂酸-2-油酸甘油酯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灵燕 刘元法 +2 位作者 徐振波 孟宗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3-35,共3页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固定化1,3-特异性脂肪酶催化硬脂酸与高油酸植物油合成富含1,3-二硬脂酸-2-油酸甘油酯(SOS)的主要影响因素。考察了酶用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SOS、1,2-二硬脂酸-3-油酸甘油酯(SSO)和三硬脂酸甘油酯(S...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固定化1,3-特异性脂肪酶催化硬脂酸与高油酸植物油合成富含1,3-二硬脂酸-2-油酸甘油酯(SOS)的主要影响因素。考察了酶用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SOS、1,2-二硬脂酸-3-油酸甘油酯(SSO)和三硬脂酸甘油酯(SSS)含量的影响。以SSO和SSS含量较低而SOS含量较高为优,确定理想的工艺条件为:酶用量10%,底物摩尔比4∶1,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65℃。在该条件下反应产物中SOS含量为39.58%,SSO含量为1.18%,SSS含量为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硬脂酸-2-油酸甘油酯 13 -特异性脂肪酶 酸解 Ag+-HPLC
下载PDF
酶促酸解制备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聪 张浩 +2 位作者 敖小惠 邓朝玉 梁少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2-98,共7页
以棕榈硬脂为原料富集高纯度三棕榈酸甘油三酯,以米糠油水解的游离脂肪酸为酰基供体,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采用一步酸解法制备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OPL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以棕榈硬脂为原料富集高纯度三棕榈酸甘油三酯,以米糠油水解的游离脂肪酸为酰基供体,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采用一步酸解法制备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OPL),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OPL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OPL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以Lipozyme RM IM为催化用酶,反应温度60℃,加酶量为底物总质量的10%,三棕榈酸甘油三酯与游离脂肪酸摩尔比1∶10,反应时间4 h。在最佳条件下,产物中棕榈酸分布在sn-2位的含量为52.02%,油酸和亚油酸分布在sn-1,3位的含量分别为33.21%和26.60%,推测产物中主要为OP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油酸-2-棕榈酸-3-油酸甘油三酯 人乳脂 酸解反应
下载PDF
钙盐和蛋白质配比对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酯乳液体外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伍文彬 徐雨茜 +2 位作者 熊华 胡蒋宁 朱雪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7-24,共8页
利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系统,考察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的不同比例和矿物质含量及两者相互作用对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酯(1,3-dioleoyl-2-palmitoylglycerol,OPO)消化的影响,并对体外消化后的脂肪酸释放率、粒度分布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 利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系统,考察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的不同比例和矿物质含量及两者相互作用对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酯(1,3-dioleoyl-2-palmitoylglycerol,OPO)消化的影响,并对体外消化后的脂肪酸释放率、粒度分布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胃消化阶段,相同乳化剂配比,OPO型乳液脂质生物利用率随CaCl2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在20 mmol/L CaCl2浓度下,不同蛋白质配比(乳清蛋白-酪蛋白),乳液体外消化过程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释放率大小顺序为:10∶0>6∶4>0∶10。体外模拟脂质消化前后平均粒径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CaCl2浓度影响下,胃肠消化后乳液平均粒径大于新鲜乳液;随Ca2+浓度增加,新鲜乳液d(0.1)、d(0.5)、d(0.9)值均增加,且在加胃肠消化液后,平均粒径显著增大。在肠消化阶段,3组乳液在不同CaCl2浓度下,FFA释放速率及程度均随CaCl2浓度增加而增加。胃肠消化后的产物FFA和单甘酯组成分析表明:乳液消化后,FFA和单甘酯主要由棕榈酸和油酸组成。除此之外,本实验还考察了不同钙盐对OPO乳液脂质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度高的钙盐加速脂质水解,有利于脂肪酸的释放即在肠消化阶段FFA释放速率和程度次序为:柠檬酸钙>氯化钙>乳酸钙>碳酸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油酸-2-棕榈酸甘油酯 乳液 体外消化 CACL2
下载PDF
无溶剂体系中酶催化亚油酸、甘油生产1,3-甘油二酯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孟祥河 潘秋月 +2 位作者 邹冬芽 段作营 毛忠贵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7-50,共4页
以亚油酸、甘油为原料,用专一性脂肪酶在无溶剂系统中快速合成了1,3 dilinolein,实验发现真空脱水可有效增加亚油酸的转化率,使反应平衡向合成方向移动。不同反应温度、底物摩尔比条件下的酯化进程曲线对比研究表明,温度、底物摩尔比不... 以亚油酸、甘油为原料,用专一性脂肪酶在无溶剂系统中快速合成了1,3 dilinolein,实验发现真空脱水可有效增加亚油酸的转化率,使反应平衡向合成方向移动。不同反应温度、底物摩尔比条件下的酯化进程曲线对比研究表明,温度、底物摩尔比不仅影响酯化反应的初速度、转化率,还与产物组成密切相关。60℃、亚油酸与甘油摩尔比为2∶1,0.01MPa真空脱水,反应8h亚油酸酯化率可达90.2%。产品经分子蒸馏纯化后1,3 DAG可达84.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甘油 脂肪酶 3-dilinolein 1 3-甘油二酯 酯化 合成方法
下载PDF
Candida sp.99-125脂肪酶催化猪油酸解合成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昕倩 邓利 +3 位作者 叶贤春 聂开立 刘珞 李玲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3-17,共5页
