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ve efficacy of the 2014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 Gleason grading system in initially diagnosed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被引量:2
1
作者 Guang-Xi Sun Peng-Fei Shen +9 位作者 Xing-Ming Zhang Jing Gong Hao-Jun Gui Kun-Peng Shu Jiang-Dong Liu Jinge Zhao Yao-Jing Yang xue-Qin Chen Ni Chen Hao Zeng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73-578,共6页
We compared 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the 2014 and 2005 Gleason grading systems in 568 patients initially diagnosed with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PCa). Outcomes included the duration of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 We compared 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the 2014 and 2005 Gleason grading systems in 568 patients initially diagnosed with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PCa). Outcomes included the duration of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free survival (CFS)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Univariate analyses and log-rank tests were used to identify prognosis indicators and assess univariable differences in CFS and OS in Gleason score (GS) groups.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and area under the curves of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efficacy of the 2005 and 2014 ISUP grading systems. Univariate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2005 and 2014 grading systems were prognosticators for CFS and OS; both systems could distinguish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GS 6, GS 7, and GS 8-10. Using the 2014 criteria,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patient survival were observed between GS 3 + 4 and GS 4 + 3 or GS 8 and GS 9-10. 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the 2014 and 2005 grading systems was comparable for CFS and OS (P = 0.321). However, the 2014 grading system did not exhibit superior predictive efficacy in patients initially diagnosed with PCa and bone metastasis; trials using larger cohorts are required to confirm its predictive value.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ours is the first study to compare the 2005 and 2014 grading systems in initially diagnosed PCa with bone metastasis. At present, we recommend that both systems should be used to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P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ration-resistance prostate cancer-free survival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 grading system METASTASIS overall survival prostate cancer
原文传递
改进残差网络的肾细胞癌ISUP分级研究
2
作者 孙振铎 张明洋 +5 位作者 王向辉 赵磊 刘爽 崔振宇 杨昆 刘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术前预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的分级可有效评估患者的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但实现精准预测是目前本领域内的一项重要问题。该研究首先确定最优建模的CT类型与网络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 术前预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的分级可有效评估患者的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但实现精准预测是目前本领域内的一项重要问题。该研究首先确定最优建模的CT类型与网络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ccRCC的CT影像分级模型,具体包括:利用大卷积操作对图像进行原始特征提取,利用混合注意力模块通过计算特征图中当前空间和临近空间以及当前空间和远距离空间之间的信息交互获取更多有用的特征,使得原始图像特征图在通道维度与空间维度上进行自适应特征细化,利用四个深度卷积网络层提取图像深度特征,并利用改进通道注意力模块产生通道注意力特征图信息,提取更多通道上的交互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增强CT实质期图像和34层残差网络最有利于分级预测模型的开发,所提出的模型的总体加权准确率、AUC、精度、召回率和F1分数分别为90.8%、0.897、90.5%、90.8%、90.9%,各项指标优于其他常见网络结构,因此,该模型在预测ccRCC的国际泌尿病理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分级方面有良好的效能,对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和预后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 ISUP分级 CT 增强CT实质期 通道注意力 空间注意力
下载PDF
