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开渠与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艺术批评
1
作者 沈燕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85-90,共6页
1922至1927年间,刘开渠全面参与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批评几个重要命题的讨论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第一,从研究艺术的本质入手更容易让我们建立起自己的艺术批评体系与艺术自信;第二,艺术是"人生而又非人生的"看法调和了&... 1922至1927年间,刘开渠全面参与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批评几个重要命题的讨论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第一,从研究艺术的本质入手更容易让我们建立起自己的艺术批评体系与艺术自信;第二,艺术是"人生而又非人生的"看法调和了"为人生而艺术"与"为艺术而艺术"两种观点,使其避免走上任何一个极端;第三,艺术批评家不仅要有敏锐的鉴赏能力与审美眼光,还必须具备美学和艺术学上的知识,艺术批评也需要从感性的描述上升到美学与艺术学意义上普遍有效的一般性解释与规范性评价,才能体现出艺术批评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开渠 20世纪20年代 艺术批评
下载PDF
学科演进与观念变迁:重审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世界文学观
2
作者 张珂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58-162,共5页
世界文学观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演进既是新时期以来时代文化心理诉求的一种表征,又是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意识的必然反映。从学术史层面来看,这与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建制和研究范式在中国的设置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 世界文学观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演进既是新时期以来时代文化心理诉求的一种表征,又是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意识的必然反映。从学术史层面来看,这与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建制和研究范式在中国的设置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它所表征的“世界文学热”也直接影响了21世纪以来我们对世界文学的理解和思考。从比较文学的学科视角出发,联系当今的世界文学理论热潮,聚焦和反思20世纪80年代中国语境中的世界文学观,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文学观在当代中国的演进历程及其与世界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观 比较文学学科 20世纪80年代 中国语境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西欧服饰时尚发展与中国外销印花绸设计范式的“革命性”转换
3
作者 杨秋华 龚建培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外销印花绸从零售市场为主的“匹料化”设计,向以服装流行趋势、服用性为主要目的“件料化”设计转换的关键时期。此研究以西欧服饰时尚的变革为基本历史情景,以国内外历史文献为依据,探讨了引发中国外销印花绸设计...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外销印花绸从零售市场为主的“匹料化”设计,向以服装流行趋势、服用性为主要目的“件料化”设计转换的关键时期。此研究以西欧服饰时尚的变革为基本历史情景,以国内外历史文献为依据,探讨了引发中国外销印花绸设计范式“革命性”转换的主要外因与内因,以及我国外销印花绸设计范式在观念、模式、方法等方面转换的主要途径、特征和相关影响,为中国现代丝绸设计史研究提供了典型的线索和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西欧服饰时尚 外销印花绸 设计范式 “革命性”转换
下载PDF
关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重建的反思
4
作者 董彩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7,共11页
20世纪80年代围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重建的讨论是史学界的一次重要学术争鸣。这场讨论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背景下,史学界为厘清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资源和实践上的得失、确立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史学发展的指导进行... 20世纪80年代围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重建的讨论是史学界的一次重要学术争鸣。这场讨论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背景下,史学界为厘清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资源和实践上的得失、确立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史学发展的指导进行的努力,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史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站在今天的角度反思,这场学术争鸣在当时有其不可或缺的创获,譬如历史发展动力和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挑战了阶级斗争史观的唯一性,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学术价值得到更全面理性的认识等。但讨论对唯物史观所做的正本清源工作不够彻底,意识形态因素与思想解放程度对史学方法探讨有所制约等时代局限,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重建工作尚未完成。从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历程来看,8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反思、打击了极端意识形态化,推动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重获新生、恢复学术活力,其历史价值不容抹杀,但对此前唯物史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遗产未能较好吸收。未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研究的确立,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构建基于中国本土经验的历史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 20世纪80年代史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唯物史观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中国作家的器物收藏、物性书写与物观意识
5
作者 陈雅琪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220,共9页
