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14年吉林省审定玉米品种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达 李淑华 +1 位作者 任军 荆绍凌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5期28-29,共2页
对2005—2014年吉林省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省内单位育成品种较多,播种面积却很小,主要集中在熟期较早地区,中熟到晚熟玉米主产区以省外品种为主。科研院校等国营单位育种数量明显下降,民营种业成为玉米新品种育成... 对2005—2014年吉林省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省内单位育成品种较多,播种面积却很小,主要集中在熟期较早地区,中熟到晚熟玉米主产区以省外品种为主。科研院校等国营单位育种数量明显下降,民营种业成为玉米新品种育成的主体。中熟、中晚熟玉米品种数量显著增加,晚熟品种的数量在逐年减少。吉林省内育种单位玉米育种水平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统计分析 吉林省 2005—2014年
下载PDF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项目调整对学生测试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小初衔接阶段学生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岩 王毕涵 +1 位作者 周振华 张强峰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8,共8页
目的:探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测试项目调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为《标准》测试项目优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支持。方法:3000名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分别进行《标准》(小学六)和《标准》... 目的:探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测试项目调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为《标准》测试项目优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支持。方法:3000名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分别进行《标准》(小学六)和《标准》(初中一)测试(有效测试人数2870人),对比两次测试成绩差异。结果:(1)学生《标准》(小学六)非共性项目得分、总得分显著高于《标准》(初中一)非共性项目得分、总得分;(2)女生《标准》(初中一)非共性项目得分、总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标准》(初中一)非共性项目得分;(3)学生《标准》成绩在组别性别上存在交叉效应,男生得分的下降幅度高于女生。结论:(1)《标准》测试项目调整显著影响小初衔接阶段学生测试成绩;(2)《标准》测试项目调整后,男生成绩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女生。为有效应对《标准》测试项目调整带来的影响,应统一男女《标准》非共性项目数量,同时降低男生《标准》非共性项目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 测试项目 小初衔接 共性项目 非共性项目 得分
下载PDF
2005–2014年桃源站气象综合观测场土壤水热动态数据集 被引量:2
3
作者 尹春梅 傅心赣 +2 位作者 陈春兰 魏文学 谢小立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4期176-187,共12页
土壤水热状况不仅对作物的生长、节水灌溉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也影响重大,这类高质量的长期野外监测数据尤为宝贵。湖南桃源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地处江南丘陵复合农业生态区,该区光、热、水和生物资源丰... 土壤水热状况不仅对作物的生长、节水灌溉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也影响重大,这类高质量的长期野外监测数据尤为宝贵。湖南桃源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地处江南丘陵复合农业生态区,该区光、热、水和生物资源丰富,气候生产潜力高,复合农业经营发达,是我国传统的粮、油、猪、棉、麻和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本文整理的2005–2014年土壤水热动态数据集采自桃源站气象综合观测场,样地的设置、数据的观测、采集处理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均按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统一规范进行,数据内容包括土壤体积含水量动态、土壤分层温度动态、土壤热通量数据,同时还包括气温、降雨和相对空气湿度数据。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本数据集在CERN入库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加工和再次质控。本数据集对于研究亚热带红壤区域碳循环、土壤热储量、地表能量和水分输送、以及作物生长、调整作物布局、合理安排农事生产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源站 土壤水热 气温 降雨 监测数据 20052014
下载PDF
2005—2014年美国推行2剂水痘疫苗接种项目期间的水痘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Adriana S.Lopez John Zhang +1 位作者 Mona Marin 周惠嘉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714-716,共3页
