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璧德与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之文化互鉴研究
1
作者 杨劼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通过文化交流和互动,白璧德与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都促进了各自的人文思想建构。中国知识分子影响了白璧德,使其新人文主义融入了中国文化要素。与此类似,白璧德也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使其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进... 通过文化交流和互动,白璧德与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鉴,都促进了各自的人文思想建构。中国知识分子影响了白璧德,使其新人文主义融入了中国文化要素。与此类似,白璧德也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使其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现代性转换——一种儒学现代化。他们的文化互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文·白璧德 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 文化互鉴 儒学现代化
下载PDF
少年中国与青春中华──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中国形象的重构 被引量:6
2
作者 朱俊瑞 吴秋华 《东南学术》 2000年第1期84-99,共16页
世纪更替容易强化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紧迫感。20世纪初爱国知识分子竞相以“少年中国”和“青春中华”为题重塑中国形象,集中反映了这一代人世纪更替的自觉意识。“少年中国”和“青春中华”既区别于以“天下中心”自居的古典中... 世纪更替容易强化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紧迫感。20世纪初爱国知识分子竞相以“少年中国”和“青春中华”为题重塑中国形象,集中反映了这一代人世纪更替的自觉意识。“少年中国”和“青春中华”既区别于以“天下中心”自居的古典中国,更一扫“老大帝国”的暮气沉沉,追求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青春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形象 知识分子 爱国意识
下载PDF
论20世纪4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苦闷与恐慌——对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政治抉择的再认识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建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6-160,共5页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社会正处在历史转折的关节点上,广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面临着不是随国民党去,就是同共产党走的历史性抉择。他们不仅要忍受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度匮乏和飞涨的物价所造成的生活上的痛苦,而且还陷入到了由于连绵不绝的内...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社会正处在历史转折的关节点上,广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面临着不是随国民党去,就是同共产党走的历史性抉择。他们不仅要忍受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度匮乏和飞涨的物价所造成的生活上的痛苦,而且还陷入到了由于连绵不绝的内战导致的精神找不到出路的烦闷以及对未来社会无法判断和把握的恐慌之中。这种苦闷与恐慌直接引发了20世纪4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政治立场的改变:抛弃国民党,倒向共产党,从而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 中国 知识分子 自由主义 政治选择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间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恩兵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8期129-134,共6页
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是一个尴尬困窘缺失鲜活生命体验的群体,正如《人》中所描写的具有强烈寓意的"他""没有根,也没有系住的地方/他命运多桀,只有无休止的纷扰/在这个地球上四处奔忙/知道有一个家,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20世纪 人文 生命体验 《人》 尴尬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另一种进入方式——以贾植芳为个案
5
作者 卢燕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30,共9页
在今天高度理论化、学科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之外,贾植芳提供了另一种进入文学史的方式。他以一己真切经历,留下了对“新文学”“人”“知识分子”这些在20世纪文学史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命题的另一种阐释。这些阐释带着个人经验与生命的... 在今天高度理论化、学科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之外,贾植芳提供了另一种进入文学史的方式。他以一己真切经历,留下了对“新文学”“人”“知识分子”这些在20世纪文学史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命题的另一种阐释。这些阐释带着个人经验与生命的痛感与温度,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不可丢失的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植芳 20世纪中国文学史 新文学 知识分子
下载PDF
时代裂变中的辉煌崛起——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知识分子话语的诞生 被引量:1
6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09-115,共7页
20世纪文学中的现代知识分子话语是在世纪之交的思想启蒙运动中萌芽的,严复、梁启超等人的文化活动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的废除和封建帝制的崩溃使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话语空间。现代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不委... 20世纪文学中的现代知识分子话语是在世纪之交的思想启蒙运动中萌芽的,严复、梁启超等人的文化活动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的废除和封建帝制的崩溃使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话语空间。现代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不委身于国家权威;关心大众疾苦而不认同于劳苦大众;从人本主义立场出发并以人的解放为目标;在对权威与民间的双重反叛中创造了自身的辉煌。尽管一开始就面临种种复杂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话语 20世纪中国文学 人的解放 权力话语 民间大众话语 思想启蒙 科举制度 民间话语 启蒙主义
下载PDF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知识分子话语的个人化倾向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林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75-81,共7页
