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5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50-80年代织锦缎花卉纹样设计的范式特征研究
1
作者 俞颍 龚建培 《江苏丝绸》 2024年第3期32-37,41,共7页
20世纪50-80年代,丝绸产品为助力国内经济复苏和出口贸易创汇做出了贡献,随着技术、工艺、纤维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设计生产了大批用于内销和外销丝绸新花色、新品种。此研究以范式理论为基本依据,以当时重要的丝绸品种之一——织锦缎为... 20世纪50-80年代,丝绸产品为助力国内经济复苏和出口贸易创汇做出了贡献,随着技术、工艺、纤维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设计生产了大批用于内销和外销丝绸新花色、新品种。此研究以范式理论为基本依据,以当时重要的丝绸品种之一——织锦缎为主要对象,从图像学、文献学等角度,分析、探讨了织锦缎花卉纹样设计观念、方式的演变过程,设计范式的转换途径及相异模式,同时也阐释了丝绸设计范式发展与政治、社会、经济、人文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现代丝绸设计范式的发展与建构提供相应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80年代 织锦缎 花卉纹样 设计范式 特征转换
下载PDF
学科演进与观念变迁:重审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世界文学观
2
作者 张珂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58-162,共5页
世界文学观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演进既是新时期以来时代文化心理诉求的一种表征,又是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意识的必然反映。从学术史层面来看,这与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建制和研究范式在中国的设置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 世界文学观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演进既是新时期以来时代文化心理诉求的一种表征,又是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意识的必然反映。从学术史层面来看,这与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建制和研究范式在中国的设置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它所表征的“世界文学热”也直接影响了21世纪以来我们对世界文学的理解和思考。从比较文学的学科视角出发,联系当今的世界文学理论热潮,聚焦和反思20世纪80年代中国语境中的世界文学观,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文学观在当代中国的演进历程及其与世界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观 比较文学学科 20世纪80年代 中国语境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西欧服饰时尚发展与中国外销印花绸设计范式的“革命性”转换
3
作者 杨秋华 龚建培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外销印花绸从零售市场为主的“匹料化”设计,向以服装流行趋势、服用性为主要目的“件料化”设计转换的关键时期。此研究以西欧服饰时尚的变革为基本历史情景,以国内外历史文献为依据,探讨了引发中国外销印花绸设计...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外销印花绸从零售市场为主的“匹料化”设计,向以服装流行趋势、服用性为主要目的“件料化”设计转换的关键时期。此研究以西欧服饰时尚的变革为基本历史情景,以国内外历史文献为依据,探讨了引发中国外销印花绸设计范式“革命性”转换的主要外因与内因,以及我国外销印花绸设计范式在观念、模式、方法等方面转换的主要途径、特征和相关影响,为中国现代丝绸设计史研究提供了典型的线索和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西欧服饰时尚 外销印花绸 设计范式 “革命性”转换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前期乡村干部思想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农村建党为中心
4
作者 何志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3,共13页
20世纪50年代初期土地改革结束后,中国农村经济形态通过互助合作运动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不仅是所有制形式的重大变更,更是农民在思想层面对社会主义的调适过程。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首先是针对... 20世纪50年代初期土地改革结束后,中国农村经济形态通过互助合作运动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不仅是所有制形式的重大变更,更是农民在思想层面对社会主义的调适过程。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首先是针对乡村中的关键群体——积极分子和乡村干部的思想改造。土地改革结束后开展的农村建党,借助在建党训练班和互助合作运动中吸收党员、建立支部并积极发挥作用的方式,在思想层面对入党积极分子和乡村干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思想的率先转变为此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初期 乡村干部 思想改造 建党
下载PDF
再论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社会再现
5
作者 张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八十年代叙述”一度导致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失语,实则它在社会再现方面的成绩不仅优于精英本位的古代士大夫文学与现代“抒情派”文学,甚至较之《白鹿原》等新历史主义叙述也更切近的“低层中国”之主要事实。当然,“见”与“不见... “八十年代叙述”一度导致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失语,实则它在社会再现方面的成绩不仅优于精英本位的古代士大夫文学与现代“抒情派”文学,甚至较之《白鹿原》等新历史主义叙述也更切近的“低层中国”之主要事实。当然,“见”与“不见”总是缠绕并至,此种社会再现是阶级话语与宗族、宗教、乡里、江湖等本土逻辑竞争、博弈的结果,其间也多有对社会实相的删减、改写与虚构,然而这未必可以理解为虚假,其所涉及的事关共同富裕、平等、劳动之文化建构,正是中国革命旨在争取弱者生存权利的文化实践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70年代文艺 低层中国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关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重建的反思
