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证主义对20世纪建筑理论之影响
1
作者 王大卫 黄婧琳 《新建筑》 2017年第2期118-122,共5页
实证主义是塑造20世纪建筑的一股强大力量。回溯实证主义产生的哲学根源,以希腊为开端,阐释了数世纪以来西方哲学中的四种数字观,以及西方建筑是如何反映了这些思想的发展,以致达到20世纪现代主义在实证主义思想观里的巅峰。最终评述了... 实证主义是塑造20世纪建筑的一股强大力量。回溯实证主义产生的哲学根源,以希腊为开端,阐释了数世纪以来西方哲学中的四种数字观,以及西方建筑是如何反映了这些思想的发展,以致达到20世纪现代主义在实证主义思想观里的巅峰。最终评述了当代中国建筑缺乏能同时驾驭中国传统宇宙有机变化观与西方基于数字的科学方法的哲学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主义 希腊数字理念 工业革命 20世纪中西建筑理论
下载PDF
20世纪西方建筑理论三大哲学根基简析:实证主义、现象学与语言学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大卫 黄婧琳 《新建筑》 2017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分别阐明实证主义、现象学与语言学三大哲学理论是如何孕育了20世纪西方建筑理论。以期通过把握20世纪的哲学谱系,理清从其土壤中生长而来的、错综复杂的20世纪建筑理论。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重点分析了与西方理论交相呼应的中国哲学... 分别阐明实证主义、现象学与语言学三大哲学理论是如何孕育了20世纪西方建筑理论。以期通过把握20世纪的哲学谱系,理清从其土壤中生长而来的、错综复杂的20世纪建筑理论。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重点分析了与西方理论交相呼应的中国哲学,以及20世纪西方建筑理论在中国建筑实践中产生的具体影响。旨在促进中国建筑理论根植本土文化及传统理论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西方建筑理论 哲学根基 实证主义 现象学 语言学
下载PDF
20世纪建筑理论中的个体现象学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大卫 黄婧琳 《新建筑》 2017年第4期59-63,共5页
通过解析现象学的古希腊哲学渊源,回溯其20世纪欧洲哲学发端,指出个体现象学在建筑学中的应用。具体分析了克里斯辰·诺柏-舒兹与个体现象学的关系,以及建筑美学和建筑创作理论中的个体现象学。强调了由胡塞尔尤其是其后的海德格尔... 通过解析现象学的古希腊哲学渊源,回溯其20世纪欧洲哲学发端,指出个体现象学在建筑学中的应用。具体分析了克里斯辰·诺柏-舒兹与个体现象学的关系,以及建筑美学和建筑创作理论中的个体现象学。强调了由胡塞尔尤其是其后的海德格尔创立的现象学与传统中国自然有机主义宇宙观的某些相似之处。作为结论,指出了现象学或可建立起联系中国古代哲学根基理论的当代中国建筑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现象学 20世纪建筑理论 马丁·海德格尔 克里斯辰·诺柏-舒兹 参数化设计
下载PDF
20世纪建筑理论中的集体现象学
4
作者 王大卫 黄婧琳 《新建筑》 2017年第6期131-135,共5页
文章首先探讨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西方文化创作留下的精神遗产,然后评论了中世纪基督教类比思想及符号作为在建筑风格变化中的影响因素,进而解释了17世纪启蒙运动中出现的"进步"思想,并依循这一思想勾勒了黑格尔关于社会... 文章首先探讨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西方文化创作留下的精神遗产,然后评论了中世纪基督教类比思想及符号作为在建筑风格变化中的影响因素,进而解释了17世纪启蒙运动中出现的"进步"思想,并依循这一思想勾勒了黑格尔关于社会变化的哲学对20世纪艺术与政治的影响。上述思想有一个共同点:物体必须传达美德。这是欧洲思想的独特特征——建筑形式不仅仅是一种映像,更是高尚品德的指路明灯。文章亦将阐述因新思想新技术的出现而致道德观发生变化,为紧跟这一新发展,建筑风格也随之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建词20世纪建筑理论 集体现象学 亚里士多德 存在与象征的类比
下载PDF
个性:21世纪建筑理论的新课题——评克里斯·亚伯(Chris Abel)的《建筑与个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缪朴 《建筑师》 2003年第4期100-103,共4页
个性正在成为新话题 西方建筑理论在20世纪60、70年代涌现出不少新思路,像对几千年来强调统一的构图观念的挑战,对建筑的象征意义及传统建筑的再发现(如符号学、结构主义、类型学及图式语言),对各种心理功能(如环境认知、领域感、社交... 个性正在成为新话题 西方建筑理论在20世纪60、70年代涌现出不少新思路,像对几千年来强调统一的构图观念的挑战,对建筑的象征意义及传统建筑的再发现(如符号学、结构主义、类型学及图式语言),对各种心理功能(如环境认知、领域感、社交、安全、文化等)的发现与研究,对生态的重视,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现象学(及存在主义)等来解释建筑,用科学方法研究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理论 新课题 建筑 建筑个性 21世纪 西方建筑 发展中国家 建筑评论家 20世纪60 高技派建筑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代建筑话语的历史语境——有关1955-1959年《建筑学报》中的现代建筑争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曹阳 《中外建筑》 2018年第5期31-34,共4页
