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organically functionalized silica gel as adsorbent for copper ion adsorption 被引量:9
1
作者 WANG Hongjie KANG Jin +1 位作者 LIU Huijuan QU Jiuhu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473-1479,共7页
A novel adsorbent (AMPS-silica) was synthesized by bounding AMPS (2-acrylamido-2-methylpropanesulfonic acid) onto silica surface, which functioned with γ-methacryl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 reagent. The adsorbent ... A novel adsorbent (AMPS-silica) was synthesized by bounding AMPS (2-acrylamido-2-methylpropanesulfonic acid) onto silica surface, which functioned with γ-methacryl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 reagent. The adsorbent was characterized by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measurement,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analysis. The TGA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reactions introduced some organic functional groups onto the surface of silica. The surface area of AMPSsilica was 389.7 m2/g. The adsorbent was examined for copper ion removal in series of batch adsorption experim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of Cu2+ onto AMPS-silica was pH dependent,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H from 2 to 6.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showed that Cu^2+ adsorption was fast and the data fitted well with a pseudo 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The adsorption of Cu^2+ onto AMPS-silica obeyed both Freundlich and Langmuir isotherms, with r^2 = 0.993 and r^2 = 0.984,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Cu^2+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19.9 mg/g. The involved mechanism might be the adsorption through metal binding with organic functional groups such as carboxyl, amino and sulfonic groups. Cu^2+ loaded on AMPS-silica could be desorbed in HNO3 solution, and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remain stable after three adsorption-desorption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ally functionalized silica gel 2-acrylamido-2-methylpropanesulfonic acid (AMPS) adsorption
下载PDF
用多孔硅胶从高含氟放射性废水中吸附铀
2
作者 欧阳毅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试验研究多孔硅胶对高含氟溶液中UO_(2)^(2+)的静态和动态吸附行为,探索硅胶吸附除铀技术在高含氟放射性废水处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并验证各吸附条件的影响。当溶液中ρ(F^(-))达到100 g/L时,多孔硅胶对UO_(2)^(2+)的静态吸附容量(以干硅... 试验研究多孔硅胶对高含氟溶液中UO_(2)^(2+)的静态和动态吸附行为,探索硅胶吸附除铀技术在高含氟放射性废水处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并验证各吸附条件的影响。当溶液中ρ(F^(-))达到100 g/L时,多孔硅胶对UO_(2)^(2+)的静态吸附容量(以干硅胶计)为31~33 mg/g,高含氟环境对多孔硅胶吸附UO_(2)^(2+)的影响较小,且多孔硅胶对UO_(2)^(2+)与F^(-)有较高的选择性。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可知,多孔硅胶在pH为8~9的环境中,对UO_(2)^(2+)的吸附效果最佳。动态吸附试验表明,当进料pH为9时,硅胶吸附柱的工作容量约为20倍柱体积。使用1 mol/L HNO_(3)解吸液可将吸附UO_(2)^(2+)硅胶柱中的部分UO_(2)^(2+)洗脱,解吸液容量约为10倍柱体积。硅胶柱用1 mol/L HNO_(3)解吸后复用5~6次,UO_(2)^(2+)的穿透曲线位置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胶 高含氟溶液 放射性废水 UO_(2)^(2+) F^(-) 吸附
下载PDF
β-环糊精键合硅胶聚合物制备及吸附UO_2^(2+)的研究
3
作者 刘秀云 刘慧君 +2 位作者 张小军 张妮 彭彪 《广州化工》 CAS 2013年第9期58-60,共3页
