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世纪6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物”与“心”——关于《艳阳天》的一种读法 |
朱羽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2
|
学科演进与观念变迁:重审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世界文学观 |
张珂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24 |
0 |
|
3
|
20世纪50~60年代的传记文学研究 |
全展
|
《荆楚学刊》
|
2024 |
0 |
|
4
|
20世纪50—60年代外销绒织物设计特征探微 |
龚建培
王继胜
|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论20世纪60年代中国电影文学的浪漫主义特征 |
张希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6
|
20世纪60年代中国体育外交回顾 |
张晓义
李光欣
|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7
|
文学观念的演变及其实践:回望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之路 |
耿占春
贺照田
敬文东
何光顺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9 |
2
|
|
8
|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批评 |
吴义勤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5
|
|
9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寻根 |
杨红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8
|
|
10
|
鲁迅与20世纪20年代中国乡土文学 |
王吉鹏
李红艳
|
《沈阳大学学报》
CAS
|
2003 |
2
|
|
11
|
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科学的改造与社会重建 |
李真真
|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2
|
论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传统主题 |
贺仲明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3
|
20世纪30年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及其空间表征 |
逄增玉
孙晓平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4
|
女性意识觉醒之心路——浅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 |
高明霞
张焕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15
|
南下影人、文学改编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对现代文学经典化的研究 |
金进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6
|
论20世纪40、5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转型原因——兼论中国现代作家后期创作现象 |
王泽龙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7
|
从文学的、平面的到文化的、立体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戏曲研究方法变革之探讨 |
苗怀明
|
《河南社会科学》
|
2003 |
6
|
|
18
|
政治化角度与中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论争 |
朱晓进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9
|
中国文学中的人类学——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为例 |
刘晓飞
|
《文艺评论》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20
|
20世纪60年代中国试办托拉斯探析 |
田锡全
|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