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的低频特征及成因
1
作者 陶云 郭萍 +4 位作者 邢冬 周建琴 任菊章 陈艳 张万诚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1-736,共16页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云南省124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的极端性及低频振荡变化特征,然后分析了对流层中层和低层大气环流系统低频振荡配置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22年云南春末夏初(4—6...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云南省124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的极端性及低频振荡变化特征,然后分析了对流层中层和低层大气环流系统低频振荡配置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22年云南春末夏初(4—6月)出现了气候变暖背景下罕见的极端异常低温事件。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5低,1991年以来最低年,全省有42个气象站平均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同期最低纪录。2)云南2022年春末夏初的平均气温存在10~20 d显著性周期,方差贡献为45.7%,与实际强降温过程对应关系较好。3)云南10~20 d低频振荡气温降低最大位相7(升高最大位相3),500 hPa上云南被南压的贝加尔湖低频异常高压(低压)与日本海低频异常低压(高压)环流系统间的偏北(偏南)气流控制;700 hPa上中国东部到南海被低频偏北(南)气流控制,低频气温降温(升温)区与之对应,云南被偏东(西)气流控制,位于降温(升温)区;海平面气压场上西伯利亚冷高压增强南移,将高纬度冷空气带到低纬度地区,从而影响云南气温的变化,造成了云南强冷空气过程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高低空低频环流系统配置和演变导致了2022年4—6月云南异常低温事件。4)2022年4—6月,500 hPa上低频正异常高度扰动从高纬度向南传播到贝加尔湖附近,中低纬度低频正异常高度扰动从地中海附近向东移动到贝加尔湖一带,两支低频波列协同作用有利于我国东部和云南地区异常低温事件的产生、加强和维持。5)2022年春末夏初(4—6月),10~20 d低频振荡中,南支西风槽指数和西伯利亚高压指数分别超前云南低频气温7 d和5 d时达到最好的相关关系;这2个指数对云南异常低温过程预报具有很好的提前预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2022春末夏初(4—6) 异常低温事件 10~20 d低频振荡 环流系统
下载PDF
精选语篇、优化情境、注重综合性:赋能整合性高中英语教学——基于2024年6月高考英语新课标Ⅰ卷评析的教学启示
2
作者 赖朝晖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 2024年第9期64-69,共6页
2024年6月高考英语新课标Ⅰ卷具有“精选丰富多样的语篇,发挥试题的育人功能”“设置灵活开放的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注重综合的语言运用,考查学科关键能力”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实践整合性教学,采取“立足课堂,用好... 2024年6月高考英语新课标Ⅰ卷具有“精选丰富多样的语篇,发挥试题的育人功能”“设置灵活开放的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注重综合的语言运用,考查学科关键能力”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实践整合性教学,采取“立足课堂,用好教材”“依托语篇,训练思维”“创设情境,统整知识”三个策略,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6高考英语新课标Ⅰ卷 试题评析 教学建议
下载PDF
2023年4月闽南沿海一次暖区暴雨过程中尺度分析
3
作者 张凌艺 曾进 李育乔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35-138,146,共5页
本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23年4月18日闽南沿海地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是副高北抬和南风暖湿气流强迫背景下形成的强对流天气,东南季风绕过台湾省形成地形高压,南海水汽通道建... 本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23年4月18日闽南沿海地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是副高北抬和南风暖湿气流强迫背景下形成的强对流天气,东南季风绕过台湾省形成地形高压,南海水汽通道建立与弱冷空气触发是此次过程的降水机制。“列车效应”在雷达图中表现突出,针对区域性冷空气的入侵,风廓线雷达资料较常规资料更精细,地形正面阻挡对边界层偏南急流造成的暖区暴雨大值落区判断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边界层偏南急流 风廓线 闽南沿海 20234
下载PDF
2000年4月6—8日磁暴期间电离层TEC观测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东和 肖佐 +1 位作者 古士芬 叶宗海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2-219,共8页
利用北京、乌鲁木齐、武汉GPS观测数据计算的垂直总电子含量,分析了发生于2000年4月6-8日磁暴期间观测区域的电离层状态.结果表明,在4月7日北京时间0200-0700之间,在中、低纬地区出现了较弱的电离层负相暴,与前一日相比,最大TEC之差在-8... 利用北京、乌鲁木齐、武汉GPS观测数据计算的垂直总电子含量,分析了发生于2000年4月6-8日磁暴期间观测区域的电离层状态.结果表明,在4月7日北京时间0200-0700之间,在中、低纬地区出现了较弱的电离层负相暴,与前一日相比,最大TEC之差在-8TECU左右;在北京时间0700之后,在较高纬度地区开始出现强烈的电离层负相暴,并且该负相暴随着时间逐渐增强;但在北京时间0700-0900之间,在低纬地区出现了电离层正相暴.在一定时间内较高纬度地区的负相暴逐渐增强并向南移动而低纬地区的正相暴经历了增强到减弱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暴 电离层 TEC预测 GPS 2000 46日至8日
