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0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启示
1
作者 彭冰冰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4-30,共7页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都曾译介过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对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特别是一些社会主义学说著作的翻译出版,在中国播下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种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都曾译介过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对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特别是一些社会主义学说著作的翻译出版,在中国播下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种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起了积极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打开了理论创新的广阔空间,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资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传播 启示
下载PDF
20世纪初期中国东北农产品的对外输出及其影响——以经由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输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凤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2-174,共3页
日俄战后,中国东北农产品开始经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输出海外,并且规模日益扩大,这对中俄双方的经济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俄方而言,它使俄国公司和商人获取了高额利润,使中东铁路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商港的发展... 日俄战后,中国东北农产品开始经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输出海外,并且规模日益扩大,这对中俄双方的经济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俄方而言,它使俄国公司和商人获取了高额利润,使中东铁路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商港的发展。对中方来说,它促进了东北北部地区近代机器制油业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农业和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是以当地农业和农民遭受列强盘剥为代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东北农产品输出 符拉迪沃斯托克
下载PDF
20世纪初期俄国远东地区对中国东北农畜产品的需求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凤鸣 《西伯利亚研究》 2003年第3期61-63,共3页
20世纪初期,俄国远东地区人口继续增加,对农畜产品的需要量亦持续增长。但由于该地区农牧业落后,其产品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中国东北便成为俄国远东地区获得所缺农畜产品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东北农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方面满足了俄... 20世纪初期,俄国远东地区人口继续增加,对农畜产品的需要量亦持续增长。但由于该地区农牧业落后,其产品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中国东北便成为俄国远东地区获得所缺农畜产品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东北农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方面满足了俄国远东地区对粮食和肉类的需要,支持了该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中国东北农牧业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也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俄国远东地区 中国东北 农畜产品
下载PDF
20世纪初中国对疾疫的应对——略论1910~1911年的东北鼠疫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雁 《档案与史学》 2003年第4期48-50,共3页
"疾疫作为一种传染疾病,具有流行性和群发性、连发性的特点.疾疫成为灾民继粮食短缺之后,面对的又一灾难.据不完全统计,秦汉至清,疫灾发生255次,其中,秦汉至南北朝47次,隋唐五代17次,宋元明清190次."[1]"从疫疾流行规律... "疾疫作为一种传染疾病,具有流行性和群发性、连发性的特点.疾疫成为灾民继粮食短缺之后,面对的又一灾难.据不完全统计,秦汉至清,疫灾发生255次,其中,秦汉至南北朝47次,隋唐五代17次,宋元明清190次."[1]"从疫疾流行规律分析,东汉末年至南北朝前期,呈现出第一个高潮,元明清时期,疫病流行达到中国历史上的顶峰,疫病的爆发达到令人瞠目的地步."[2]近代以来,我国各地仍然疫情不断,北到内蒙、东北,南到福建、云南、广西等地均有覆盖.[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 1910-1911年 东北 鼠疫 疾疫管理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北地区荒漠化的发展与区域气候变化 被引量:64
5
作者 廉毅 高枞亭 +5 位作者 任红玲 孙力 安刚 沈柏竹 丁立 张文哲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30-736,共7页