本文选取了《建筑学报》上刊登的几次关于中国的现代建筑重要讨论做阅读,时间集中在1955-1959年之间。分析性地思考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代建筑话语的历史语境,揭示50年代后半期现代建筑在中国移植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异化问题,并以此为切入... 本文选取了《建筑学报》上刊登的几次关于中国的现代建筑重要讨论做阅读,时间集中在1955-1959年之间。分析性地思考20世纪50年代中国现代建筑话语的历史语境,揭示50年代后半期现代建筑在中国移植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异化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讨论这个时期"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建筑 中国现代建筑话语 20世纪50年代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建筑中的环境意识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凤杰 刘冠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3期84-87,共4页
环境意识的介入对丰富20世纪80年代的建筑创作类型、建筑学理论,促进环境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结合20世纪80年代建筑创作的时代背景,论述当时建筑理论和实践中环境意识的相关表现,揭示20世纪80年代围绕人居环境进行创造... 环境意识的介入对丰富20世纪80年代的建筑创作类型、建筑学理论,促进环境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结合20世纪80年代建筑创作的时代背景,论述当时建筑理论和实践中环境意识的相关表现,揭示20世纪80年代围绕人居环境进行创造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的建设局面。环境意识沿着建筑的艺术与科学发展方向,呈现出系统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建筑理论 环境意识 20世纪80年代
下载PDF
20世纪建筑艺术设计新理念(二):有机建筑
8
作者 傅聪聪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5年第10期5-8,共4页
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是指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现代建筑理论及创作思潮。1900年.沙里文(Louis Henry Sullivan.1856-1924)明确地提出了有机建筑的观点,而真正把有机建筑发扬光大,并推动其成为现代建筑创作思潮... 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是指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现代建筑理论及创作思潮。1900年.沙里文(Louis Henry Sullivan.1856-1924)明确地提出了有机建筑的观点,而真正把有机建筑发扬光大,并推动其成为现代建筑创作思潮的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建筑 20世纪 艺术设计 创作思潮 现代建筑 建筑理论 建筑 美国
下载PDF
中西合璧:西方理论与典籍英译结合——评《古典小说英译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被引量:3
9
作者 潘卫民 覃妮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 西方理论 典籍英译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文化传承 古典小说 中西合璧 西方翻译理论
下载PDF
浅析中西方音乐美学理论——评《音乐美学》
10
作者 刘洋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J0009-J0009,共1页
20世纪是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交界点,西方文化强势卷入,中国学者以开明的态度接触和学习西方“新学”。考古学、民俗学、社会学、语言学等人文科学相继产生的同时,古老的音乐学在理念、形式等诸多方面得以拓宽。中国音乐学经历了多... 20世纪是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交界点,西方文化强势卷入,中国学者以开明的态度接触和学习西方“新学”。考古学、民俗学、社会学、语言学等人文科学相继产生的同时,古老的音乐学在理念、形式等诸多方面得以拓宽。中国音乐学经历了多个世纪的曲折发展,几代音乐学家留下了大量优秀的、创造性的学术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理论 中西 音乐学家 学术研究成果 现代中国 传统中国 20世纪 西方文化
下载PDF
日本建筑师迫庆一郎创作的理论根源
11
作者 赵幸辉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2年第2期70-72,共3页