下载PDF
2000年4月6日磁暴期间磁扰变化在低纬子午链的纬度效应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少峰 杜爱民 +1 位作者 高玉芬 韩德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1-469,共9页
利用低纬地磁子午链上H和D分量的分均值数据 ,分析了 2 0 0 0年 4月 6日磁暴期间磁扰变化的纬度效应 .主要特点是 :(1 )急始期间H分量急始跃变幅随磁纬降低而减小 ,且急始变幅的下降率随磁纬降低而逐渐增大 ;(2 )初相期间H分量第 2峰值... 利用低纬地磁子午链上H和D分量的分均值数据 ,分析了 2 0 0 0年 4月 6日磁暴期间磁扰变化的纬度效应 .主要特点是 :(1 )急始期间H分量急始跃变幅随磁纬降低而减小 ,且急始变幅的下降率随磁纬降低而逐渐增大 ;(2 )初相期间H分量第 2峰值的变幅和初相持续时间随磁纬降低而减小 ;(3)主相期间H分量迅速减小 ,并随纬度降低最大变幅明显增加 ;(4)恢复相H分量呈两阶段上升趋势 ,前一阶段迅速上升 ,后一阶段上升速度明显减小 .最后对这些磁扰变化的纬度效应与空间电流体系的密切关系作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 4 磁暴 磁扰变化 低纬子午链 纬度效应
下载PDF
2000年6月4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部M_s8.0地震的震源机制 被引量:13
6
作者 许力生 陈运泰 周云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2-469,共8页
用全球地震台网的长周期地震仪记录到的远场体波,反演了2000年6月4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部Ms8.0地震的矩张量解.这个解比USGS、Harvard CMT和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得到的矩张量解更为合理.该地震矩张量的最佳双力偶分量为1.5X1021Nm,补... 用全球地震台网的长周期地震仪记录到的远场体波,反演了2000年6月4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部Ms8.0地震的矩张量解.这个解比USGS、Harvard CMT和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得到的矩张量解更为合理.该地震矩张量的最佳双力偶分量为1.5X1021Nm,补偿线性矢量偶极分量为1.2X1020N·m,爆炸分量为-5.9X1019N·m.震源机制主要是左旋走滑,带有很小的逆冲倾滑分量.节面Ⅰ走向为199°,倾角为82°,滑动角为5°;节面Ⅱ走向为109°,倾角为85°,滑动角为172°.P轴方位角为154°,倾角为2°;T轴方位角为64°,倾角为10°;B轴方位角为256°,倾角为80°.该地震的P波显示了明显的方向性效应.P波的这种多普勒效应表明,走向199°的节面为断层面.地震是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单侧破裂的,破裂传播方向几乎垂直于爪哇海沟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 6 印度尼西亚 苏门答腊地震 地震矩张量 震源机制 方向性效应
下载PDF
2000年6月4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部M_S8.0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被引量:9
7
作者 周云好 许力生 陈运泰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1-229,共9页
利用全球地震台网的长周期地震仪记录到的远震体波反演了 2 0 0 0年 6月 4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部MS8 0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从P波和S波提取的震源时间函数的方向性效应都清楚地表明 :走向为 199°的节面为断层面 ,地震是从东北... 利用全球地震台网的长周期地震仪记录到的远震体波反演了 2 0 0 0年 6月 4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部MS8 0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从P波和S波提取的震源时间函数的方向性效应都清楚地表明 :走向为 199°的节面为断层面 ,地震是从东北向西南方向的单侧破裂。这次地震破裂持续了约 16s。破裂区长约 95km ,宽约 6 0km ,平均静态位错约 11m ,最大静态位错达2 7m。平均静态应力降约为 90MPa ,最大静态应力降达 2 2 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 6 印度尼西亚 苏门答腊地震 震源时间函数 破裂过程 滑动 应力降 P波 S波
下载PDF
2000—2004年6月某医院肿瘤出院病人统计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颜杰 王勇 李玉 《中国医院统计》 2005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了解2000—2004年6月广州市某医院肿瘤出院病人患病及死亡特点,为广州及周边地区的肿瘤防治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方法提取2000—2004年6月医院电子病案数据库中肿瘤出院病人的资料,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4年... 目的了解2000—2004年6月广州市某医院肿瘤出院病人患病及死亡特点,为广州及周边地区的肿瘤防治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方法提取2000—2004年6月医院电子病案数据库中肿瘤出院病人的资料,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4年肿瘤患者逐年增多,比重加大,病死率下降;肿瘤对男性威胁更大;恶性肿瘤比重和病死率都较高;不同年龄段高发恶性肿瘤病种不同;肿瘤死亡全是危重患者。结论建议中年以上人群(尤其男性)应定期体检,尽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46 出院病人 统计分析 医院 SPSS软件 恶性肿瘤 病案数据库 不同龄段 死亡特点 基础数据 肿瘤防治 周边地区 肿瘤患者 危重患者 肿瘤死亡 定期体检 病死率 广州市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比重 男性
