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苯基-8-羟基喹啉锂和8-羟基喹啉锂的合成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崇侠 余忠清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21-23,共3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2-苯基-8-羟基喹啉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苯基-8-羟基喹啉可与锂离子以1∶1的比例形成配合物;对比研究了2-苯基-8-羟基喹啉锂和8-羟基喹啉锂的荧光性质,前...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2-苯基-8-羟基喹啉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苯基-8-羟基喹啉可与锂离子以1∶1的比例形成配合物;对比研究了2-苯基-8-羟基喹啉锂和8-羟基喹啉锂的荧光性质,前者的荧光发射峰位置较后者红移了37 nm.从而说明苯环的取代增加了有机配体π-π共轭的程度,使HOMO-LUMO之间能隙变小,引起发射峰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基-8-羟基喹啉锂 荧光发射峰 红移
下载PDF
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和喹啉锌的合成和荧光性质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崇侠 余忠清 +2 位作者 李邨 王炳祥 黄晓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4-418,共5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二 (2 苯基 8 羟基喹啉 )锌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等方法表征了结构 ,并对比研究了二 (2 苯基 8 羟基喹啉 )锌和喹啉锌的荧光性质 ,前者的激发光谱在 4 6 5nm处出现了较强的吸收 ,并且发射峰位置发生了... 合成了一种新型二 (2 苯基 8 羟基喹啉 )锌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等方法表征了结构 ,并对比研究了二 (2 苯基 8 羟基喹啉 )锌和喹啉锌的荧光性质 ,前者的激发光谱在 4 6 5nm处出现了较强的吸收 ,并且发射峰位置发生了明显的红移 ,由喹啉锌的 4 95nm移至 2 苯基 8 羟基喹啉锌和喹啉锌的 5 2 1nm处。对有关的吸收峰的归属进行了讨论 ,初步认为苯环的取代增加了有机配体π π键的共轭程度 ,使HOMO LUMO之间能隙变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基-8-羟基喹啉 喹啉 荧光性质 红移
下载PDF
5,6,11,12-四苯基四苯并掺杂8-羟基喹啉铝薄膜的荧光谱及发光机理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宏建 彭景翠 +3 位作者 瞿述 夏辉 许雪梅 罗小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8-720,共3页
用高荧光染料的 5 ,6 ,11,12 四苯基四苯并对 8 羟基喹啉铝进行掺杂 ,测量其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谱。结果表明 :在低掺杂时 ,主发光体是Alq ,掺入的Rubrene作为客发光体只是在Alq带隙中引入了分立能级 ;随着掺入的Rubrene浓度增加 ,Rubr... 用高荧光染料的 5 ,6 ,11,12 四苯基四苯并对 8 羟基喹啉铝进行掺杂 ,测量其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谱。结果表明 :在低掺杂时 ,主发光体是Alq ,掺入的Rubrene作为客发光体只是在Alq带隙中引入了分立能级 ;随着掺入的Rubrene浓度增加 ,Rubrene成了主发光体 ,Alq变成了客发光体 ,出现了发光体的互换现象。由于Rubrene的吸收光谱与Alq的发射谱重叠较大 ,在光致发光中存在从Alq向Rubrene的能量传递和电荷转移过程 ,而电致发光则是由于Rubrene导带 (LUMO)比Alq导带 (LUMO)低很多 ,且它们价带 (HOMO)基本相同 ,使得从负电极注入到Rubrene导带中电子浓度远大于注入到Alq导带中电子浓度 ,造成Rubrene导带电子与价带空穴复合的几率比Alq中的复合几率大得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6 11 12-苯基甲苯并 掺杂 8-羟基喹啉 薄膜 荧光谱 发光机理 有机薄膜 分立能级 电荷转移 荧光染料 能量传递 电致发光器件
下载PDF
溶剂对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的荧光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崇侠 余忠清 +1 位作者 顾晓天 冯玉英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5-57,共3页
研究了几种溶剂对二 (2 苯基 8 羟基 喹啉 )锌荧光性质的影响 .对二 (2 苯基 8 羟基 喹啉 )锌在不同溶剂中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研究表明 :在不同溶剂中二 (2 苯基 8 羟基 喹啉 )锌的荧光性质不同 .