6
作者 董彩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7,共11页
20世纪80年代围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重建的讨论是史学界的一次重要学术争鸣。这场讨论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背景下,史学界为厘清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资源和实践上的得失、确立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史学发展的指导进行... 20世纪80年代围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重建的讨论是史学界的一次重要学术争鸣。这场讨论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背景下,史学界为厘清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资源和实践上的得失、确立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史学发展的指导进行的努力,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史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站在今天的角度反思,这场学术争鸣在当时有其不可或缺的创获,譬如历史发展动力和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挑战了阶级斗争史观的唯一性,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学术价值得到更全面理性的认识等。但讨论对唯物史观所做的正本清源工作不够彻底,意识形态因素与思想解放程度对史学方法探讨有所制约等时代局限,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重建工作尚未完成。从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历程来看,8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反思、打击了极端意识形态化,推动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重获新生、恢复学术活力,其历史价值不容抹杀,但对此前唯物史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遗产未能较好吸收。未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研究的确立,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构建基于中国本土经验的历史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 20世纪80年代史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唯物史观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诠释的回顾与反思
7
作者 刘滢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4-94,共11页
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为依托,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逻辑,是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经典著作承载着马克思主义最本真的思想,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我国对经典著作的诠释经历了从翻译介绍到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重新... 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为依托,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逻辑,是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经典著作承载着马克思主义最本真的思想,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我国对经典著作的诠释经历了从翻译介绍到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重新解读,从挣脱苏联教科书体系的羁绊到走上学术自觉的道路,并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路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对经典著作的诠释主要表现为文献考证、文本解读和方法论探析三个方面,且呈现出与现实需要紧密相连、热点集中、路径多维等特点。基于当前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诠释的现状,形成以下三点优化建议:增强理论自信,在“两个结合”中构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诠释话语体系;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研究;方法建设与人才建设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马克思主义 经典著作 著作诠释 理论自信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妇女社会劳动与家务劳动的矛盾冲突及政策因应
8
作者 万军杰 王泓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3期89-95,共7页
20世纪50年代,妇女广泛参加社会劳动后与家务劳动之间的矛盾冲突随之凸显,对妇女身心健康、儿童成长、家庭生活乃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消极影响。中国共产党采取合理安排与使用妇女劳动力、推动家务劳动社会化以及动员妇女退职... 20世纪50年代,妇女广泛参加社会劳动后与家务劳动之间的矛盾冲突随之凸显,对妇女身心健康、儿童成长、家庭生活乃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消极影响。中国共产党采取合理安排与使用妇女劳动力、推动家务劳动社会化以及动员妇女退职回家等措施予以应对,从而缓和了妇女社会劳动与家务劳动之间的矛盾冲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劳动解放理论,但同时也存在某些政策预期与执行效果落差较大、家庭领域男女平等落实不力等种种缺憾。中国共产党建国初期的这些探索与实践,为妇女普遍社会参与的当下妥善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促进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 中国共产党 妇女解放 社会劳动 家务劳动
下载PDF
20世纪50~60年代的传记文学研究
9
