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前后姑咱台四分量钻孔应变时频特征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刘琦 张晶 +1 位作者 池顺良 闫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0-779,980,共10页
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前,四川省姑咱台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再度记录到类似于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的高频应变畸变信号.为了对该畸变信号各频率成分的时频演化特征进行细致分析,讨论应变异常的可信度及其与芦山地震的相关性,本文利用... 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前,四川省姑咱台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再度记录到类似于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的高频应变畸变信号.为了对该畸变信号各频率成分的时频演化特征进行细致分析,讨论应变异常的可信度及其与芦山地震的相关性,本文利用S变换方法对应变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时频域中共出现两簇高能量异常,一簇开始于2012年10月并持续了约4个月,另一簇则开始于芦山MS7.0地震前数天.同时段远震的影响及施工干扰并不能构成该异常的主体,因此该异常可信度较高.异常中包含了周期由数分钟至数小时的信号成分,其中较短周期的信号成分震前出现较晚,震后衰减较快.震后异常信号的整体能量开始逐步衰减,异常信号成分减少,至2013年8月末应变观测记录已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整个应变异常显示的时频演化过程与芦山MS7.0地震具有较高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3年芦山ms7.0地震 钻孔应变 S变换 地震前兆 慢滑移
下载PDF
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空间分布机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晨艺 石富强 +4 位作者 季灵运 杨宜海 苏利娜 杨敏 郑怡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26,共20页
对甘东南地区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特征进行总结梳理。根据活动构造单元对地球物理观测台站进行区域划分,统计了相关构造单元上异常的数量和百分比,以及不同学科震前异常数量、百... 对甘东南地区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特征进行总结梳理。根据活动构造单元对地球物理观测台站进行区域划分,统计了相关构造单元上异常的数量和百分比,以及不同学科震前异常数量、百分比、异常持续时间等特征,并对异常的空间分布和机理进行分析,讨论了活动构造对异常分布的影响、异常强度与震源机制及断层应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比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百分比高,两次地震的震前电磁异常和跨断层水准测量异常均较为显著,而流体异常不明显;②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分布与活动构造相关,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震前异常主要集中在东昆仑-西秦岭断裂带和六盘山-海原断裂带,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震前异常则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和东昆仑-西秦岭断裂带;③两次地震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分布均与GNSS速度场分布特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④安德森断层应力模式解释了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逆冲型)比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走滑型)的形成需要更多的应力积累,因此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虽然震级较小但震前异常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 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 观测异常 地震预测
下载PDF
Emergency Response to the MS7.0 Jiuzhaigou,Sichuan Earthquake,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Disasters in the Stricken Area in Gansu Province
3