下载PDF
2020年4月6日甘南局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9
作者 张艳荣 吉哲君 +1 位作者 赵惠珍 何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0期166-168,172,共4页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0年4月6日甘南州局地暴雪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以及模式检验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内蒙古西部冷空气东移南下造成的暴雪天气过程,配合低层辐合加强形成的低涡以及高空辐散的环流形势...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0年4月6日甘南州局地暴雪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以及模式检验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内蒙古西部冷空气东移南下造成的暴雪天气过程,配合低层辐合加强形成的低涡以及高空辐散的环流形势,并且地面有冷锋;暴雪发生之前,比湿、垂直上升运动都有大幅转好现象;此次天气过程低层有暖平流,高层有冷平流,大气层结不稳定,低层有逆温层,使雪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形成电线积冰;临近时次的模式预报更加接近实况,且EC细网格模式不论是降水落区还是降水量级都优于GRAPES-GFS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暴雪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模式检验 甘肃甘南 202046
下载PDF
江西省2000年4~6月天气特点概述
10
作者 熊蜀斐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0年第3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天气特点 江西省 2000 平均气温 部分地区 洪涝灾害 强降水过程 信江流域 浙赣线
下载PDF
1920~2000年全球6~8月陆地旱涝气候变化 被引量:19
11
作者 施能 陈绿文 封国林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7-244,共8页
用 192 0~ 2 0 0 0年全球 6~ 8月陆地降水量资料研究了全球、北、南半球 6~ 8月旱涝特征。采用加权平均的 6~ 8月降水距平指数和加权平均的 6~ 8月旱涝面积指数来表示全球的旱涝程度 ;从而划分了 192 0~ 2 0 0 0年的全球 6~ 8月... 用 192 0~ 2 0 0 0年全球 6~ 8月陆地降水量资料研究了全球、北、南半球 6~ 8月旱涝特征。采用加权平均的 6~ 8月降水距平指数和加权平均的 6~ 8月旱涝面积指数来表示全球的旱涝程度 ;从而划分了 192 0~ 2 0 0 0年的全球 6~ 8月降水量的旱涝年。对划分的旱、涝年进行了旱涝年差异的MonteCarlo检验。研究结果指出 ,在 192 0~2 0 0 0年中 ,1988( 193 0 )年是全球最严重的涝 (旱 )年 ,其次是 195 4( 1976)年。全球的及北、南半球的旱涝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2 0世纪 2 0年代为全球 6~ 8月干旱多发期 ,2 0~ 40年代为全球 6~ 8月洪涝少发期 ,5 0~ 60年代为全球洪涝多发期 ,70年代~ 2 0 0 0年全球旱涝爆发频繁 ,旱年多于涝年。北半球的特征与全球较为一致。南、北半球陆地分别作用为一个整体 ,它们的 6~ 8月旱涝没有明显的联系 ,但是当发生暖 (冷 )事件时 ,南、北半球 6~ 8月可能出现干旱 (洪涝 ) ,全球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2000 6—8 陆地 降水量资料 旱涝特征 代际变化 ENSO 气候变化
下载PDF
2000年4月5~7日浑善达克沙地沙尘暴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革丽 吕达仁 李鸿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3-17,共5页
利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 1 1个代表站的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 ,对2 0 0 0年 4月 5~ 7日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的扬沙、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气象要素分析、环流特征分析以及物理量诊断分析 ,力图为今后沙尘暴的预报研究提供一定的科... 利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 1 1个代表站的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 ,对2 0 0 0年 4月 5~ 7日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的扬沙、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气象要素分析、环流特征分析以及物理量诊断分析 ,力图为今后沙尘暴的预报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 4 浑善达克沙地 沙尘暴天气 诊断分析 气象要素 环流形势