利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偶联剂,制备β-环糊精键合硅胶(Si-β-CD)聚合物。将氯乙酸乙酯连接到Si-β-CD,制备性能稳定的吸附材料,吸附UO22+。FTIR表征合成过程中材料的变化、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证实合成的可靠性。吸附过程符... 利用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偶联剂,制备β-环糊精键合硅胶(Si-β-CD)聚合物。将氯乙酸乙酯连接到Si-β-CD,制备性能稳定的吸附材料,吸附UO22+。FTIR表征合成过程中材料的变化、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证实合成的可靠性。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Lagergren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在pH 4~5时,5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9.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Β-环糊精 吸附材料 UO22+
下载PDF
7种胺基键合硅胶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Pb2+的吸附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来明 任芳芳 +4 位作者 ASSEFA Aschenaki 刘佳 张筱菲 包建民 李优鑫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1-349,共9页
制备了氨丙基键合硅胶(SiO2-N)、乙二胺-N-丙基键合硅胶(SiO2-2N)、二乙烯三胺基键合硅胶(SiO2-3N)、三乙烯四胺基键合硅胶(SiO2-4N)、四乙烯五胺基键合硅胶(SiO2-5N)、五乙烯六胺基键合硅胶(SiO2-6N)和聚乙烯亚胺基键合硅胶(SiO2-n N)... 制备了氨丙基键合硅胶(SiO2-N)、乙二胺-N-丙基键合硅胶(SiO2-2N)、二乙烯三胺基键合硅胶(SiO2-3N)、三乙烯四胺基键合硅胶(SiO2-4N)、四乙烯五胺基键合硅胶(SiO2-5N)、五乙烯六胺基键合硅胶(SiO2-6N)和聚乙烯亚胺基键合硅胶(SiO2-n N),一步法制备的SiO2-N和SiO2-2N的胺基键合密度高达2.07 mmol/g和1.71 mmol/g,两步法制备的SiO2-n N的胺基键合密度为0.02 mmol/g,其余胺基键合硅胶中胺基密度约为0.50 mmol/g。这7种胺基键合硅胶被用于水溶液中常见重金属离子Pb^ 2+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在30℃条件下,分别加入10 mL 400 mg/L的Pb^ 2+溶液(pH 5)和20 mg胺基键合硅胶进行吸附,10 h后,Pb^ 2+吸附量达到最大,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SiO2-N、SiO2-2N、SiO2-3N、SiO2-4N、SiO2-5N、SiO2-6N和SiO2-n N对Pb^ 2+的吸附量依次为131.28、138.98、85.37、75.22、61.87、79.12和114.06 mg/g,这些胺基键合硅胶在吸附Pb^ 2+方面均非常具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基键合硅胶 重金属去除 铅离子 吸附量
下载PDF
咪唑类离子液体微胶囊的CO_2吸附和扩散行为 被引量:2
5
作者 严红芳 朱佳媚 +1 位作者 谷行 李灿灿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共5页
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微胶囊型固载咪唑类离子液体,研究离子液体微胶囊的微观结构、CO_2吸附量、CO_2/N2选择性、稳定性以及CO_2的扩散行为。结果表明,制备的离子液体微胶囊结构完整,且微观结构的完整性和粒径是影响CO_2吸附量的主要因... 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微胶囊型固载咪唑类离子液体,研究离子液体微胶囊的微观结构、CO_2吸附量、CO_2/N2选择性、稳定性以及CO_2的扩散行为。结果表明,制备的离子液体微胶囊结构完整,且微观结构的完整性和粒径是影响CO_2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在0. 1 MPa和298 K下,气相硅胶含量24%、离子液体58. 46%、水含量8. 77%、乙二醇含量8. 77%的样品BCE24-11,其CO_2吸附量为3. 41%,达吸附平衡仅30 min,CO_2/N2选择性为17. 05,稳定性和循环使用性较好;与纯离子液体的扩散系数值(10-11m2/s)相比较,微胶囊型结构的固载离子液体具有更快的CO_2的扩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气相硅胶 微胶囊 CO2吸附 扩散性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改性硅胶材料对Cu^(2+)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海龙 张黎君 +2 位作者 赵丹丹 赵扬 范忠雷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2年第9期17-20,共4页
将含有胺基官能团的聚乙烯亚胺大分子链通过化学反应接枝到带有端基-Cl的烷基化硅胶(CPTMS-SiO_(2))上,成功制得聚乙烯亚胺硅胶材料。该吸附材料对Cu^(2+)的吸附容量可达到0.5 mmol/g以上,其吸附行为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和Fr... 将含有胺基官能团的聚乙烯亚胺大分子链通过化学反应接枝到带有端基-Cl的烷基化硅胶(CPTMS-SiO_(2))上,成功制得聚乙烯亚胺硅胶材料。该吸附材料对Cu^(2+)的吸附容量可达到0.5 mmol/g以上,其吸附行为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描述,并测定了吸附热力学数据:焓变(ΔH)、熵变(ΔS)与吉布斯自由能变(ΔG),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铜离子 吸附 聚乙烯亚胺
下载PDF
2-苯基吲哚在硅胶表面上的光氧化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凌可庆 魏晓东 蒋峰 《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3期49-51,共3页
本文研究了2-苯基吲哚(1)在硅胶上表面上的光氧化反应,发现反应近乎定量地给出2,2'-二苯基-[2,3’-联-1H-吲哚]-1-3(2H)-酮(2).探讨了反应机理,并与溶液中的光氧化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苯基吲哚 光氧化反应 硅胶 吸附
下载PDF
用乙酸制备羟基化硅胶以增强虽CO_(2)吸附性能
8
作者 霍侦侦 陈彬剑 《煤气与热力》 2024年第7期V0027-V0032,共6页