作者 Shi Yucheng Jing Tianxiao Gao Xiaom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2期189-199,共11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ponse process of the Gansu Earthquake Agency during the Jiuzhaigou M_S7.0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including earthquake emergency disposal procedures,information reports,disaster inv...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ponse process of the Gansu Earthquake Agency during the Jiuzhaigou M_S7.0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including earthquake emergency disposal procedures,information reports,disaster investigation and intensity assessment,seismic monitoring and trend determination,and emergency dissemination.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 damage in the quake-hit areas of Gansu Province,draws some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s and summarize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quake-hit areas of Gansu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uzhaigou m s7.0 earthquake SICHUAN PROVINCE earthquake response earthquake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Seismic Damage from the MS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in the Area between Songpan and Jiuzhaigou
4
作者 Yan Zhaolun Peng Xiaobo +1 位作者 Li Shuguang Hong Haichu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2期173-188,共16页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eatures of the buildings and analyzes the seismic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uzhaigou M_S7. 0 earthquake in the area between Songpan and Jiuzhaigou. New buildings (especially the frame ...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eatures of the buildings and analyzes the seismic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uzhaigou M_S7. 0 earthquake in the area between Songpan and Jiuzhaigou. New buildings (especially the frame structure) had good anti-seismic performance,but brick-wood structures and brick-concrete structures sustained large amounts of damage in the earthquake. By computing the seismic damage index,we found that the seismic damage index of the frame structure was far less than that of civil structures and brick-wood structures. The seismic damage index of frame structures were all zero in the Ⅵ area,and increased rapidly with the increase of intensity,but the increasing range was reduced. We also discussed how to evaluate the intensity in areas where there was a lack of buildings or there was only one structure type,which can be referenced in future field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uzhaigou m s7.0 earthquake SEISmIC DAmAGE CHARACTERISTICS earthquake INTENSITY DAmAGE index earthquake investigation
下载PDF
2013年四川芦山M_(S)7.0地震仪器烈度与调查烈度对比分析
5
作者 杜方 李俊 +5 位作者 江鹏 朱永莉 李萍萍 苏金蓉 梁明剑 吴江 《四川地震》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基于2013年四川芦山M_(S)7.0地震宏观调查点、调查烈度和强震仪记录数据,采用四川省地震局强震动监测技术组计算得到的各台仪器烈度值,绘制了芦山M_(S)7.0地震宏观调查点与调查烈度等震线和仪器烈度等值线分布图,分析了芦山M_(S)7.0地... 基于2013年四川芦山M_(S)7.0地震宏观调查点、调查烈度和强震仪记录数据,采用四川省地震局强震动监测技术组计算得到的各台仪器烈度值,绘制了芦山M_(S)7.0地震宏观调查点与调查烈度等震线和仪器烈度等值线分布图,分析了芦山M_(S)7.0地震的仪器烈度与调查烈度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仪器烈度与调查烈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仪器烈度Ⅵ度点在调查烈度Ⅵ度以上区域总体占比为88.24%,仪器烈度Ⅶ度点在调查烈度Ⅶ度以上区域内总体占比为81.82%;仪器烈度的等值线高值范围可较好展示出地震灾害的程度;仪器烈度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可表征芦山M_(S)7.0的发震断裂的控制作用,仪器烈度的等值线区总体呈现沿龙门山断裂带方向相对于垂直方向衰减慢;仪器烈度的等值线区发震断裂上盘影响范围相对发震断裂下盘影响范围大;仪器烈度分布与调查烈度分布既有对应关系又存在差异,这在震后短时间内灾区的震灾信息尚不清楚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对可能的震害涉及范围、人员伤亡分布、经济损失和生命线工程等损失作出预估,仪器烈度分布可以为应急救援决策、救灾方案制定和救灾力量部署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_(S)7.0地震 调查烈度 仪器烈度 强震动 地震灾害
