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三代2.5D SiC_(f)/SiC复合材料的界面力学性能
1
作者 管皞阳 张立 +5 位作者 荆开开 师维刚 王晶 李玫 刘永胜 张程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66,I0001,共9页
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SiC_(f)/SiC)是下一代航空发动机的关键结构材料,其界面性能是决定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本研究表征了国产三代2.5D SiC_(f)/SiC的界面性能,并探究其与材料拉伸性能的关系。利用拉伸加/... 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SiC_(f)/SiC)是下一代航空发动机的关键结构材料,其界面性能是决定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本研究表征了国产三代2.5D SiC_(f)/SiC的界面性能,并探究其与材料拉伸性能的关系。利用拉伸加/卸载过程中的迟滞特性定量分析了2.5D SiC_(f)/SiC中各组元残余应力和界面滑动应力(IFSS),根据断口拔出纤维的断裂镜面半径得到了纤维就位强度(σ_(fu))的统计分布,通过纤维推入法得到界面剪切强度(ISS)和界面脱黏能(G_(i))。结果表明:利用宏观结合细观的方法能够较全面地描述SiC_(f)/SiC从初始裂纹萌生到最终脱黏不同阶段的界面力学性能,2.5D SiC_(f)/SiC的IFSS、ISS和Gi分别为56 MPa、(28±5)MPa和(2.7±0.6)J/m2。ISS和Gi较低,表明界面结合较弱,在剪应力作用下易产生裂纹,而IFSS较大,表明界面脱黏后纤维与基体间相对滑动较为困难,阻碍了纤维拔出,不利于发挥纤维的增强作用。根据获得的界面性能和经典ACK模型,较好地预测出比例极限应力,并结合σ_(fu)预测了2.5D SiC_(f)/SiC的拉伸强度。拉伸强度预测值高于实验值,这与界面处径向残余压应力以及纤维承受的残余拉应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sic_(f)/sic 拉伸加/卸载 纤维推入 界面剪切强度 界面脱黏能 界面滑动应力
下载PDF
2.5D C_(f)/SiC复合材料微尺度磨削试验研究
2
作者 李远峰 温泉 +1 位作者 巩亚东 唐本甲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3-1149,共7页
为提高2.5D C_(f)/SiC复合材料在微磨削加工中的表面质量,使用500#金刚石磨粒、直径为0.9 mm的电镀微磨具对其进行3个因素5个水平的微磨削正交试验.通过极差与方差分析微磨削速度v_(s)、磨削深度a_(p)和进给速度v_(w)对磨削性能评价参数... 为提高2.5D C_(f)/SiC复合材料在微磨削加工中的表面质量,使用500#金刚石磨粒、直径为0.9 mm的电镀微磨具对其进行3个因素5个水平的微磨削正交试验.通过极差与方差分析微磨削速度v_(s)、磨削深度a_(p)和进给速度v_(w)对磨削性能评价参数(磨削力、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影响的主次顺序;通过不同水平下的试验结果分析磨削性能评价参数随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磨削深度对磨削性能影响最大,进给速度影响最小;当增大磨削深度与进给速度时,表面粗糙度及磨削力逐渐增大,表面缺陷较多;当增大微磨削速度时,表面粗糙度及磨削力逐渐减小,表面形貌平整均匀,缺陷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C_(f)/sic复合材料 微磨削 磨削力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
下载PDF
2.5D C/SiC复合材料超声振动辅助铣削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杨定成 张小冰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7,共8页
为了揭示2.5D 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在铣削加工过程中的去除机理及表面损伤特性,开展了其传统铣削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实验,建立了两类铣削工况下的三维数值模型。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铣削,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在其高频的交变载荷下,降低材... 为了揭示2.5D 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在铣削加工过程中的去除机理及表面损伤特性,开展了其传统铣削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实验,建立了两类铣削工况下的三维数值模型。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铣削,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在其高频的交变载荷下,降低材料的微切削厚度,减小材料的变形挠度从而使径向和切向的切削力分别都降低了68%、72%;可有效改善2.5D C/SiC复合材料加工表面损伤,如倾斜断裂面、粗糙断裂面;其加工表面残余压应力明显大于传统铣削;经过实验验证,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材料去除过程和0°、90°纤维的断裂形貌;为2.5D C/SiC复合材料的高效低损伤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C/sic 数值模拟 超声振动辅助铣削 材料去除特性
下载PDF
2.5D C/SiC复合材料铣削材料去除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侯兆鑫 刘畅 高磊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6,共7页