采用乙酸改性制备了一种羟基化硅胶吸附剂,用于CO,静态吸附研究以揭示乙酸浓度和吸附温度对羟基化硅胶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乙酸羟基化硅胶,可以清理硅胶孔道并暴露其表面羟基,提高CO_(2)平衡吸附量,其中最佳乙酸浓度为6mol/L,最佳吸附... 采用乙酸改性制备了一种羟基化硅胶吸附剂,用于CO,静态吸附研究以揭示乙酸浓度和吸附温度对羟基化硅胶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乙酸羟基化硅胶,可以清理硅胶孔道并暴露其表面羟基,提高CO_(2)平衡吸附量,其中最佳乙酸浓度为6mol/L,最佳吸附温度为20℃,吸附压力0.62MPa下吸附剂SG-C-6平衡吸附量可达35.88mL/g,比硅胶高14.3%。选取吸附剂SG-C-6进行了重复使用性能实验,经过10次的重复使用后,平衡吸附量仍达到34.44mL/g,比第1次吸附下降了4%,这表明其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构建了羟基化硅胶的分子结构模型,从原子层面揭示了羟基化吸附剂的羟基化机理。结果表明,羟基化后的吸附剂的吸附能由-5.87 kJ/mol降至-10.57kJ/mol,更低的吸附能表明羟基化后的吸附剂对CO_(2)的亲和性更高,进一步证明了乙酸羟基化硅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吸附 硅胶 羟基化 孔结构 重复使用性能
下载PDF
硅胶表面铜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艳 康永锋 +3 位作者 吴文惠 段吴平 康俊霞 谢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3-878,共6页
以Cu2+为模板,1,4-二羟基蒽醌为单体,硅胶为载体,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偶联剂,利用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制备了Cu2+印迹聚合物。采用紫外光谱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扫描电镜对Cu2+印迹聚合物进行结构和... 以Cu2+为模板,1,4-二羟基蒽醌为单体,硅胶为载体,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偶联剂,利用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制备了Cu2+印迹聚合物。采用紫外光谱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扫描电镜对Cu2+印迹聚合物进行结构和表面形貌表征,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酸度、吸附温度、吸附浓度等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在混合溶液中对Cu2+的选择性,将该聚合物重复利用6次,吸附量达到第一次的82%,并将该印迹聚合物应用到河水和自来水中,能够有效地测出水中铜离子的浓度,回收率分别为95.5%和10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表面印迹 铜离子 吸附 应用
下载PDF
表面印迹法制备钴(Ⅱ)离子印迹硅胶及性能 被引量:11
10
作者 范洪涛 隋殿鹏 +4 位作者 赵立兴 任泽岩 袁自云 周勤 孙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902-2907,共6页
采用表面印迹技术,以Co(Ⅱ)离子作为印迹离子,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功能分子,硅胶为支撑物,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硅胶表面制备Co(Ⅱ)离子印迹硅胶材料,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等进行了表征,采用平衡吸附法研... 采用表面印迹技术,以Co(Ⅱ)离子作为印迹离子,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功能分子,硅胶为支撑物,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硅胶表面制备Co(Ⅱ)离子印迹硅胶材料,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等进行了表征,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印迹硅胶材料的吸附性能和选择识别能力.结果表明,印迹硅胶材料和非印迹硅胶材料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5.2和6.5 mg/g;印迹硅胶材料对Co(Ⅱ)离子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模型;2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当pH=3.9~7.8时,印迹硅胶材料保持了较好的吸附容量;印迹硅胶材料对Co(Ⅱ)离子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识别能力;重复使用时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烯三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吸附 离子印迹硅胶
下载PDF
直接键合硅胶对Co(Ⅱ)的吸附平衡与动力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娟娟 刘霖 +2 位作者 马卫兴 王学松 唐春峰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2,共4页
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合成了2-巯基苯并噻唑(MBT)键合硅胶。将键合硅胶用于水中Co(Ⅱ)的吸附,考察了初始浓度、温度以及吸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批实验,研究了278,308,323 K3个温度条件下的吸附平衡。应用Langmuir和Freundlich ... 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合成了2-巯基苯并噻唑(MBT)键合硅胶。将键合硅胶用于水中Co(Ⅱ)的吸附,考察了初始浓度、温度以及吸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批实验,研究了278,308,323 K3个温度条件下的吸附平衡。应用Langmuir和Freundlich 2种等温式拟合吸附热力学的实验结果表明,以Langmuir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计算得到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ΔG取ⅵ群挺鹊闹捣直鹞?22.96 kJ/mol(278 K)、-3.73 kJ/mol和69.19 J/(mol.K)。吸附动力学结果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其相关系数达到0.997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巯基苯并噻唑(MBT)键合硅胶 吸附 钴(Ⅱ) 等温线 热力学 动力学