下载PDF
2022年四川芦山M_(S)6.1地震前应力状态研究
6
作者 张致伟 曾宪伟 +4 位作者 王迪 路茜 王玮铭 杨鹏 龙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3-492,共10页
为研究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M_(S)6.1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3年芦山M_(S)7.0主震及M_(S)≥5.0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基于应力张量方差与b值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芦山M_(S)6.1地震的力学机制和震源区的应力状态。结果表... 为研究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M_(S)6.1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3年芦山M_(S)7.0主震及M_(S)≥5.0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基于应力张量方差与b值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芦山M_(S)6.1地震的力学机制和震源区的应力状态。结果表明:2022年芦山M_(S)6.1地震震源机制表现出与2013年芦山M_(S)7.0主震和5级余震相似的逆冲型破裂特征,压应力轴方位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区域应力场一致。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后震中及附近的应力张量方差和b值长期处于低值状态,2022年芦山M_(S)6.1地震前震中及附近出现了应力张量方差和b值的低值异常,表明芦山余震区处于较高的应力水平。分析认为:巴颜喀拉块体持续东向运动受到华南块体的阻挡,震中所在区域长期受挤压逆冲作用,从而使芦山余震区长期处于应力积累的状态,芦山M_(S)6.1地震也是在这种动力学背景下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_(S)6.1地震 芦山m_(S)7.0地震 震源机制解 应力张量方差 B值 应力状态
下载PDF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震源区背景噪声源特征分析
7
作者 刘艺璇 周元泽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1-736,共16页
应用背景噪声互相关信息研究强震前后地下介质波速变化时,噪声源的方位性特征会影响互相关函数形态,从而对波速变化有效估计造成影响。本文使用2013年芦山M_(S)7.0地震震源区附近的天全台(TQU) 2013年全年的连续波形记录,计算其垂直分... 应用背景噪声互相关信息研究强震前后地下介质波速变化时,噪声源的方位性特征会影响互相关函数形态,从而对波速变化有效估计造成影响。本文使用2013年芦山M_(S)7.0地震震源区附近的天全台(TQU) 2013年全年的连续波形记录,计算其垂直分量的噪声功率谱概率密度函数,分析背景噪声源能量强度特征;并通过频域极化法计算噪声源极化率以及极化方位角的概率密度函数,研究噪声源的极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小于0.05Hz的长周期噪声源种类较多,且具有噪声能量强度和极化程度较高、极化方位性明显的特点;第一类地脉动(0.05~0.1Hz)极化方位角为30°和210°,噪声能量较低;第二类地脉动(0.1~0.5Hz)极化方位角分布在150°~210°,噪声能量较高,且其能量强度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大于1Hz的高频噪声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噪声能量水平受人类活动强弱影响明显。因此,即使在远离海洋的大陆地区,在利用背景噪声监测局部波速变化时,应注意噪声强度以及噪声源方向性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背景噪声 芦山m_(S)7.0地震 功率谱密度 极化性 概率密度函数
下载PDF
丽江与芦山两次M_(S)7.0地震震例回溯研究及亚失稳特征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腊月 尹海权 +2 位作者 马伶俐 李智蓉 张超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1-472,共12页
基于川滇地区的跨断层观测资料,采用多种形变分析方法,针对川滇地区监测状况较好的1996年丽江、2013年芦山两次M_(S)7.0地震开展震例回溯研究,并以亚失稳理论及实验室结果为指导,归纳总结跨断层观测获得的断层运动在亚失稳阶段的时空变... 基于川滇地区的跨断层观测资料,采用多种形变分析方法,针对川滇地区监测状况较好的1996年丽江、2013年芦山两次M_(S)7.0地震开展震例回溯研究,并以亚失稳理论及实验室结果为指导,归纳总结跨断层观测获得的断层运动在亚失稳阶段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可能的表现形式,寻找区域范围内断层运动协同化现象,探索地震进入亚失稳状态的跨断层识别标志。结果表明:两次地震前,震源区在震前数年主要表现为弱变形的状态,可能是孕震晚期发震断层闭锁、断层近场应力应变积累趋于极限的表现。震源区边缘附近300 km范围内在震前数月至3年出现显著的断层形变异常,断层活动具有协同化现象,但仅个别跨断层场地观测到了与实验室岩石破裂失稳过程类似的图像,大多数场地仅仅观测到了稳态(线性阶段)、亚稳态(偏离线性阶段)特征,亚失稳态特征并不清晰,分析可能与跨断层场地所处的构造位置及观测周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m_(S)7.0地震 芦山m_(S)7.0地震 跨断层观测 震例回溯 亚失稳特征 川滇地区
下载PDF