作者 全展 《荆楚学刊》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20世纪50~60年代的传记文学研究艰难起步,在真实性问题讨论与争鸣、革命领袖传记与革命回忆录研究、英雄传记与其它传记的评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就较为突出,其中革命回忆录研究业已形成独特的研究格局。与此同时,也出现了50年代... 20世纪50~60年代的传记文学研究艰难起步,在真实性问题讨论与争鸣、革命领袖传记与革命回忆录研究、英雄传记与其它传记的评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就较为突出,其中革命回忆录研究业已形成独特的研究格局。与此同时,也出现了50年代《武训传》的讨论与粗暴批判,60年代《刘志丹》大冤案,而留下惨痛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文学研究 20世纪50~60年代 成就与教训 革命回忆录
下载PDF
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蒙古族舞蹈创作审美特征及其趋向
10
作者 陈琳琳 《中国舞蹈学》 2024年第1期109-118,352,353,共12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曾经发生一场关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生命力的讨论,民间舞蹈对当代社会的适应能力,进一步继承发展的可能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质疑。这一时期的蒙古族舞蹈创作在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中,坚持了民...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曾经发生一场关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生命力的讨论,民间舞蹈对当代社会的适应能力,进一步继承发展的可能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质疑。这一时期的蒙古族舞蹈创作在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中,坚持了民族的、生活的审美观念,不断寻求和挖掘蒙古族深厚的文化与精神内核,彰显出极强的适应性与生命力。本文将结合20世纪80年代中国蒙古族经典舞蹈作品,从创作的主题、结构、动作编排等方面来分析其审美特征及审美观念的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蒙古族舞蹈 审美特征 发展趋向
下载PDF
冲突、调适与共处:20世纪50年代的“中医进医院”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16,共9页
20世纪上半叶,嵌入中国医疗版图的西式医院逐渐得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认同,而中医执业空间则受到挤压。作为改进中医工作的主要措施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医进医院”的过程自不免冲突和抵触。经历了数年的冲突和调适,“中医进医院”由点... 20世纪上半叶,嵌入中国医疗版图的西式医院逐渐得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认同,而中医执业空间则受到挤压。作为改进中医工作的主要措施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医进医院”的过程自不免冲突和抵触。经历了数年的冲突和调适,“中医进医院”由点到面推开,新建中医医院和在综合医院设立中医科成为新中国“中医进医院”的主要方式,中医诊疗活动的“科学化”则是其无可避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进医院 中西医关系 中医政策 20世纪50年代
下载PDF
英雄、儿女与神魔——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故事学”
12
作者 张均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6-66,共11页
20世纪50—70年代文艺之所以在今天仍有顽强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得之于其在“故事学”层面融冶古今中外的异于前代的艺术创造。它以事关阶级/国家的总体性实践为其英雄的“新和旧的斗争”赋予历史深度,以巧妙的情欲剥离、情欲资源分类... 20世纪50—70年代文艺之所以在今天仍有顽强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得之于其在“故事学”层面融冶古今中外的异于前代的艺术创造。它以事关阶级/国家的总体性实践为其英雄的“新和旧的斗争”赋予历史深度,以巧妙的情欲剥离、情欲资源分类配置之编码原则将儿女讲述的快感机制安全地导入“英雄的历程”,更以源自中国“旧小说”的“神魔斗法”机制创造了革命年代的叙事奇观。对于此种合英雄、儿女、神魔于一体的艺术经验,今日学界尚无有效总结,但在当前电视剧、电影等大众文艺生产中业已开花、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70年代文艺 故事学 英雄 儿女 神魔
下载PDF
观念的踪迹——20世纪80年代“电影性”问题的发生
13
作者 安燕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3-171,共9页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影界关于“电影性”“戏剧性”“文学性”及电影“现代化”的论辩体现出追求新颖性的悖论。“电影性”或“电影化”的自觉是在1980年代初“新启蒙”的西方话语与国内“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合谋的语境中,重回电...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影界关于“电影性”“戏剧性”“文学性”及电影“现代化”的论辩体现出追求新颖性的悖论。“电影性”或“电影化”的自觉是在1980年代初“新启蒙”的西方话语与国内“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合谋的语境中,重回电影本体论与审美论的必然归宿。主体论践行以人为目的和中心的思想启蒙,追随“思想/文化/精神”的宏大叙事,在思维模式上是“反映论”的一体两面。作为形式主体,“审美论”按照表象直接性的知觉方式来选择审美客体;作为合生主体,“反映论”按照因果效验方式来选择审美客体,二者各有其动力因与终极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电影性 审美论 反映论 合生主体
下载PDF
《历史文学》与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文学
14
作者 吴秀明 陈璧君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4,共9页
