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前后拉萨地电场观测数据变化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席继楼 关华平 +6 位作者 刘超 庄楠 杨晓明 张治国 次卓嘎 格桑卓玛 马爱明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3,共13页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强烈地震前后,拉萨地磁台(以下简称"拉萨台")地电场观测数据出现了长时间、大幅度异常变化。在对拉萨台地电场观测条件、观测系统以及观测结果进行初步讨论的基础上,利用"能量合成累加"和&...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强烈地震前后,拉萨地磁台(以下简称"拉萨台")地电场观测数据出现了长时间、大幅度异常变化。在对拉萨台地电场观测条件、观测系统以及观测结果进行初步讨论的基础上,利用"能量合成累加"和"MSA功率谱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从"时间域"和"频率域"两个方面,对该异常变化的主要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尼泊尔8.1级地震前后,拉萨台的地电场观测数据异常变化,经历了"趋势变化-扰动变化-发震期-恢复期"等发展阶段,以及"低频变化-高频变化-平稳变化-高频变化"等演化过程。综合分析认为,拉萨台地电场观测异常变化特征和演化过程,与相关现象和机理研究结果基本吻合,能够完整反映强烈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全过程,是具有一定客观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珍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变化 尼泊尔8.1地震 拉萨地磁台 能量合成累加 MSA功率谱
下载PDF
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与喜马拉雅弧的历史地震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杜方 旦增 +5 位作者 朱德富 土登次仁 益西拉姆 曹华文 米玛次仁 梁明剑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2015年4月25日在喜马拉雅弧的尼泊尔博克拉发生8.1级大地震,2015年4月25日至5月12日相继发生尼泊尔7.0、7.1和7.5级大震。根据西藏地震台网资料和收集到的国内外相关资料,分析了尼泊尔8.1级地震的基本参数、余震分布、序列衰减以及喜马... 2015年4月25日在喜马拉雅弧的尼泊尔博克拉发生8.1级大地震,2015年4月25日至5月12日相继发生尼泊尔7.0、7.1和7.5级大震。根据西藏地震台网资料和收集到的国内外相关资料,分析了尼泊尔8.1级地震的基本参数、余震分布、序列衰减以及喜马拉雅弧的历史破裂等特征。结果表明:尼泊尔8.1、7.0、7.1和7.5级地震的震源力学机制均显示为低倾角的纯逆冲性事件,破裂面走向平行于NWW—SEE的喜马拉雅边界,以5°~11°倾向北;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尼泊尔8.1级地震可判定为独特的主—余型地震,其余震分布长轴走向显示与喜马拉雅主边界走向一致,密集区NWW—SEE向长轴和S—N向短轴大约分别为200 km和150 km;估计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破裂尺度与1833年尼泊尔加德满都北部大震相当,比1934年的尼泊尔—印度(比哈尔邦)间大震略小。据历史地震破裂空段推测,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破裂填充在1505年大震与1833年大震两次历史破裂之间的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8.1地震 震源力学机制 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 历史地震
下载PDF
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后中国及附近地区地震趋势分析
3
作者 林眉 卢忠斌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分析中国及附近地区特大地震的活动特点,认为1900年以来发生的地震存在7—24年的平静期和7—11年的活跃期,并分析尼泊尔8.1级地震对中国大陆地区地震趋势的影响,指出: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的发生可能预示中国及附近地区第6活跃期... 通过分析中国及附近地区特大地震的活动特点,认为1900年以来发生的地震存在7—24年的平静期和7—11年的活跃期,并分析尼泊尔8.1级地震对中国大陆地区地震趋势的影响,指出: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的发生可能预示中国及附近地区第6活跃期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特大地震 地震活跃期 尼泊尔8.1地震 震中迁移
下载PDF
基于库仑应力变化分析2015年尼泊尔M_S8.1地震对中国大陆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晶 李海艳 +2 位作者 邵志刚 冯建刚 张竹琪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7,共9页
本文采用分层黏弹性介质模型,模拟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8.1地震产生的同震和震后地表位移场,计算了尼泊尔大地震引起的青藏高原及其周缘主要断裂上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地表位移场结果显示,此次尼泊尔8.1级地震对中国大陆的影... 本文采用分层黏弹性介质模型,模拟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8.1地震产生的同震和震后地表位移场,计算了尼泊尔大地震引起的青藏高原及其周缘主要断裂上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地表位移场结果显示,此次尼泊尔8.1级地震对中国大陆的影响区域主要是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对拉萨块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平向南朝喜马拉雅构造带的汇聚作用,垂直同震位移以下降为主,震后以上升为主。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计算结果显示,尼泊尔大地震对青藏块体中南部的拉张性断层影响最为显著,其中,使尼泊尔地震北部的拉张断层的库仑应力显著增加,个别断层库仑应力增加量超过0.01MPa,而使其两侧的拉张断层库仑应力明显降低;对青藏块体中部的走滑断裂则以正影响为主;另外,对南北地震带主要以负影响为主,但量值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青藏块体 断层相互作用 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 中国大陆