在推广水痘疫苗之前,美国每年约发生400万例水痘病例,有11 000~13 500例水痘相关的住院病例和100~150例水痘相关的死亡病例。自1996年,美国推行了常规接种1剂水痘疫苗项目。根据两个开展水痘主动监测区域的数据,在开展水痘疫苗接种项... 在推广水痘疫苗之前,美国每年约发生400万例水痘病例,有11 000~13 500例水痘相关的住院病例和100~150例水痘相关的死亡病例。自1996年,美国推行了常规接种1剂水痘疫苗项目。根据两个开展水痘主动监测区域的数据,在开展水痘疫苗接种项目后的10年间,水痘的发病率下降了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疫苗 接种 2剂 美国 2005—2014年
原文传递
专家述评:2005—2014年美国推行2剂水痘疫苗接种项目期间的水痘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晓冬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717-718,共2页
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国国家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NNDSS)中监测数据的分析介绍了两方面的信息。第一是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把1993—1995年(开始实施1剂水痘疫苗接种前)、2005—2006年(开始实施2剂水痘疫苗接种前)分别与2013—2014... 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国国家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NNDSS)中监测数据的分析介绍了两方面的信息。第一是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把1993—1995年(开始实施1剂水痘疫苗接种前)、2005—2006年(开始实施2剂水痘疫苗接种前)分别与2013—2014年(实施2剂水痘疫苗接种7~8年)期间的水痘平均发病率、分地区和分年龄段的发病率进行比较,提示接种2剂水痘疫苗后水痘总体发病率下降了80%以上,各地区下降趋势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疫苗 2剂 美国 2005-2014
原文传递
我国幼小衔接十年研究——基于2014-2024年的文献资料分析
6
作者 郭翠菊 尹馨悦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0-79,共10页
为了更好地强化科学的幼小衔接,构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基,文章以知网数据库和“人大复印:人文社科学术精华”为信息源,以核心期刊所刊登和人大复印所收录的关于幼小衔接研究论... 为了更好地强化科学的幼小衔接,构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基,文章以知网数据库和“人大复印:人文社科学术精华”为信息源,以核心期刊所刊登和人大复印所收录的关于幼小衔接研究论文为对象,对国内2014—2024年间关于幼小衔接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对比与分析,探讨我国幼小衔接十年研究现状,旨在吸取有益观点与做法,得到借鉴与启示,以促进人们深度关注和深入研究幼小衔接工作,将科学的幼小衔接落在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小衔接 2014-2024 研究综述
下载PDF
联合国启动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计划 被引量:4
7
作者 胡德维 《基础教育参考》 2005年第5期18-18,共1页
2005年3月1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正式启动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计划(United Nations Decad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5—20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当天举行的联合国首脑会议上主持... 2005年3月1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正式启动了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计划(United Nations Decad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5—20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当天举行的联合国首脑会议上主持了该启动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5 启动仪式 首脑会议 for 总干事
下载PDF
“联合国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2005年至2014年)”正式启动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乐乐 屈文妍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8-39,共2页
教育责任重大 "联合国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2005年至2014年)"的主要目标是,鼓励联合国成员国政府将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内容,融入各国教育政策中,在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与公正的社会里,促进人们所有方面的行为发生变化. ... 教育责任重大 "联合国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2005年至2014年)"的主要目标是,鼓励联合国成员国政府将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内容,融入各国教育政策中,在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与公正的社会里,促进人们所有方面的行为发生变化. 具体而言,该计划有五大目标:强调教育与学习在追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核心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涉益者(stakehoIders,指可持续发展中利益相关者)间的联系、沟通与交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与公众意识的提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发展条件和机会;提高可持续发展教育中教与学的质量;制定各级可持续发展教育战略,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计划” 2005—2014 可持续发展教育 成人教育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下载PDF