关键词 知识分子话语 个人化写作 中国文学 20世纪 文学创作 中国知识分子 哲合忍耶 价值观念 《野草》 自由意志
下载PDF
知识者的心路历程──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小说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河洛易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4年第4期82-86,共5页
知识者的心路历程──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小说综述河洛易在中国20世纪的文学画廊中,数不尽的知识者形象宛如一个个沉重的音符,在漫长而又短暂的历史岁月中,连缀成一支凄切而悲凉的回旋曲。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笔下打破“举... 知识者的心路历程──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小说综述河洛易在中国20世纪的文学画廊中,数不尽的知识者形象宛如一个个沉重的音符,在漫长而又短暂的历史岁月中,连缀成一支凄切而悲凉的回旋曲。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笔下打破“举天下无违言,寂寞为政,天地闭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知识 心路历程 20世纪 现代知识分子 二项对立 文人小说 “五四”小说 《围城》 《活动变人形》
下载PDF
试论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走向延安 被引量:11
9
作者 汪云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6-191,共6页
20世纪30、40年代知识分子为奔赴延安经历了曲折的历程。这一潮流的形成既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又是知识分子基于理想和现实的政治选择。士大夫的“入世”精神,知识分子面对日本侵华危机的政治激进参与,“重庆”与“延安”的对比反差,中... 20世纪30、40年代知识分子为奔赴延安经历了曲折的历程。这一潮流的形成既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又是知识分子基于理想和现实的政治选择。士大夫的“入世”精神,知识分子面对日本侵华危机的政治激进参与,“重庆”与“延安”的对比反差,中共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是影响知识分子政治走向的因素。走向延安的知识分子在参与革命和政治的同时,也预示着知识分子群体面临自身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市 知识分子 中国共产党 20世纪30年代 政治路线
下载PDF
巨流河:20世纪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奎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7-118,共2页
《巨流河》展现的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它的时间上限是“二十世纪来临的前一年,我的父母出生在中国东北辽河流域相距二十里的乡村。”下限是“二〇〇一年初秋,九一八事变七十周年,哥哥带着我和两个妹妹,宁媛、星媛由太平... 《巨流河》展现的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它的时间上限是“二十世纪来临的前一年,我的父母出生在中国东北辽河流域相距二十里的乡村。”下限是“二〇〇一年初秋,九一八事变七十周年,哥哥带着我和两个妹妹,宁媛、星媛由太平洋两端回到沈阳,参加东北中山中学‘齐世英纪念图书馆’揭幕典礼,纪念他那一代漂泊的灵魂。”时间贯穿的是整个20世纪,空间则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20世纪 心灵史 九一八事变 二十世纪 辽河流域 太平洋 图书馆
下载PDF
在边缘寻觅归宿——20世纪90年代西部散文与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建构
11
作者 李刚 《扬子江(评论)》 2011年第6期47-52,共6页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上,应该有一个路牌指向散文的重镇,路牌上写着"一路向西"。新疆、内蒙、甘肃、青海、西藏、陕西等这些在中国社会发展与经济排名中明显处于队尾的省份,却因西部散文的命名,让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不得不把注视...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上,应该有一个路牌指向散文的重镇,路牌上写着"一路向西"。新疆、内蒙、甘肃、青海、西藏、陕西等这些在中国社会发展与经济排名中明显处于队尾的省份,却因西部散文的命名,让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不得不把注视的眼光投向这片地处边缘的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散文 20世纪90年代 自我认同 知识分子 中国现当代文学 寻觅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社会发展
下载PDF
中心的消隐——20世纪90年代知识分子的一种状态
12
作者 范丽萍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0年第3期34-35,共2页
商品经济的凸起,城市大众文化的兴盛,传统价值观念的式微,对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中所处地位与所起作用产生着深刻影响。在失去"居庙堂之高"的地位和"中心话语"的影响力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90年代不得不面对被... 商品经济的凸起,城市大众文化的兴盛,传统价值观念的式微,对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中所处地位与所起作用产生着深刻影响。在失去"居庙堂之高"的地位和"中心话语"的影响力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90年代不得不面对被边缘化的处境,不得不接受"中心的消隐"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知识分子 状态 传统价值观念 中国社会 商品经济 大众文化 中心话语
下载PDF
十九世纪后期中国知识分子对西学的探求——王韬与严复的比较
13
作者 陈高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25-31,共7页
近代中国存在着两种互相尖锐对立的文化:一种是垂死的反映封建制度的封建意识,一种是来自西方的反映资本主义制度的资产阶级思想;它们既互相对立,又交叉混杂.从而形成了近代中国文化“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特殊面貌.先进的知识分子追... 近代中国存在着两种互相尖锐对立的文化:一种是垂死的反映封建制度的封建意识,一种是来自西方的反映资本主义制度的资产阶级思想;它们既互相对立,又交叉混杂.从而形成了近代中国文化“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特殊面貌.先进的知识分子追求新文化,偏离旧文化,但又各有局限:或带着“中学”的眼光去认识“西学”,宣扬“古已有之”,主张“托古改制”;或理论上接受资产阶级学说,行动上却维护封建统治.他们中新一代总比其前辈前进一步,但有时在某些方面却停滞甚至倒退.这样一些复杂的特点,在王韬和严复身上正好得到鲜明的体现.对他们两人在探求西学、偏离传统方面的同异及其根源进行比较,可以从一个侧面考察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曲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王韬 西学 十九世纪 中国知识分子 资产阶级 甲午战争 早期改良派 君主制 体用
下载PDF
老知识分子与中国二十世纪
14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7-97,共1页