关键词 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 荧光性质 溶剂效应 化学作用 荧光物质
下载PDF
8-羟基喹啉-[2-(2-羟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合锌(Zn(ODZ)q)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雷钢铁 张志勇 +1 位作者 曹湖军 彭清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59,共5页
利用8-羟基喹啉、2-(2-羟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与醋酸锌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8-羟基喹啉-[2-(2-羟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合锌(Zn(ODZ)q).研究了其发光性能、热稳定性.制作了器件结构为ITO(120nm)/NPB(40nm)/... 利用8-羟基喹啉、2-(2-羟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与醋酸锌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8-羟基喹啉-[2-(2-羟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合锌(Zn(ODZ)q).研究了其发光性能、热稳定性.制作了器件结构为ITO(120nm)/NPB(40nm)/Zn(ODZ)q(60nm)/Al(150nm)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峰值为588nm.在驱动电压14V时,器件的最高亮度为1 290cd/m2;电流密度为38.3mA/cm2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达到1.49c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2-(2-苯基)-5-苯基-1 3 4-噁二唑]合锌 合成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下载PDF
2-(5'-苯基呋喃乙烯基)-8-羟基喹啉铜、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质
6
作者 赵国良 陈哲 +1 位作者 季小洋 孙芳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410-414,共5页
以呋喃甲醛、溴苯和2-甲基-8-羟基喹啉为原料,设计合成了配体2-(5'-苯基呋喃乙烯基)-8-羟基喹啉(HL,C_(21)H_(15)NO_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该物质的结构.采用溶液法合成了2个配合物CuL_2和... 以呋喃甲醛、溴苯和2-甲基-8-羟基喹啉为原料,设计合成了配体2-(5'-苯基呋喃乙烯基)-8-羟基喹啉(HL,C_(21)H_(15)NO_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该物质的结构.采用溶液法合成了2个配合物CuL_2和ZnL_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此外,在室温条件下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固体荧光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苯基呋喃乙烯基)-8-羟基喹啉 配合物 晶体结构 发光性质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锂的合成、表征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19
7
作者 郝玉英 王华 +3 位作者 郝海涛 周禾丰 刘旭光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9-424,共6页
通过液相反应合成了高纯度、高产率的 8 羟基喹啉锂 (Liq)粉体 ,制备了Liq薄膜 ,通过IR光谱、UV吸收谱、X射线衍射谱、荧光光谱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UV吸收谱、电化学循环伏安法、荧光光谱研究了它的电子能级结构。结果表明... 通过液相反应合成了高纯度、高产率的 8 羟基喹啉锂 (Liq)粉体 ,制备了Liq薄膜 ,通过IR光谱、UV吸收谱、X射线衍射谱、荧光光谱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UV吸收谱、电化学循环伏安法、荧光光谱研究了它的电子能级结构。结果表明 ,pH值和溶剂对Liq的合成有很大影响 ,而温度的影响不大。利用真空热蒸镀很容易制备高质量、无定性薄膜 ,Liq的熔点 36 5℃ ,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Liq的LUMO能级 2 .94eV ,HOMO能级 5 .95eV ,光学禁带宽度 3.0 1eV .在 36 3nm紫外光的激发下 ,产生发光峰在 4 5 2nm附近、半峰全宽为 6 9.4nm的蓝光发射 ,发光亮度高 ,色纯度高。由于电子与声子的强耦合作用以及带隙态的影响 ,产生了 54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合成 表征 发光特性
下载PDF
Friedlnder反应合成2-(2-羟基苯基)-6,7-亚甲二氧基喹啉及其衍生物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定乔 刘春玉 +1 位作者 曾和平 黄成华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5-278,共4页
以 6 氨基胡椒醛为原料 ,与邻羟基苯乙酮 (2a) ,4 氯 2 羟基苯乙酮 (2b)发生Friedl nder缩合反应 ,得到新的喹啉衍生物 2 (2 羟基苯基 ) 6 ,7 亚甲二氧基喹啉 (3a)和 2 (5 氯 2 羟基苯基 ) 6 ,7 亚甲二氧基喹啉 (3b) .新的... 以 6 氨基胡椒醛为原料 ,与邻羟基苯乙酮 (2a) ,4 氯 2 羟基苯乙酮 (2b)发生Friedl nder缩合反应 ,得到新的喹啉衍生物 2 (2 羟基苯基 ) 6 ,7 亚甲二氧基喹啉 (3a)和 2 (5 氯 2 羟基苯基 ) 6 ,7 亚甲二氧基喹啉 (3b) .新的喹啉衍生物 3a~ 3b分别经IR红外光谱 ,1 HNMR核磁共振谱 ,MS质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羟基苯基)-6 7-亚甲二氧基喹啉 衍生物 6-氨基胡椒醛 Friedlaender缩合反应 抗疟药物
下载PDF