文中利用“吉林省陆地资源卫星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的‘3 S’系统”,分别解译了 2 0世纪80年代与 90年代后期的 LANDSAT TM遥感信息 ,经对比分析发现 :中国东北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在恶化 ,主要表征为荒漠化 (盐渍化和沙漠化 )区域发展 ,... 文中利用“吉林省陆地资源卫星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的‘3 S’系统”,分别解译了 2 0世纪80年代与 90年代后期的 LANDSAT TM遥感信息 ,经对比分析发现 :中国东北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在恶化 ,主要表征为荒漠化 (盐渍化和沙漠化 )区域发展 ,并以经向扩展为主 ,荒漠化从 3个方面逼近中国的商品粮基地—吉林省中部松辽平原产粮区 ,对其构成严重威胁 ;哲里木盟的新开河与乌尔吉木伦河间的撂荒地明显增加。文中还计算了东北区 1 981~ 1 988年和1 989~ 1 996年两个 8a间平均气温和年、季降水量 ,经对比分析发现 :东北区是北半球欧亚大陆的第 3个高增温区 ,该区全年平均气温增高 0 .7℃以上 ,其中东北区西部的北段 (48~5 4°N)增温最为明显 (1 .0℃ ) ,中段 (44~ 48°N)增温次之 (约为 0 .9℃ ) ;东北区西部的中段是东北区降水减少的敏感带 ,年降水量平均减少 3 0 mm,其年际相对变率为 2 0 %~ 3 0 % ;而东北区西部的南段为降水量显著增加地带 (42~ 44°N) ,年降水量平均增加 44mm;东北区西部的北段降水量稍有增加 ,年平均增加 1 5 mm。研究表明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东北区西部对全球变化、全球增暖的区域响应为 :土地覆盖类型上的荒漠化经向发展和区域气候变化的暖干倾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类型 20世纪90年代 中国 东北地区 荒漠化 区域气候变化
下载PDF
发现与训育:20世纪初中国儿童游戏场的发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天洁 刘庭风 李泽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4,共4页
结合20世纪初西方儿童游戏场的建设和中国对于儿童观念转变的背景,分析同时期中国儿童游戏场的出现及其发展。中国儿童游戏场建设的参考主要来自开埠城市的租界公园和国外的相关著述;其设计以体育健身器械为中心,注重儿童体质的增强而... 结合20世纪初西方儿童游戏场的建设和中国对于儿童观念转变的背景,分析同时期中国儿童游戏场的出现及其发展。中国儿童游戏场建设的参考主要来自开埠城市的租界公园和国外的相关著述;其设计以体育健身器械为中心,注重儿童体质的增强而非玩耍的乐趣;其活动的组织由改革者们由上至下进行界定,而非激发儿童的创造性。这些儿童游戏场物化了上层阶级对儿童发现与训育的需求,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20世纪初中国体育文化的演进和国家民族主义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儿童游戏场 民族主义 体育文化 20世纪 中国
下载PDF
少年中国与青春中华──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中国形象的重构 被引量:6
7
作者 朱俊瑞 吴秋华 《东南学术》 2000年第1期84-99,共16页
世纪更替容易强化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紧迫感。20世纪初爱国知识分子竞相以“少年中国”和“青春中华”为题重塑中国形象,集中反映了这一代人世纪更替的自觉意识。“少年中国”和“青春中华”既区别于以“天下中心”自居的古典中... 世纪更替容易强化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紧迫感。20世纪初爱国知识分子竞相以“少年中国”和“青春中华”为题重塑中国形象,集中反映了这一代人世纪更替的自觉意识。“少年中国”和“青春中华”既区别于以“天下中心”自居的古典中国,更一扫“老大帝国”的暮气沉沉,追求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青春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形象 知识分子 爱国意识
下载PDF
20世纪初中国女权启蒙中的救国女子形象 被引量:31
8
作者 刘慧英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6-179,共24页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 女权启蒙 女子形象 妇女问题 小说 文学研究 《黄绣球》 《女子权》 《女狱花》
下载PDF
论20世纪初的中国国民外交 被引量:13
9
作者 顾莹惠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409-416,共8页
国民外交源于人民主权思想 ,是国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和自身权利 ,谋求国家发展 ,争取世界和平而以非官方的身份从事的对外交涉和交流。 2 0世纪初中国国民外交的勃兴 ,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 2 0世纪初的中国国民外交... 国民外交源于人民主权思想 ,是国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和自身权利 ,谋求国家发展 ,争取世界和平而以非官方的身份从事的对外交涉和交流。 2 0世纪初中国国民外交的勃兴 ,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 2 0世纪初的中国国民外交有着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和多种活动方式并行的鲜明时代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 国民外交 历史作用 人民主权思想 孙中山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初“国民”问题讨论述评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锡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关键词 20世纪 梁启超 军国民主义 国民政治 观念变革 政治能力 主权在民 改良派 开明专制 中国人民
下载PDF
两性的共谋与冲突——社会性别视角下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本土化阐释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文灿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103,共4页
