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20世纪60-70年代水污染治理的教育政策及启示
1
作者 赵虹 曾睿 《红河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3-75,共3页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倡导通过教育的途径来保护与改善环境的国家。为了提高公众对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美国政府制定了与环境教育相应的政策法规,并鼓励官方和民间大力推进环境教育计划。文章拟探讨美国教育政策实施的基础、具体...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倡导通过教育的途径来保护与改善环境的国家。为了提高公众对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美国政府制定了与环境教育相应的政策法规,并鼓励官方和民间大力推进环境教育计划。文章拟探讨美国教育政策实施的基础、具体实施和经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20世纪60-70年代 水污染治理 教育政策 经验启示
下载PDF
美国20世纪60-70年代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川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59-61,共3页
美国1965年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在此前后,美国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争取各界大力支持职业教育与培训等措施,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美国20世... 美国1965年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在此前后,美国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体系、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争取各界大力支持职业教育与培训等措施,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美国20世纪60—70年代顺利渡过社会转型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GDP 小康社会 职业教育 发展措施 美国 20世纪6070年代 职业道德教育 社会转型期
下载PDF
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动漫在美国的传播
3
作者 卢彦洁 《漫动作》 2022年第12期0049-0051,共3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动画开始向美国传播,其慢慢从不被人熟知的边缘地位进入到了美国主流文化当中,成为世界娱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初的日本动画并没能占据动画世界的霸主地位,经历了20世纪60-70年代这20年的蛰伏期后在20世纪...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动画开始向美国传播,其慢慢从不被人熟知的边缘地位进入到了美国主流文化当中,成为世界娱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初的日本动画并没能占据动画世界的霸主地位,经历了20世纪60-70年代这20年的蛰伏期后在20世纪80-90年代发展壮大。 文 / 卢彦洁本文正是截取了20世纪60-70年代这一时间段,通过研究这一阶段的日本动画对美国传播的情况进行梳理,从而进一步了解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动画在美国传播的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70年代 日本动画 传播
下载PDF
再论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社会再现
4
作者 张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八十年代叙述”一度导致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失语,实则它在社会再现方面的成绩不仅优于精英本位的古代士大夫文学与现代“抒情派”文学,甚至较之《白鹿原》等新历史主义叙述也更切近的“低层中国”之主要事实。当然,“见”与“不见... “八十年代叙述”一度导致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失语,实则它在社会再现方面的成绩不仅优于精英本位的古代士大夫文学与现代“抒情派”文学,甚至较之《白鹿原》等新历史主义叙述也更切近的“低层中国”之主要事实。当然,“见”与“不见”总是缠绕并至,此种社会再现是阶级话语与宗族、宗教、乡里、江湖等本土逻辑竞争、博弈的结果,其间也多有对社会实相的删减、改写与虚构,然而这未必可以理解为虚假,其所涉及的事关共同富裕、平等、劳动之文化建构,正是中国革命旨在争取弱者生存权利的文化实践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70年代文艺 低层中国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20世纪50—60年代外销绒织物设计特征探微
5
作者 龚建培 王继胜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37,共9页
