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之间:性别审视下的20世纪90年代小说——兼论“打工妹”形象的嬗变及其主体位置
1
作者 朱乐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4-60,共7页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代城市书写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趋势,即从对女性精神、观念层面的关注到物质性、身体性的转轨。以“打工妹”这一典型形象为例,为了平衡、解释、转移因急遽的社会经济变化造...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代城市书写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趋势,即从对女性精神、观念层面的关注到物质性、身体性的转轨。以“打工妹”这一典型形象为例,为了平衡、解释、转移因急遽的社会经济变化造成的复杂影响,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书写往往倾向于将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与消费文化、社会性别秩序联系起来,用更为自然的性别化叙事替代阶层叙事。本文旨在从性别视角入手,关注社会转型期的性别关系与阶层、城乡或其他变量的复杂联系,揭示女性形象的象喻意义,同时重塑女性流动人口的主体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小说 城乡 性别 主体性
下载PDF
从放纵到无力——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情爱叙事
2
作者 陈舒劼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06-113,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之后小说中的知识分子情爱叙事展示出知识分子爱情的各种可能性状态,及其中所包含的意义探寻的过程。通过各自的文本,朱文、韩东、李洱、北村描绘出"性"万能、"爱情错位"、情感的"无力"与&qu... 20世纪90年代之后小说中的知识分子情爱叙事展示出知识分子爱情的各种可能性状态,及其中所包含的意义探寻的过程。通过各自的文本,朱文、韩东、李洱、北村描绘出"性"万能、"爱情错位"、情感的"无力"与"淡漠"、"诗性之爱"承担终极价值的无力等场景,这表明客观的"知识"体系虽然参与了知识分子爱情的发生机制,却丧失了提供自明而普适的伦理价值观的能力。这一时代的情爱叙事折射出知识分子精神价值取向的迷茫与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小说 知识分子 情爱叙事
下载PDF
都市化进程中的个人境遇书写——论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的都市叙事
3
作者 李旺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69-73,共5页
在20世纪90年代纠结紧张的都市化进程中,最先触摸感知都市潮汐的是置身其间的都市人。亦乡亦城的精神漂泊,都市底层的生存之痛,中产阶层的消费迷狂,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都是都市化进程席卷下真切的都市体验。探取这些激荡在都市生存者... 在20世纪90年代纠结紧张的都市化进程中,最先触摸感知都市潮汐的是置身其间的都市人。亦乡亦城的精神漂泊,都市底层的生存之痛,中产阶层的消费迷狂,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都是都市化进程席卷下真切的都市体验。探取这些激荡在都市生存者内心的斑驳感受,聚焦都市化进程中的个人境遇,并以此来观照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都市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小说 都市叙事 个人境遇
下载PDF
在爱与欲之间——论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五种情爱书写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保昌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1-95,共5页
本文将上世纪 90年代小说文本中的情爱书写概括为扭曲的欲望书写、赤裸的欲望表达、真诚的精神逃避、无助的揽镜自恋、顺世的情爱合唱。认为五种截然不同的书写 ,表明了不同的写作群体诠释情爱时的截然不同的方式与角度 ,同时也寓示了... 本文将上世纪 90年代小说文本中的情爱书写概括为扭曲的欲望书写、赤裸的欲望表达、真诚的精神逃避、无助的揽镜自恋、顺世的情爱合唱。认为五种截然不同的书写 ,表明了不同的写作群体诠释情爱时的截然不同的方式与角度 ,同时也寓示了性别在文学话语中的潜在作用 ,而我们亦可从这种由作家的独语组成的众声喧哗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小说 情爱 表达模式 文学评论 池莉 张欣 王朔
下载PDF
叙事智慧与政治意识——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政治透视 被引量:8
5
作者 骆冬青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72,共5页
历史的变动比一切小说更充满了跌宕起伏和激荡回环,比小说更“小说”,比一切虚构更有想象力和激情。对于政治所书写的“小说”,我们既是个中人,又可以充当旁观者和“事后诸葛亮”;阅读与阐释政治变迁之中的人物、情节与环境,本身... 历史的变动比一切小说更充满了跌宕起伏和激荡回环,比小说更“小说”,比一切虚构更有想象力和激情。对于政治所书写的“小说”,我们既是个中人,又可以充当旁观者和“事后诸葛亮”;阅读与阐释政治变迁之中的人物、情节与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小说学”。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正是对于政治事件进行叙事分析的典范。对中国政治在20世纪90年代的转型,正可以做类似的分析,并阐释其中的美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小说 政治意识 叙事分析 20世纪90年代 智慧 政治变迁 政治事件 中国政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的生态启蒙主题——以迟子建、铁凝以及张炜等作家笔下作品为考察核心 被引量:1
