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1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文玲创作中的审美现代性张力——兼及“20世纪40年代出生作家”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小琴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85,共6页
叶文玲长期致力于"无尽人生爱与美"的书写,构筑了一个内容丰实、充满现代性审美张力的文本世界。文章在对其中的审美价值和文体机理进行解读的基础上,透视作家在应对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创作姿态和精神境遇,并以此文化个案,探... 叶文玲长期致力于"无尽人生爱与美"的书写,构筑了一个内容丰实、充满现代性审美张力的文本世界。文章在对其中的审美价值和文体机理进行解读的基础上,透视作家在应对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创作姿态和精神境遇,并以此文化个案,探讨20世纪40年代出生作家的群体性文化心理人格特征、精神样态、代际制约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运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文玲 20世纪40年代出生作家 文化透视
下载PDF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广西农村经济调查流派现存资料管窥
2
作者 徐毅 褚不染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1-39,共9页
近代中国的农村经济危机和西方现代调查理念的传入共同促成了贯穿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农村调查热潮,作为构成此次调查热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本土的农村经济调查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其间广西积极引入各个农村... 近代中国的农村经济危机和西方现代调查理念的传入共同促成了贯穿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农村调查热潮,作为构成此次调查热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本土的农村经济调查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其间广西积极引入各个农村调查流派的调查理念与方法,同时推动本土调查人才的培养和农村经济调查的创新发展,最终形成了一批反映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广西农村经济发展演变的调查报告和理论成果,这些调查资料一方面从理论层面分析了近代广西爆发农村经济危机的深层致因,另一方面为20世纪上半叶的广西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了学理依据,不仅为后世了解近代广西农村经济状况提供了相对全面的一手资料,而且能为当今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经济危机 广西农村经济调查 流派 调查报告
下载PDF
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的食盐运输合作事业——以南区合作社运输队为个案
3
作者 姜建芳 姜雪婷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1-26,共6页
20世纪40年代,食盐的运输和外销是封锁环境下陕甘宁边区财政自给自足的依靠。为确保按期收到公盐,便利人民运输并提高边区运输力量,党和政府提倡广泛地“组织起来”,发展食盐运输合作事业。在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南区合作社运输队历经三... 20世纪40年代,食盐的运输和外销是封锁环境下陕甘宁边区财政自给自足的依靠。为确保按期收到公盐,便利人民运输并提高边区运输力量,党和政府提倡广泛地“组织起来”,发展食盐运输合作事业。在党政的坚强领导下,南区合作社运输队历经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创造和积累了一套有效经验,带动边区盐运成功地突破个体运输局限,成为全边区食盐运输合作事业的模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 陕甘宁边区 食盐运输合作事业 南区合作社运输队
下载PDF
论20世纪40、5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转型原因——兼论中国现代作家后期创作现象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泽龙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50,共7页
文章论析了从 2 0世纪 4 0年代到 5 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转型的复杂原因。认为从30年代到 4 0年代的文学就逐渐开始了文学形态的某些转变 ,并影响着后一时期的转型 ;从 4 0年代开始 ,现代文学整体上呈现出艺术上的滑坡趋势。这种转型与滑... 文章论析了从 2 0世纪 4 0年代到 5 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转型的复杂原因。认为从30年代到 4 0年代的文学就逐渐开始了文学形态的某些转变 ,并影响着后一时期的转型 ;从 4 0年代开始 ,现代文学整体上呈现出艺术上的滑坡趋势。这种转型与滑坡现象的原因 ,除了社会环境的外部制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中国 现代文学 文学转型 现代作家 后期创作现象 文学形态 文学观念
下载PDF
不同文本 不同声音——20世纪40年代男、女作家小说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左怀建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3-58,72,共7页