20世纪50—60年代是中国丝绸新品种、新花样开发设计的高峰时期之一,外销绒织物设计在这个时期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以上海丝绸进出口公司刊印的《新品种》系列丝绸样本为基本线索,围绕不同类型绒织物的设计观念、设计方法、工艺特... 20世纪50—60年代是中国丝绸新品种、新花样开发设计的高峰时期之一,外销绒织物设计在这个时期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以上海丝绸进出口公司刊印的《新品种》系列丝绸样本为基本线索,围绕不同类型绒织物的设计观念、设计方法、工艺特征等展开探索和研究。着重对经起绒织物、纬起绒织物、素绒织物上的印花、雕绒及静电植绒织物的经典样本进行起绒工艺、纹样设计、艺术特征的分析,探讨此时期绒织物发展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60年代 外销 绒织物 设计观念 设计方法 工艺特征
下载PDF
20世纪70年代上海第七印绸厂马王堆系列印花绸设计的考述与反思
6
作者 龚建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6,I0002,共10页
此研究以20世纪70年代上海第七印绸厂设计、生产的马王堆系列印花绸为案例,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客观、系统地阐述了此系列印花绸设计的历史背景、设计过程,对现代丝绸印花设计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同时也探讨了其对今天如何运... 此研究以20世纪70年代上海第七印绸厂设计、生产的马王堆系列印花绸为案例,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客观、系统地阐述了此系列印花绸设计的历史背景、设计过程,对现代丝绸印花设计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同时也探讨了其对今天如何运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设计的诸多启示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70年代 上海第七印绸厂 马王堆系列印花绸 创新设计 考述与反思
下载PDF
20世纪50-80年代织锦缎花卉纹样设计的范式特征研究
7
作者 俞颍 龚建培 《江苏丝绸》 2024年第3期32-37,41,共7页
20世纪50-80年代,丝绸产品为助力国内经济复苏和出口贸易创汇做出了贡献,随着技术、工艺、纤维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设计生产了大批用于内销和外销丝绸新花色、新品种。此研究以范式理论为基本依据,以当时重要的丝绸品种之一——织锦缎为... 20世纪50-80年代,丝绸产品为助力国内经济复苏和出口贸易创汇做出了贡献,随着技术、工艺、纤维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设计生产了大批用于内销和外销丝绸新花色、新品种。此研究以范式理论为基本依据,以当时重要的丝绸品种之一——织锦缎为主要对象,从图像学、文献学等角度,分析、探讨了织锦缎花卉纹样设计观念、方式的演变过程,设计范式的转换途径及相异模式,同时也阐释了丝绸设计范式发展与政治、社会、经济、人文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现代丝绸设计范式的发展与建构提供相应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80年代 织锦缎 花卉纹样 设计范式 特征转换
下载PDF
20世纪50~60年代的传记文学研究
8
作者 全展 《荆楚学刊》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20世纪50~60年代的传记文学研究艰难起步,在真实性问题讨论与争鸣、革命领袖传记与革命回忆录研究、英雄传记与其它传记的评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就较为突出,其中革命回忆录研究业已形成独特的研究格局。与此同时,也出现了50年代... 20世纪50~60年代的传记文学研究艰难起步,在真实性问题讨论与争鸣、革命领袖传记与革命回忆录研究、英雄传记与其它传记的评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就较为突出,其中革命回忆录研究业已形成独特的研究格局。与此同时,也出现了50年代《武训传》的讨论与粗暴批判,60年代《刘志丹》大冤案,而留下惨痛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文学研究 20世纪50~60年代 成就与教训 革命回忆录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防范化解我国外部风险的策略及启示
9
作者 张志飞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4-29,共6页
防范化解外部风险是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20世纪60年代,国际矛盾和斗争、国际共运复杂局面、周边紧张环境共同构成了影响我国外交、政治和国防安全的外部风险。对此,毛泽东通过加强党建,凝心聚力;主动联合,积极团结;强化战备,... 防范化解外部风险是毛泽东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20世纪60年代,国际矛盾和斗争、国际共运复杂局面、周边紧张环境共同构成了影响我国外交、政治和国防安全的外部风险。对此,毛泽东通过加强党建,凝心聚力;主动联合,积极团结;强化战备,稳定后方三大策略,成功防范化解了政治、外交、国防安全风险。新时代新征程上,要进一步把党的领导、人民至上、底线原则、辩证思维和制度建设作为防范化解外部风险的核心力量、根本立场、基本遵循、关键要领和重要依托加以把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 毛泽东 防范化解外部风险 国家安全
下载PDF
在奥地利邮政服务到20世纪70年代——梅赛德斯-奔驰O 10000型巴士
10
作者 王迪 《世界汽车》 2023年第8期90-95,共6页