铜(Ⅱ)-抗坏血酸还原7-(2,6-二氯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催化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 被引量:7
9
作者 宋桂兰 卢燕 +2 位作者 李燕 孟平蕊 刘冬雪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42,共4页
在pH5.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用2,2’-联吡啶作活化剂,Cu(Ⅱ)对抗坏血酸还原7-(2,6-二氯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具有强烈催化作用且使体系的荧光显著增强,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建立了反... 在pH5.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用2,2’-联吡啶作活化剂,Cu(Ⅱ)对抗坏血酸还原7-(2,6-二氯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具有强烈催化作用且使体系的荧光显著增强,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方程,确定此反应对试剂和铜均为一级反应,测得反应速率为2.36×10^-6mol·L^-1·min^-1,求得表观活化能为72.86kJ/mol。以341nm为激发波长,443nm为发射波长,其荧光增强强度与铜量在0.04~7.2μg/L范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10^-8g/L。采用巯基棉富集分离,用于钢样及铝合金中微量铜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80%~4.40%;与认定值比较,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动力学荧光光度法 7-(2 6-二氯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 抗坏血酸
下载PDF
2-对联苯-8-羟基喹啉锌的合成及其应用于新型白光OLED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婷 丁洪流 +1 位作者 施国跃 金利通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09-1214,共6页
合成了一种全新的有机发光材料2-对联苯-8-羟基喹啉锌(Zn[2-(p-biPh)-8-Q-O]2),通过1HNMR,UV-Vis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利用该材料制备了新型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其结构为:ITO/NPB(N,N'-双(1-萘基)-N,N'-二苯基-1,1... 合成了一种全新的有机发光材料2-对联苯-8-羟基喹啉锌(Zn[2-(p-biPh)-8-Q-O]2),通过1HNMR,UV-Vis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利用该材料制备了新型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其结构为:ITO/NPB(N,N'-双(1-萘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BCP(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咯啉)/Zn[2-(p-biPh)-8-Q-O]2/Al.通过调节空穴阻挡层BCP的厚度,实现了NPB(蓝光发射)和Zn[2-(p-biPh)-8-Q-O]2(黄光发射)作为器件双发光层的有效复合,并研究了其发光机理.当BCP层的厚度为2.0nm时,获得了稳定的白色发光;该器件在6V电压下启亮,20V电压时最大发光亮度达到130cd/m2,电流效率为0.224c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空穴阻挡层 2-对联苯-8-羟基喹啉 2 9-二甲基-4 7-苯基-1 10-菲咯啉
下载PDF
四(8-羟基喹啉)硼锂作为电子注入层的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锐 李杨 +2 位作者 段炼 张德强 邱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5-458,共4页
采用四(8-羟基喹啉)硼锂(LiBq_4)代替LiF作为电子注入材料,以金属铝作为阴极,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采用N,N′-(α-萘基)-N,N′-苯基联苯二胺(NPB)作为空穴传输层,三(8-羟基喹啉)铝(Alq_3)作为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采用LiBq4作为... 采用四(8-羟基喹啉)硼锂(LiBq_4)代替LiF作为电子注入材料,以金属铝作为阴极,制备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采用N,N′-(α-萘基)-N,N′-苯基联苯二胺(NPB)作为空穴传输层,三(8-羟基喹啉)铝(Alq_3)作为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采用LiBq4作为电子注入层,实验结果表明,器件的亮度、电流效率和起亮电压等性能均有改善,超过了采用LiF作为电子注入层的器件.器件性能的提升可以用电子注入增强和电荷平衡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8-羟基喹啉)硼 电子注入 有机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N-乙基-3-[2-(8-羟基喹啉基)-乙烯基]咔唑的合成及理论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欧阳新华 曾和平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10-1415,共6页
设计合成了N-乙基-3-[2-(8-羟基喹啉基)-乙烯基]咔唑.以UV-Vis,1HNMR,FT-IR,元素分析和MS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定了产物的光致发光(PL)性质.运用Gaussian98量子化学程序包,采用B3LYP密度泛函(DFT)的方法,在6-31G(d,p)水平上对分子的几何... 设计合成了N-乙基-3-[2-(8-羟基喹啉基)-乙烯基]咔唑.以UV-Vis,1HNMR,FT-IR,元素分析和MS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定了产物的光致发光(PL)性质.运用Gaussian98量子化学程序包,采用B3LYP密度泛函(DFT)的方法,在6-31G(d,p)水平上对分子的几何构型进行结构优化;预测目标产物的振动光谱,结果表明与实验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基-3-[2-(8-羟基喹啉基)-乙烯基]咔唑 光致发光 振动光谱 设计合成 乙烯基 喹啉 理论研究 咔唑 羟基 乙基