大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认知度的调查研究
9
作者 王莉 杜雷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第4期65-67,共3页
在当今现代社会,学生体质下降已成为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北方民族大学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认识情况的调查,使学生明白和清楚新《标准》的合格线、良好线、优秀线,对照新《标准》进行相关锻炼... 在当今现代社会,学生体质下降已成为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北方民族大学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认识情况的调查,使学生明白和清楚新《标准》的合格线、良好线、优秀线,对照新《标准》进行相关锻炼,为北方民族大学制定相关体育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北方民族大学2018级和2019级本科生关于新《标准》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大多数学生对身体健康具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2)学生对新《标准》能清楚地知道测试项目以及项目的评分标准;(3)大部分学生对新《标准》的目的具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关于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政策;(4)影响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因素中主要以心理因素、天气因素以及测试时间过于集中为主,表明学生对北方民族大学开展的体测工作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大学 学生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 认知度
下载PDF
惠农区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主要气象灾害分析——以2005~2014年为例
10
作者 林娟 朱婷艳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21期124-126,共3页
通过惠农本站监测的观测资料数据,对惠农区2005~2014年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主要气象灾害等气象资料的分析,阐述了惠农区2005~2014年期间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和主要气象灾害类型,结果表明:惠农区2005~2014年平均气温为... 通过惠农本站监测的观测资料数据,对惠农区2005~2014年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主要气象灾害等气象资料的分析,阐述了惠农区2005~2014年期间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和主要气象灾害类型,结果表明:惠农区2005~2014年平均气温为10.0℃,年降水量为170.9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91.8h,年平均相对湿度为45%,2005~2014年惠农区主要气象灾害有7种:暴雨、冰雹、大风、雷暴、雾、高温、沙尘暴,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对当地的生产、生活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变化特征 气象灾害 2005~2014
下载PDF
2014年鲁甸MS6.5地震触发滑坡编录及其对一些地震参数的指示 被引量:43
11
作者 许冲 徐锡伟 +4 位作者 沈玲玲 窦帅 吴赛儿 田颖颖 李西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86-1203,共18页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不仅直接造成建筑倒塌,还触发了大量的山体滑坡,一些滑坡掩埋了居民点,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基于震后高分辨率TH01-02与SJ9A卫星影像,震前高分辨率GF1卫星影像,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建立了...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不仅直接造成建筑倒塌,还触发了大量的山体滑坡,一些滑坡掩埋了居民点,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基于震后高分辨率TH01-02与SJ9A卫星影像,震前高分辨率GF1卫星影像,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建立了鲁甸地震滑坡编录图。并基于部分滑坡的野外照片与超高分辨率航片对解译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鲁甸地震至少触发了1024处面积>100m2的滑坡。这些滑坡分布在一个面积约为250km2的区域内,滑坡覆盖面积为5.19km2,总体积约为2.2×107m3。滑坡分布区内的滑坡点密度约为4.03个·km-2,面密度约为2.04%,滑坡平均剥蚀厚度约为86.7mm。对震中周围不同方位的滑坡数量与面积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滑坡总体上呈NW-SE方向分布,且大多数滑坡位于震中的SE方向。这表明鲁甸地震发震构造更可能是一条NW向断层,且破裂方向是自NW向SE。这与其他地震、地质、地球物理等方面的证据所表现出来的发震断层性质相吻合。将鲁甸地震滑坡分布面积、滑坡数量、面积、体积与全球其他震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鲁甸地震滑坡分布区较小,但是大滑坡较多、滑坡体积相对大。这反映了鲁甸地震具有震源浅与地震能量衰减迅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鲁甸地震 滑坡编录 卫星影像 目视解译 发震断层
