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末期我国农地退化的经济损失估值 被引量:7
1
作者 常影 宁大同 郝芳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24,共5页
土地退化是自然过程与社会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现象。本文在分析中国农地退化基本态势的基础上 ,运用货币估值技术 ,对农地退化的各种损失进行了定量或半定量估算。估算表明 :在 1999年 ,中国由于农地退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 3 2 68.1亿... 土地退化是自然过程与社会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现象。本文在分析中国农地退化基本态势的基础上 ,运用货币估值技术 ,对农地退化的各种损失进行了定量或半定量估算。估算表明 :在 1999年 ,中国由于农地退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 3 2 68.1亿元 ,占当年GNP的 4.1% ,与 1992年相比 ,经济损失占GNP的比重上升了 1.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末期 经济损失 中国 农用土地退化 货币估值技术
下载PDF
20世纪末期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漆向东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9-41,共3页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 ,河南人口总数由过去位居全国第二位跃居首位 ,其中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 ,农民人均收入偏低和人多地少的矛盾导致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这部分劳动力整体素质尤其是科技文化素质不高。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变...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 ,河南人口总数由过去位居全国第二位跃居首位 ,其中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 ,农民人均收入偏低和人多地少的矛盾导致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这部分劳动力整体素质尤其是科技文化素质不高。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对量不断增加 ,加之劳动力各种结构性分布的不平衡 ,形成了劳动力的“结构性剩余”和“绝对性剩余”并存的局面。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数量和速率上存在着较大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 ,劳动力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根据这一实际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农村剩余劳动力 现状 政策 素质 20世纪末期 劳动力规模 劳动力转移
下载PDF
如何返归个体言说的家园——20世纪末期文学创作态势的一种阐释 被引量:1
3
作者 胡玉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5-27,共3页
在 2 0世纪末期带给我们的诸多文学话语中, 个体言说"始终是一个无法忽略的存在。它体现了开放时代生命个体的深度解放给予创作主体的馈赠,以及文学所获得的一定自由度的宽松气象。但一些写作者对其存在着理解或操作上的误区。文... 在 2 0世纪末期带给我们的诸多文学话语中, 个体言说"始终是一个无法忽略的存在。它体现了开放时代生命个体的深度解放给予创作主体的馈赠,以及文学所获得的一定自由度的宽松气象。但一些写作者对其存在着理解或操作上的误区。文学的返归个体及个体言说强调的是创作主体对历史、现实话语或未来探询所持的独立写作立场以及文学的自由创造等自主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创作主体 写作立场 价值尺度 20世纪末期 个人化写作
下载PDF
20世纪末期风情民生的实录──“新写实”小说论
4
作者 蔡兴水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33-42,共10页
“新写实”小说勃兴于80年代末,它以独特的品性和丰厚的内涵赢得人们的关注,本文择取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苏童等代表作家,围绕精当、详实的例子,阐释这一流派的共同特征及个人风格。“新写实”作家葆有民本思想与现代意识融... “新写实”小说勃兴于80年代末,它以独特的品性和丰厚的内涵赢得人们的关注,本文择取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苏童等代表作家,围绕精当、详实的例子,阐释这一流派的共同特征及个人风格。“新写实”作家葆有民本思想与现代意识融于一炉的复杂心态,以哀婉的笔融传达世纪末的社会情绪,对生与死的价值意义做出形而上的探寻;作家以“民”的身份塑造“民”的群像,正视现实,反思历史,对陈旧价值体系进行富有现代意义的解构与重建;作家怀着陈达民情的灼热衷肠,但在创作中又进行冷却和淡化处理,给人一副貌似无情却深情的苦涩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20世纪末期 作家 刘震云 政治文化 小人物 文学作品 “人” 价值体系 现代意义
下载PDF
20世纪末期苏格兰小说的发展述评
5
作者 吕洪灵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5年第2期14-23,共10页
20世纪末是苏格兰小说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和昌盛期,以格雷和凯尔曼等为代表的苏格兰小说家引发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格兰小说更具个性化且多样化的创作热潮。作家们不再纠结于语言的选择,不再一味追求民族主义的表达,而是更多地关注于... 20世纪末是苏格兰小说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和昌盛期,以格雷和凯尔曼等为代表的苏格兰小说家引发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格兰小说更具个性化且多样化的创作热潮。作家们不再纠结于语言的选择,不再一味追求民族主义的表达,而是更多地关注于内心的体验、个人身份的探究、文化差异的体察,以更广阔的视野和多样化的手法反映苏格兰的现状与问题以及与现代人的道德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种种主题,丰富了苏格兰民族文化表达的内涵与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兰小说 20世纪末期 个性化创作