为了探究2.5D C/SiC复合材料铣削加工的材料去除特性,分别选用端铣刀和鱼鳞铣刀对2.5D C/SiC复合材料开展普通铣削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实验。分析了四种铣削工况下切削力、切削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0°、90°和z向针刺纤维的去... 为了探究2.5D C/SiC复合材料铣削加工的材料去除特性,分别选用端铣刀和鱼鳞铣刀对2.5D C/SiC复合材料开展普通铣削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实验。分析了四种铣削工况下切削力、切削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0°、90°和z向针刺纤维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端铣刀和普通铣削,鱼鳞铣刀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分别可以显著地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可以使纤维的整体去除变为破碎去除,减小表面缺陷。鱼鳞铣刀和超声振动辅助铣削的组合工艺方式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表面缺陷、切削力和切削温度,提高工件表面质量,为2.5D C/SiC复合材料低损伤铣削提供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C/sic复合材料 超声振动辅助铣削 切削力 切削温度 材料去除
下载PDF
2.5D C_(f)/SiC刹车材料浮动磨削工艺试验研究
5
作者 王明 董海 +2 位作者 王柏何 王峥 王加威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434-2441,共8页
为研究2.5D C_(f)/SiC刹车材料的浮动磨削加工性能,设计单因素试验探究了砂轮转速、工作台调定压力和磨削深度对磨削力、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磨削表面典型加工缺陷及材料去除机理。结果表明:砂轮转速、工作台调定压... 为研究2.5D C_(f)/SiC刹车材料的浮动磨削加工性能,设计单因素试验探究了砂轮转速、工作台调定压力和磨削深度对磨削力、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磨削表面典型加工缺陷及材料去除机理。结果表明:砂轮转速、工作台调定压力和磨削深度对法向磨削力影响显著,对切向磨削力影响不大;工作台调定压力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最大。2.5D C_(f)/SiC刹车材料以脆性断裂去除方式为主,不同纤维方向上的加工缺陷形式存在差异,其主要加工缺陷为界面脱粘、微裂纹、基体破碎、纤维剥离及破碎。试验通过单因素方法分析得到了较好的表面质量,表面粗糙度Sa可达0.6μ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C_(f)/sic刹车材料 浮动磨削 磨削力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 材料去除机理
下载PDF
2.5D C_f/SiC复合材料磨削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屈硕硕 巩亚东 +1 位作者 杨玉莹 舍跃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2-257,共6页
为研究2.5D Cf/SiC复合材料的磨削工艺性能,设计并完成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磨削深度a p、砂轮线速度v s及进给速度v w均对2.5D Cf/SiC的磨削性能评价参数(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及磨削力)产生影响,其中磨削深度对评价参数的影响最大,... 为研究2.5D Cf/SiC复合材料的磨削工艺性能,设计并完成了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磨削深度a p、砂轮线速度v s及进给速度v w均对2.5D Cf/SiC的磨削性能评价参数(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及磨削力)产生影响,其中磨削深度对评价参数的影响最大,进给速度影响最小;经向纤维及纬向纤维的支撑效果具有很大差异,导致不同的磨削加工缺陷形式;2.5D Cf/SiC的主要缺陷形式包括界面脱粘、裂纹、纤维露头及拔除;不同加工参数及纤维方向会导致磨屑出现一定的差异.根据试验结果对2.5D Cf/SiC的磨削加工机理进行了考察分析,为2.5D Cf/SiC的磨削加工理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cf/sic 表面形貌 表面粗糙度 磨削力 磨削机理
下载PDF
2.5D C/SiC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宏 徐永东 +4 位作者 张立同 成来飞 马军强 张青 李开元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0-64,共5页
分别采用热膨胀仪和激光脉冲导热仪测试2.5D C/SiC复合材料从室温到1400℃纵向、横向的热膨胀系数和厚度方向的热扩散系数。结果表明,2.5D C/Si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升高,在350℃和700℃附近出现波动,且横向的热膨... 分别采用热膨胀仪和激光脉冲导热仪测试2.5D C/SiC复合材料从室温到1400℃纵向、横向的热膨胀系数和厚度方向的热扩散系数。结果表明,2.5D C/Si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升高,在350℃和700℃附近出现波动,且横向的热膨胀系数略高于纵向。热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且下降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缓。CVD SiC涂层后,材料热扩散系数提高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C/sic复合材料 热膨胀系数 热扩散系数 涂层
下载PDF