“‘特写’——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推出系列的名字说明了一切。该系列的每一期都讲述了一个令人惊讶、激动人心的幕后故事。1938年,一辆梅赛德斯-奔驰O 10000型巴士成为了奥地利移动邮局。”该车配备带闪亮抛光金属挡板的信箱以及可购... “‘特写’——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推出系列的名字说明了一切。该系列的每一期都讲述了一个令人惊讶、激动人心的幕后故事。1938年,一辆梅赛德斯-奔驰O 10000型巴士成为了奥地利移动邮局。”该车配备带闪亮抛光金属挡板的信箱以及可购买邮票或寄送包裹的顾客柜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政服务 巴士 20世纪70年代 梅赛德斯-奔驰 幕后故事 奥地利 博物馆
下载PDF
走近教育学与课程理论的西方ELT(上):反思与探索——20世纪60—70年代相关发展寻绎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炜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9年第6期20-23,共4页
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以欧美为主的西方英语(作为外语或者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自身的发展遭遇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困惑:以最佳教学法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探索并非如人们所期盼的那样富有成效: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对于语言教学的... 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以欧美为主的西方英语(作为外语或者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自身的发展遭遇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困惑:以最佳教学法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探索并非如人们所期盼的那样富有成效: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对于语言教学的指导也并非处处令人满意。于是,人们开始思考外语教学如何进一步生存与发展的路径问题:一方面,基于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理论对语言教学问题解决之不足,语言教学研究专家对传统的应用语言科学模式进行了自觉的反思,对英语教学之外的普通教育开始有所希冀。另一方面,新教学法的探索并不是与宏观的主流教育的改革思潮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在后者的影响之下与教育学和课程理论逐渐建立起了逐步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70年代 西方英语语言教学 教育学关联 反思 探索
下载PDF
英雄、儿女与神魔——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故事学”
12
作者 张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6-66,共11页
20世纪50—70年代文艺之所以在今天仍有顽强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得之于其在“故事学”层面融冶古今中外的异于前代的艺术创造。它以事关阶级/国家的总体性实践为其英雄的“新和旧的斗争”赋予历史深度,以巧妙的情欲剥离、情欲资源分类... 20世纪50—70年代文艺之所以在今天仍有顽强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得之于其在“故事学”层面融冶古今中外的异于前代的艺术创造。它以事关阶级/国家的总体性实践为其英雄的“新和旧的斗争”赋予历史深度,以巧妙的情欲剥离、情欲资源分类配置之编码原则将儿女讲述的快感机制安全地导入“英雄的历程”,更以源自中国“旧小说”的“神魔斗法”机制创造了革命年代的叙事奇观。对于此种合英雄、儿女、神魔于一体的艺术经验,今日学界尚无有效总结,但在当前电视剧、电影等大众文艺生产中业已开花、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70年代文艺 故事学 英雄 儿女 神魔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巴关系与社会交往——以20世纪70年代援建中巴友谊公路为中心
13
作者 安俭 鲁旭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7-82,共6页
民间常以“巴铁”形容中国与巴基斯坦两国关系,“巴铁”形成离不开两国长期的民意基础。20世纪70年代中巴友谊公路境外段的修建,提供了中国援建人员与当地社会接触的机会。“贫穷”与“新奇”是援建人员对异域国度的直观印象;以此为基础... 民间常以“巴铁”形容中国与巴基斯坦两国关系,“巴铁”形成离不开两国长期的民意基础。20世纪70年代中巴友谊公路境外段的修建,提供了中国援建人员与当地社会接触的机会。“贫穷”与“新奇”是援建人员对异域国度的直观印象;以此为基础,与当地上层和民间两个层面展开的社会交往被赋予意义。援建人员与当地的社会交往,使得所谓“民意基础”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国转入合作关系的历史时期,即已初露端倪。不同文明之间日常层面的认知理解、互利互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日常化安排中的实现,对于国家间关系的维护具有不可忽视的持久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巴关系 社会交往 中巴友谊公路 20世纪70年代