季羡林在1994年第6期《东方》的《我的心是一面镜子》中,谈了他与中国二十世纪的关系,讲述了他在解放后40多年的遭遇和感受。他说: 我做了40多年的梦。我怀拥“原罪感”40多年。对三个崇拜对象我一直崇拜了40多年。所有这一些对我来说... 季羡林在1994年第6期《东方》的《我的心是一面镜子》中,谈了他与中国二十世纪的关系,讲述了他在解放后40多年的遭遇和感受。他说: 我做了40多年的梦。我怀拥“原罪感”40多年。对三个崇拜对象我一直崇拜了40多年。所有这一些对我来说是十分神圣的东西,都被“文革”打得粉碎,而今安在哉!至于我衷心拥护了10年的“文化大革命”,则另是一码事。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最野蛮、最残暴、最愚昧、最荒谬的一场悲剧,它给伟大的中华民族脸上抹了黑。我们永远不应忘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中国二十世纪 文化大革命 崇拜对象 中国历史 原罪感 20世纪 季羡林 中国文化 东方文化
下载PDF
20世纪早期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对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郑立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3-198,共6页
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19世纪下半叶主要由英国著名艺术家、工艺美术家、诗人和社会主义者威廉.莫里斯倡导的、率先在英国发起的艺术设计和社会改革运动。莫里斯和英国艺术与手工艺的运动概况、基本内容和思想精神等,早在20世纪初期就... 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是19世纪下半叶主要由英国著名艺术家、工艺美术家、诗人和社会主义者威廉.莫里斯倡导的、率先在英国发起的艺术设计和社会改革运动。莫里斯和英国艺术与手工艺的运动概况、基本内容和思想精神等,早在20世纪初期就已传播到中国。该场运动对中国现代设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但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对20世纪早期中国现代设计本体的影响较小,其原因既有中国现代设计本体发展不足和引进、介绍的弊端,也有莫里斯和该场运动发生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与艺术设计美学追求和蕴含的文化特质的差异性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早期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罗斯金 中国 传播 影响
下载PDF
中国早期电影中表演美学的本土特征探析:以“第二代”导演的实践为例
16
作者 朱国昌 窦嫣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1,共7页
中国早期电影表演与西方以及其他国家的电影表演并不在同一个表现维度上,它们的判别标准也不同。中国早期电影表演形成了明显的中国式本土表演范式,凸显了鲜明的中国早期电影表演美学的本土特征,它集中反映在中国第二代电影导演的实践... 中国早期电影表演与西方以及其他国家的电影表演并不在同一个表现维度上,它们的判别标准也不同。中国早期电影表演形成了明显的中国式本土表演范式,凸显了鲜明的中国早期电影表演美学的本土特征,它集中反映在中国第二代电影导演的实践过程中,作品创作时间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美学 电影表演 中国早期电影 本土特征 表现维度 电影导演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作品创作
下载PDF
论20世纪早期初级形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季水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2-133,共12页
20世纪伊始至30年代初,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建构了初级形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20世纪早期初级形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促进了中国文... 20世纪伊始至30年代初,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建构了初级形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20世纪早期初级形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促进了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转型,确立了中国文学理论前行的方向,同时也隐含了中国文学理论发展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20世纪早期
下载PDF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知识者形象的边缘化倾向及其角色选择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晓林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59-64,共6页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知识者形象的边缘化倾向及其角色选择刘晓林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处于传统的结构秩序解体和新的价值体系构建的转型时期,文化失范的困顿境遇使传统由土而仕的知识分子的角色职能发生逆转,一向在社会肌体中依傍主流...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知识者形象的边缘化倾向及其角色选择刘晓林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处于传统的结构秩序解体和新的价值体系构建的转型时期,文化失范的困顿境遇使传统由土而仕的知识分子的角色职能发生逆转,一向在社会肌体中依傍主流文化,实现其济世理想和道德化身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青年知识分子 边缘化倾向 中国文学 郭沫若 精神探索 20世纪 主流文化 郁达夫 中国知识分子
下载PDF
20世纪早期中国艺术歌曲的时代精神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鞠善日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3-85,共3页
20世纪早期,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热潮下,中国艺术歌曲逐渐发展起来,先后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与作品,并对中国后续的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探讨之对声乐教学实践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中国 艺术歌曲 20世纪早期 时代精神 声乐教学 意义
下载PDF
论20世纪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20
作者 沈春梅 魏范青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2期5-7,共3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中,20世纪早期是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速度快、影响迅猛,传播的特点十分鲜明。因此,探求20世纪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对于探求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发挥在中国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中,20世纪早期是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速度快、影响迅猛,传播的特点十分鲜明。因此,探求20世纪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对于探求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发挥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早期 马克思主义 传播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