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年4月—6月时政热点精练
1
作者 蒋尔法 《新高考(文科版)》 2005年第9期9-12,共4页
一、单项选择题 4月18日,《人民日报》全文刊发了《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回答l-3题。
关键词 2005年4月—6月 时事政治 高中 思想政治课 专项练习 参考答案
下载PDF
南昌市2005年4月—6月教育大事记
2
《南昌教育》 2005年第7期28-30,共3页
市教育局党委印发《局领导班子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培训阶段工作总结》、《局机关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培训阶段工作总结》、《局领导班子先进性教育活动“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工作方案》和《局机关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性分析... 市教育局党委印发《局领导班子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培训阶段工作总结》、《局机关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培训阶段工作总结》、《局领导班子先进性教育活动“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工作方案》和《局机关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工作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市 2005年4月—6月 教育大事记 先进性教育活动 学具配备 学习型学校
下载PDF
2005年4月—6月国内外重大时事
3
作者 李彰有 吉波人 《新高考(文科版)》 2005年第9期7-9,共3页
一、国内部分1.2005年3月28日至4月1日,由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参访团,访问了广州、北京和南京。这是中国国民党56年来首次组团参访大陆。
关键词 2005年4月—6月 时事政治 高中 思想政治课 备课参考
下载PDF
2023年4月闽南沿海一次暖区暴雨过程中尺度分析
4
作者 张凌艺 曾进 李育乔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35-138,146,共5页
本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23年4月18日闽南沿海地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是副高北抬和南风暖湿气流强迫背景下形成的强对流天气,东南季风绕过台湾省形成地形高压,南海水汽通道建... 本文利用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23年4月18日闽南沿海地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特征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是副高北抬和南风暖湿气流强迫背景下形成的强对流天气,东南季风绕过台湾省形成地形高压,南海水汽通道建立与弱冷空气触发是此次过程的降水机制。“列车效应”在雷达图中表现突出,针对区域性冷空气的入侵,风廓线雷达资料较常规资料更精细,地形正面阻挡对边界层偏南急流造成的暖区暴雨大值落区判断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边界层偏南急流 风廓线 闽南沿海 20234
下载PDF
2020年4月6日甘南局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5
作者 张艳荣 吉哲君 +1 位作者 赵惠珍 何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0期166-168,172,共4页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0年4月6日甘南州局地暴雪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以及模式检验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内蒙古西部冷空气东移南下造成的暴雪天气过程,配合低层辐合加强形成的低涡以及高空辐散的环流形势...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0年4月6日甘南州局地暴雪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以及模式检验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内蒙古西部冷空气东移南下造成的暴雪天气过程,配合低层辐合加强形成的低涡以及高空辐散的环流形势,并且地面有冷锋;暴雪发生之前,比湿、垂直上升运动都有大幅转好现象;此次天气过程低层有暖平流,高层有冷平流,大气层结不稳定,低层有逆温层,使雪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形成电线积冰;临近时次的模式预报更加接近实况,且EC细网格模式不论是降水落区还是降水量级都优于GRAPES-GFS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暴雪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模式检验 甘肃甘南 202046