3D-Cf/Si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及热膨胀性能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殷晓光 马天 +1 位作者 李正操 苗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9期363-366,共4页
采用料浆浸渗和CVI工艺制备了含有ZrB2陶瓷颗粒的3D-Cf/SiC复合材料,对其进行弯曲强度和线热膨胀系数测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的表面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3D-Cf/Si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为107.99MPa,满足一般热防护材料的使用要求... 采用料浆浸渗和CVI工艺制备了含有ZrB2陶瓷颗粒的3D-Cf/SiC复合材料,对其进行弯曲强度和线热膨胀系数测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的表面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3D-Cf/Si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为107.99MPa,满足一般热防护材料的使用要求;其线热膨胀系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由于碳纤维和SiC陶瓷基体之间线热膨胀系数的不匹配及热残余应力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f/sic 复合材料 弯曲强度 线热膨胀系数
下载PDF
PCD刀具几何参数对Cf/SiC复合材料铣削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杰 安庆龙 +1 位作者 明伟伟 陈明 《工具技术》 2020年第10期3-8,共6页
陶瓷基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和汽车等领域。但由于其基体材料的脆硬性和增强相的各向异性,给机械加工过程带来了很大挑战。针对二维编织的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设计了不同几何参数的PCD... 陶瓷基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和汽车等领域。但由于其基体材料的脆硬性和增强相的各向异性,给机械加工过程带来了很大挑战。针对二维编织的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设计了不同几何参数的PCD刀具进行槽铣试验。纤维拔出、纤维剥落和纤维断口回弹显著降低槽底表面质量,微崩边和毛刺是直槽边的主要加工缺陷。试验结果表明,PCD刀具前角为3°、后角为20°、钝圆半径为10μm时,直槽加工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cf/sic复合材料 铣削 PCd刀具 几何参数 加工质量
下载PDF
2.5D-Cf/Al复合材料的经向高温力学性能及其变形断裂行为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银生 余欢 +2 位作者 徐志锋 王振军 王雅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7-517,共11页
以M40J碳纤维的2.5D浅交直联编织预制体为增强体,ZL301合金为基体材料,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纤维体积分数50%的2.5D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2.5D浅交直联结构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和微观组织,在室温、350℃和400℃环境下进行经向拉... 以M40J碳纤维的2.5D浅交直联编织预制体为增强体,ZL301合金为基体材料,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纤维体积分数50%的2.5D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2.5D浅交直联结构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和微观组织,在室温、350℃和400℃环境下进行经向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并分析其变形断裂行为。结果表明:2.5D复合材料的致密度较高达到96.2%,细观结构完整,纤维排布均匀,微观组织无明显铸造缺陷,界面上大多数区域较为干净,存在棒状的Al4C3界面相;2.5D-Cf/Al的室温、350℃和400℃的经向拉伸强度分别为531、451和408 MPa,材料的高温强度损失率仅为23%;其应力-应变曲线呈现明显非线性特征,复合材料的室温和高温拉伸断裂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基体承载阶段、纤维承载阶段、损伤与断裂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AL复合材料 2.5d浅交直联织物 真空压力浸渗 高温力学性能 断裂行为
下载PDF
2.5D浅交直联Cf/Al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弯曲和剪切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景鹏 余欢 +4 位作者 徐志锋 蔡长春 王振军 胡银生 王雅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139,共8页