6
作者 袁文卓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11期158-163,共6页
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的生态叙事,早已一改80年代末期对以自然环境恶化为书写对象的叙述范式,转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度阐发。而在这一阶段的典型作品中,尤以迟子建的《逝川》《亲亲土豆》、铁凝的《孕妇和牛》、王新军的《农民》、... 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的生态叙事,早已一改80年代末期对以自然环境恶化为书写对象的叙述范式,转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度阐发。而在这一阶段的典型作品中,尤以迟子建的《逝川》《亲亲土豆》、铁凝的《孕妇和牛》、王新军的《农民》、张炜的《九月寓言》、郭雪波的《大漠魂》、石舒清的《锄草的女人》等为代表。以上作家将笔触自觉对准90年代被忽略的生态启蒙书写,并从人与动植物以及人与土地等多维视角进行叙事探索,为读者呈现一种有别于消费文化背景的生态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小说 生态启蒙 迟子建 铁凝 王新军 张炜
下载PDF
大众传播与20世纪90年代小说文体 被引量:1
7
作者 林舟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88-192,共5页
本文对 2 0世纪 90年代小说文体与大众传播关系进行了考察。 90年代以后 ,小说叙事在公共空间建构中的突出地位逐渐为大众传播所取代 ,小说叙事的独特性开始从公众接受的视线中变得模糊。以新闻为代表的大众传播的叙事产生的压力 ,激起... 本文对 2 0世纪 90年代小说文体与大众传播关系进行了考察。 90年代以后 ,小说叙事在公共空间建构中的突出地位逐渐为大众传播所取代 ,小说叙事的独特性开始从公众接受的视线中变得模糊。以新闻为代表的大众传播的叙事产生的压力 ,激起了小说叙事向新闻与大众传播叙事的倒转。影视的传播强势也导致了小说文体对自身追求的放弃和对影像叙事法则及生产逻辑的屈从。文体实验则旨在划清日益模糊的文学与新闻、大众读物、影像传播的界限 ,形成了文学书写面对大众传播的话语强势的拒绝和逃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播 小说 新闻 文体 电影 电视 20世纪90年代
下载PDF
论池莉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女性主义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清玲 《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8-30,共3页
本文主要分析和论证池莉20世纪90年代的写作中表现出的女性主义特征。她走的是一条切实的女性主义之路,从关注女性开始,进而反观男性,最终颠覆男权中心主义的目标。
关键词 池莉 20世纪90年代 小说评论 女性主义
下载PDF
人文视野中的绿色沉思——关于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一种点评视角
9
作者 高侠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3-66,共4页
20世纪 90年代文化语境的特征之一是人文价值的滑坡 ,精神困境迫使作家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这一时期的乡土题材小说着力拓展乡土文明的现代审美意义 ;而富有开拓性的荒野题材小说则努力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 。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小说 人文精神 文化语境 乡土 荒野
下载PDF
铅华洗尽见真淳——20世纪90年代小说一瞥
10
作者 王勤滨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93-95,共3页
从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独立性、艺术的自觉和多元化等角度以及思潮流派色彩弱化、长篇小说繁荣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等方面说明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成就高于80年代的小说成就。
关键词 小说 长篇小说 20世纪90年代
下载PDF
“草色遥看近却无”——论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人的观念
11
作者 江腊生 程丽华 《九江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1-73,共3页
20世纪90年代小说一个最基本变化是人的观念的变更。"人"第一次以个体的存在姿态进入现实语境,表现出不确定性、虚无性和表演性的特征。它在赢取一定的个性独立和自由的同时,却陷入了主体价值迷失的怪圈。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人的观念
下载PDF
论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叙事特征
12
作者 王随仁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6-69,共4页