当代作家的收藏行为和物性书写反映了作家的审美趣味和文学观的形成源流,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物性和人性的重新思考。本文试图从文学创作、文化建构、美学发现、哲学问道四个方面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作家... 当代作家的收藏行为和物性书写反映了作家的审美趣味和文学观的形成源流,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物性和人性的重新思考。本文试图从文学创作、文化建构、美学发现、哲学问道四个方面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作家的器物收藏所产生的影响。从物的维度去解读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行为,有利于突破人本主义的思维限度,在更广大的宇宙万物间去理解人类的生存发展,亦对当下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物收藏 物性书写 物观意识 20世纪90年代
下载PDF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唯物辩证法在中国传播的三维考量
6
作者 吕梦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0-46,共7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唯物辩证法在中国传播并最终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话语“冷场”到“热潮”的复杂动态过程。这一转变折射了唯物史观向唯物辩证法过渡的主导型话语转变,内蕴了传播主体的理论选择、传播渠道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唯物辩证法在中国传播并最终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话语“冷场”到“热潮”的复杂动态过程。这一转变折射了唯物史观向唯物辩证法过渡的主导型话语转变,内蕴了传播主体的理论选择、传播渠道的语境变迁以及革命实践的现实诉求等多重逻辑向度。从理论之维看,传播主体经历了由拒斥本体论到宇宙本体论再到知识本体论的致思趋向;从渠道之维看,传播渠道经历了由日本向苏联转变的路径导向;从实践之维看,传播内容经历了由唯物史观主导向唯物辩证法为主导、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转变。这三个维度的逻辑理路交相呼应,共同映射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一时期传播或隐或显的逻辑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 传播 理论之维 渠道之维 实践之维
下载PDF
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蒙古族舞蹈创作审美特征及其趋向
7
作者 陈琳琳 《中国舞蹈学》 2024年第1期109-118,352,353,共12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曾经发生一场关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生命力的讨论,民间舞蹈对当代社会的适应能力,进一步继承发展的可能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质疑。这一时期的蒙古族舞蹈创作在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中,坚持了民...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曾经发生一场关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生命力的讨论,民间舞蹈对当代社会的适应能力,进一步继承发展的可能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质疑。这一时期的蒙古族舞蹈创作在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中,坚持了民族的、生活的审美观念,不断寻求和挖掘蒙古族深厚的文化与精神内核,彰显出极强的适应性与生命力。本文将结合20世纪80年代中国蒙古族经典舞蹈作品,从创作的主题、结构、动作编排等方面来分析其审美特征及审美观念的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蒙古族舞蹈 审美特征 发展趋向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高校教育系科调整的回顾与反思
8
作者 侯怀银 尹雪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4,共9页
高校教育系科调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改造旧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高等师范院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高校教育系科调整主要经历了初步调整、全面布局、重构发展和独立探索四个阶段。此次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 高校教育系科调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改造旧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高等师范院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高校教育系科调整主要经历了初步调整、全面布局、重构发展和独立探索四个阶段。此次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新教育、提高教师的整体质量,由于受到苏联师范院校改革经验以及重新确定学科职能因素的影响,教育系科的发展模式、分布结构、职能规定和专业设置都发生了重大调整。此次调整不仅整合了教育系科发展的现有资源,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系科的发展基础,同时也形塑了当今教育系科资源的学校区域和结构上的差异性。吸取20世纪50年代系科调整的经验,高校教育系科调整应由政府主导,联系学校和地方实际需要,注重发展模式的构建和分布结构的规划,同时全面考虑职能定位、科学规范设置专业,以及重视系科建设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 教育系科 系科调整 高等院校 高等教育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9
作者 刘建军 刘思睿 +1 位作者 马铭岐 刁小明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97,共10页
以8批共计798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工具中的平均最近邻、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平均中心方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从发生学角度出发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省域层面总体呈现“一极多核、东密... 以8批共计798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工具中的平均最近邻、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平均中心方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从发生学角度出发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省域层面总体呈现“一极多核、东密西疏”的高度集聚分布,市域层面遗产数量呈现“金字塔式”分布,且城市间遗产数量呈现“断崖式”差异,总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2)纪念建筑、教育建筑、工业建筑等遗产类别形成了4个主要聚集区和2条聚集带,此外,集聚、离散和随机的总体分布模式在不同类型中出现。(3)时间分布呈现跨度长、历史延续性强且阶段性显著,各时期分布较均衡,遗产总数上表现为增长→波动→减少,且分布中心呈现出西南→西北→东南方向的迁移。主要类型演变过程分为减少→增加、波动增加、持续减少等6种情况。(4)地形地势、人口密度、历史事件等因素与遗产空间分布密切相关,且历史事件对主要聚集区带的形成发挥了关键作用。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对具体的构建叙事性遗产区系和廊道的思路,并整合形成“20世纪中国发展史”主题文旅教育参观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时空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聚集区 聚集带