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体积分数为50% 的2.5D浅交直联Cf/Al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以及室温、高温下弯曲和剪切性能,分析复合材料弯曲和剪切性能的破坏失效机理.结果表明:2.5D浅交直联Cf/Al复合材料经向、纬向显微组织均存在... 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体积分数为50% 的2.5D浅交直联Cf/Al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以及室温、高温下弯曲和剪切性能,分析复合材料弯曲和剪切性能的破坏失效机理.结果表明:2.5D浅交直联Cf/Al复合材料经向、纬向显微组织均存在一定的微孔、纤维丝偏聚等缺陷.室温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剪切强度分别为268.4 M Pa,75.2 GPa和41.0 M Pa,350℃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剪切强度分别为139 M Pa,70.9 GPa和39.2 M Pa,400℃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剪切强度分别为97.6 M Pa,68.5 GPa和29.9 M Pa;其中,弯曲失效主要由于内侧面受压导致经向纤维束在压应力作用下被压断,纬向纤维束产生挤压变形;外侧面受拉处随测试温度升高复合材料拉伸破坏现象不明显;而剪切破坏首先出现在基体与纤维束界面损伤处,室温下纤维束被拔出,断口不平齐,350,400℃时纤维束断口呈现45°破坏;经向纤维束屈曲与纬向纤维束挤压变形程度随测试温度升高越来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浅交直联 cf/AL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弯曲性能 剪切性能
下载PDF
Analytical Model of Elastic Modulus and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for 2.5D C/SiC Composite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春元 孙志刚 +1 位作者 NIU Xuming SONG Yingdo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494-499,共6页
To make better use of 2.5D C/SiC composites in industry,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 finite element model'of 2.5D composites is established, by considering the fiber undulation and the ... To make better use of 2.5D C/SiC composites in industry,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 finite element model'of 2.5D composites is established, by considering the fiber undulation and the porosity in 2.5D C/SiC composites. The fiber direction of warp is defined by cosine function to simulate the undulation of warp, and based on uniform strain assumption, analytical model of the elastic modulus and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CTE) for 2.5D C/SiC composites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dual- scale model. The result is found to correlate reasonably well with the predicted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parametric study also demonstrates the effects of the fiber volume fraction, distance of warp yarn, and porosity in micro-scal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 C/sic composites finite element model analytical model elastic modulus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下载PDF
3D打印与仿生学融合:仿竹结构的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
13
作者 燕春晖(摘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83,共1页
随着航空航天等领域对材料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因其卓越的高温稳定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备受关注。然而,CMCs在机械性能与电磁波吸收(EWA)性能之间的平衡一直是一个技术难题。近期,西安交通大学的科研团队在《材料... 随着航空航天等领域对材料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因其卓越的高温稳定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而备受关注。然而,CMCs在机械性能与电磁波吸收(EWA)性能之间的平衡一直是一个技术难题。近期,西安交通大学的科研团队在《材料科学与技术杂志(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Technology)》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仿竹结构的连续碳纤维增强SiC(Cf/SiC)复合材料的研究成果,为CMCs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 cf/sic 电磁波吸收 材料性能 竹结构 3d打印 仿生学 科研团队
下载PDF