迫庆一郎是日本20世纪7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建筑师,他的思想和作品受到中日两种文化的影响,作品多以现代的形式表现对空间和建筑的思考。他的创作和思想向我们传达着日本的建筑理念,其建筑外形和空间的创新源于对文化的理解。迫... 迫庆一郎是日本20世纪7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建筑师,他的思想和作品受到中日两种文化的影响,作品多以现代的形式表现对空间和建筑的思考。他的创作和思想向我们传达着日本的建筑理念,其建筑外形和空间的创新源于对文化的理解。迫庆一郎的设计也给中国建筑师以启发:利用多变的形式、传统材料对新型结构进行表现,引导人们对空间重新认知,丰富空间特性,找寻适合时代内在文化属性的构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理论根源 日本 创作 20世纪70年代 空间特性 两种文化 形式表现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的艺术研究——从中西文化交汇的背景上所作的考察(上)
12
作者 柏柳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73,共19页
20世纪初叶,在近代“西学东渐”中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中西文化交汇的大潮,推动了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批评理论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欧美和日本模式的首次转型。50至70年代,中外文化交汇先是呈现“一边倒”的状态,中... 20世纪初叶,在近代“西学东渐”中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中西文化交汇的大潮,推动了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批评理论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欧美和日本模式的首次转型。50至70年代,中外文化交汇先是呈现“一边倒”的状态,中国艺术理论界出现了以苏联美学、文艺学模式为学习样板的第二次现代转型;继之,由单向受动的艺术理论发展模式向中国化的“艺术政治化”方向发展,走向了全面的自我封闭。80年代至世纪末叶,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中国艺术理论研究跨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外文化交汇由对外开放、自主受动,步入能动对话、多元发展的途径,中国的艺术理论研究开始了第三次的现代转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体系。本文以中外文化交汇和艺术理论的三次现代转型为坐标,对中国现当代艺术理论研究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探索性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 交汇 艺术研究 二十世纪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艺术理论研究 20世纪初叶 “西学东渐” 中国传统美学 中外文化 现代转型 “一边倒” 日本模式 现代形态 古典形态 批评理论 70年代 中国艺术
下载PDF
建筑理论与曲解符号
13
作者 巴特尔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年第10期163-166,共4页
关键词 建筑理论 符号 后现代主义 20世纪 建筑思潮 结构主义 解构主义 设计领域 高技派 理论 代表性 建筑 建筑 作品
下载PDF
比较思维与中西绘画比较研究——谈中西绘画比较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14
作者 何小勋 《美术大观》 2013年第12期41-41,共1页
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来看,中西绘画比较研究是属于绘画理论和比较艺术的交叉学科,重点是在中西绘画艺术史论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比较思考和研究。从19世纪开始的"西学东渐"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随着中西文化交流在各个层面的普... 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来看,中西绘画比较研究是属于绘画理论和比较艺术的交叉学科,重点是在中西绘画艺术史论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比较思考和研究。从19世纪开始的"西学东渐"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随着中西文化交流在各个层面的普及和深入,我们一方面越来越全面地了解到了西方绘画的真实面貌;另一方面也在重新实现自己绘画传统的真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绘画 比较思维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西文化交流 交叉学科 绘画艺术 绘画理论 改革开放
下载PDF
梁启超与外国文学理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晓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0-32,共3页