下载PDF
从环境史看安特生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考察
10
作者 李雪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6-111,共6页
瑞典科学家安特生1926年出版《龙与洋鬼子》一书,他在该书中盛赞了中国多层次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认为这是人类农业发展的未来。安特生详细记录了他在戈壁的沙井村亲身经历的中国农民利用在沙漠中种植豆科植物(“紫云英”)来收集“氮肥... 瑞典科学家安特生1926年出版《龙与洋鬼子》一书,他在该书中盛赞了中国多层次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认为这是人类农业发展的未来。安特生详细记录了他在戈壁的沙井村亲身经历的中国农民利用在沙漠中种植豆科植物(“紫云英”)来收集“氮肥”的做法,认为这是保持土壤肥力的“法宝”。安特生非常重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书中他对华北的沙尘暴以及中国人对原始森林的砍伐都作了详细的描述。疾病史是环境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特生对中国寄生虫(虱子)病的流行情况,沙眼病的传播途径,以及1918年秋季在华北山区流行的西班牙大流感都予以了记载和分析。这些记载构成了20世纪20年代有关中国环境史的重要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史 循环农业 疾病史 安特生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
下载PDF
20世纪70年代上海第七印绸厂马王堆系列印花绸设计的考述与反思
11
作者 龚建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6,I0002,共10页
此研究以20世纪70年代上海第七印绸厂设计、生产的马王堆系列印花绸为案例,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客观、系统地阐述了此系列印花绸设计的历史背景、设计过程,对现代丝绸印花设计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同时也探讨了其对今天如何运... 此研究以20世纪70年代上海第七印绸厂设计、生产的马王堆系列印花绸为案例,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客观、系统地阐述了此系列印花绸设计的历史背景、设计过程,对现代丝绸印花设计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同时也探讨了其对今天如何运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设计的诸多启示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70年代 上海第七印绸厂 马王堆系列印花绸 创新设计 考述与反思
下载PDF
曹禺《日出》“戏剧二版”之谜——兼及新文学作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改本的文学史和文化史意义
12
作者 段美乔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7,共8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具有较高社会、政治地位的新文学作家,其作品大多存在重大修订,版本情况颇为复杂。尽管现当代离我们如此之近,但一些版本资料已经进入到一个说不清楚的阶段。同时学界对这一时期的修改本大多采用“忽略不计”的态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具有较高社会、政治地位的新文学作家,其作品大多存在重大修订,版本情况颇为复杂。尽管现当代离我们如此之近,但一些版本资料已经进入到一个说不清楚的阶段。同时学界对这一时期的修改本大多采用“忽略不计”的态度。本文通过对围绕曹禺《日出》“戏剧二版”的诸多疑问的讨论,力图展现诸修订版本生成过程背后隐含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闻出版机构以及文化组织结构的变动,探讨新文学作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改本的文学史、文化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日出》“戏剧二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修改本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钢琴重奏音乐的民族化表达
13
作者 肖丹丹 《艺术探索》 2024年第2期108-113,共6页
20世纪中国钢琴重奏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民族钢琴音乐萌芽,为民族钢琴重奏作品的出现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作曲家们开始对民族化重奏作品的创作进行尝试,中国钢琴重奏作品初具雏形;第三阶段,作曲家们为钢琴重奏作品民族化... 20世纪中国钢琴重奏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民族钢琴音乐萌芽,为民族钢琴重奏作品的出现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作曲家们开始对民族化重奏作品的创作进行尝试,中国钢琴重奏作品初具雏形;第三阶段,作曲家们为钢琴重奏作品民族化创作开辟出全新的道路,蕴含红色精神的重奏作品迸发出澎湃的活力;第四阶段,民族钢琴重奏作品的创作趋于成熟,独具民族性的创作体系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 钢琴重奏音乐 民族化表达
下载PDF
翻译批评研究的新篇章——评廖七一著《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
14
作者 王祖华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廖七一教授的新著《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是国内首部翻译批评话语研究专著,也是国内第一部翻译批评专题史。该书在研究对象、研究路径和翻译观念等方面,突破了翻译批评研究的传统思路,向翻译批评研究的历时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 廖七一教授的新著《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是国内首部翻译批评话语研究专著,也是国内第一部翻译批评专题史。该书在研究对象、研究路径和翻译观念等方面,突破了翻译批评研究的传统思路,向翻译批评研究的历时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掀开了翻译批评研究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研究 翻译批评话语 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
下载PDF
设计社会学视角下20世纪80年代印花纹样设计研究