下载PDF
5-[2-(5-乙基-1,3,4-噻二唑)偶氮]-8-羟基喹啉的合成及其与铜(Ⅱ)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5
13
作者 曹小红 刘云海 +2 位作者 彭道锋 丁健桦 罗明标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2-35,共4页
合成了新型偶氮显色剂5-[2-(5-乙基-1,3,4-噻二唑)偶氮]-8-羟基喹啉(ETADQ),研究了它与铜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5.0~7.0的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试剂与铜离子迅速形成一种稳定的黄色络合物,10rain后吸光度达到最大值... 合成了新型偶氮显色剂5-[2-(5-乙基-1,3,4-噻二唑)偶氮]-8-羟基喹啉(ETADQ),研究了它与铜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5.0~7.0的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试剂与铜离子迅速形成一种稳定的黄色络合物,10rain后吸光度达到最大值,络合物的摩尔比组成为1:1,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4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8.1×10^4L·mol^-1·cm^-1。铜离子在3.0×10^-6~2.2×10^-5mol/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85。用于测定矿石和合金样品中的微量铜,相对标准偏差为0.79%~4.52%,结果与认定值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2-(5-乙基-1 3 4-噻二唑)偶氮]-8-羟基喹啉 合成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5-[2-(5-甲基-1,3,4-噻二唑)偶氮]-8-羟基喹啉的合成及其与铜的显色反应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云海 曹小红 +1 位作者 丁健桦 罗明标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7,共3页
合成了新型偶氮显色剂:5-[2-∈(5-甲基-1,3,4-噻二唑)偶氮]-8-羟基喹啉(简称MTADQ),并研究了它与铜的显色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pH5.8~7.8的水溶液中该试剂与铜离子形成一种稳定的黄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30 nm处,表观摩尔吸光... 合成了新型偶氮显色剂:5-[2-∈(5-甲基-1,3,4-噻二唑)偶氮]-8-羟基喹啉(简称MTADQ),并研究了它与铜的显色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pH5.8~7.8的水溶液中该试剂与铜离子形成一种稳定的黄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30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9.5×104L·mol-1·cm-1,配合物的组成比为1:1.铜离子质量浓度在0~1.2 mg/L范围内服从朗伯-比尔定律.已用于测定矿石样品中的微量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2-(5-甲基-1 3 4-噻二唑)偶氮]-8-羟基喹啉 合成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2-甲基-8-羟基喹啉-丙烯酸-镓(Ⅲ)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谭松庭 赵斌 +2 位作者 肖尊宏 姜忠民 王霞瑜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9-524,共6页
制备了 2 甲基 8 羟基喹啉、丙烯酸与镓 (Ⅲ )的三元配合物 ,将此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后得到含镓 (Ⅲ )的共聚物 ,这种共聚物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普通低沸点溶剂 ,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 .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等方法对... 制备了 2 甲基 8 羟基喹啉、丙烯酸与镓 (Ⅲ )的三元配合物 ,将此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后得到含镓 (Ⅲ )的共聚物 ,这种共聚物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普通低沸点溶剂 ,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 .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等方法对三元配合物和共聚物的组成进行了表征 .测试三元配合物和共聚物的荧光光谱 ,表明共聚物在 4 96nm处能发出较强的荧光 .DSC和TG分析表明 ,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8-羟基喹啉-丙烯酸-镓(Ⅲ)配合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物 合成 表征 荧光光谱 有机发光材料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锂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文清 赵伟明 +4 位作者 张步新 汪东明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9-281,284,共4页