20世纪 40年代 ,男、女作家的小说创作在塑造现代女性形象时是两种文本、两种声音。同是女性对个人的坚执 ,男作家看来是自私、残忍 ,女作家看来则为对自我的尊重 ,对自由的尊重 ;同是女性对欲望的狂炽 ,男作家看来是淫荡 ,女作家看来... 20世纪 40年代 ,男、女作家的小说创作在塑造现代女性形象时是两种文本、两种声音。同是女性对个人的坚执 ,男作家看来是自私、残忍 ,女作家看来则为对自我的尊重 ,对自由的尊重 ;同是女性对欲望的狂炽 ,男作家看来是淫荡 ,女作家看来则是自我生命成熟的标志 ,自我生命意识的张扬。男作家看来 ,如此 ,女性解放走上了反面 ,女作家看来 ,如此仍不够 ,仍不足以撼动男性中心世界的根基 ;男作家的创作有一股郁结之气 ,女作家创作则让人感到世界荒凉。对于人们进一步思考男权社会里女性处境、地位和命运不无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女性形象 比较研究 20世纪40年代 男性作家 女性作家 女性解放
下载PDF
论20世纪40年代作家迁徙形态
6
作者 祝学剑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63-68,共6页
作家迁徙是20世纪40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并有着多种不同的迁徙形态。具体而言,该年代作家迁徙可分为战争迫使型作家迁徙、政治取向型作家迁徙、生存需要型作家迁徙、理想追求型作家迁徙、高校内迁型作家迁徙五种形态。深入分析该年... 作家迁徙是20世纪40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并有着多种不同的迁徙形态。具体而言,该年代作家迁徙可分为战争迫使型作家迁徙、政治取向型作家迁徙、生存需要型作家迁徙、理想追求型作家迁徙、高校内迁型作家迁徙五种形态。深入分析该年代作家迁徙的迁徙形态,可以清楚窥见作家迁徙的原因和动力,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作家迁徙与文学的关系提供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 作家 迁徙 形态
下载PDF
20世纪40年代作家迁徙与抗战文学的繁荣
7
作者 祝学剑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9-52,共4页
作家迁徙是20世纪40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茅盾、废名等作家因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华大地上四处迁徙,是作家个人性迁徙的典型;香港文化人大营救是作家集体性迁徙的典型。作家迁徙呈现出自身特点:作家集体性迁徙与个人性迁徙并存,... 作家迁徙是20世纪40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茅盾、废名等作家因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在中华大地上四处迁徙,是作家个人性迁徙的典型;香港文化人大营救是作家集体性迁徙的典型。作家迁徙呈现出自身特点:作家集体性迁徙与个人性迁徙并存,作家迁徙与民族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作家迁徙促进了抗战文学的繁荣与文学空间的拓展,对抗战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文学 抗战文学 作家迁徙 文学空间
下载PDF
论20世纪40年代上海女作家笔下的家庭女性
8
作者 李享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29-133,共5页
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众多女作家投入到新市民小说的创作中。这些女作家凭借其独特的新市民小说创作在大上海名噪一时,这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并且与女作家自身的生存状态及价值观念有很大关系。在她们的作品中有一类独特的女性形... 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众多女作家投入到新市民小说的创作中。这些女作家凭借其独特的新市民小说创作在大上海名噪一时,这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并且与女作家自身的生存状态及价值观念有很大关系。在她们的作品中有一类独特的女性形象——家庭女性。在女作家独特的女性视角观照下,在当时上海特殊的文化语境影响下,这些家庭女性在家庭身份、家庭关系、个体选择上都呈现出畸形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 上海 作家 家庭女性 生存
下载PDF
关于20世纪40年代大文学史研究的断想 被引量:23
9
作者 钱理群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3,共23页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 文学史研究 断想 四十年代 90年代 原始资料 读书笔记 学术史
下载PDF
中国边疆研究的近代转型:20世纪30-40年代边政学的兴起 被引量:27
10
作者 汪洪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7-144,共8页
20世纪30-40年代勃然兴起的边政学是在外患日亟与国人致力于构建民族国家的背景下,中国传统边疆研究向近代学术转型的产物。与传统边疆研究相比,边政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研究范式讲求多学科参与,尤其侧重人类学和政治学等新兴学科,不... 20世纪30-40年代勃然兴起的边政学是在外患日亟与国人致力于构建民族国家的背景下,中国传统边疆研究向近代学术转型的产物。与传统边疆研究相比,边政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研究范式讲求多学科参与,尤其侧重人类学和政治学等新兴学科,不再局限于历史地理。研究边政的新式学会和学术期刊大量涌现,也使边政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研究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40年代 边疆研究 近代转型 边政学
下载PDF
20世纪40年代青海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新式农贷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天政 黄鑫 张英杰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6-117,共12页