下载PDF
2000年4月6—8日磁暴期间电离层TEC观测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东和 肖佐 +1 位作者 古士芬 叶宗海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2-219,共8页
利用北京、乌鲁木齐、武汉GPS观测数据计算的垂直总电子含量,分析了发生于2000年4月6-8日磁暴期间观测区域的电离层状态.结果表明,在4月7日北京时间0200-0700之间,在中、低纬地区出现了较弱的电离层负相暴,与前一日相比,最大TEC之差在-8... 利用北京、乌鲁木齐、武汉GPS观测数据计算的垂直总电子含量,分析了发生于2000年4月6-8日磁暴期间观测区域的电离层状态.结果表明,在4月7日北京时间0200-0700之间,在中、低纬地区出现了较弱的电离层负相暴,与前一日相比,最大TEC之差在-8TECU左右;在北京时间0700之后,在较高纬度地区开始出现强烈的电离层负相暴,并且该负相暴随着时间逐渐增强;但在北京时间0700-0900之间,在低纬地区出现了电离层正相暴.在一定时间内较高纬度地区的负相暴逐渐增强并向南移动而低纬地区的正相暴经历了增强到减弱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暴 电离层 TEC预测 GPS 2000 46日至8日
下载PDF
2000年4月6日磁暴期间磁扰变化在低纬子午链的纬度效应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少峰 杜爱民 +1 位作者 高玉芬 韩德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1-469,共9页
利用低纬地磁子午链上H和D分量的分均值数据 ,分析了 2 0 0 0年 4月 6日磁暴期间磁扰变化的纬度效应 .主要特点是 :(1 )急始期间H分量急始跃变幅随磁纬降低而减小 ,且急始变幅的下降率随磁纬降低而逐渐增大 ;(2 )初相期间H分量第 2峰值... 利用低纬地磁子午链上H和D分量的分均值数据 ,分析了 2 0 0 0年 4月 6日磁暴期间磁扰变化的纬度效应 .主要特点是 :(1 )急始期间H分量急始跃变幅随磁纬降低而减小 ,且急始变幅的下降率随磁纬降低而逐渐增大 ;(2 )初相期间H分量第 2峰值的变幅和初相持续时间随磁纬降低而减小 ;(3)主相期间H分量迅速减小 ,并随纬度降低最大变幅明显增加 ;(4)恢复相H分量呈两阶段上升趋势 ,前一阶段迅速上升 ,后一阶段上升速度明显减小 .最后对这些磁扰变化的纬度效应与空间电流体系的密切关系作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 4 磁暴 磁扰变化 低纬子午链 纬度效应
下载PDF
2014年2月12日于田Mw6.9地震破裂过程初步反演:兼论震源机制对地震破裂过程反演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张勇 许力生 +1 位作者 陈运泰 汪荣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通过反演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W6.9地震的远震波形记录,比较和分析了各种断层面倾角的破裂过程模型,于震后2.2小时确定并发布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并讨论了震源机制不确定性对破裂过程反演的影响.根据所确定的破裂模型可知,2014... 通过反演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W6.9地震的远震波形记录,比较和分析了各种断层面倾角的破裂过程模型,于震后2.2小时确定并发布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并讨论了震源机制不确定性对破裂过程反演的影响.根据所确定的破裂模型可知,2014年于田MW6.9地震的滑动量分布比较集中,具有朝西南延伸的优势破裂方向的特征.这一特征与该地震的余震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形反演 破裂过程 2014212日于田Mw6 9地震
下载PDF
1948—2001年全球陆地6—8月降水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先香 施能 炎利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1-209,共9页
采用 PREC/ L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 ,研究了 194 8— 2 0 0 1年全球陆地 6— 8月降水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 ,在该时段内 ,6— 8月降水量较大的区域是全球几个主要的季风区 ,而且季风区的降水均方差较大 ;全球陆地 6— 8月降水... 采用 PREC/ L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 ,研究了 194 8— 2 0 0 1年全球陆地 6— 8月降水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 ,在该时段内 ,6— 8月降水量较大的区域是全球几个主要的季风区 ,而且季风区的降水均方差较大 ;全球陆地 6— 8月降水量以负趋势为主要特征 ,降水量明显减少的区域是 :热带非洲 ,中国的淮河以北 ,俄罗斯的东部 ,中、西西伯利亚 ,朝鲜 ,南亚等 8个区域 ;降水量增加的区域是 :加拿大北部、格陵兰中部等 4个区域 ;全球 36个纬度带中共有 12个纬度带 6— 8月降水量趋势变化达到了 0 .0 5显著性水平的 Monte Carlo检验 ,但是只有 1个纬度带 (6 5~ 6 0°S)是正趋势。全球陆地 6— 8月降水量正趋势的范围是很小的。初步探讨了 ENSO与全球陆地6— 8月降水量趋势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8-2001 6-8 陆地 降水资料 季风区 长期变化 时空特征