下载PDF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引进 被引量:23
14
作者 陈东林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69-80,共12页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对外经济引进曾经有过三次较大规模高潮,分别是: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70年代初期向西方国家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43方案”,1978年签订对外引进22项重点工程的“78计划”。本文通...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对外经济引进曾经有过三次较大规模高潮,分别是: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70年代初期向西方国家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43方案”,1978年签订对外引进22项重点工程的“78计划”。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评价这三次引进高潮,概述了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引进的历程,指出国际国内背景的巨大变化是三次引进的指导思想、对象、手段、规模有显著不同的主要原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首先,必须根据不同的国际环境和国内需要,采取与时俱进的不同开放方式。其次,中国要想富强,必须通过与国际接轨的贸易方式在竞争中解决全面对外开放问题,闭关自守的拒绝引进或者“一边倒”式的单向引进,都只能是权宜之计。最后,引进并不是单纯的利用设备,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消化,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扶持自己的工业体系。本文所整理列举的三次对外引进项目内容,也填补了过去研究中的一些资料空白,厘清了过去一些不准确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70年代 中国 对外经济 国际环境 对外贸易 产业结构
下载PDF
20世纪70年代浙江丝织纹样设计范式特征研究
15
作者 黄鑫杰 林竟路 程灵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8-167,共10页
计划经济时期的浙江丝织绸缎设计与上海印花绸齐名,其经历20世纪70年代初新一轮外交政策与国际贸易活动后,迸发出新的活力。文章针对此时期浙江丝织绸缎,以历史文献、绸样实物与图像资料为研究参考依据,从设计学角度,通过对纹样设计范... 计划经济时期的浙江丝织绸缎设计与上海印花绸齐名,其经历20世纪70年代初新一轮外交政策与国际贸易活动后,迸发出新的活力。文章针对此时期浙江丝织绸缎,以历史文献、绸样实物与图像资料为研究参考依据,从设计学角度,通过对纹样设计范式核心构成要素即题材、造型与色彩进行整理归纳、对比与分析,并结合彼时社会语境,以释读其多元的设计观念。研究认为,创外汇的刚需及国家形象展示诉求赋予了丝绸快速扭转研发方向的特殊性,纹样除复现传统题材外,展现出时代风貌,并对外来纹样进行本土化改造;造型上展现出写实风格新样态,广泛运用“花精叶粗”的设计手段,且更注重纹样延展性;并根据外销市场较及时地调整配色,并注重色彩和谐。这些归因于彼时追求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统一,包括坚持以实用性为前提的纹样设计原则及整体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70年代 浙江丝绸 丝织纹样 设计范式 设计观念 建构与转换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广西民族服饰纹样的艺术特征研究
16
作者 滕玉梅 《收藏与投资》 2023年第12期162-164,共3页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服饰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20世纪60年代广西民间美术采风队成果中收录了600张生动逼真的手绘图、若干实物样本等资料,这些资料表现了广西传统服饰纹样的代表性和独特性,展现了当时广西民...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服饰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20世纪60年代广西民间美术采风队成果中收录了600张生动逼真的手绘图、若干实物样本等资料,这些资料表现了广西传统服饰纹样的代表性和独特性,展现了当时广西民族服饰纹样的基本特征样式。本文对收录的各民族服饰纹样进行提取,对纹样的题材特征、组织样式、色彩形态、造型表达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实物分析研究,归纳这时期民族服饰纹样的艺术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年代 广西服饰 纹样 艺术特征
下载PDF
论20世纪30-40年代巴蜀文化研究的新学转型——以郑德坤、卫聚贤为重点
17
作者 龚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3-195,共13页