芦山M_(s)7.0、玛多M_(s)7.4地震前大地电场异常变化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玉红 李霞 +3 位作者 冯丽丽 刘磊 苏维刚 孙玺皓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S01期86-89,共4页
1研究背景岩石破裂实验结果表明,地震是应力持续加载并最终导致岩体突然张裂、断裂和错动的结果,伴随着应力应变的持续积累,岩土介质的物性参数会发生变化,在孕震晚期会产生电磁辐射,而且,地电场在多次中强地震前具有中短期异常。因此,... 1研究背景岩石破裂实验结果表明,地震是应力持续加载并最终导致岩体突然张裂、断裂和错动的结果,伴随着应力应变的持续积累,岩土介质的物性参数会发生变化,在孕震晚期会产生电磁辐射,而且,地电场在多次中强地震前具有中短期异常。因此,开展大地电场观测与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地壳构造运动规律,同时对地震灾害短临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芦山m_(s)7.0地震 玛多m_(s)7.4地震 大地电场岩体裂隙模型 特征
下载PDF
汶川M_(S) 8.0、芦山M_(S) 7.0地震晚期显著余震的“窗口”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致伟 路茜 +1 位作者 杨鹏 王迪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341-344,共4页
1研究背景地震窗是一些频度较高、地震丛集的小区域,如一些大震的余震区、经常发生小震群的区域等。这些区域对构造应力场的变化比较敏感,其地震频度或应变能等的异常变化有可能反映周边区域的应力场变化,从而可用以提取周围区域发生中... 1研究背景地震窗是一些频度较高、地震丛集的小区域,如一些大震的余震区、经常发生小震群的区域等。这些区域对构造应力场的变化比较敏感,其地震频度或应变能等的异常变化有可能反映周边区域的应力场变化,从而可用以提取周围区域发生中强地震的前兆信息(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2020)。早期研究发现华北邢台、海城、唐山3次强震的余震序列可作为监视华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孕育的“窗口”(王泽皋,1979;姜秀娥等,1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_(S)8.0、芦山m_(S)7.0地震显著余震 中等地震 “窗口”效应
下载PDF
基于泰勒多项式拟合模型研究芦山M_(S) 7.0地震地磁场异常演化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建国 张双凤 +1 位作者 晁福林 张明东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126-128,共3页
1引言电磁学方法是国内外公认的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地震监测预测方法之一。震前电磁信号异常已被越来越多震例记录到(范莹莹等,2010;刘奕君等,2014;Zhang et al,2017),这为地震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能。地震电磁异常是指伴随地震孕育过程而产... 1引言电磁学方法是国内外公认的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地震监测预测方法之一。震前电磁信号异常已被越来越多震例记录到(范莹莹等,2010;刘奕君等,2014;Zhang et al,2017),这为地震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能。地震电磁异常是指伴随地震孕育过程而产生的电磁辐射源释放的某种电磁信号,由于电磁辐射是直接来自震源的信息,电磁波的趋肤深度大于震源深度,且趋肤深度取决于频率和介质电性结构,因此震前观测到的地下电磁异常源于孕震区的概率较大,且一般该异常又在地震孕育后期出现(李琪等,2008;张建国等,2013)。因此,电磁信号异常具有临震预测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_(S)7.0地震 泰勒多项式 地磁日变模型 异常演化 地震预测
下载PDF
九寨沟7.0级地震中典型非结构构件震害特征 被引量:19
12
作者 孙得璋 黄勇 +2 位作者 杨振宇 林均岐 张仁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4,共8页
九寨沟7.0地震给九寨沟地区建筑结构及非结构构件造成了严重破坏。本文主要涉及调查区域包括漳扎镇、甲藩古城、若尔盖县阿西茸乡、求吉乡及包座乡等。主要调查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大跨空间结构以及木结构的非结构构件震害。此次调查... 九寨沟7.0地震给九寨沟地区建筑结构及非结构构件造成了严重破坏。本文主要涉及调查区域包括漳扎镇、甲藩古城、若尔盖县阿西茸乡、求吉乡及包座乡等。主要调查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大跨空间结构以及木结构的非结构构件震害。此次调查的结构多数是2000年以后建造,8度设防,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主体结构和非结构构件均未受到影响。在此次地震中,非结构构件大量损坏,破坏主要以框架、砌体填充墙开裂或变形或局部倒塌、吊顶脱落、地板隆起、吊顶设备掉落、玻璃震碎等震害为主。调查结果表明,与以往地震不同,Ⅷ度区内仅有的三个大跨度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一个结构出现节点破坏,此次地震中大跨空间结构非结构构件震损尤为明显,非结构构件设备损失最为严重。另一个不同于以往地震震害的是位于Ⅵ度区山坡上的木结构非结构震害明显比坡下要严重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7.0地震 非结构构件 汶川地震 设备 山坡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和芦山7.0级地震对周边断层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徐晶 邵志刚 +1 位作者 马宏生 张浪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49,共10页
