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另一种进入方式——以贾植芳为个案 |
卢燕娟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以“报刊史料”重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读《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 |
陈云昊
|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越界与整合: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到20世纪汉语文学史——兼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
黄万华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1
|
|
4
|
论华文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架构的内在楔入 |
朱崇科
|
《华文文学》
|
2011 |
2
|
|
5
|
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兼论“文学性”与“非文学性” |
王纪人
|
《学海》
|
2002 |
1
|
|
6
|
“五维度总体性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 |
杨春忠
|
《济宁学院学报》
|
2008 |
1
|
|
7
|
孔范今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浅识 |
张吉兵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8
|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建设——以20世纪中国文学史教材为例 |
李宗刚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5 |
0 |
|
9
|
再论“20世纪中国文学史” |
刘春勇
|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0
|
百年学术经典的巡礼与集萃——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文精萃》 |
王泽强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11
|
有关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
陈思和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3
|
|
12
|
中国文学史编纂研究的典范之作——评《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史编纂研究(1900-1910)》 |
柳宏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13
|
视角·结构·启迪——评贾玉民、刘风艳主编的《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 |
胡健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6 |
0 |
|
14
|
全球化与中国工业文学现代化——兼论《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 |
徐文泽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8 |
0 |
|
15
|
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
朱德发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
7
|
|
16
|
重新解读伟大的文学传统——谈建构中国话语的文学史写作范式体系 |
温潘亚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7
|
他在重写文学史——读《严家炎全集》 |
陈思和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2 |
6
|
|
18
|
从“悖论性结构”到“现代转型”——兼评孔范今的文学史观 |
董燕
李永东
|
《山东社会科学》
|
2004 |
0 |
|
19
|
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论 |
刘中树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20
|
现实主义的多重镜像--重提“功能现实主义”的历史线索与文学史意义 |
顾奕俊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