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尽管存在重重阻力,但国家银行机构——中国农民银行等银行先后在青海西宁设立分支机构,中国农民银行通过青海地方当局及其下属机构,先后开展畜牧业、农业生产、农村集市贸易贷款业务,这不仅意味着首先向高利贷者... 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尽管存在重重阻力,但国家银行机构——中国农民银行等银行先后在青海西宁设立分支机构,中国农民银行通过青海地方当局及其下属机构,先后开展畜牧业、农业生产、农村集市贸易贷款业务,这不仅意味着首先向高利贷者提出挑战,使得青海农贷市场结构有所变化,旧式借贷系统所占市场份额有所下降;而且使得新式银行机构开始确立其在农贷市场上的地位。农贷业务不仅促使在青海建立起一套新的农贷制度,农贷银行也获得一定收益;而且促使农牧业生产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农贷 青海 20世纪40年代
下载PDF
试论20世纪40年代四川新县制下的基层民意机构 被引量:10
12
作者 曹成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9-95,共7页
20世纪 40年代 ,四川省按照国民政府制定的《县各级组织纲要》 ,力图在社会基层建立各级“民意机构”。然而 ,由于未能充分发动广大基层民众来公正选举民意机构 ,而是以“公正士绅”来代表民意 ,并且着重把“民意机构”当作完成各种行... 20世纪 40年代 ,四川省按照国民政府制定的《县各级组织纲要》 ,力图在社会基层建立各级“民意机构”。然而 ,由于未能充分发动广大基层民众来公正选举民意机构 ,而是以“公正士绅”来代表民意 ,并且着重把“民意机构”当作完成各种行政任务的工具 ,这就造成“民意机构”只代表地方士绅以及其他有产者的意志 ,在解决民众最感痛苦的诸如摊筹派募、征丁、吏治腐败等问题上作用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 四川 新县制 地方自治 基层民意机构 国民政府 地方政府
下载PDF
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三种样态小说——以丁玲、赵树理、孙犁为代表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非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90,共8页
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小说创作主要有三种样态:一是以丁玲为代表的五四传统的解构与重构;二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民间传统的升华与超越;三是以孙犁为代表的古典传统的承继与现代化。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艺术走向参与了解放区的文学建构,反映了... 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小说创作主要有三种样态:一是以丁玲为代表的五四传统的解构与重构;二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民间传统的升华与超越;三是以孙犁为代表的古典传统的承继与现代化。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艺术走向参与了解放区的文学建构,反映了解放区小说创作的基本面貌。但在政治意识、阶级立场、大众话语等时代要求规范下,三者却经历了不同的命运。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从文学发展史的层面对其重新考察,他们在感应和记录时代、重审传统文化、再构民族艺术、以及把长期被"病魔化"的乡村与农民还原为本真状态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也存在着如弱化文学的批判精神、消解个体生命价值、缺少艺术上的引领性和超越性等明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 解放区小说 丁玲 赵树理 孙犁
下载PDF
20世纪40年代中共政权下蒙古族学生用教科书的编纂使用情况述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建军 张金辉 郎琦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17,共5页
近代教科书研究应成为治近代教育史者主要考虑的对象。目前学术界对于蒙古民族教科书研究投注精力尚少。对于20世纪40年代内蒙古西、东部地区的蒙古族学生用教科书的编撰使用状况进行了初步梳理,梳理后认为,中国共产党在蒙古族学生用教... 近代教科书研究应成为治近代教育史者主要考虑的对象。目前学术界对于蒙古民族教科书研究投注精力尚少。对于20世纪40年代内蒙古西、东部地区的蒙古族学生用教科书的编撰使用状况进行了初步梳理,梳理后认为,中国共产党在蒙古族学生用教科书方面投注了极大的精力,其民族教育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其控制区内的蒙古族学生的教育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政权 蒙旗教科书 20世纪40年代
下载PDF
20世纪40年代初关于“妇女回家”问题的论战 被引量:9
15
作者 何黎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8-144,共7页
20世纪40年代初,国统区关于“妇女回家”问题的论战显示,主张“妇女回家”的封建守旧派依据了长期以来颇有影响的生理决定论,而反对“妇女回家”的先进人士则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运用了具有社会性别理论特征的理念,并取得了舆论胜利,但... 20世纪40年代初,国统区关于“妇女回家”问题的论战显示,主张“妇女回家”的封建守旧派依据了长期以来颇有影响的生理决定论,而反对“妇女回家”的先进人士则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运用了具有社会性别理论特征的理念,并取得了舆论胜利,但实际生活中却出现了空前规模的裁减女职员逆流。先进人士对“回家论”者的批驳因服从抗战需要,没有持续下去,因而这次对旧思想文化观念的清算并不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 “妇女回家”问题 社会性别理论 生理决定论
下载PDF
论20世纪30~40年代的邦达·多吉 被引量:7
16