采用分层粘弹性介质模型,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发生的两次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和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的同震位错和震后粘滞松弛效应引起的周边断裂带上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同震和震后效应均引起了芦山... 采用分层粘弹性介质模型,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发生的两次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和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地震)的同震位错和震后粘滞松弛效应引起的周边断裂带上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同震和震后效应均引起了芦山7.0级地震震中位置的库仑应力增加,有利于芦山地震的发生;汶川和芦山地震的同震和震后效应引起的周边各断层上的累积库仑应力变化分布显示,这两次大地震引起了其间的破裂空段的库仑应力显著增加;此外,累积库仑应力显著升高的断裂还有:鲜水河断裂带中段、灌县—安县断裂北段、文县断裂的一部分、平武—青川断裂北段、略阳—勉县断裂。累积库仑应力显著降低的断裂有:马尔康断裂、岷江断裂南端、虎牙断裂、龙泉山断裂北端、北川—映秀断裂北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断层相互作用 汶川8.0级地震 芦山7.0级地震
下载PDF
芦山7.0级地震前单台波速异常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隗永刚 陈学忠 +2 位作者 郭祥云 蔡一川 王恒信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利用芦山7.0级地震震中周边台站(CD2、MEK、GZA、MDS、HSH、JJS、XJI、DFU、EMS、JYA、YGD)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20日记录到的近震资料,采用单台波速比以及单台P波视速度、S波视速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波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2010年... 利用芦山7.0级地震震中周边台站(CD2、MEK、GZA、MDS、HSH、JJS、XJI、DFU、EMS、JYA、YGD)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20日记录到的近震资料,采用单台波速比以及单台P波视速度、S波视速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波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2010年底左右开始,震中附近区域的CD2、MEK、GZA、MDS、HSH、JJS台站同步出现了长达两年明显的P波视速度和S波视速度低值异常现象,且异常现象都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地区,单台波速比也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故多个台站同步出现长时间、明显的单台视速度低值异常现象,并且集中在某一断裂带附近时,则有可能是大震孕育的先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台波速比 P波视速度 S波视速度 芦山7 0级地震
下载PDF
探讨与汶川地震有关的焦点科学问题 被引量:9
15
作者 薛雷 秦四清 +2 位作者 杨百存 张珂 陈竑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5,共15页
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和新划定的3.6版汶川地震区,再次探讨了与2008年汶川地震有关的若干科学问题,包括该震是否为主震?该震、2013年芦山MS7.0地震、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之间关系?该震是否存在复发周期?该震发生前是否... 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和新划定的3.6版汶川地震区,再次探讨了与2008年汶川地震有关的若干科学问题,包括该震是否为主震?该震、2013年芦山MS7.0地震、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之间关系?该震是否存在复发周期?该震发生前是否存在显著物理前兆?该震与紫坪铺水库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并非汶川地震区当前地震周期主震,未来将发生MS8.0~8.3标志性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有直接联系且均与汶川地震密切相关,两者同为下一次标志性地震前的两次显著预震;汶川地震区标志性地震及其未来主震是否存在复发周期目前尚不能作出明确判断;在汶川地震前,由于自1995年12月18日后其震源体的物理状态长期保持近似不变,故不可能观测到显著的中长期与短临物理前兆;紫坪铺水库对汶川地震孕育过程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固段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九寨沟地震 复发周期 地震前兆 紫坪铺水库
下载PDF
2013年Ms 7.0级中国芦山地震断层曲面模型的构建及其滑动分布的大地测量反演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才军 周力璇 尹智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65-1672,共8页