磁共振T2加权像、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参数在前列腺癌中的表现及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国际泌尿病理学会分级的相关性
3
作者 张蔓 吕军浩 +3 位作者 马辉 赵勤余 方旭俭 林沐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50-755,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T2加权像(T2WI)、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参数在前列腺癌中的表现及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6月在宜兴市中医医院就诊的82例前列腺病变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磁共振T2加权像(T2WI)、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参数在前列腺癌中的表现及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6月在宜兴市中医医院就诊的82例前列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前列腺癌患者5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比较不同患者T2WI、DCE⁃MRI序列参数。结果前列腺癌患者T2WI表现≥4分的比例为50.00%,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5);前列腺癌患者峰值时间(T_(max))为70541.44(45035.20,90655.41)ms,短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5),而最快强化率(R_(max))为(36.60±14.41),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5)。Ⅲ~Ⅳ期、ISUP分级≥4级、PSA水平≥50 ng/ml的前列腺癌患者T2WI表现≥4分的比例分别为62.50%、75.00%和63.16%,高于Ⅰ~Ⅱ期、ISUP分级≤3级和PSA水平<50 ng/ml患者(P<0.05);Ⅲ~Ⅳ期的前列腺癌患者T_(max)为68405.44(43506.43,82204.32)ms,短于Ⅰ~Ⅱ期患者(P<0.05),而R_(max)为(39.16±9.50),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ISUP分级≥4级的前列腺癌患者T_(max)为66504.32(43506.43,84053.12)ms,短于ISUP分级≤3级患者(P<0.05),而R_(max)为(40.38±9.75),高于ISUP分级≤3级患者(P<0.05);PSA水平≥50 ng/ml的患者T_(max)为63044.22(45035.20,82204.32)ms,短于PSA水平<50 ng/ml的患者(P<0.05),而R_(max)为(39.15±9.05),高于PSA水平<50 ng/ml的患者(P<0.05);T_(max)与PSA呈负相关(P<0.05),R_(max)与PSA呈正相关(P<0.05);T2WI表现和R_(max)与ISUP分级呈正相关(P<0.05),T_(max)与ISUP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T2WI、DCE⁃MRI序列参数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ISUP分级、PSA水平存在相关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T2加权像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国际泌尿病理学会分级
下载PDF
国际泌尿病理协会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系统基本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功伟 沈丹华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GS)系统主要特征。方法:分析667例前列腺癌GS、主要分级(PG)、次要分级(SG)以及第3种分级(TG)均值以及所占百分率。结果:前列腺癌GS、PG、SG以及TG值分别为(7.06±1.10)、(3.53... 目的:探讨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GS)系统主要特征。方法:分析667例前列腺癌GS、主要分级(PG)、次要分级(SG)以及第3种分级(TG)均值以及所占百分率。结果:前列腺癌GS、PG、SG以及TG值分别为(7.06±1.10)、(3.53±0.66)、(3.53±0.72)分以及(4.30±0.96)分。GS 5、6、7、8、9、10分分别占0.4%(3/677)、37.2%(252/677)、34.4%(233/677)、13.7%(93/677)、12.0(81/677)以及2.2%(15/677),其中GS≤6分占37.7%(255/677),而≥7分占62.3%(422/677);GS 3+3、4+3以及3+4分别占37.2%(252/677)、19.2%(130/677)以及15.2%(103/677);出现TG的病例占10.3%(70/677),其中3级占30.0%(21/70),4级占10.0%(7/70),5级占60.0%(42/70)。结论:ISUP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系统中GS较高;GS≤6分所占比例较低,而GS≥7所占比例较高;对于GS中TG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泌尿病理协会 前列腺癌 GLEASON评分 第3种分级
下载PDF
国际泌尿病理协会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系统穿刺活检标本病理形态分析及Gleason评分 被引量:2
5
作者 罗蓉 李麟 +2 位作者 吴嘉瑜 卢义生 吴建成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61-364,共4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穿刺活检标本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进行Gleason评分。方法:收集31例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标本,采用2005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修订标准进行评分(GS)。结果:Gleason 6分占16.1%(5/31),7分占61.3%(19/3...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穿刺活检标本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进行Gleason评分。方法:收集31例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标本,采用2005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修订标准进行评分(GS)。结果:Gleason 6分占16.1%(5/31),7分占61.3%(19/31),8~10分占22.6%(7/31)。以3级为主要结构占48.4%(15/31),次要结构占51.6%(16/31);以4级为主要结构占41.9%(13/31),次要结构占35.5%(11/31);以5级为主要结构成分9.7%(3/31),次要结构成分占12.9%(4/31)。GS=6分占16.1%(5/31),GS≥7分占83.9%(25/31)。结论:2005国际泌尿病理协会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系统,对于穿刺活检标本Gleason评分较高,其中3级和4级为常见结构,3级结构更为常见。修订后的Gleason分级系统判断标准明确,容易掌握,有助于对前列腺癌穿刺标本进行规范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穿刺活检 GLEASON分级 国际泌尿病理协会