《历史文学》是由花城出版社主办的一份刊物,创刊于1983年,于1986年年底停刊。在众多的中国当代文学期刊中,《历史文学》也许微不足道,其忽兴与忽衰并未引起多少人关注,甚至不少人至今还不知有其存在,但作为第一份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份... 《历史文学》是由花城出版社主办的一份刊物,创刊于1983年,于1986年年底停刊。在众多的中国当代文学期刊中,《历史文学》也许微不足道,其忽兴与忽衰并未引起多少人关注,甚至不少人至今还不知有其存在,但作为第一份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份以历史文学创作为宗旨的文学刊物,它自有其办刊思路与理念。它通过发表小说、诗歌、电影、电视、戏剧、随笔、札记、译作、评论、研究等,与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由爆热到逐渐降温而趋于平缓的历史文学思潮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城出版社 文学思潮 文学刊物 办刊思路 文学创作 20世纪80年代 当代文学期刊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文论界探讨“体系”的四个向度
15
作者 王伟 《天中学刊》 2023年第4期102-107,共6页
文艺理论的体系建设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论界讨论的焦点话题。它主要涉及以下四个向度:一是对“四人帮”文艺理论体系的批判与反思;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坚持与发展;三是对要否建立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体系的争议;四是对如何建... 文艺理论的体系建设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论界讨论的焦点话题。它主要涉及以下四个向度:一是对“四人帮”文艺理论体系的批判与反思;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坚持与发展;三是对要否建立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体系的争议;四是对如何建立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体系的探索。当年这些思想活跃的讨论既积累了诸多正面的经验,也留下了一些负面的教训。梳理并重审这些议题,能够为现今文学理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文学理论 体系 中国特色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影视作品对国内牛仔服装的影响
16
作者 张晓旭 《辽宁丝绸》 2023年第1期37-38,共2页
分析影视作品对牛仔服装的推广作用,以及牛仔服装对20世纪80年代着装行为和审美认知的影响。
关键词 服装 牛仔 影视作品 20世纪80年代
下载PDF
20世纪50~80年代上海市工种苯暴露强度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素蓉 卢伟 +2 位作者 薛寿征 徐建时 姜秩岚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分析1953~1989年上海市苯的监测资料 ,确定每年苯的暴露强度等级。[方法]用SAS软件包对苯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描述 ,并进行暴露强度分级。[结果]1953~1989年上海市苯的监测资料呈偏态分布 ,样品数和算术均数波动较大 ,离散程度... [目的]分析1953~1989年上海市苯的监测资料 ,确定每年苯的暴露强度等级。[方法]用SAS软件包对苯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描述 ,并进行暴露强度分级。[结果]1953~1989年上海市苯的监测资料呈偏态分布 ,样品数和算术均数波动较大 ,离散程度高。总的算术均数为132.7mg/m3;中位数为2.8mg/m3。上海市苯的暴露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结论]通过汇总分析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80年代 上海 暴露强度 工种暴露模式 卫生统计 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
下载PDF
行政的力量:试论20世纪80年代江苏戏曲发展中的政府作为
18
作者 周飞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4-20,27,共8页
20世纪80年代,江苏戏曲主管部门在江苏戏曲发展中从创作、展演与理论三个方面共同发力,通过组织、主导与引领,直接促成了江苏戏曲在20世纪80年代的高度繁荣。召开了四次全省戏曲创作会议,组织戏曲创作;举办过十余次全省戏曲汇演,促进剧... 20世纪80年代,江苏戏曲主管部门在江苏戏曲发展中从创作、展演与理论三个方面共同发力,通过组织、主导与引领,直接促成了江苏戏曲在20世纪80年代的高度繁荣。召开了四次全省戏曲创作会议,组织戏曲创作;举办过十余次全省戏曲汇演,促进剧目生产;同时组织理论研讨与剧目评论,共同助力戏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江苏戏曲 政府行为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新疆南疆地区文化团体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艾云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5-99,共5页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南疆地区采取组建各类宣传队(团)、推动当地文工团建设、选派慰问团、加强与国际文化团体交流等举措构建社会主义文化传播体系。党和政府以文化团体为媒介,不断塑造南疆地区各族群众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推...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南疆地区采取组建各类宣传队(团)、推动当地文工团建设、选派慰问团、加强与国际文化团体交流等举措构建社会主义文化传播体系。党和政府以文化团体为媒介,不断塑造南疆地区各族群众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 南疆地区 文化团体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建筑中的环境意识探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凤杰 刘冠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3期84-87,共4页
环境意识的介入对丰富20世纪80年代的建筑创作类型、建筑学理论,促进环境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结合20世纪80年代建筑创作的时代背景,论述当时建筑理论和实践中环境意识的相关表现,揭示20世纪80年代围绕人居环境进行创造... 环境意识的介入对丰富20世纪80年代的建筑创作类型、建筑学理论,促进环境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结合20世纪80年代建筑创作的时代背景,论述当时建筑理论和实践中环境意识的相关表现,揭示20世纪80年代围绕人居环境进行创造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的建设局面。环境意识沿着建筑的艺术与科学发展方向,呈现出系统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建筑理论 环境意识 20世纪80年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