下载PDF
巯基功能化二氧化硅吸附Hg(Ⅱ)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立强 《广州化学》 CAS 2022年第4期7-14,共8页
简单介绍了巯基功能化二氧化硅的种类及其制备。详细综述了巯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吸附剂和巯基功能化二氧化硅凝胶吸附剂,其中由于巯基对Hg^(2+)有很强的酸碱相互作用,在众多重金属离子中,巯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吸附剂和巯基功能化二... 简单介绍了巯基功能化二氧化硅的种类及其制备。详细综述了巯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吸附剂和巯基功能化二氧化硅凝胶吸附剂,其中由于巯基对Hg^(2+)有很强的酸碱相互作用,在众多重金属离子中,巯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吸附剂和巯基功能化二氧化硅凝胶吸附剂对Hg^(2+)具有更好的吸附能力。最后综述了溶液pH值、吸附温度、吸附时间以及共存离子对Hg^(2+)吸附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了巯基功能化二氧化硅的再生性能。最后展望了其在含Hg^(2+)污水治理行业的实际应用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功能化 二氧化硅 吸附 凝胶 Hg^(2+)
下载PDF
树状聚嘧胺-2-巯基苯并咪唑修饰硅胶分离富集镉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雄志 庞晓霞 +1 位作者 刘媛 魏根胜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1,共7页
制备了树状聚嘧胺-2-巯基苯并咪唑修饰硅胶PDM-n. 0MBISG (n=1,2,3,4),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元素分析和孔径与比表面分析进行表征。以PDM-n. 0MBISG(n=1,2,3,4)为填料研究其对Cd^(2+)的微柱分离富集性能。结果表明,pH8试... 制备了树状聚嘧胺-2-巯基苯并咪唑修饰硅胶PDM-n. 0MBISG (n=1,2,3,4),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元素分析和孔径与比表面分析进行表征。以PDM-n. 0MBISG(n=1,2,3,4)为填料研究其对Cd^(2+)的微柱分离富集性能。结果表明,pH8试液以3. 0 mL/min流速进样,可以实现Cd^(2+)定量吸附。PDM-n. 0MBISG (n=1,2,3,4)对Cd^(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13. 37,17. 78,23. 70和29. 19 mg/g,富集系数分别达到100,150,200和200倍。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的描述PDM-n. 0MBISG (n=1,2,3,4)对Cd^(2+)的吸附行为,使用100个吸附和解吸附循环后,其吸附性能未发生变化。以PDM-4. 0MBISG作为微柱填料建立了分离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Cd^(2+)的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 1 ng/mL,测定Cd^(2+)的线性范围为1. 0~16 ng/mL。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国标样品、鱿鱼和海水中Cd^(2+)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2-巯基苯并咪唑 树状聚嘧胺 分离富集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文传递
硅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对DEHP的选择性吸附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绍丽 陈芳艳 +1 位作者 杨占 唐玉斌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694-3700,共7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硅胶进行改性,并以改性硅胶为载体、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接枝聚合法合成DEHP-硅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物... 采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硅胶进行改性,并以改性硅胶为载体、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接枝聚合法合成DEHP-硅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4∶12、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4 h。红外光谱显示印迹聚合物成功接枝到硅胶表面,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印迹聚合物表面粗糙,出现了对模板分子DEHP产生选择性识别的孔穴。与DBP、DEP、DMP和DNOP相比,印迹聚合物对DEHP的吸附具有高选择性,吸附DEHP的最适pH为7,吸附平衡时间100 min。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描述,饱和吸附量为7.262 mg·g^(-1)。吸附速率可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分子印迹聚合物 吸附 吸附等温线 动力学 硅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