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已经不再有20世纪80年代那样的轰动效应,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形成了迥异于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特征。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文学所处的文化环境,市场化是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转型得以实现的巨大动力,而现代性则更是... 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已经不再有20世纪80年代那样的轰动效应,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形成了迥异于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特征。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文学所处的文化环境,市场化是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转型得以实现的巨大动力,而现代性则更是中国文学自新文学诞生以来甚至更早的时间内持续的现代化诉求。把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放在这样的全球化、市场化,追求现代性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会发现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有了期盼世界认同的努力和尝试。在这样的理想下,小说创作在思想表现方面虽然失却了深度模式但是却成就了叙事意义上的另一种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小说 叙事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小说思潮概论
13
作者 宋世明 国丽芸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9-73,共5页
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小说创作繁荣但精品不多。先锋之后的小说失去了80年代的激情和喧哗渐趋平静,小说向边缘漂移,市场化对文学开始发挥作用,现实主义在调整中发展,晚生代异军突起,女性写作自成风景,新小... 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小说创作繁荣但精品不多。先锋之后的小说失去了80年代的激情和喧哗渐趋平静,小说向边缘漂移,市场化对文学开始发挥作用,现实主义在调整中发展,晚生代异军突起,女性写作自成风景,新小说家们大多面对当下写作,个人化写作渐成时尚。作家群体既分化又互容,小说思潮总体上是淡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小说思潮 个人化写作 中国 先锋小说 市场化 现实主义 晚生代小说 女性写作 作家群体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母子关系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雯 《社会科学论坛》 2019年第6期66-75,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中的"母亲"书写较之以往,显得更加丰富和多元,20世纪以来的"理想之母"书写传统得到了接续,"恶母"书写在中断多年后也在90年代小说中得到了承续和发展,此外,我们还能在很多90年代小说... 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中的"母亲"书写较之以往,显得更加丰富和多元,20世纪以来的"理想之母"书写传统得到了接续,"恶母"书写在中断多年后也在90年代小说中得到了承续和发展,此外,我们还能在很多90年代小说中看到很多狱卒式母亲,褪去圣母光环、有着种种缺点的平凡母亲,女儿型母亲等,她们都是以往文学作品中较少出现的,这体现了伦理观念的变迁以及作家对"母亲"这一形象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母亲形象 母子关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的婚姻伦理叙事
15
作者 宋雯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33-39,共7页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经济文化都在经历着剧烈的转型,以市民为主体的"个人生活"已经不再是某种"被遮蔽的空间",以婚姻为主题和题材的小说大大增多,被以往主流社会遮蔽的婚后日常生活琐碎得到了放大凸显,从中可窥见...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经济文化都在经历着剧烈的转型,以市民为主体的"个人生活"已经不再是某种"被遮蔽的空间",以婚姻为主题和题材的小说大大增多,被以往主流社会遮蔽的婚后日常生活琐碎得到了放大凸显,从中可窥见各式各样的"围城"困境。这些作品没有负载过多的能指意义,却充满了对平民真实生活的人文关怀,具有很强的现实指涉性,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心态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小说 婚姻伦理叙事 演变
下载PDF
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中的20世纪90年代消费文化书写
16
作者 王昌忠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消费文化进行了深入而充分的书写。关于消费情形和状况主要书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奢侈、豪华、铺排的,二是贫穷、困顿、窘迫的;关于消费资源受损、消费条件不足的群体维护,以及争取消费资源、条件... 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消费文化进行了深入而充分的书写。关于消费情形和状况主要书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奢侈、豪华、铺排的,二是贫穷、困顿、窘迫的;关于消费资源受损、消费条件不足的群体维护,以及争取消费资源、条件的事实,既书写了其自身的维护和争取,也书写了企业领导和基层干部为维护其权益而采取的举措。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还集中呈现了一些官员、商人和女性对个人消费资源的贪婪攫取和大肆侵吞。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消费文化书写的意图在于审视、反思和质疑、批判消费社会的消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 20世纪90年代消费文化 批判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陈设瓷造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泽瑜 《陶瓷》 CAS 2024年第1期45-47,118,共4页