一 梁启超首先是作为政治改革家和活动家进入文学领域的,改革活动使他越来越意识到学术“左右世界之力”的作用,也使他看到中外文化交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他曾满怀信心地断言,20世纪是中西文明“结婚之时代”,结果必将产生亢... 一 梁启超首先是作为政治改革家和活动家进入文学领域的,改革活动使他越来越意识到学术“左右世界之力”的作用,也使他看到中外文化交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他曾满怀信心地断言,20世纪是中西文明“结婚之时代”,结果必将产生亢我中华的“宁馨儿”。 早在《变法通议》一文中,梁启超就将“育人”视为变法之本,认为中国之弱不在于武备不足,练兵不够,而在于掌握武备、从事操练的人物的素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能启蒙人心的特殊功能首先引起了他的注意。1897年,他在《蒙学报演义报合叙》一文中提到了启蒙与文学的关系,就是从文学的知识意义和改造人类灵魂的作用方面着眼的。 紧接着,第二年(1898)他又写了著名的《译印政治小说序》一文,期望借西方政治小说形式实现自己启蒙民众的目的。在文章里,梁启超出于鼓吹变法的政治目的,高度评价和推祟政治小说的社会价值,称其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外国文学 政治小说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小说 托尔斯泰 中外文化交流 伏尔泰 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
下载PDF
建构融会、超越中西的文艺理论新体系——读王锺陵先生《20世纪中西文论史》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勇 《上海文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X期95-106,126-127,共14页
王锺陵先生的新著《20世纪中西文论史》以不同于西方文论与中国传统文论的宏大理论视野对20世纪的西方文论和中国文学与戏剧的文体流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不仅完成了文论史研究的革新,而且也建立起了融合、超越中西的文艺理论新体... 王锺陵先生的新著《20世纪中西文论史》以不同于西方文论与中国传统文论的宏大理论视野对20世纪的西方文论和中国文学与戏剧的文体流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不仅完成了文论史研究的革新,而且也建立起了融合、超越中西的文艺理论新体系。在文论史研究革新方面,王锺陵先生将文论史放在20世纪中西文化思想内在矛盾的运行轨迹中展开论述,揭示了中西方文论演变的内在规律。在文艺理论体系建设方面,王锺陵先生将文体作为理论体系的重点,以新存在论、新诠释学为基础,以文艺史运动规律与各种文艺体类的本体论为核心展开论述。一方面探究文体特征的哲学依据,另一方面探究文体变化的历史规律。在研究方法方面,王锺陵先生以活的逻辑学思路叙述文论史的动态规律,以跨学科的方法探讨文论史的复杂性,并以心理感悟的方法把握理论家的内心世界,使文论史变得更加鲜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锺陵 20世纪中西文论史》 新文艺理论体系 文论史革新
原文传递
浅析当代建筑的非线性表达
17
作者 刘瀚谦 王莹 李璐 《城市建设(下旬)》 2011年第2期11-11,共1页
自20世纪中叶开始,非线性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突破了线性科学对人类的束缚,人们对传统的线性理论产生了质疑。模糊理论、混沌学、耗散结构理论、涌现理论、非标准数学分析等理论的建立,使建筑物也象其它人造物一样受这些新的科学理... 自20世纪中叶开始,非线性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突破了线性科学对人类的束缚,人们对传统的线性理论产生了质疑。模糊理论、混沌学、耗散结构理论、涌现理论、非标准数学分析等理论的建立,使建筑物也象其它人造物一样受这些新的科学理论的影响,开始摆脱规则标准几何形体的枷锁,走向非线性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表 建筑 当代 耗散结构理论 科学理论 20世纪 线性科学 模糊理论
下载PDF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人本主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建东 沙春生 《建筑安全》 2005年第5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企业安全管理 人本主义 以人为中心 建筑安全管理 20年代 20世纪 管理思想 科学研究 50年代 80年代 管理理论 企业管理 世纪
下载PDF
建筑策划在中国 被引量:1
19
作者 庄惟敏 《住区》 2015年第4期7-7,共1页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建筑界开始关注建筑策划并努力创建本土的建筑策划理论体系与实践以来,距今已有20多年了。201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建筑学名词》一书已经将建筑策划列为建筑学专有名词。建筑策...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建筑界开始关注建筑策划并努力创建本土的建筑策划理论体系与实践以来,距今已有20多年了。201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建筑学名词》一书已经将建筑策划列为建筑学专有名词。建筑策划的概念、理论、方法不仅为业界所接受,而且在近几年里建筑策划的实践以及建筑师将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结合开展的业务实践也日益增多,极大地完善和丰富了建筑策划的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策划 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国 20世纪90年代 科学出版社 专有名词 学科体系 策划理论
下载PDF
全国音乐理论刊物研讨会纪要
20
《音乐探索》 1999年第2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理论刊物 “一稿多投” 研讨会 音乐理论 传统音乐 20世纪中国音乐道路 著作权法 规范化 中西音乐关系 出版工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