合成了蓝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材料 8 羟基喹啉锂 (Liq) ,8 羟基喹啉锂薄膜的PL光谱峰位于 4 75nm。分析了 8 羟基喹啉锂发射光谱蓝移的原因。制备了两种结构的蓝色发光器件 ,其最高亮度分别为 12 0 0cd/m2 和 2 0 0 0cd/m2 ,EL峰位于 4 9... 合成了蓝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材料 8 羟基喹啉锂 (Liq) ,8 羟基喹啉锂薄膜的PL光谱峰位于 4 75nm。分析了 8 羟基喹啉锂发射光谱蓝移的原因。制备了两种结构的蓝色发光器件 ,其最高亮度分别为 12 0 0cd/m2 和 2 0 0 0cd/m2 ,EL峰位于 4 9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蓝色电致发光 电子注人
下载PDF
8-羟基喹啉改性DK110树脂的合成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温全武 刘春萍 +3 位作者 刘军深 胡京汇 陈静 张彦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066-11070,共5页
以大孔丙烯酸系弱酸树脂DK110为大分子骨架,通过与5-氯甲基-8-羟基喹啉的接枝反应,合成了带8-羟基喹啉螯合功能基的改性树脂HQDK110。探讨了HQDK110树脂对Cu2+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不同浓度等条件下的静态吸附性能、动态吸附性能及脱... 以大孔丙烯酸系弱酸树脂DK110为大分子骨架,通过与5-氯甲基-8-羟基喹啉的接枝反应,合成了带8-羟基喹啉螯合功能基的改性树脂HQDK110。探讨了HQDK110树脂对Cu2+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不同浓度等条件下的静态吸附性能、动态吸附性能及脱附性能。结果表明,HQDK110树脂对Cu2+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实验条件下,25℃时HQDK110树脂对Cu2+的吸附量达2.278 mmol/g。HQDK110树脂对Cu2+的动力学吸附很好地符合了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树脂对Cu2+的去除率在较宽的浓度范围内达到98%以上,吸附Cu2+后的树脂在0.1 mol/L的盐酸溶液中的脱附率达96.88%。树脂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HQDK110树脂 吸附动力学 等温吸附 CU2+
下载PDF
8-羟基喹啉锂及其衍生物电子光谱性质的理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樊文浩 郝玉英 +2 位作者 房晓红 许并社 曾凡桂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197,共5页
运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对三种吸电子基(—C6H5、—CN、—Cl)取代的8-羟基喹啉锂(Liq)所形成的18种衍生物进行对比,从中找出最稳定的三种衍生物,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分析了取代基对... 运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对三种吸电子基(—C6H5、—CN、—Cl)取代的8-羟基喹啉锂(Liq)所形成的18种衍生物进行对比,从中找出最稳定的三种衍生物,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分析了取代基对Liq前线分子轨道和电子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吸电子取代基主要影响所在环的前线分子轨道,其影响程度和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有关;同时取代位置的不同和取代基的共轭效应会导致电子光谱的移动方向不同,取代基在苯酚环上时使Liq电子光谱蓝移,而在吡啶环上时使Liq电子光谱红移,取代基共轭效应大电子光谱红移。该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吸电子取代基 电子光谱 前线分子轨道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8-羟基喹啉螯合树脂对Pb^(2+)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小华 董学畅 +2 位作者 吴立生 杜刚 杨金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研究了8-羟基喹啉螯合树脂(PS-HQ)在HAc-NaAc体系中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吸附Pb2+的最佳pH=4.0,吸附容量4.56 mg/g树脂.表观速率常数k288=1.52×10-4s-1,一次吸脱回收率达94.9%.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
关键词 8-羟基喹啉螯合树脂(PS-HQ) 吸附 PB^2+
下载PDF
8-羟基喹啉螯合Cu^(2+)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和芹 苏桂仙 +1 位作者 李光辉 魏金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5-220,共6页
为揭示8-羟基喹啉树脂对Cu^(2+)高选择性吸附的本质原因,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系统研究8-羟基喹啉与Cu^(2+)配位作用方式与作用特点.能量计算结果表明去质子的8-羟基喹啉阴离子与Cu^(2+)作用最强,相互作用能最高,其次是反式8-羟基喹啉... 为揭示8-羟基喹啉树脂对Cu^(2+)高选择性吸附的本质原因,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系统研究8-羟基喹啉与Cu^(2+)配位作用方式与作用特点.能量计算结果表明去质子的8-羟基喹啉阴离子与Cu^(2+)作用最强,相互作用能最高,其次是反式8-羟基喹啉,而顺式配体作用最弱;同时,金属离子与一个配体配位所得产物LCu^(2+)与配体配位能力显著降低.轨道分析表明金属离子主要以3d轨道与配体的2p轨道重叠,且以σ成键作用为主.静电势计算结果显示去质子的8-羟基喹啉阴离子静电势最负,导致配位能力明显高于中性配体;且金属离子与配体配位后,正的静电势显著降低,由此导致与配体配位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CU2+ B3LYP 分子轨道 静电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