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运动是由男性主导,建立在两性共谋而不是性别对抗基础上的,把女性解放纳入到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运动。这一方面为女性借助于男性的启蒙和支持,进入社会公共空间、争取各种权益提供了正当性,从而推动了男女平等... 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运动是由男性主导,建立在两性共谋而不是性别对抗基础上的,把女性解放纳入到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运动。这一方面为女性借助于男性的启蒙和支持,进入社会公共空间、争取各种权益提供了正当性,从而推动了男女平等、女性独立等女性解放运动在中国的迅速推进。另一方面,男性正是借助于民族国家话语的优势,压制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女性追求性别平等权利的努力,从而形成了基于权力资源争权的两性冲突。这是有别于西方近代女权运动的女性解放运动实践,需要在中国情境中进行本土化的阐释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20世纪 中国女性解放 共谋 冲突 本土阐释
下载PDF
论20世纪初中国文学启蒙意识之演进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光芒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9-82,共4页
与中国近代启蒙社会文化思潮不同,近代启蒙文学思潮兴盛较晚,同时其科技、政治及伦理诸层面的觉醒也呈现为共时性存在,以互缠互动的审美方式推动着启蒙意识逐步深入,并在深层文化结构上与五四启蒙思潮相接续。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启蒙意识 文学思潮
下载PDF
读解非文字的文化遗产史学——20世纪初日本的中国建筑调查历史照片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苏斌 青木信夫 贺美芳 《南方建筑》 2011年第2期4-8,共5页
真实性原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历史图像记录是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中"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从20世纪初开始,多位外国学者对中国进行了摄影记录,其中又以日本学者的记录最具系统性和代表性,开创了专业研究者对... 真实性原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历史图像记录是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中"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从20世纪初开始,多位外国学者对中国进行了摄影记录,其中又以日本学者的记录最具系统性和代表性,开创了专业研究者对中国建筑摄影纪录的先河。这些庞大的摄影和研究成果资料群共同构成了中国最早的文化遗产图像数据库,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建筑遗产的状况,同时也是日本从明治末期开始的对亚洲国家遗产记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日本东洋建筑史研究回顾及为什么要进行历史图像的研究,日本对中国的建筑文化遗产研究概况和该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真实性 20世纪 日本学者 中国建筑 图像记录
下载PDF
国学在新文化运动前的一场自救运动——论20世纪初的保存国粹思潮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瑞昕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34-40,共7页
20世纪初 ,国学内部的有识人士曾先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清理之前 ,发动过一场以“保存国粹”为号召的自救运动。这场自救运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1、敦促国学自我更新 :他们对内主张重新梳理国学内部各部类的关系 ;对外则采... 20世纪初 ,国学内部的有识人士曾先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清理之前 ,发动过一场以“保存国粹”为号召的自救运动。这场自救运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1、敦促国学自我更新 :他们对内主张重新梳理国学内部各部类的关系 ;对外则采取引进西方学理以重新审视国学价值的方法。 2、提出国学自我更新的限度 :他们针对当时留学界掀起的盲目跟随世界潮流的做法 ,主张中西文化不能相互取代 ,国学必须保持其应有的特色。这场自救运动虽由于外部原因而流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保存国粹思潮 20世纪 中国 文化史 价值 西学
下载PDF
浅谈20世纪初俄国诗歌的中国文化蕴含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晓彬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俄国诗歌 文化蕴含 20世纪 中国文化 文化因素 什克洛夫斯基 古米廖夫 阿赫玛托娃 俄国文学 中国诗歌
下载PDF
从结盟到不结盟——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背景探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颜永琦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09年第2期38-44,共7页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党和政府对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逐步调整,到党的十二大确立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对此后中国外交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这一外交战略和政策是着眼于我国国家利益,顺应时代转变和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总结以往外...