主要运用图像学,统计学等研究方法,在对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陈设瓷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从文献中提取大量关于90年代景德镇陈设瓷造型的数据与图像,将这些造型的整体以及局部的形态样式进行比较、分析、归类后,研究得出景德镇90年代陈设瓷... 主要运用图像学,统计学等研究方法,在对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陈设瓷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从文献中提取大量关于90年代景德镇陈设瓷造型的数据与图像,将这些造型的整体以及局部的形态样式进行比较、分析、归类后,研究得出景德镇90年代陈设瓷造型趋向简洁化以及个性化的特征,旨在探索这一时期陈设瓷的造型规律及现象,为学习和研究景德镇陈设瓷造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 20世纪90年代 陈设瓷 造型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中国作家的器物收藏、物性书写与物观意识
18
作者 陈雅琪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220,共9页
当代作家的收藏行为和物性书写反映了作家的审美趣味和文学观的形成源流,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物性和人性的重新思考。本文试图从文学创作、文化建构、美学发现、哲学问道四个方面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作家... 当代作家的收藏行为和物性书写反映了作家的审美趣味和文学观的形成源流,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物性和人性的重新思考。本文试图从文学创作、文化建构、美学发现、哲学问道四个方面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作家的器物收藏所产生的影响。从物的维度去解读当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行为,有利于突破人本主义的思维限度,在更广大的宇宙万物间去理解人类的生存发展,亦对当下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物收藏 物性书写 物观意识 20世纪90年代
下载PDF
重返《生死场》、女性主义批评与20世纪90年代知识氛围——重读刘禾《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19
作者 杨希帅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刘禾的《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是《今天》杂志“重写文学史”运动的重要收获。但是,作为女性主义文本的《生死场》与萧红小说《生死场》之间的缝隙与错位,显示出刘禾以女性主义方法照亮被“民族国家文学”宰制的《生死场》时,有... 刘禾的《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是《今天》杂志“重写文学史”运动的重要收获。但是,作为女性主义文本的《生死场》与萧红小说《生死场》之间的缝隙与错位,显示出刘禾以女性主义方法照亮被“民族国家文学”宰制的《生死场》时,有意无意地对这篇小说进行削足适履式的解读,从而压抑了小说自身更加丰富的意义可能性。刘禾对《生死场》的解读方式体现了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在重新解读中国现代文学文本时可能产生的一些偏离和误区,这些偏离和误区可以看作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知识范式转换的症候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生死场》 女性主义批评 20世纪90年代知识范式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陈设瓷人物装饰研究
20
作者 冯思雨 《陶瓷》 CAS 2024年第1期48-50,共3页
陶瓷艺术是造型、装饰、材料、结构、工艺等多元素构成的一个整体,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晶。陈设瓷与主要以实用为主的日用瓷不同,而是以观赏为主,包括瓶、尊、屏、瓷板画、薄胎碗、雕塑制品和属于日用陶瓷范围的某些高级精细品种。笔... 陶瓷艺术是造型、装饰、材料、结构、工艺等多元素构成的一个整体,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晶。陈设瓷与主要以实用为主的日用瓷不同,而是以观赏为主,包括瓶、尊、屏、瓷板画、薄胎碗、雕塑制品和属于日用陶瓷范围的某些高级精细品种。笔者主要运用图像学、统计学等研究方法,翻阅相关各类权威文献资料,并提取其中所有关于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陈设瓷人物装饰的图像,将这些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得到数据整理表格。通过对装饰题材、装饰工艺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研究,对相关特点进行分析,发现90年代景德镇陈设瓷人物装饰在题材上趋向展示女子之美与风俗传承主题,在工艺上反映了综合装饰的繁荣与粉彩作为主流的现象,在表现形式上既延续传统又力求探索的趋向。探析当时陈设瓷人物装饰的主要特征和主流审美趋向,为人物装饰的研究和创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景德镇 陈设瓷 人物装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