15
作者 程灵 林竟路 《设计》 2024年第15期53-57,共5页
为探究20世纪80年代印花纹样的设计关系,以期为时下设计面对沿用题材,国外流行趋势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提供借鉴。文章从设计社会学视角,对印花纹样设计的社会关系、本体特征、设计社会学价值展开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印花纹样设... 为探究20世纪80年代印花纹样的设计关系,以期为时下设计面对沿用题材,国外流行趋势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提供借鉴。文章从设计社会学视角,对印花纹样设计的社会关系、本体特征、设计社会学价值展开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印花纹样设计发展受国家重视、市场追求、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在题材、造型、色彩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反映出时代工艺技术的发展、政策导向、大众审美、更是民族和时代进步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印花纹样 设计社会学 社会关系 设计特征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陈设瓷造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泽瑜 《陶瓷》 CAS 2024年第1期45-47,118,共4页
主要运用图像学,统计学等研究方法,在对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陈设瓷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从文献中提取大量关于90年代景德镇陈设瓷造型的数据与图像,将这些造型的整体以及局部的形态样式进行比较、分析、归类后,研究得出景德镇90年代陈设瓷... 主要运用图像学,统计学等研究方法,在对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陈设瓷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从文献中提取大量关于90年代景德镇陈设瓷造型的数据与图像,将这些造型的整体以及局部的形态样式进行比较、分析、归类后,研究得出景德镇90年代陈设瓷造型趋向简洁化以及个性化的特征,旨在探索这一时期陈设瓷的造型规律及现象,为学习和研究景德镇陈设瓷造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20世纪90年代 陈设瓷 造型
下载PDF
20世纪50-80年代织锦缎花卉纹样设计的范式特征研究
17
作者 俞颍 龚建培 《江苏丝绸》 2024年第3期32-37,41,共7页
20世纪50-80年代,丝绸产品为助力国内经济复苏和出口贸易创汇做出了贡献,随着技术、工艺、纤维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设计生产了大批用于内销和外销丝绸新花色、新品种。此研究以范式理论为基本依据,以当时重要的丝绸品种之一——织锦缎为... 20世纪50-80年代,丝绸产品为助力国内经济复苏和出口贸易创汇做出了贡献,随着技术、工艺、纤维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设计生产了大批用于内销和外销丝绸新花色、新品种。此研究以范式理论为基本依据,以当时重要的丝绸品种之一——织锦缎为主要对象,从图像学、文献学等角度,分析、探讨了织锦缎花卉纹样设计观念、方式的演变过程,设计范式的转换途径及相异模式,同时也阐释了丝绸设计范式发展与政治、社会、经济、人文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现代丝绸设计范式的发展与建构提供相应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80年代 织锦缎 花卉纹样 设计范式 特征转换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美术通史研究概述
18
作者 王静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67-69,共3页
20世纪初,具有西方史观的美术史概念传至中国,促进了中国美术通史研究的发展。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史学观点、研究方法与写作方法,建立起具有现代形态的中国美术通史研究体系,对中国美术史教学、美术知识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实现了... 20世纪初,具有西方史观的美术史概念传至中国,促进了中国美术通史研究的发展。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史学观点、研究方法与写作方法,建立起具有现代形态的中国美术通史研究体系,对中国美术史教学、美术知识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实现了中国美术通史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美术通史 艺术史观
下载PDF
再论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社会再现
19
作者 张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八十年代叙述”一度导致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失语,实则它在社会再现方面的成绩不仅优于精英本位的古代士大夫文学与现代“抒情派”文学,甚至较之《白鹿原》等新历史主义叙述也更切近的“低层中国”之主要事实。当然,“见”与“不见... “八十年代叙述”一度导致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失语,实则它在社会再现方面的成绩不仅优于精英本位的古代士大夫文学与现代“抒情派”文学,甚至较之《白鹿原》等新历史主义叙述也更切近的“低层中国”之主要事实。当然,“见”与“不见”总是缠绕并至,此种社会再现是阶级话语与宗族、宗教、乡里、江湖等本土逻辑竞争、博弈的结果,其间也多有对社会实相的删减、改写与虚构,然而这未必可以理解为虚假,其所涉及的事关共同富裕、平等、劳动之文化建构,正是中国革命旨在争取弱者生存权利的文化实践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70年代文艺 低层中国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前期乡村干部思想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农村建党为中心
20
作者 何志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3,共13页
20世纪50年代初期土地改革结束后,中国农村经济形态通过互助合作运动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不仅是所有制形式的重大变更,更是农民在思想层面对社会主义的调适过程。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首先是针对... 20世纪50年代初期土地改革结束后,中国农村经济形态通过互助合作运动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不仅是所有制形式的重大变更,更是农民在思想层面对社会主义的调适过程。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首先是针对乡村中的关键群体——积极分子和乡村干部的思想改造。土地改革结束后开展的农村建党,借助在建党训练班和互助合作运动中吸收党员、建立支部并积极发挥作用的方式,在思想层面对入党积极分子和乡村干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思想的率先转变为此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初期 乡村干部 思想改造 建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