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榕江河口冲积平原的沉积特征及其对灾害气候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
12
1
作者
余凤玲
Adam D.Switzer
+2 位作者
郑卓
王福
黄昭权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1-1182,共12页
本文通过对榕江下游汕头市牛田洋南北两岸的2个钻孔进行^(210)Pb测年,建立了榕江河口冲积平原近代沉积物年代序列。并结合这2个钻孔沉积物粒度和微古生物指标,探讨了近150年来榕江冲积平原的沉积特征及其对灾害性气候的响应。沉积物粒...
本文通过对榕江下游汕头市牛田洋南北两岸的2个钻孔进行^(210)Pb测年,建立了榕江河口冲积平原近代沉积物年代序列。并结合这2个钻孔沉积物粒度和微古生物指标,探讨了近150年来榕江冲积平原的沉积特征及其对灾害性气候的响应。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显示,榕江冲积平原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沉积物分选性差,牛田洋南岸沉积物(Core 1)颗粒稍细于北岸(Core 2)。由于南岸受潮流影响较北岸强烈,因此南岸粘土质粉砂层含有孔虫(Ammonia spp.和Elphidium spp.);而北岸则仅在钻孔底部一个样品中发现有孔虫(Ammonia sp.)。上述粘土质粉砂沉积为正常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间隔其间的是颗粒较下覆和上伏层相对粗的砂层。这些砂层在牛田洋南岸以细砂为主,分选性很差,峰态狭窄,^(210)Pb_(exc)活性低,不含有孔虫,钻孔顶部和底部的细砂层中见大量贝壳碎屑;牛田洋北岸的砂层以中、粗砂为主,分选性很差,峰态多为宽,^(210)Pb_(exc)活性低,不含有孔虫。这些砂层呈现出显著的陆源沉积特征,很可能是在洪水期间形成的洪水沉积层。因为组成这些砂层的粗颗粒物质只有在洪水期间经异常强大的径流输送才能到达牛田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这些洪水沉积层重建的榕江冲积平原地区历史洪水事件与实际观测的强台风事件在发生年份上较为吻合,如1922年、1969年和2006年等。由于榕江流域的洪水事件多由台风导致,因而这些洪水沉积层可以用来指示历史强台风事件。为估计该区历史强台风的发生周期,我们对时间序列相对长的Core 1的粒度参数进行频谱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强台风事件有较为显著的50年和120年周期,从而预测接下来的20年仍为强台风频发期。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榕江冲积平原沉积对台风洪水响应敏感,是重建该地区长时间尺度灾害性台风气候的重要载体之一;建议将该区的洪水沉积与滨海地区的风暴潮沉积相结合,二者互相补充以取得更高分辨率的古台风记录,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为潮汕地区防灾抗灾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最后,本文还初步探讨了榕江冲积平原沉积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近150多年来牛田洋沉积速率逐渐增大,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0.33cm/a,增加到20世纪30~80年代期间的1.36cm/a,以及20世纪末80年代后的3.22cm/a。本研究认为造成该地区沉积速率快速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围海造田活动的不断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沉积
台风
粒度分析
2010pb测年
牛田洋
榕江三角洲
潮汕平原
原文传递
题名
榕江河口冲积平原的沉积特征及其对灾害气候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
12
1
作者
余凤玲
Adam D.Switzer
郑卓
王福
黄昭权
机构
Earth Observatory of Singapore
Division of Earth Sciences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1-1182,共12页
基金
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the 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Singapore)颁发给Adam D.Switzer博士的NRF研究项目(编号:NRF-RF2010-04)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授予余凤玲博士的青年访问学者野外经费(批准号:2010-2012)共同资助
文摘
本文通过对榕江下游汕头市牛田洋南北两岸的2个钻孔进行^(210)Pb测年,建立了榕江河口冲积平原近代沉积物年代序列。并结合这2个钻孔沉积物粒度和微古生物指标,探讨了近150年来榕江冲积平原的沉积特征及其对灾害性气候的响应。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显示,榕江冲积平原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沉积物分选性差,牛田洋南岸沉积物(Core 1)颗粒稍细于北岸(Core 2)。由于南岸受潮流影响较北岸强烈,因此南岸粘土质粉砂层含有孔虫(Ammonia spp.和Elphidium spp.);而北岸则仅在钻孔底部一个样品中发现有孔虫(Ammonia sp.)。上述粘土质粉砂沉积为正常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间隔其间的是颗粒较下覆和上伏层相对粗的砂层。这些砂层在牛田洋南岸以细砂为主,分选性很差,峰态狭窄,^(210)Pb_(exc)活性低,不含有孔虫,钻孔顶部和底部的细砂层中见大量贝壳碎屑;牛田洋北岸的砂层以中、粗砂为主,分选性很差,峰态多为宽,^(210)Pb_(exc)活性低,不含有孔虫。这些砂层呈现出显著的陆源沉积特征,很可能是在洪水期间形成的洪水沉积层。因为组成这些砂层的粗颗粒物质只有在洪水期间经异常强大的径流输送才能到达牛田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这些洪水沉积层重建的榕江冲积平原地区历史洪水事件与实际观测的强台风事件在发生年份上较为吻合,如1922年、1969年和2006年等。由于榕江流域的洪水事件多由台风导致,因而这些洪水沉积层可以用来指示历史强台风事件。为估计该区历史强台风的发生周期,我们对时间序列相对长的Core 1的粒度参数进行频谱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强台风事件有较为显著的50年和120年周期,从而预测接下来的20年仍为强台风频发期。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榕江冲积平原沉积对台风洪水响应敏感,是重建该地区长时间尺度灾害性台风气候的重要载体之一;建议将该区的洪水沉积与滨海地区的风暴潮沉积相结合,二者互相补充以取得更高分辨率的古台风记录,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为潮汕地区防灾抗灾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最后,本文还初步探讨了榕江冲积平原沉积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近150多年来牛田洋沉积速率逐渐增大,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0.33cm/a,增加到20世纪30~80年代期间的1.36cm/a,以及20世纪末80年代后的3.22cm/a。本研究认为造成该地区沉积速率快速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围海造田活动的不断加强。
关键词
洪水沉积
台风
粒度分析
2010pb测年
牛田洋
榕江三角洲
潮汕平原
Keywords
typhoons, flood deposits, particle size analysis, 210
pb
dating, Niutianyang, Rongjiang River,Chaoshan plain,Southern China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P941.75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榕江河口冲积平原的沉积特征及其对灾害气候事件的响应
余凤玲
Adam D.Switzer
郑卓
王福
黄昭权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