下载PDF
The evolving Gleason grading system 被引量:2
6
作者 Ni Chen Qiao Zhou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58-64,共7页
The Gleason grading system for prostate adenocarcinoma has evolved from its original scheme established in the 1960s-1970s, to a significantly modified system after two major consensus meetings conducted by the Intern... The Gleason grading system for prostate adenocarcinoma has evolved from its original scheme established in the 1960s-1970s, to a significantly modified system after two major consensus meetings conduc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 Pathology (ISUP) in 2005 and 2014, respectively. The Gleason grading system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WHO classification of prostate cancer, the AJCC/ UICC staging system, and the NCCN guidelines a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 treatment decision. Both pathologists and clinicians ne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this grading system. We here briefly review the historical aspects of the original scheme and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Gleason grading system, focusing on major changes over the years that resulted in the modern Gleason grading system, which has led to a new "Grade Group" system proposed by the 2014 ISUP consensus, and adopted by the 2016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the pro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state adenocarcinoma Gleason grading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 pathology (ISUP) CONSENSUS
下载PDF
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影像表现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韩晔 任静 +4 位作者 肖遵健 焦建华 秦卫军 曹琪 宦怡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像诊断淋巴结包膜外侵犯(radiologic extranodal extension,rENE)与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Gleason评分、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分级分组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 目的探讨影像诊断淋巴结包膜外侵犯(radiologic extranodal extension,rENE)与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Gleason评分、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分级分组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N1期PCa患者病例,根据有无rENE表现分为rENE+与rENE−两组,其中rENE+组67例,rENE−组23例。采用Wilcoxon检验分析组间差异,计算两组间ISUP分级分组的相对风险(relative risk,RR)值,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rENE与Gleason评分和ISUP分级分组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Gleason评分和ISUP分级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NE+组患者ISUP 5的风险是rENE−组的2.6倍(RR=2.6,95%CI:1.477~3.676),rENE组患者ISUP≤3的可能是rENE+组的17.4倍(RR=17.4,95%CI:4.2~72.3)。Gleason评分、ISUP分级分组与rENE影像表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7(95%CI:0.363~0.688)、0.570(95%CI:0.367~0.716)。结论rENE与PCa患者Gleason评分、ISUP分级分组正相关,相较于rENE−患者,rENE+患者的原发灶恶性程度更高。rENE有望用于无创评估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头颈部鳞癌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磁共振成像 GLEASON评分 ISUP分级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64排多层螺旋CT直接征象与病理学分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程蛰承 李志坚 +1 位作者 徐骥 方威 《肿瘤影像学》 2019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64排多层螺旋CT直接征象与病理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8年5月期间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经手术切除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CCRCC的34例患...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64排多层螺旋CT直接征象与病理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8年5月期间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经手术切除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CCRCC的34例患者,分析其术前64排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图像。