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党和政府对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逐步调整,到党的十二大确立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对此后中国外交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这一外交战略和政策是着眼于我国国家利益,顺应时代转变和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总结以往外交战略和政策经验教训的产物。正确把握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产生背景对我们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外交战略和政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中国对外政策 调整 背景 探析
下载PDF
20世纪初中国启蒙文学思潮发生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光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5,共4页
2 0世纪中国启蒙文学思潮正式启动于 190 2年。该年度兴起的启蒙文学理论思潮质变性意义表现为从一种单向度的文学功能观发展为视小说为一切文化变迁的中介和多层面的文化结构观 ,从文学的“工具性”命题上升到一种“关系性”的命题 ,... 2 0世纪中国启蒙文学思潮正式启动于 190 2年。该年度兴起的启蒙文学理论思潮质变性意义表现为从一种单向度的文学功能观发展为视小说为一切文化变迁的中介和多层面的文化结构观 ,从文学的“工具性”命题上升到一种“关系性”的命题 ,同时它也预演了一场接近白话文学运动的文学“俗语化”运动。在此推动下 ,启蒙文学创作迅速崛起 ,呈“潮涌”之势。这些作品从三个方面初步建构了启蒙文学的基本形态 :强烈的主体启蒙意识、“文明批评”的思想意向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启蒙思潮 发生论 20世纪
下载PDF
20世纪初东京与上海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互动——以中国留学生为中心 被引量:2
18
作者 邵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7-110,共4页
20世纪初,在严重民族危机下,许多中国人抱着寻求国家富强道路的目的留学日本。上海是南方赴目的主要出发点,而东京是中国留学生集中的地方。中国留学生在东京、上海问的流动促进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加速了国内革命的历史进程。20... 20世纪初,在严重民族危机下,许多中国人抱着寻求国家富强道路的目的留学日本。上海是南方赴目的主要出发点,而东京是中国留学生集中的地方。中国留学生在东京、上海问的流动促进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加速了国内革命的历史进程。20世纪初东京与上海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互动表明,东京与上海这两个城市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动力源头。研究辛亥革命的历史不可不注意这两个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东京 上海 中国留学生 民族民主革命
下载PDF
由赞美至蔑视——从《中国游记》看20世纪初日本人的中国观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天然 黄海燕 陈琦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3年第1期47-53,共7页
芥川龙之介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具有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尤其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在近现代日本严重西化的情况下,他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中国充满了憧憬。但是随着1921年的中国寻梦之旅,他的中国梦被无情... 芥川龙之介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具有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尤其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在近现代日本严重西化的情况下,他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中国充满了憧憬。但是随着1921年的中国寻梦之旅,他的中国梦被无情的现实彻底粉碎。芥川龙之介这种倾慕古典中国,厌恶现代中国的奇特的中国文化观在日本现代文坛颇具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游记》 20世纪 日本人 中国
下载PDF
20世纪初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及特点 被引量:3
20
作者 章征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19-223,230,共6页
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转型比较剧烈的时期 ,近代中国新式女子教育发轫了。它与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大力提倡、女权运动的强烈呼唤、政府的倡导以及西方教会来华势力的办学活动的刺激和示范效应密切相关。由于时代的复杂性及办学为主体... 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转型比较剧烈的时期 ,近代中国新式女子教育发轫了。它与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大力提倡、女权运动的强烈呼唤、政府的倡导以及西方教会来华势力的办学活动的刺激和示范效应密切相关。由于时代的复杂性及办学为主体的多元性 ,新式女子教育又具有曲折性、渐进和突进相交织、社会化、政治化的特点。新式女子教育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反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20世纪 女子学校教育 教育改革 社会化 女权运动 资产阶级 女子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