下载PDF
2000年1月15日姚安6.5级地震的震源断层与震源应力场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绍晋 龙晓帆 李忠华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6,共8页
用姚安地震序列前震、主震和余震的 78个震源机制解 ,分析了序列震源断层和震源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 ,姚安地震序列的主破裂面是走向N5 0°W、倾角陡立的构造断裂 ,主震、前震和绝大多数余震都发生在主破裂面上。此外 ,NNE NE向构... 用姚安地震序列前震、主震和余震的 78个震源机制解 ,分析了序列震源断层和震源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 ,姚安地震序列的主破裂面是走向N5 0°W、倾角陡立的构造断裂 ,主震、前震和绝大多数余震都发生在主破裂面上。此外 ,NNE NE向构造断裂在序列发展过程中也参与了活动。序列震源应力场以SSE方位、接近水平的主压应力为主 ,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一致。在序列发展中 ,震源区应力场出现多方位和多作用方式共存的复杂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 1 震源 断层 应力场 震源机制 姚安地震
下载PDF
2014年2月12日于田Mw6.9地震破裂过程初步反演:兼论震源机制对地震破裂过程反演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勇 许力生 +1 位作者 陈运泰 汪荣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通过反演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W6.9地震的远震波形记录,比较和分析了各种断层面倾角的破裂过程模型,于震后2.2小时确定并发布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并讨论了震源机制不确定性对破裂过程反演的影响.根据所确定的破裂模型可知,2014... 通过反演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W6.9地震的远震波形记录,比较和分析了各种断层面倾角的破裂过程模型,于震后2.2小时确定并发布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并讨论了震源机制不确定性对破裂过程反演的影响.根据所确定的破裂模型可知,2014年于田MW6.9地震的滑动量分布比较集中,具有朝西南延伸的优势破裂方向的特征.这一特征与该地震的余震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形反演 破裂过程 2014212日于田Mw6 9地震
下载PDF
1948—2001年全球陆地6—8月降水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黄先香 施能 炎利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1-209,共9页
采用 PREC/ L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 ,研究了 194 8— 2 0 0 1年全球陆地 6— 8月降水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 ,在该时段内 ,6— 8月降水量较大的区域是全球几个主要的季风区 ,而且季风区的降水均方差较大 ;全球陆地 6— 8月降水... 采用 PREC/ L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 ,研究了 194 8— 2 0 0 1年全球陆地 6— 8月降水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 ,在该时段内 ,6— 8月降水量较大的区域是全球几个主要的季风区 ,而且季风区的降水均方差较大 ;全球陆地 6— 8月降水量以负趋势为主要特征 ,降水量明显减少的区域是 :热带非洲 ,中国的淮河以北 ,俄罗斯的东部 ,中、西西伯利亚 ,朝鲜 ,南亚等 8个区域 ;降水量增加的区域是 :加拿大北部、格陵兰中部等 4个区域 ;全球 36个纬度带中共有 12个纬度带 6— 8月降水量趋势变化达到了 0 .0 5显著性水平的 Monte Carlo检验 ,但是只有 1个纬度带 (6 5~ 6 0°S)是正趋势。全球陆地 6— 8月降水量正趋势的范围是很小的。初步探讨了 ENSO与全球陆地6— 8月降水量趋势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8-2001 6-8 陆地 降水资料 季风区 长期变化 时空特征
下载PDF
2000年11月14日东昆仑8.1级地震的构造背景 被引量:5
16
作者 尹光华 沈军 +1 位作者 蒋靖祥 穆桂金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9,共6页
20 0 1年 11月 14日的 8.1级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断裂带西段的一条北西西向走滑断裂上 ,从卫星影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该断裂。断裂沿北西西向的河谷北岸发育 ,是阿尔喀山的南缘断裂 ,断裂构造地貌非常清楚 ,是一条可以发生 8级以上地震的活... 20 0 1年 11月 14日的 8.1级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断裂带西段的一条北西西向走滑断裂上 ,从卫星影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该断裂。断裂沿北西西向的河谷北岸发育 ,是阿尔喀山的南缘断裂 ,断裂构造地貌非常清楚 ,是一条可以发生 8级以上地震的活动断裂。从运动学背景看 ,本次地震的主动盘为断裂的南盘 ,且地震破裂自西向东发展 ,震源深度较浅 ,所以位于断裂北盘和西侧的新疆且末、若羌等距离震中较近的地区 ,地震的震感反映并不明显 ;而震中东侧的格尔木和南侧地区的震感反映较强。从青藏高原活动构造、运动学背景和现有的地震参数分析 ,这次东昆仑 8.1级地震发生在巨大的东昆仑断裂西段 ,由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块体向东逃逸和旋转运动 ,造成断裂左旋扭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断裂 地震 青藏高原 构造背景 2000 11 地震参数 震源深度