添加SiC微粉对硅树脂先驱体转化3D C_f/Si-O-C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静宇 陈朝辉 +2 位作者 简科 方志薇 彭霞辉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2-125,共4页
以三维碳纤维织物和廉价的硅树脂为原料,采用先驱体转化工艺制备3D Cf/Si-O-C材料,考察了浸渍液中添加SiC填料对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SiC填料有助于减少基体孔隙,改善界面结合,从而提高材料的... 以三维碳纤维织物和廉价的硅树脂为原料,采用先驱体转化工艺制备3D Cf/Si-O-C材料,考察了浸渍液中添加SiC填料对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SiC填料有助于减少基体孔隙,改善界面结合,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而SiC含量过高时,容易在材料内部形成闭孔,从而导致材料力学性能下降。当SiC微粉含量为18.2%时,材料具有最好的力学性能,弯曲强度和断裂韧度分别为421.3MPa和13.0 MPa.m1/2;而材料的抗氧化性能随着SiC微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SiC微粉含量为25.0%时,材料的弯曲强度保留率最高,达到了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微粉 硅树脂 3d cf/Si-O-C材料 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先驱体转化制备2D C_f/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简科 刘静宇 +1 位作者 陈朝辉 马青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224-227,共4页
以国产3k JC1#纤维布为增强体,以聚碳硅烷和SiC微粉为先驱体和填料,分别采用热压辅助先驱体转化和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2D C_f/Si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热压辅助先驱体转化工艺制备的2D C_f/SiC复合材料纤维损伤严重,基体较为疏松,... 以国产3k JC1#纤维布为增强体,以聚碳硅烷和SiC微粉为先驱体和填料,分别采用热压辅助先驱体转化和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2D C_f/Si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热压辅助先驱体转化工艺制备的2D C_f/SiC复合材料纤维损伤严重,基体较为疏松,材料力学性能很低,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仅为84.3 MPa和6.5 MPa·m^(1/2)。而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的2D C_f/SiC复合材料纤维损伤较小,具有较好的界面结合,内部孔隙较为均匀,力学性能较好,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321.6 MPa和17.8 MPa·m^(1/2)。材料具有较好的高温力学性能,1300℃时力学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600℃和1800℃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还可以较好地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cf/sic复合材料 先驱体转化 力学性能 纤维损伤 界面结合
下载PDF
2DC_f/SiC-Si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静宇 陈朝辉 简科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42-45,51,共5页
针对短时高温抗氧化的具体环境,采用先驱体转化工艺制备2D Cf/SiC-Si复合材料。首先考察首周期裂解温度对2D Cf/SiC-Si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周期采用1200℃裂解,所制备的2D Cf/SiC-Si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较好,弯曲强度和断裂韧... 针对短时高温抗氧化的具体环境,采用先驱体转化工艺制备2D Cf/SiC-Si复合材料。首先考察首周期裂解温度对2D Cf/SiC-Si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周期采用1200℃裂解,所制备的2D Cf/SiC-Si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较好,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305.4MPa和15.7 MPa.m1/2。在此基础上研究了Si粉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含量的增加,2D Cf/SiC-Si材料的力学性能稍有降低,而抗氧化性能明显提高,主要原因在于材料中游离碳含量的降低和Si氧化后生成的具有封填裂纹和隔氧作用的SiO2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cf/sic—Si复合材料 先驱体转化 裂解温度 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SiC微粉加入对PIP法制备3D-C_f/SiC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亚云 林文松 段丽慧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63-3266,共4页