下载PDF
2000年6月4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部M_s8.0地震的震源机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许力生 陈运泰 周云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2-469,共8页
用全球地震台网的长周期地震仪记录到的远场体波,反演了2000年6月4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部Ms8.0地震的矩张量解.这个解比USGS、Harvard CMT和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得到的矩张量解更为合理.该地震矩张量的最佳双力偶分量为1.5X1021Nm,补... 用全球地震台网的长周期地震仪记录到的远场体波,反演了2000年6月4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部Ms8.0地震的矩张量解.这个解比USGS、Harvard CMT和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得到的矩张量解更为合理.该地震矩张量的最佳双力偶分量为1.5X1021Nm,补偿线性矢量偶极分量为1.2X1020N·m,爆炸分量为-5.9X1019N·m.震源机制主要是左旋走滑,带有很小的逆冲倾滑分量.节面Ⅰ走向为199°,倾角为82°,滑动角为5°;节面Ⅱ走向为109°,倾角为85°,滑动角为172°.P轴方位角为154°,倾角为2°;T轴方位角为64°,倾角为10°;B轴方位角为256°,倾角为80°.该地震的P波显示了明显的方向性效应.P波的这种多普勒效应表明,走向199°的节面为断层面.地震是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单侧破裂的,破裂传播方向几乎垂直于爪哇海沟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 6 印度尼西亚 苏门答腊地震 地震矩张量 震源机制 方向性效应
下载PDF
2000年6月4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部M_S8.0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云好 许力生 陈运泰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1-229,共9页
利用全球地震台网的长周期地震仪记录到的远震体波反演了 2 0 0 0年 6月 4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部MS8 0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从P波和S波提取的震源时间函数的方向性效应都清楚地表明 :走向为 199°的节面为断层面 ,地震是从东北... 利用全球地震台网的长周期地震仪记录到的远震体波反演了 2 0 0 0年 6月 4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部MS8 0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从P波和S波提取的震源时间函数的方向性效应都清楚地表明 :走向为 199°的节面为断层面 ,地震是从东北向西南方向的单侧破裂。这次地震破裂持续了约 16s。破裂区长约 95km ,宽约 6 0km ,平均静态位错约 11m ,最大静态位错达2 7m。平均静态应力降约为 90MPa ,最大静态应力降达 2 2 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 6 印度尼西亚 苏门答腊地震 震源时间函数 破裂过程 滑动 应力降 P波 S波
下载PDF
2020年6月26日于田M_(S)6.4地震震源区震源机制解及发震构造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钧 左可桢 赵翠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62-2373,共12页
利用国家区域台网23个台P、S波到时资料及区域台网12个宽频带波形数据,对新疆于田地区2008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8日期间的地震展开重定位.对2020年6月26日于田M_(S)6.4主震、M_(S)4.6前震和M_(S)4.5余震展开震源机制解求解.综合震源区... 利用国家区域台网23个台P、S波到时资料及区域台网12个宽频带波形数据,对新疆于田地区2008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8日期间的地震展开重定位.对2020年6月26日于田M_(S)6.4主震、M_(S)4.6前震和M_(S)4.5余震展开震源机制解求解.综合震源区历史震源机制解对于田地区地震活动展开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2020年6.26于田地震的发震断裂是阿尔金断裂带西段SN向正断层活动系统中一条位于琼木孜塔格峰以东山麓地带的NNE走向的拉张型断裂,质心深度6 km,矩震级M_(W)6.1,余震活动尺度小于20 km.M_(S)4.6前震和M_(S)4.5余震的机制解与主震一致,均为正断层性质;(2)除2014年M_(S)7.3地震及其余震表现为左旋走滑活动外,2008年M_(S)7.3、2012年M_(S)6.2以及2020年M_(S)6.4都是位于康西瓦断裂和郭扎措断裂之间正断层地震.这种正断层的存在与地质研究给出的阿尔金断裂西段的康西瓦断裂和郭扎措断裂之间存在一组SN向活动的次级正断层相吻合.阿尔金断裂带以西的地震活动表现出多条近NS向集中展布的地震条带,NS向次级断层活动明显.2008年以来阿尔金断裂带西段的构造活动以这些次级断层的活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西段 2020626日于田M_(S)6.4地震 重定位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下载PDF