根据中国芦山地震的余震序列分布和地质构造情况,联合GPS同震位移和水准测量数据,采用格网搜索法和方差分量估计(variance covariance component,VCE)方法建立了芦山地震的断层曲面模型。以建立的断层曲面模型为基础进行滑动分布反演,... 根据中国芦山地震的余震序列分布和地质构造情况,联合GPS同震位移和水准测量数据,采用格网搜索法和方差分量估计(variance covariance component,VCE)方法建立了芦山地震的断层曲面模型。以建立的断层曲面模型为基础进行滑动分布反演,反演结果表明此次地震以明显的逆冲滑动为主,存在左旋趋势,断层的滑动主要发生在4.56~18.25km深度范围内,最大滑动量为0.70m,在深度12.64km附近,释放的能量为8.77×10^(18) N/m(相当于Mw 6.57级)。对曲面模型进行棋盘检验,结果表明其能够较好地分辨出断层深度浅于13km的凹凸体,其面积最小为8km×8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3ms 7.0级中国芦山地震 GPS 水准测量 断层曲面模型 棋盘检验
原文传递
青藏块体7级地震相互关系研究初步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立明 徐辉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1-246,共6页
对 1910年以来缅甸转换构造区、滇西南旋转构造域等区域的 7级地震与青藏块体 7级地震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 ,青藏块体 7级地震之间具有明显的时空关联性 ;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时间上的成丛性、空间上的迁移性及丛内迁移... 对 1910年以来缅甸转换构造区、滇西南旋转构造域等区域的 7级地震与青藏块体 7级地震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 ,青藏块体 7级地震之间具有明显的时空关联性 ;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时间上的成丛性、空间上的迁移性及丛内迁移的有序性 ;大部分地震丛以缅甸转换构造区或滇西南地区 7级以上地震为牵头地震 ,沿两条路线向南北带及西藏地区迁移 ,具有较为完整的活动图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 成丛性 迁移性 地震活动 有序性 印度板块
下载PDF
丽江7.0级和唐山7.8级地震前形变场动态演化与异常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双绪 江在森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7年第4期40-45,共6页
对1996年丽江7.0级和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的形变场动态演化过程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两次强震前形变场均存在大范围垂直差异运动增强以及与构造相关的形变高梯度带(区);②震前数年(或更长)垂直形变场的趋势... 对1996年丽江7.0级和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的形变场动态演化过程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两次强震前形变场均存在大范围垂直差异运动增强以及与构造相关的形变高梯度带(区);②震前数年(或更长)垂直形变场的趋势改变,并出现形变局部化。结合强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研究了这两次地震前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与孕震形变的异常特征,认为与构造相关的强烈差异运动是孕震应变能积累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场 唐山市 地震 震级 地震前兆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与相关区域7级地震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立明 徐辉 张勇 《内陆地震》 2002年第3期260-265,共6页
对 1910年以来缅甸转换构造区、滇西南旋转构造域等区域的 7级地震与青藏块体 7级地震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青藏块体 7级地震的发生不是孤立的 ,与缅甸转换构造区和滇西南旋转构造域的 7级地震之间具有明显的时空关联性 ... 对 1910年以来缅甸转换构造区、滇西南旋转构造域等区域的 7级地震与青藏块体 7级地震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青藏块体 7级地震的发生不是孤立的 ,与缅甸转换构造区和滇西南旋转构造域的 7级地震之间具有明显的时空关联性 ;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时间上的成丛性、空间上的迁移性及丛内迁移的有序性 ;大部分地震丛以缅甸转换构造区或滇西南地区 7级以上地震为牵头地震 ,沿两条路线向南北带及西藏地区迁移 ,具有较为完整的活动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 7级地震 地震相关性 活动特征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姑咱地震台张应变异常信号与修路施工间关系探讨
20
作者 张凌空 牛安福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1期98-104,共7页
与2008年5月12日汶川M_(S)8.0地震时记录到的大量压应变异常信号不同,2013年4月芦山M_(S)7.0地震前后姑咱地震台钻孔应变仪记录到的却是显著张应变异常,特别是临震前几日信号大幅度突升,而该时段恰巧台站大门前进行修路施工,这究竟是地... 与2008年5月12日汶川M_(S)8.0地震时记录到的大量压应变异常信号不同,2013年4月芦山M_(S)7.0地震前后姑咱地震台钻孔应变仪记录到的却是显著张应变异常,特别是临震前几日信号大幅度突升,而该时段恰巧台站大门前进行修路施工,这究竟是地球物理异常还是干扰,一直有很大争议。研究发现,这些异常信号在时间上具有高度的准同步性,即都发生在白天8:00—10:00或7:30—17:00之间,这正是工人的上班时间,而自然力产生的异常应具有随机性特征,不应有较强规律性;其次,临震前的异常振幅比芦山地震本身产生的振幅还大2倍,将其视为地球物理异常也有违常理。又结合腾冲地震台钻孔应变观测干扰实例进行分析,认为尚不能排除该张应变异常为施工干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量钻孔应变仪 张应变异常信号 时间的准同步性 施工影响 芦山m_(S)7.0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