作者 美朗宗贞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80,共10页
20世纪30~40年代,由于英帝国主义势力的干扰,十三世达赖喇嘛改革不彻底以及僧人参政的局限性等原因,邦达·多吉等人遭受西藏上层保守势力的迫害,一生始终贯穿着艰难的抉择:邦达·多吉最初提出"康人治康"思想;组织了&... 20世纪30~40年代,由于英帝国主义势力的干扰,十三世达赖喇嘛改革不彻底以及僧人参政的局限性等原因,邦达·多吉等人遭受西藏上层保守势力的迫害,一生始终贯穿着艰难的抉择:邦达·多吉最初提出"康人治康"思想;组织了"和睦四友";后来参加"波巴政府",转而同情、支持和参加革命。在重要历史关头,邦达·多吉等康区实力派人物维护藏汉民族间的团结,重新修复了民国时期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相对松弛的关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40年代 邦达·多吉 政治行动
下载PDF
大众话语:对20世纪30、40年代文艺大众化的论述 被引量:9
17
作者 文贵良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9-47,共9页
本文认为 ,从 2 0世纪 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到 4 0年代延安根据地的文艺大众化的发展中 ,形成了一种话语模式 :大众话语。本文先从生成机制、言说方式和话语主体三个方面描述大众话语的生成史 ,接着分析大众话语的三个特征———明朗性... 本文认为 ,从 2 0世纪 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到 4 0年代延安根据地的文艺大众化的发展中 ,形成了一种话语模式 :大众话语。本文先从生成机制、言说方式和话语主体三个方面描述大众话语的生成史 ,接着分析大众话语的三个特征———明朗性、无主体性和权化功能 ,最后分析知识者接受改造进行自我改造的合法性根据和勇气 ,从而展示知识者改造和同化的存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30年代 文艺大众化 40 话语模式 大众话语 生成机制 生成史 话语特征 知识者改造 存在状态 中国
下载PDF
20世纪40年代新疆政局风暴与美国领事馆 被引量:9
18
作者 袁澍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6-59,共4页
美国驻新疆领事馆在国际“冷战”角逐中,在中亚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而又特殊的角色。抗战后期,它利用援华遏苏楔入新疆,借支持国民党政府反对“三区革命”和“抑制“北塔山事件”而广泛活动,不断扩张势力和影响。最终在解放战争期间,... 美国驻新疆领事馆在国际“冷战”角逐中,在中亚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而又特殊的角色。抗战后期,它利用援华遏苏楔入新疆,借支持国民党政府反对“三区革命”和“抑制“北塔山事件”而广泛活动,不断扩张势力和影响。最终在解放战争期间,逐步成为新疆各派反共势力的政治核心和行动指挥部,它的发展沿革与近代新疆政局风云息息相关,对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留下值得深思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 新疆 对外关系 美国 领事馆 政治局势 麦斯武德 穆罕默德·伊敏
下载PDF
民国时期青海农家经济与农民生活——以20世纪30-40年代为中心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亚丽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129,共9页
农家经济是农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既能看到农民的生活程度,又能够折射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20世纪30-40年代,青海农村经济凋零,农家经济极为贫困,这与当时全国其他省份情况基本相同,但是青海自古就是中原地区与青藏地区政治、... 农家经济是农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既能看到农民的生活程度,又能够折射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20世纪30-40年代,青海农村经济凋零,农家经济极为贫困,这与当时全国其他省份情况基本相同,但是青海自古就是中原地区与青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通道,无论是地理空间还是经济文化都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畜牧业始终伴随着农业相始终,农牧并重是其农业经济的显著特点,因此,农家经济与农民生活也呈现出其独特性和复杂性,与学术界流行的"近代广大农民为了弥补农业收入的不足,勉强维持生计,不得不利用一切空隙兼而从事一些纺织、采撷、编织等小手工业,从而形成个体农业和家庭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生产方式"这一观点并不相一致。农牧结合的经营方式,使得畜产副业成为农家收入的第二大来源,极大地补助了农民生活及农家收入,体现出典型的农牧互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20世纪30~40年代 青海 农民生活 农家收支 农家经济
下载PDF
论20世纪40年代文学英雄形象的嬗变 被引量:3
20
作者 贺仲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9-184,共6页
20世纪 4 0年代是一个始终处在战火洗礼中的时代 ,英雄形象成为这时期文学中的一个中心。但 4 0年代文学中的许多英雄形象却严重匮乏自我精神和主体意识 ,相当长一段时间中 ,还出现了英雄形象的严重缺席。 4 0年代英雄形象塑造的背后 ,... 20世纪 4 0年代是一个始终处在战火洗礼中的时代 ,英雄形象成为这时期文学中的一个中心。但 4 0年代文学中的许多英雄形象却严重匮乏自我精神和主体意识 ,相当长一段时间中 ,还出现了英雄形象的严重缺席。 4 0年代英雄形象塑造的背后 ,折射的是这时期文学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 文学 英雄形象 政治 战争 民族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