在抗战内迁和学术转型的双重因素影响下,20世纪30-40年代巴蜀文化迎来了研究热潮,其总体目标是重建科学可信的古代巴蜀文化。依据这一时期的民族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中的新发现,学界已形成或以巴蜀古史史料的辨伪与重建、或以秦汉以... 在抗战内迁和学术转型的双重因素影响下,20世纪30-40年代巴蜀文化迎来了研究热潮,其总体目标是重建科学可信的古代巴蜀文化。依据这一时期的民族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中的新发现,学界已形成或以巴蜀古史史料的辨伪与重建、或以秦汉以降巴蜀史料证说巴蜀古史、或以考古新发现材料去重建古代巴蜀文化的多元研究新理路。在此基础之上,郑德坤以“亚欧大陆文化交流网络”为线索,从广域的世界史视野出发,将域内外古文化和本土有限的历史记载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巴蜀文化的演进脉络;卫聚贤则以“古蜀人文化之异”为视角,将巴蜀地区考古发现中有特色的古器物与民族学、民俗学和历史学材料密切结合,并与中原文化、南方文化作对比研究,从而较为全面地构建起古代巴蜀文化诸内涵体系。经过郑、卫二氏的共同努力,确立了古代巴蜀文化研究的全新历史脉络与内涵,最终促成了巴蜀文化研究的新学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40年代 巴蜀文化研究 新学转型 郑德坤 卫聚贤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福建现代戏创作生态平议
18
作者 王汉民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传统戏曲由文化瑰宝成为文化毒草,遭到禁演;现代戏因政治宣传的需要,独占戏曲舞台。这种割裂传统的急变,对浸润传统的普通观众来说难以接受,也使剧作家、导演、演员等舞台工作者都面...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传统戏曲由文化瑰宝成为文化毒草,遭到禁演;现代戏因政治宣传的需要,独占戏曲舞台。这种割裂传统的急变,对浸润传统的普通观众来说难以接受,也使剧作家、导演、演员等舞台工作者都面临困境。在这样的创作生态影响下,现代戏在内容上符合政治宣传的需要,但在艺术上大多是“标语口号”式的宣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现代戏 创作生态
下载PDF
20世纪50-60年代熊十力“中国哲学”观论析
19
作者 李淑敏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09-115,共7页
熊十力治中国哲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坚持既定学术立场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时期有关中国哲学根本问题的各种论说,进行辩争、论证,并据此不断地改写其已成著作,完善其已有结论。20世纪50-60年代,面对全新的时代主题与学术环境,熊十力继续坚... 熊十力治中国哲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在坚持既定学术立场的前提下,针对不同时期有关中国哲学根本问题的各种论说,进行辩争、论证,并据此不断地改写其已成著作,完善其已有结论。20世纪50-60年代,面对全新的时代主题与学术环境,熊十力继续坚持他"确乎其不可拔"的中国哲学本位立场,高扬儒学,并归宗大易,依此成就"内圣外王"。在从学理上对唯物论、唯心论、科学万能论、"批孔"运动进行的一系列辩驳中,他的中国哲学观得以不断修正与完善,较之于新中国建立之前更为理性而客观,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哲学的学术之源是大易;中国哲学的根本特质是"心物不二"、"体用不二",不可以简单地用唯心论、唯物论来界定中国哲学;中国哲学与现代科学同等重要,应相互资鉴;中国哲学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科学萌芽与民主精神,具备重要的现代价值;各时期的中国哲学有着内在的连续性,这一连续性的基础即"道";中国哲学当代发展路径之基础是采用考古与继往开来的方法来阐扬中国传统哲学,同时融通诸学,等等。熊十力的中国哲学观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中国哲学观的典型代表。相较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言,熊十力的中国哲学观有不可避免的偏颇之处,但其对当时及此后中国哲学的发展与重构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60年代 熊十力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重构
下载PDF
权力话语与批评话语齿轮的咬合——从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遭际反观20世纪50-70年代的文艺批评
20
作者 黄擎 《理论与创作》 CSSCI 2010年第1期27-30,共4页
文艺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是文艺研究的一个无可回避也无需回避的话题。伊格尔顿就曾说过,不必把政治拉进文学理论或文学史,因为,“政治从一开始就在那里”。文艺必然关涉政治利益和权力问题,不存在真空状态的所谓“纯粹”的文艺创... 文艺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是文艺研究的一个无可回避也无需回避的话题。伊格尔顿就曾说过,不必把政治拉进文学理论或文学史,因为,“政治从一开始就在那里”。文艺必然关涉政治利益和权力问题,不存在真空状态的所谓“纯粹”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文艺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是直面中国当代文学难以绕行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批判事件的解读,反观20世纪50-70年代文艺批评存在的问题,以期有益于当代文艺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70年代 《海瑞罢官》 文艺批评 新编历史剧 权力话语 批评话语 反观 政治利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