下载PDF
20世纪末期南通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6
作者 王美娟 陈昭锋 《现代管理科学》 2003年第5期66-67,共2页
人力资本是21世纪新型竞争要素,人力资源配置水平和方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本文借助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南通市人口(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和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20世纪末期 南通市 人力资源配置 实证分析 人力资源配置绩效 人口资源 人力资源利用 农村工业化
下载PDF
20世纪末期以来的日本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
7
作者 王留栓 《复旦教育》 2002年第2期30-34,共5页
关键词 20世纪末期 日本高等教育 “五条誓文” 国防化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叶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战略和体制
8
作者 杨德明 《当代思潮》 1994年第5期2-9,共8页
关键词 21世纪初叶 20世纪末期 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工业化 实际经济增长率 经济工业化 中国社会主义 科学技术体系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下载PDF
20世纪末期(1980-2000)的美国小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
9
作者 金莉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97,共11页
20世纪后半叶,美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思想界、文化界和学界的不断变革,不仅影响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纪末美国的小说创作。20世纪最后20年的美国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表现出大胆的实验特征;而最令人瞩目的是其所呈... 20世纪后半叶,美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思想界、文化界和学界的不断变革,不仅影响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纪末美国的小说创作。20世纪最后20年的美国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表现出大胆的实验特征;而最令人瞩目的是其所呈现出的多元特征,传统文学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少数族裔和女性小说家异军突起、通俗文学体裁登堂入室。20世纪末美国小说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其成就令人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末期 美国小说 多元性
原文传递
技术冲击与美国的经济波动——20世纪末期以来美国经济繁荣与泡沫破裂的思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秀明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1-85,共5页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90.8-91.3的短暂衰退后,进入全面高速增长时期。这轮高增长长达115个月,在此期间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同时并存,也打破了美国趋势经济增长率不超过2.5%的公认准则。90年代中后期,美国股票指数大...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90.8-91.3的短暂衰退后,进入全面高速增长时期。这轮高增长长达115个月,在此期间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同时并存,也打破了美国趋势经济增长率不超过2.5%的公认准则。90年代中后期,美国股票指数大幅攀升,经济强劲增长。然而2000年3月股市突然逆转,Nasdaq和Dow Jones股指纷纷巨幅下挫,快速增长的美国经济随之被拖入萧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末期 美国 经济波动 经济增长率 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 “经济泡沫” 技术冲击
原文传递
试析20世纪末期外国在美国的直接投资
11
作者 汪琼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7-61,共5页
试析20世纪末期外国在美国的直接投资汪琼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就已成为世界上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尽管经历了1991—1992年不甚景气的时期,1993年起至今美国又掀起新一轮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巨浪。这一现象... 试析20世纪末期外国在美国的直接投资汪琼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就已成为世界上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尽管经历了1991—1992年不甚景气的时期,1993年起至今美国又掀起新一轮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巨浪。这一现象已引起了诸多经济学家的注意。据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直接投资 20世纪末期 国际直接投资 美国经济 吸收外国直接投资 制造业 就业机会 产业竞争力 外国投资者 经济衰退
原文传递
20世纪末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8
12
作者 田雨普 程云峰 刘喜文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6,共6页
通过12年前后对全国6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调查,分析了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演变的历程,概括了世纪之交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 20世纪末期 群众体育 追踪对比 走向 现状