CCRCC的直接征象包括肿瘤形态、大小、密度、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及是否有假包膜等,并与术后病理学分级进行对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病理学分级标准,将CCRCC分为Ⅰ~Ⅳ级,其中Ⅰ~Ⅱ级定义为低级别组(n=28),Ⅲ~Ⅳ级定义为高级别组(n=6),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低级别组CCRCC相比,高级别组CCRCC病灶形状更不规则(高级别组中不规则形肿块3例,占50.0%;低级别组中不规则肿块2例,占7.1%);平扫时肿瘤密度更高(高级别组中5例呈稍高密度,占83.3%;低级别组中仅3例呈稍高密度,占10.7%);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期肿瘤强化程度较弱[高级别组强化值与同侧正常肾皮质强化值平均差为(-16.1±12.3)HU,低级别组强化值与同侧正常肾皮质强化值平均差为(7.0±7.5)HU];实质期强化衰减程度较低[高级别组肿瘤平均强化衰减值为(-7.7±5.4)HU,低级别组肿瘤平均强化衰减值为(-17.3±7.3)HU]。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RCC的64排多层螺旋CT直接征象中,肿瘤形态、平扫密度、皮髓交界期肿瘤强化程度及实质期肿瘤强化减退程度等对判断其WHO/ISUP病理学分级具有一定价值,能为术前确定CCRCC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多层螺旋CT 直接征象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学会病理学分级
下载PDF
基于2014ISUP分组预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升级的列线图的建立与内部验证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奥 黄海 +7 位作者 张传杰 黄静怡 徐阳 黄答 那溶 陈露 高轶 徐丹枫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7-302,共6页
目的基于2014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组构建预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标本较穿刺标本Gleason分组升级(GGU)的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瑞金医院2012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29例因前列腺癌行RP患者的临床病理... 目的基于2014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组构建预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标本较穿刺标本Gleason分组升级(GGU)的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瑞金医院2012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29例因前列腺癌行R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年龄(68.1±7.2)岁。体质指数(BMI)(24.2±3.2)kg/m^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1.5(6.7~20.4)ng/ml,PSA密度(PSAD)0.35(0.20~0.66)。2017年3月以前患者为6~8针穿刺,之后均为12针穿刺。429例均行RP。比较穿刺病理与根治术后病理的2014 ISUP分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GGU的独立影响因素,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GGU的列线图并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429例,RP术后GGU组161例(37.5%),非GGU组268例(6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8 kg/m^2(OR=2.54,P=0.030)、PSAD(OR=1.65,P=0.015)、术前2014 ISUP分组(OR=0.53,P<0.001)为GGU的独立影响因素。以BMI、PSAD及术前2014 ISUP分组建立预测GGU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35(95%CI 0.681~0.789),模型经过良好校准,平均绝对误差为6.7%,模型在预测RP术后病理升级方面与实际情况有较好一致性。结论BMI>28 kg/m^2、PSAD及术前2014 ISUP分组为前列腺癌患者RP术后GGU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指标建立的预测GGU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GLEASON评分 2014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分组 活检 手术标本 病理升级
原文传递
不同ISUP分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血清标志物与发生骨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跃辅 温星桥 +5 位作者 陈东 肖兆铭 李军 冷区 温粤辉 祝炜安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1-44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协会(ISUP)分组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发生骨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68例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目的探讨不同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协会(ISUP)分组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发生骨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68例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47例,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111例,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10例。根据初诊时是否伴有骨转移分为骨转移组230例和无骨转移组138例,两组的年龄[(71.9±9.4)岁与(71.2±8.7)岁]、体质指数(BMI)[(23.1±3.7)kg/m^(2)与(23.7±2.6)kg/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A[(307.3±847.0)ng/ml与(84.5±257.3)ng/ml]、血清碱性磷酸酶(ALP)[(174.5±270.8)U/L与(71.0±23.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8例中,PSA<10 ng/ml 45例、10~20 ng/ml 35例、>20 ng/ml 288例。根据不同ISUP分组,比较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的ALP、PSA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LP、PSA预测发生骨转移的效能。