下载PDF
2014年10月上旬北京市大气重污染分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占山 李云婷 +5 位作者 孙峰 邱启鸿 张大伟 姜磊 周一鸣 潘丽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54-1663,共10页
使用垂直观测、地面观测和PM2.5化学组分观测等手段,对2014年10月上旬北京市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气重污染发生时北京市近地面后散射激光强度变强,气溶胶消光系数升高,说明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累.重污染期间气象要素... 使用垂直观测、地面观测和PM2.5化学组分观测等手段,对2014年10月上旬北京市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气重污染发生时北京市近地面后散射激光强度变强,气溶胶消光系数升高,说明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累.重污染期间气象要素特征为:风场弱,湿度大,地面受弱气压场控制.从PM2.5浓度变化趋势来看,这次重污染过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两个台阶"型的浓度爬升阶段(P1和P2)、高浓度维持阶段(P3)和迅速清除阶段(P4).结合地面观测、遥感反演和PM2.5组分分析可发现,区域传输是导致本次重污染的诱因,其中秸秆焚烧是影响因素之一,随后区域传输和本地污染物排放共同维持并加重了重污染过程.大气氧化剂OX与PM2.5浓度、二次离子浓度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表明较强的大气氧化性能促进PM2.5浓度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10月上旬 北京 重污染 PM2.5 化学组分 秸秆焚烧
下载PDF
2014年全球地震灾害概要 被引量:13
13
作者 冯蔚 朱林 +1 位作者 侯建盛 李卫平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0-426,共7页
根据2014年全球地震灾害资料并对比历年统计数据可知,当年度属于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轻灾年。本文总结了2014年全球地震灾害的主要数据,对当年主要地震灾害进行了描述,发现抗震设防建筑在地震中受损较小,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能够有效地减... 根据2014年全球地震灾害资料并对比历年统计数据可知,当年度属于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轻灾年。本文总结了2014年全球地震灾害的主要数据,对当年主要地震灾害进行了描述,发现抗震设防建筑在地震中受损较小,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少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同时,本文分析了2014年度地震灾害的分布特征,以及多震地区的"活跃性"与"周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 全球 地震灾害
下载PDF
大凉山次级块体内强震发生的构造特征与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对周边断层的影响 被引量:28
14
作者 程佳 刘杰 +1 位作者 徐锡伟 甘卫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28-1243,共16页
2014年8月3日,在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该地震位于巴颜喀拉块体、川滇块体与华南块体三者之间的以挤压和左旋走滑为主要活动特征的大凉山次级块体内部。该次级块体吸收了来自川滇块体和巴颜喀拉块体的挤压作用,主要以各边界断裂带的... 2014年8月3日,在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该地震位于巴颜喀拉块体、川滇块体与华南块体三者之间的以挤压和左旋走滑为主要活动特征的大凉山次级块体内部。该次级块体吸收了来自川滇块体和巴颜喀拉块体的挤压作用,主要以各边界断裂带的挤压作用和内部大凉山断裂带、峨边断裂带等NNW向的左旋走滑次级断裂为主要特征;在历史上大凉山次级块体边界上以7级以上强震活动为主要特征,而在次级块体内部则以5级地震频繁活动为主。2014年鲁甸MS6.5地震发生在逆冲走滑断裂带内部的NNW向左旋走滑断裂上,该地震主要受到了发生在小江断裂带上的1733年M7和则木河断裂带上的1850年M 7强震的影响,这两次地震对2014年鲁甸MS6.5地震有促进作用,而2014年鲁甸6.5级地震促进了2014年10月1日越西5.0级地震的发生,此外鲁甸地震对大凉山断裂带北段、峨边断裂带、昭通-鲁甸断裂带东段以及则木河断裂带南段有一定的库仑应力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鲁甸6.5级地震 大凉山次级块体 强震活动 应力触发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2014年毛细管电泳技术年度回顾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晓倩 赵新颖 +3 位作者 屈锋 胡猷浩 龚芮 魏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共6页
本文为2014年毛细管电泳(CE)技术的年度回顾。介绍了2014年涉及CE技术的国际会议5个,国内会议2个,总结了各会议的研究报道情况;归纳了在ISI Web of Science中检索到的2014年度发表的与CE技术相关的论文,并对以上论文在生物医药研究、检... 本文为2014年毛细管电泳(CE)技术的年度回顾。介绍了2014年涉及CE技术的国际会议5个,国内会议2个,总结了各会议的研究报道情况;归纳了在ISI Web of Science中检索到的2014年度发表的与CE技术相关的论文,并对以上论文在生物医药研究、检测器使用以及重要分析化学杂志发表的情况进行了分类说明。最后,回顾和比较了2012-2014年的CE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2014 度回顾
下载PDF