1948—2001年全球大尺度区域6~8月降水的长期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先香 施能 +1 位作者 顾骏强 高鸿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24-830,共7页
研究了1948—2001年南、北半球及欧亚大陆、非洲大陆、澳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中国7个大尺度区域6~8月降水的长期趋势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南、北半球6~8月的降水都为负趋势,但南半球降水的负趋势在统计上... 研究了1948—2001年南、北半球及欧亚大陆、非洲大陆、澳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中国7个大尺度区域6~8月降水的长期趋势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南、北半球6~8月的降水都为负趋势,但南半球降水的负趋势在统计上不显著。在54年的时间段内,南半球6~8月降水的递减速度为0.12mm/a,仅为北半球同期降水减幅(0.24mm/a)的一半。南、北半球6~8月降水量年代际尺度的振荡都非常明显,但是,南、北半球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明显不同。目前北半球仍是在少雨时间段,而南半球处在降水量正常或多雨的时间段。分析还表明,非洲大陆6~8月降水的年代际特征最明显,降水的负趋势也最为显著;欧亚大陆6~8月降水也有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与明显的负趋势变化;澳洲大陆6~8月降水的年际变化明显,年代际变化相对来说要小得多;北美大陆6~8月降水的年际变化明显,但无明显的趋势变化。此外,分析了大尺度区域6~8月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部分区域大尺度降水量之间有明显的联系;分析了中国夏季降水的长期变化,发现中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明显,但无明显的趋势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半球 大尺度区域 6~8降水 代际变化 趋势
下载PDF
1911年2月1日福建德化4(3/4)级地震的考证及同年2月6日江西九江5级地震的质疑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松建 郑剑华 +2 位作者 陈为伟 张颖 郑潮辉 《震灾防御技术》 2012年第2期180-183,共4页
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和考证,认为1911年2月1日福建德化县城关发生了一次破坏性地震,震中烈度Ⅵ度,震级344。同时分析了《时报》宣统三年正月二十九日第3页刊载的地震事件可能是指福建省德化县城关地震,而不是江西省九江发生的地震事件... 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和考证,认为1911年2月1日福建德化县城关发生了一次破坏性地震,震中烈度Ⅵ度,震级344。同时分析了《时报》宣统三年正月二十九日第3页刊载的地震事件可能是指福建省德化县城关地震,而不是江西省九江发生的地震事件,因此对同年2月6日江西九江5级地震存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191121日德化4 3/4级地震 福建德化 考证
下载PDF
2020年6月9日中卫M_(L)3.4地震的震源机制及其中心解的测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英才 曾宪伟 +1 位作者 王银 崔瑾 《地震科学进展》 2021年第6期258-265,共8页
2020年6月9日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发生M_(L)3.4地震,该地震发生在1709年中卫南7½级地震的极震区内,且震中位于以往弱震相对偏少的地区。本文利用宁夏区域地震台网的波形记录,采用gCAP方法反演了2020年6月9日中卫ML3.4地震的震源机... 2020年6月9日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发生M_(L)3.4地震,该地震发生在1709年中卫南7½级地震的极震区内,且震中位于以往弱震相对偏少的地区。本文利用宁夏区域地震台网的波形记录,采用gCAP方法反演了2020年6月9日中卫ML3.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及震源矩心深度,并用Hash方法计算其震源机制解,且得出了两种方法的震源机制中心解。结果表明,gCAP方法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I走向255°,倾角79°,滑动角−20°;节面II走向348°,倾角70°,滑动角−168°,震源矩心深度为12 km。而Hash方法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I走向344°,倾角89°,滑动角176°;节面II走向74°,倾角86°,滑动角1°。两种方法的震源机制中心解为:节面I走向255°,倾角87°,滑动角−11°;节面II走向346°,倾角80°,滑动角−176°,主压应力轴走向主要为NE向,其中gCAP方法结果与震源机制中心解的最小空间旋转角相对最小,为12.09°。结合过去地质构造资料,推测2020年6月9日中卫M_(L)3.4地震的主要错动方式为左旋走滑,且断层面为NEE向节面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069日中卫M_(L)3.4地震 gCAP方法 Hash方法 震源机制 震源机制中心解