人乳脂是一种在甘油骨架Sn-2位上富含棕榈酸(C16∶0)的结构酯。经分析可知,猪油中棕榈酸主要分布在甘油酯的Sn-2位,可作为制备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的原料。以Candida sp.99-125脂肪酶作催化剂,以猪油和油酸为原料,通过正... 人乳脂是一种在甘油骨架Sn-2位上富含棕榈酸(C16∶0)的结构酯。经分析可知,猪油中棕榈酸主要分布在甘油酯的Sn-2位,可作为制备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的原料。以Candida sp.99-125脂肪酶作催化剂,以猪油和油酸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对无溶剂体系中酸解合成OPO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得到最适反应条件:猪油与油酸的质量比为1∶2.0,酶用量为总底物质量的10%,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 h。在该反应条件下,经酸解合成的产物三甘酯中,Sn-2C16∶0的含量大于70%,占总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的93%以上,并含有43%以上的OP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DIDA SP 99—125脂肪酶 1 3-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猪油
下载PDF
SO_4^(2-)/La_2O_3-ZrO_2催化合成亚油酸乙酯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淑芬 甘黎明 史文权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21-824,共4页
将SO42-/ZrO2负载镧制备了新型催化剂SO42-/La2O3-ZrO2,以亚油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3+浸渍浓度为0.07 mol/L,经110℃烘干后于500℃焙烧3 h所得催化剂活性最好。采用正交实验法对... 将SO42-/ZrO2负载镧制备了新型催化剂SO42-/La2O3-ZrO2,以亚油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3+浸渍浓度为0.07 mol/L,经110℃烘干后于500℃焙烧3 h所得催化剂活性最好。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影响酯化反应的因素进行考察,最佳实验条件为n(醇)∶n(酸)=6∶1,反应时间6 h,催化剂用量3%(亚油酸),酯化率可达93.7%。且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和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4^2-/La2O3-ZrO2 油酸 油酸乙酯 催化活性
下载PDF
无溶剂体系酶促酯交换合成富含1,3-二山嵛酸-2-油酸甘油酯的工艺研究
15
作者 耿温馨 孟宗 +2 位作者 李进伟 蒋将 刘元法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5-49,共5页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固定化1,3-特异性脂肪酶催化山嵛酸甲酯与高油酸葵花籽油合成富含1,3-二山嵛酸-2-油酸甘油酯(BOB)的工艺,考察了酶添加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酶的初始水分活度对BOB和甘油二酯含量影响。以甘油二酯含...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固定化1,3-特异性脂肪酶催化山嵛酸甲酯与高油酸葵花籽油合成富含1,3-二山嵛酸-2-油酸甘油酯(BOB)的工艺,考察了酶添加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酶的初始水分活度对BOB和甘油二酯含量影响。以甘油二酯含量较低而BOB含量较高为优,确定理想的工艺条件为:Lipozyme RM IM添加量10%(以底物质量计),底物(山嵛酸甲酯与高油酸葵花籽油)摩尔比2∶1,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65℃,酶的初始水分活度由LiCl饱和盐溶液控制。在理想的工艺条件下,反应产物中BOB含量为25.25%,甘油二酯含量为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山嵛酸-2-油酸甘油酯 1 3-特异性脂肪酶 酶促酯交换
下载PDF
川芎嗪注射液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红细胞变形性及2,3-二磷酸甘油酸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滨 陈爱民 +6 位作者 俞子东 沈亚云 俞海风 黄鹤飞 刘春霞 钱安斌 吕仲兰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4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内科强化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红细胞变形性及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影响。方法:符合NSTE-ACS诊断标准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序贯进入川芎嗪联合内科强化治疗观察组和内科强化治...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内科强化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红细胞变形性及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影响。方法:符合NSTE-ACS诊断标准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序贯进入川芎嗪联合内科强化治疗观察组和内科强化治疗对照组。观察时间为1周,记录并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变形指数及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升高,而观察组上升趋势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2,3-DPG均有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矫正后,观察组平均2,3-DPG水平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内科强化治疗NSTE-ACS可明显提高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提升血及红细胞2,3-DPG水平,因此可能提高红细胞向缺血心肌细胞的供氧能力和供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川芎嗪注射液2 3-二磷酸甘油酸人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乳粉中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春霞 段国霞 +5 位作者 刘丽君 李翠枝 吕志勇 陈静 宫慧丽 武伦玮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年第6期33-36,共4页