2014年2月12日Mw6.9于田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及对周围断层的应力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云 王卫民 +1 位作者 熊林 何建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4-193,共10页
2014年2月12日,在新疆于田县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在该地震震中附近,前人研究证明发育了大量规模不同的活动断层(如康西瓦断裂与贡嘎错断裂等).根据地震触发理论,地震发生后因地壳同震变形会导致其周边不同性质断裂破裂应力发生变化,... 2014年2月12日,在新疆于田县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在该地震震中附近,前人研究证明发育了大量规模不同的活动断层(如康西瓦断裂与贡嘎错断裂等).根据地震触发理论,地震发生后因地壳同震变形会导致其周边不同性质断裂破裂应力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地震的潜在危险性.本文利用地震远场波形记录,反演了该地震滑动模型.之后,根据弹性无限半空间位错理论,计算了该地震在近场范围内活动断裂上的同震应力变化.其目的在于讨论于田地震引起的附近断裂上的库仑应力变化以及这些活动断裂可能潜在的地震危险性.在地震发生后,从国际地震学联合会(IRIS)地震数据中心,下载了震中距离介于30°-90°的地震远场波形记录,为保证台站方位角分布均匀,从中挑选了27个不同方位角的高信噪比地震记录参与理论地震图的生成和波形反演过程.我们采用广义射线理论计算生成远场理论地震波形数据.每个子断层参数的反演则利用基于全局化反演的快速模拟退火反演方法.在有限断层反演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强调波形拟合的相关误差函数作为待反演的目标函数,拟合的断层参数使目标函数为最小.之后,根据弹性无限半空间位错理论,以库仑破裂准则为基础,结合反演得到的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地震位错模型,计算该地震引起的近场断层面上库仑应力的变化.由远场波形计算结果可以看到,于田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km,地震断层的倾角约71.9°,破裂面上最大的同震位移达到210cm,以左旋走滑为主并具有正倾滑分量,地震能量主要在前15s内释放.由此得到该地震的地震矩为2.91×1019 N·m,地震震级为Mw6.9.于田地震引发的余震,大致分布在三个区域内:普鲁断裂北部、康西瓦断裂东部和贡嘎错断裂中部.弹性应力计算结果表明,于田地震导致阿尔金断裂西段、普鲁断裂中段、康西瓦断裂东段和贡嘎错断裂中段的静态库仑应力明显增加,其中以康西瓦断裂东段和贡嘎错断裂中段应力增量为最大,分别达到了0.05 MPa和0.04 MPa.大量研究证明,当地震所导致的库仑应力变化大于0.01 MPa时将具有明显的地震触发作用.根据本文结果,2014年于田Mw6.9地震使普鲁断裂、贡嘎错断裂和康西瓦断裂上的库仑应力增量均超过了触发阈值,具有被触发出地震的潜在危险.因此,在以后的地震学研究中,应加强对该三条断裂地震危险性的研究和监测.此外,近6年以来,研究区域发生了3次6级以上的地震.这些地震均沿着贡嘎错断裂,由南西向北东迁移,逐步靠近阿尔金断裂,并且逐渐由正倾滑型地震转变为走滑型地震.阿尔金断裂的走滑速率达到了9mm·a-1,所以,尽管本次地震导致的阿尔金断裂库仑应力增量小于0.01 MPa,阿尔金的地震危险性也应该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于田地震 同震破裂 库仑应力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2014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感染状况及部分地区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调查 被引量:13
17
作者 肖芳 施勇 +3 位作者 龚甜 周珺 刘师文 熊英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了解2014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感染状况和部分地区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方法对2014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采取横断面研究,整群抽样方法采集1800份健康人群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 目的了解2014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感染状况和部分地区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方法对2014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采取横断面研究,整群抽样方法采集1800份健康人群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进行流行性腮腺炎Ig G抗体水平调查。结果⑴2014年江西省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560例,平均发病率为12.3/10万,其中景德镇市发病率最高,为36.7/10万。各月均有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发生,其中4-7月为流行高峰。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4~10岁发病数较多,<18月龄发病数较少。⑵1800份健康人群血清标本检出腮腺炎抗体阳性1247例,阳性率为69.28%。不同县区流行性腮腺炎Ig G抗体阳性率在58.67%~75.67%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在22.78%~89.44%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月~17月龄这部分人群的抗体水平最低。结论江西省免疫策略给18月龄孩子接种第一剂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合理的。应加大工作力度,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发病,建立更有效的免疫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 江西省 腮腺炎 健康人群 抗体