结果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ISUP 1~5组分别为3例(1.3%)和14例(10.1%)、22例(9.6%)和19例(13.8%)、34例(14.8%)和29例(21.0%)、85例(37.0%)和32例(23.2%)、86例(37.4%)例和44例(31.9%)。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中,ISUP 4组[(157.6±207.7)U/L与(66.5±17.0)U/L]和5组[(189.4±257.5)U/L与(69.2±18.4)U/L]的血清AL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ISUP 3组[(240.3±313.0)ng/ml与(42.4±42.1)ng/ml]、4组[(152.3±184.5)ng/ml与(44.7±33.3)ng/ml]、5组[(435.2±1006.3)ng/ml与(60.8±84.8)ng/ml]的血清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中,PSA>20 ng/ml亚组的PSA值[(336.1±882.2)ng/ml与(139.3±328.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ISUP 2~5组中,血清ALP预测骨转移的临界值分别为115.5、109.0、75.5、86.0 U/L,敏感性分别为23.8%、56.5%、66.4%、50.6%,特异性分别为99.7%、93.4%、78.3%、89.2%,准确性分别为59.4%、73.1%、69.7%、63.3%;血清PSA预测骨转移的临界值分别为39.5、93.1、54.2、28.9 ng/ml,敏感性分别为64.4%、68.4%、87.4%、88.3%,特异性分别为79.5%、90.6%、63.7%、61.6%,准确性分别为71.6%、78.1%、80.1%、79.2%。结论ALP在ISUP分组≥4组、PSA在ISUP分组≥3组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中明显升高,与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骨转移 碱性磷酸酶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国际泌尿外科病理协会
原文传递
肾细胞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协会分级系统可重复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贺慧杰 王功伟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33期4214-4217,4222,共5页
目的研究肾细胞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协会分级系统(WHO/ISUPGS)可重复性。方法选择20例肾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ccRCC),14位病理医师使用WHO/ISUPGS进行肾细胞癌分级。计算WHO/ISUPGS Kappa值和不同分级符合率;分析1~4级平均符合... 目的研究肾细胞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协会分级系统(WHO/ISUPGS)可重复性。方法选择20例肾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ccRCC),14位病理医师使用WHO/ISUPGS进行肾细胞癌分级。计算WHO/ISUPGS Kappa值和不同分级符合率;分析1~4级平均符合率及变化情况;使用三分法和二分法比较可重复性情况。结果 WHO/ISUPGS总体κ=0.624,符合率为71.8%(201/280)。1、2、3、4级符合率分别是70.0%(49/70)、68.6%(48/70)、60.0%(42/70)和88.6%(62/70)。1级中30.0%(21/70)分级提高;2级中28.6%(20/70)分级提高,2.9%(2/70)分级降低;3级中20.0%(14/70)分级提高,25.7%(18/70)分级降低;4级中11.4%(8/70)分级降低。合并分级中,三分法中1级、2~3级和4级模式可重复性最高;二分法中1~3级和4级模式可重复性最高。结论 WHO/ISUPGS可重复性可能高于Fuhrman分级系统。WHO/ISUPGS可以通过合并分级提高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泌尿病理协会 分级 可重复性
下载PDF
基于超声影像组学对肾透明细胞癌WHO/ISUP分级的探索研究
12
作者 张岱 赵利辉 +5 位作者 王海玲 穆洁 杨凡 毛怡然 侯文静 魏玺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01-80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影像组学术前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学会(WHO/ISUP)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5例cc...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影像组学术前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学会(WHO/ISUP)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5例ccRCC患者的临床、超声影像学资料,采用WHO/ISUP病理分级标准将其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共105例)和高级别组(Ⅲ、Ⅳ级,共70例)。选择肿瘤最大径线的清晰图像导入ITK-SNAP软件对图像进行手动分割,并提取超声影像组学特征。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其中训练组122例,测试组53例。通过降维处理获得稳定的影像组学特征,并应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预测ccRCC的病理分级,最终构建临床超声影像模型、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和二者结合的联合模型。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三种模型的预测效果,应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性能,应用决策曲线确定患者的净获益。结果共提取873个影像组学特征,经降维处理,最终获得10项特征用于构建模型。最终测试结果显示,临床超声影像模型、超声影像组学模型以及联合模型的AUC、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0.68、0.47、0.78、0.66,0.74、0.53、0.88、0.74,0.84、0.63、0.86、0.77,其中联合模型的AUC大于临床超声影像模型(Z=-3.224,P=0.001)及超声影像组学模型(Z=-2.594,P=0.009)。校准曲线显示联合模型稳定性较其他两种模型更好。决策曲线显示在阈值0.1~1.0的范围内,联合模型的临床净获益要高于其他两种模型。结论基于超声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ccRCC的病理分级效果良好,结合相关临床、超声参数构建的联合模型性能更佳,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临床术前预测ccRCC分级,对于医生在个性化医疗时代选择最佳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肾透明细胞癌 影像组学 WHO/ISUP分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