评定气相色谱法测定乳粉中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1-oleic-2-palmitic-3-linoleic acid triglyceride,OPL)含量的不确定度。根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CNAS-GL006:2019《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 评定气相色谱法测定乳粉中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1-oleic-2-palmitic-3-linoleic acid triglyceride,OPL)含量的不确定度。根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CNAS-GL006:2019《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等标准,建立不确定度模型,分析气相色谱法测定乳粉中OPL的不确定度来源,对主要影响不确定度的要素进行评定。结果表明:6份试样OPL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1.172 g/100 g,OPL含量测量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_(rel)为0.0236,提供约95%的包含概率;试样溶解并定容后的溶液质量浓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是主要不确定度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1-油酸-2-棕榈酸-3-油酸甘油三酯 不确定度 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标准不确定度
下载PDF
乳粉中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的测定
18
作者 刘春霞 段国霞 +3 位作者 刘丽君 陈素敏 李翠枝 吕志勇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2年第3期24-28,共5页
建立乳粉中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1-oleic-2-palmitic-3-linoleic acid triglyceride,OPL)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醚和石油醚提取,提取液浓缩近干,正庚烷定容,通过CP-TAP CB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分离,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 建立乳粉中1-油酸-2-棕榈酸-3-亚油酸甘油三酯(1-oleic-2-palmitic-3-linoleic acid triglyceride,OPL)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醚和石油醚提取,提取液浓缩近干,正庚烷定容,通过CP-TAP CB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分离,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通过CP-TAP CB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分离,进样口温度330℃,分流进样,分流比1∶10,进样体积1.0μL;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360℃,载气:氮气,尾吹流量(氮气)25 mL/min;乳粉中OPL的添加量为1~6 g/100 g时,加标回收率为95.2%~101.9%,相对标准偏差为1.289%~1.998%;方法的检出限为0.2 g/100 g,定量限为1.0 g/100 g。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乳粉中OPL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粉 1-油酸-2-棕榈酸-3-油酸甘油三酯 CP-TAP CB弹性石英毛细管柱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气相色谱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对鹌鹑蛋品质、蛋黄胆固醇及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芳 杨雪海 +4 位作者 赵娜 张巍 郭万正 黄少文 魏金涛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5,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共轭亚油酸(CLA)添加对鹌鹑蛋品质、蛋黄胆固醇含量及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沉积的影响。选用15周龄"神丹1号"蛋鹌鹑400只,按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各组日粮分别含0、0.75%、1.50%、2... 试验旨在研究共轭亚油酸(CLA)添加对鹌鹑蛋品质、蛋黄胆固醇含量及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沉积的影响。选用15周龄"神丹1号"蛋鹌鹑400只,按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各组日粮分别含0、0.75%、1.50%、2.25%和3.00%CLA,试验期42 d,分别收集第7、14、28和42天鹌鹑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粮添加1.50%和2.25%CLA饲喂28 d后可显著降低鹌鹑蛋重(P<0.05),而添加3.00%CLA饲喂14 d后即显著降低鹌鹑蛋重(P<0.05)。CLA添加对蛋形指数、蛋壳厚度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添加CLA饲喂至第7天,鹌鹑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随CLA添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饲喂14 d后,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的最佳CLA添加量为1.50%。日粮添加CLA可降低鹌鹑蛋黄总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小幅增加亚麻酸(AL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综上所述,CLA添加浓度少于1.50%,饲喂时间少于14 d不影响鹌鹑蛋均重,但可显著降低蛋黄胆固醇含量,且对ω-3 PUFA沉积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鹌鹑 共轭油酸 蛋品质 胆固醇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花生AhFAD2-1基因与油酸/亚油酸比值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迟晓元 郝翠翠 +7 位作者 陈明娜 潘丽娟 陈娜 王通 王冕 杨珍 梁成伟 禹山林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24,共5页
花生AhFAD2-1由位于不同基因组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AhFAD2-1A和AhFAD2-1B共同编码,这两个基因的突变引起酶结构、酶活性或表达调控的变化,共同导致高油酸性状的产生。本研究通过对13个不同花生品种(系)的AhFAD2-1基因进行测序和比对分... 花生AhFAD2-1由位于不同基因组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AhFAD2-1A和AhFAD2-1B共同编码,这两个基因的突变引起酶结构、酶活性或表达调控的变化,共同导致高油酸性状的产生。本研究通过对13个不同花生品种(系)的AhFAD2-1基因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查找点突变或插入位点,寻找与高油酸性状关联的基因位点。结果表明:E11、花育30、鲁花12、豫花15、河北高油的基因型是OL1OL1OL2OL2,其相应的O/L值为1.01-1.40;鲁花14、花育17、花育19、花育23、E12S的基因型是ol1ol1OL2OL2,其中E12S较特殊O/L值为9.05,其他品种O/L值为1.54-1.97;E16、E18和花育32号的基因型是ol1ol1ol2ol2,其相应O/L值为12.3-41.85。本研究结果对于高油酸性状的分子鉴定以及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的培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AhFAD2-1 油酸/油酸比值(O/L)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