下载PDF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_S7.3地震序列及其构造背景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程佳 杨文 +1 位作者 刘杰 周龙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0-361,共12页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该震前1天曾发生MS5.4前震,震后余震活动频繁.截止到2月20日12时,该地震序列记录到4 000多次余震,最大余震为2月12日MS5.7地震,序列类型为前震—主震—余震型.该地震前震的b值明显低于该区域正常活...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该震前1天曾发生MS5.4前震,震后余震活动频繁.截止到2月20日12时,该地震序列记录到4 000多次余震,最大余震为2月12日MS5.7地震,序列类型为前震—主震—余震型.该地震前震的b值明显低于该区域正常活动的b值和余震的b值.这次地震位于西昆仑断裂带与阿尔金断裂带的交汇区域的阿什库勒断裂北段,震源机制解为走滑型.余震区NE向长70km、宽20km,分为主余震分布区和次余震分布区,其中ML4.0以上强余震基本位于NE向主余震分布区,N--S向的次余震分布区则以ML3.0左右地震分布为主,显示该部分可能受到主震的触发作用.于田地区曾发生的2008年3月21日MS7.3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正断型,距这次地震约100km;2012年8月12日发生的MS6.2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正断型,距这次地震约10km.该地区的发震构造背景是:在NE向阿尔金断裂带尾端向SW方向延伸过程中,左旋走滑作用逐渐转换为拉张作用,形成多条左旋走滑兼具拉张作用的断裂.2014年于田MS7.3地震的发震模式表现为:左旋走滑的阿什库勒断裂北段与南段因速率差异而产生的小型构造盆地,在区域拉张作用力下顺时针旋转;2008年MS7.3张性地震后区域的伸展作用增强,导致盆地南侧的苦牙克断裂发生2012年MS6.2张性地震,该地震引起2014年MS5.4前震,两者激发其后在盆地北侧阿什库勒断裂发生了2014年MS7.3主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于田MS7 3地震 地震序列 发震构造 阿什库勒断裂
下载PDF
2005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项目评述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树新 沈玉龙 +2 位作者 尹燕华 马智 秦永宁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2-65,67,共5页
介绍了2005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的研究成果,这次的获奖项目是:①ArcherDanielsMidland和Novozymes公司联合利用一种特殊的脂肪酶Lipozyme○R,通过酶法酯交换反应,从植物油制取低反式脂肪和油脂含量的制品;Merck公司设计的Aprepita... 介绍了2005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的研究成果,这次的获奖项目是:①ArcherDanielsMidland和Novozymes公司联合利用一种特殊的脂肪酶Lipozyme○R,通过酶法酯交换反应,从植物油制取低反式脂肪和油脂含量的制品;Merck公司设计的Aprepitant(神经激肽-1拮抗剂)新合成路线,这2个项目获得了更新合成路线奖。②变更溶剂/反应条件奖授予了BASF公司,他们开发了一种紫外光可固化的、单组分、低挥发性有机物的汽车修补底漆。③ArcherDanielsMidland公司因开发一种非挥发性、反应活性的聚结剂,大大降低了乳胶涂料中挥发性有机物而获得了设计安全化学品奖。④Alabama大学的Rogers教授获得了学术奖。他建立了一种用离子液体溶解和处理纤维素制备新型材料的平台策略。⑤小企业奖颁发给了Metabolix公司,奖励他们成功地利用生物技术合成天然塑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 2005 评述
下载PDF
2005年全国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2
20
作者 徐菁 李素梅 郑庆斯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2-665,共4页
目的了解全国生产和居民层次碘盐的合格及食用情况,为我国碘缺乏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生产层次采样要求对所有碘盐生产、分装和批发企业每月进行一次抽样,每次抽样采用GB/T 8618-2001制盐工业主要产品取样方法。生活层次采样要求每个县... 目的了解全国生产和居民层次碘盐的合格及食用情况,为我国碘缺乏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生产层次采样要求对所有碘盐生产、分装和批发企业每月进行一次抽样,每次抽样采用GB/T 8618-2001制盐工业主要产品取样方法。生活层次采样要求每个县按东南西北不同方位随机抽取9个乡,每个乡抽取4个村,其中2个村在乡政府所在地及其附近抽取。另外2个村为"问题地区"或距乡政府5公里以外的村。每个村(居委会)随机抽取8份居民户盐样。碘盐检测采用GB/T 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川盐或特殊盐种采用仲裁法定量测定。合格碘盐判定标准:盐含碘量为(35±15)mg/kg,非碘盐判定标准:盐含碘量<5 mg/kg。结果除西藏外,全国生产层次碘盐的批质量合格率为97.92%;居民层次的碘盐合格率为97.07%,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35%,非碘盐率为1.89%,这几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均略好于2004年的情况。全国各省生产层次的批质量合格率均大于90.00%,河北、湖南、广西和贵州4省(区)生产层次的变异系数大于20.00%。海南省居民层次的碘盐合格率低于90.00%。海南、广东、新疆和青海4个省(区)的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均低于90.00%。西藏、海南、广东、新疆和青海5个省(区)居民非碘盐率均高于10.00%。结论多数省份生产层次的碘盐质量稳定;在居民层次,新疆、青海和西藏3个西部省(区)的各项监测指标依然与全国水平有较大差距,而海南和广东2个东部沿海省份的合格碘盐食用率和非碘盐率与2004年相比情况反而更差,提示今后在关注西部地区的同时,还要关注沿海的问题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盐 结果评价 监测 2005 中国 碘缺乏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