下载PDF
20世纪末中国家庭结构及其社会功能的变迁 被引量:17
13
作者 孙丽燕 《西北人口》 2004年第5期13-16,共4页
20世纪末期中国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家庭规模持续缩小;核心家庭仍占中国家庭模式的主导,三代及以上的大家庭基本保持不变,空巢家庭异军突起;隔代家庭呈现增加趋势;单亲家庭日益增加;家庭生育功能降低;家庭生... 20世纪末期中国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家庭规模持续缩小;核心家庭仍占中国家庭模式的主导,三代及以上的大家庭基本保持不变,空巢家庭异军突起;隔代家庭呈现增加趋势;单亲家庭日益增加;家庭生育功能降低;家庭生产功能有复归的趋势;教育功能提高;消费功能大大增强;养老功能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末期 中国家庭 家庭结构 社会功能 变迁
下载PDF
20世纪末韩国的教育改革政策和21世纪课题 被引量:3
14
作者 朴泰洙 朴成日 《东疆学刊》 2001年第4期75-77,共3页
20世纪 90年代金泳三政府运用市场主义竞争原理 ,主张在学校和教育消费者之间引进竞争机制 ,提倡教育的自主管理和自律化。金大中政府的教育改革首先改革大学考试制度 ,“创造新学校文化”。面向 2 1世纪教育课题是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 20世纪 90年代金泳三政府运用市场主义竞争原理 ,主张在学校和教育消费者之间引进竞争机制 ,提倡教育的自主管理和自律化。金大中政府的教育改革首先改革大学考试制度 ,“创造新学校文化”。面向 2 1世纪教育课题是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教育 改革 政策 21世纪 教育课题 20世纪末期 创造型人才 高校 考试制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20世纪末英国义务后教育的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利兵 吴华清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27,共4页
本文主要对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英国工党政府的义务后教育政策的背景。
关键词 英国 义务后教育 20世纪末期 教育政策 教育发展
下载PDF
20世纪末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被引量:13
16
作者 田雨普 杨印川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8,共8页
在12年前后对全国6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诸多社会因素,概括了世纪之交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趋势,并提出了4项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20世纪末期 群众体育 趋势 对策
下载PDF
超越时空:课程改革的全球化——20世纪末美国课程改革评论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尧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在20世纪末的美国,随着对主导工业社会的科学理性主义的反思,在课程领域出现了诸多的新理论,文章以此为背景对课程改革的全球化、美国联邦政府对课程改革的干预和因特网对课程的影响进行了简略评论。
关键词 20世纪末期 美国 课程改革 全球化 “联邦基金资助计划” 因特网
下载PDF
美国20世纪末的收购接管与公司治理——兼评当前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海斌 益智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4-47,共4页
本文回顾评价了美国 2 0世纪后 2 0年收购接管活动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 :80年代的治理机制以敌意、杠杠收购 (LBO)为特征 ;90年代则以期股期权激励为特征。并指出当前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在借鉴美国经验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美国 20世纪末期 公司治理结构 治理机制 杠杠收购 LBO 敌意收购 中国 上市公司 经验借鉴
下载PDF
对世纪末文学相关问题的思考
19
作者 毛宣国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7-10,共4页
对于世纪末文学我们应重在看到它所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所提供的新的选择与机遇。文学的商品性问题、人文关怀问题、雅俗之辩问题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关键词 文学 商品性 人文关怀 20世纪末期 雅文学 俗文学 审美趣味
下载PDF
二十世纪末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经济原因反思
20
作者 杨金卫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56-59,共4页
忽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不清 ,是苏东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苏东国家对所处历史阶段判断的盲目性 ,僵化的传统模式对经济与生产力发展的束缚性 ,经济建设的中心意识不强改革措施不力 ,经济改革偏... 忽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不清 ,是苏东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苏东国家对所处历史阶段判断的盲目性 ,僵化的传统模式对经济与生产力发展的束缚性 ,经济建设的中心意识不强改革措施不力 ,经济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等都是造成苏东剧变的深层次原因。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走有本国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 ,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是经过实践证明正确的历史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剧变 生产力 经济建设 经济改革 20世纪末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