下载PDF
气温偏高降水偏少 局地旱情持续或发展 2005年4月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风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2005 旱情 偏高 平均降水量 强对流天气 平均气温 雷州半岛 部分地区 天气过程 北方地区 雨雪天气 华北地区 西北地区 4 6mm 农作物 同期 大风 甘肃 沙尘 冰雹
下载PDF
2000—2004年6月某医院肿瘤出院病人统计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颜杰 王勇 李玉 《中国医院统计》 2005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了解2000—2004年6月广州市某医院肿瘤出院病人患病及死亡特点,为广州及周边地区的肿瘤防治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方法提取2000—2004年6月医院电子病案数据库中肿瘤出院病人的资料,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4年... 目的了解2000—2004年6月广州市某医院肿瘤出院病人患病及死亡特点,为广州及周边地区的肿瘤防治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方法提取2000—2004年6月医院电子病案数据库中肿瘤出院病人的资料,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4年肿瘤患者逐年增多,比重加大,病死率下降;肿瘤对男性威胁更大;恶性肿瘤比重和病死率都较高;不同年龄段高发恶性肿瘤病种不同;肿瘤死亡全是危重患者。结论建议中年以上人群(尤其男性)应定期体检,尽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46 出院病人 统计分析 医院 SPSS软件 恶性肿瘤 病案数据库 不同龄段 死亡特点 基础数据 肿瘤防治 周边地区 肿瘤患者 危重患者 肿瘤死亡 定期体检 病死率 广州市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比重 男性
下载PDF
全球大地震及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2002年4~6月)
18
作者 冯浩 高艳玲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7-159,共3页
关键词 全球大地震 中国 地震目录 2002 4 5 6 发震时间 震级 震中位置
下载PDF
2011年6月4—6日贵州省连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新建 杨忠明 陈贞宏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6期185-188,共4页
应用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卫星、雷达、探空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4—6日贵州省一次大范围连续性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性暴雨过程是在500 h Pa中高纬巴尔喀什湖到贝加尔湖之间阻塞高压和中低纬... 应用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卫星、雷达、探空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4—6日贵州省一次大范围连续性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性暴雨过程是在500 h Pa中高纬巴尔喀什湖到贝加尔湖之间阻塞高压和中低纬西太平洋副高稳定维持的背景下,在地面存在静止锋,中低层有低涡切变维持在川黔之间,850 h Pa贵州以南、以东地区维持强劲的低空西南急流的形势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和中尺度对流辐合体MCC在贵州中西部和南部重复出现的情况下产生的。MCS和MCC产生于静止锋的西端,出现在下垫面为高温高湿的区域,强降水回波主要出现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暴雨 低空急流 冷空气侵入 贵州省 201164-6
下载PDF
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病毒的实验室监测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
20
作者 屠宇平 杨小平 《疾病监测》 CAS 2005年第3期165-166,共2页
关键词 脊灰野病毒 疫苗衍生病毒 实验室监测 20031 20046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