本文采用聚合物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recursor infiltration pyrolysis,PIP)制备出三维碳纤维增强Si C基复合材料(3D-C_f/Si C),研究了不同含量的Si C微粉对其制备周期、材料致密性和材料抗弯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先驱体溶液中加入... 本文采用聚合物先驱体浸渍-裂解法(Precursor infiltration pyrolysis,PIP)制备出三维碳纤维增强Si C基复合材料(3D-C_f/Si C),研究了不同含量的Si C微粉对其制备周期、材料致密性和材料抗弯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先驱体溶液中加入适量Si C微粉可缩短3D-C_f/Si C的制备周期。材料致密度与抗弯强度随着先驱体中纳米Si C含量增加而不断增强,当含量达到11.76%时,材料致密度与抗弯强度达到最高,继续增加Si C微粉含量材料致密度与抗弯强度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f/sic 先驱体浸渍-裂解法 sic微粉 抗弯强度
下载PDF
基体对PIP法制备2D C_f/SiC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刘静宇 简科 +1 位作者 陈朝辉 马青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348-350,共3页
以3k JC1^#纤维布为增强体,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采用先驱体转化工艺制备了2D Cf/SiC复合材料,考察了基体结构对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先驱体转化2D Cf/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主要与材料基体中的游离碳含量及孔隙率有... 以3k JC1^#纤维布为增强体,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采用先驱体转化工艺制备了2D Cf/SiC复合材料,考察了基体结构对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先驱体转化2D Cf/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主要与材料基体中的游离碳含量及孔隙率有关,基体中游离碳含量和孔隙率越高,材料的抗氧化性能越差。通过减少基体中的孔隙率和游离碳含量,可以制备抗氧化性能较好的2D Cf/SiC复合材料,在1300℃,马弗炉中氧化20min后,材料的失重率仅为2.2%,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保留率达到83.6%和8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cf/sic复合材料 抗氧化性能 基体 孔隙率 碳含量
下载PDF
先驱体转化2D C_f/SiC复合材料的拉伸行为研究
19
作者 刘静宇 陈朝辉 简科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3期339-342,共4页
研究了先驱体转化2D C_f/SiC复合材料的拉伸行为。单向拉伸试验表明,材料的抗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断裂应变分别为181.45MPa、64.95 GPa和0.744%。通过拉伸加载卸载试验分析了材料的拉伸失效过程,并对拉伸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拟合... 研究了先驱体转化2D C_f/SiC复合材料的拉伸行为。单向拉伸试验表明,材料的抗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断裂应变分别为181.45MPa、64.95 GPa和0.744%。通过拉伸加载卸载试验分析了材料的拉伸失效过程,并对拉伸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2D C_f/SiC复合材料拉伸破坏可以分为线弹性变形、基体破坏、纤维断裂和材料整体破坏4个阶段,拟合得到的曲线与试验曲线非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cf/sic复合材料 先驱体转化 拉伸行为 失效
下载PDF
2.5D机织SiC_(f)/SiC复合材料制备与吸波性能
20
作者 赵马娟 王晓猛 +2 位作者 王岭 邱海鹏 张典堂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30-3642,共13页
为满足高温吸波结构复合材料要求,选用SiC纤维(SiC_(f)),设计并制备了2.5D机织SiC_(f)/SiC复合材料,采用实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吸波性能。利用弓形法开展了反射损耗测试,采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技术提取材料几何结构... 为满足高温吸波结构复合材料要求,选用SiC纤维(SiC_(f)),设计并制备了2.5D机织SiC_(f)/SiC复合材料,采用实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吸波性能。利用弓形法开展了反射损耗测试,采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技术提取材料几何结构参数,建立了全厚度细观模型,在CST电磁仿真软件上模拟计算了材料的反射损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等效电磁参数理论和场分布图分析了吸波机制,并研究了几何结构参数、电磁参数、电磁波电场极化方向和入射角度对材料吸波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1~18 GHz频率范围内,本文所制备的2.5D机织SiC_(f)/SiC复合材料具有3 GHz的有效吸波带宽,在吸收峰9.3 GHz处,最大反射损耗达到-17 dB,这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该复合材料主要通过电损耗的方式吸收电磁波,其良好的吸波性能是结构设计和材料特性协同作用的结果,材料整体厚度和纤维介电常数是影响2.5D机织SiC_(f)/SiC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机织结构 sic_(f)/sic复合材料 细观模型重构 电磁仿真 吸波性能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