下载PDF
2020年6月26日于田M_(S)6.4地震震源区震源机制解及发震构造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钧 左可桢 赵翠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62-2373,共12页
利用国家区域台网23个台P、S波到时资料及区域台网12个宽频带波形数据,对新疆于田地区2008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8日期间的地震展开重定位.对2020年6月26日于田M_(S)6.4主震、M_(S)4.6前震和M_(S)4.5余震展开震源机制解求解.综合震源区... 利用国家区域台网23个台P、S波到时资料及区域台网12个宽频带波形数据,对新疆于田地区2008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8日期间的地震展开重定位.对2020年6月26日于田M_(S)6.4主震、M_(S)4.6前震和M_(S)4.5余震展开震源机制解求解.综合震源区历史震源机制解对于田地区地震活动展开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2020年6.26于田地震的发震断裂是阿尔金断裂带西段SN向正断层活动系统中一条位于琼木孜塔格峰以东山麓地带的NNE走向的拉张型断裂,质心深度6 km,矩震级M_(W)6.1,余震活动尺度小于20 km.M_(S)4.6前震和M_(S)4.5余震的机制解与主震一致,均为正断层性质;(2)除2014年M_(S)7.3地震及其余震表现为左旋走滑活动外,2008年M_(S)7.3、2012年M_(S)6.2以及2020年M_(S)6.4都是位于康西瓦断裂和郭扎措断裂之间正断层地震.这种正断层的存在与地质研究给出的阿尔金断裂西段的康西瓦断裂和郭扎措断裂之间存在一组SN向活动的次级正断层相吻合.阿尔金断裂带以西的地震活动表现出多条近NS向集中展布的地震条带,NS向次级断层活动明显.2008年以来阿尔金断裂带西段的构造活动以这些次级断层的活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西段 2020626日于田M_(S)6.4地震 重定位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下载PDF
1948—2001年全球大尺度区域6~8月降水的长期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先香 施能 +1 位作者 顾骏强 高鸿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24-830,共7页
研究了1948—2001年南、北半球及欧亚大陆、非洲大陆、澳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中国7个大尺度区域6~8月降水的长期趋势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南、北半球6~8月的降水都为负趋势,但南半球降水的负趋势在统计上... 研究了1948—2001年南、北半球及欧亚大陆、非洲大陆、澳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中国7个大尺度区域6~8月降水的长期趋势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南、北半球6~8月的降水都为负趋势,但南半球降水的负趋势在统计上不显著。在54年的时间段内,南半球6~8月降水的递减速度为0.12mm/a,仅为北半球同期降水减幅(0.24mm/a)的一半。南、北半球6~8月降水量年代际尺度的振荡都非常明显,但是,南、北半球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明显不同。目前北半球仍是在少雨时间段,而南半球处在降水量正常或多雨的时间段。分析还表明,非洲大陆6~8月降水的年代际特征最明显,降水的负趋势也最为显著;欧亚大陆6~8月降水也有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与明显的负趋势变化;澳洲大陆6~8月降水的年际变化明显,年代际变化相对来说要小得多;北美大陆6~8月降水的年际变化明显,但无明显的趋势变化。此外,分析了大尺度区域6~8月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部分区域大尺度降水量之间有明显的联系;分析了中国夏季降水的长期变化,发现中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明显,但无明显的趋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半球 大尺度区域 6~8降水 代际变化 趋势
下载PDF
2000年6月6日甘肃景泰5.9级地震震源机制解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旭宙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9-379,共1页
关键词 2000 6 甘肃 景泰5.9级地震 震源机制解 震级 震源深度
下载PDF
1911年2月1日福建德化4(3/4)级地震的考证及同年2月6日江西九江5级地震的质疑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松建 郑剑华 +2 位作者 陈为伟 张颖 郑潮辉 《震灾防御技术》 2012年第2期180-183,共4页
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和考证,认为1911年2月1日福建德化县城关发生了一次破坏性地震,震中烈度Ⅵ度,震级344。同时分析了《时报》宣统三年正月二十九日第3页刊载的地震事件可能是指福建省德化县城关地震,而不是江西省九江发生的地震事件... 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和考证,认为1911年2月1日福建德化县城关发生了一次破坏性地震,震中烈度Ⅵ度,震级344。同时分析了《时报》宣统三年正月二十九日第3页刊载的地震事件可能是指福建省德化县城关地震,而不是江西省九江发生的地震事件,因此对同年2月6日江西九江5级地震存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191121日德化4 3/4级地震 福建德化 考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