下载PDF
地震大形势的判定及对2015年尼泊尔8.1级特大地震的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加林 《国际地震动态》 2016年第2期27-36,共10页
详细阐述了近十多年来,作者对中国大陆地震大形势跟踪分析和具体判定意见。1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特大地震发生后提出: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是我国大陆百年尺度上8级特大地震新活跃期的开始地震;在今后1~3年,大陆地震活动是低水平的;... 详细阐述了近十多年来,作者对中国大陆地震大形势跟踪分析和具体判定意见。1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特大地震发生后提出: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是我国大陆百年尺度上8级特大地震新活跃期的开始地震;在今后1~3年,大陆地震活动是低水平的;在10年尺度上,还会有8级特大地震发生。2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提出:在几年尺度,大陆地震活动是衰减的,会有个别7级地震发生,不会有7.7级以上大地震发生,会有8级特大地震在境外发生。32013年和2014年,强调提出:1~2年,大陆内部不会有8级特大地震发生,而8级特大地震将可能在境外的尼泊尔—印度发生。十多年来,各时段大陆地震活动实况与上述意见很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大形势 判定与意见 尼泊尔8.1特大地震 预测预报
下载PDF
2015年尼泊尔M_S8.1地震的地壳重力均衡背景与地表形变响应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付广裕 高尚华 +2 位作者 张国庆 佘雅文 孙和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00-1908,共9页
对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的地壳均衡背景及其引起的地表形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尼泊尔MS8.1地震震中以南的印度板块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大约为9km,加载主要来自地幔;地震以北的拉萨地块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大约为2km,加载主... 对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的地壳均衡背景及其引起的地表形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尼泊尔MS8.1地震震中以南的印度板块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大约为9km,加载主要来自地幔;地震以北的拉萨地块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大约为2km,加载主要来自地表.(2)尼泊尔MS8.1地震震中以南地区的地壳均衡异常大约为-100mGal(10-5 m·s-2),但其北部的地壳均衡异常则为300~400mGal,尼泊尔MS8.1地震发生在地壳均衡负异常向正异常过渡的高梯度带上.(3)尼泊尔MS8.1地震使震中周围地区的地壳整体向南运动,最大水平位移超过1.5m,分布在震中东南.震中以北的同震垂向位移总体为负值,最大下降幅度超过0.5m,同震重力变化总体为正值,最大超过60μGal(10-8 m·s-2);震中以南的垂向位移总体为正值,最大升幅超过0.7m,同震重力变化总体为负值,最大降幅超过-120μGal.(4)尼泊尔MS8.1地震使"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产生沉降,最大同震降幅超过120mm,震后松弛效应将使"世界屋脊"持续缓慢下降.该强震使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降低了2~3mm,有可能被GPS、InSAR等现代大地测量工具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尼泊尔MS8.1地震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EGM2008重力场模型 球体位错理论 喜马拉雅山脉
下载PDF
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构造成因及对青藏高原及邻区未来强震趋势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吴中海 赵根模 刘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2-1085,共24页
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的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和喜马拉雅造山带地质构造特点表明,此次大震是印度板块沿喜马拉雅主前缘逆冲断裂向欧亚板块进行低角度俯冲的结果。地震破裂从北西向东南方向传播,累计长度达170km... 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的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和喜马拉雅造山带地质构造特点表明,此次大震是印度板块沿喜马拉雅主前缘逆冲断裂向欧亚板块进行低角度俯冲的结果。地震破裂从北西向东南方向传播,累计长度达170km,最大倾向滑移量5-7m。其发震断裂全新世活动强烈,历史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M≥7.5地震的原地复发平均间隔在500年左右,而在地震活跃阶段分段破裂的平均间隔只有10年左右,并且历史地震活动在最近1800年期间显示出比较明显的从西向东迁移规律。历史地震活动过程揭示,喜马拉雅主逆冲断裂带上目前存在兴都库什、尼泊尔西部、锡金-不丹和印缅交界区4个地震空区段,特别是位于此次地震东部的两个空区,未来地震危险性较显著。由于印-欧大陆俯冲碰撞作用是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变形的主要动力来源,也是中国大陆强震频发的主要地质构造原因,这决定了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及邻区的大震活动之间存在明显的时空关联性,主要表现为大地震活跃阶段在时间上的交替出现和大地震沿垂直喜马拉雅造山带的纵向迁移过程。进一步结合青藏高原及邻区历史地震活动及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分析成果推断,在喜马拉雅地震带的新一轮活跃过程中,中国大陆必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地震形势,尤其是青藏高原及邻区晚第四纪活动性显著的区域性活动构造带或断裂带的潜在强震危险性比较突出,主要包括:藏南的近南北向裂谷带与北西向右旋走滑断裂带,川滇地块中的安宁河-小江断裂带与大凉山断裂带、南汀河断裂带与畹町断裂带、澜沧-景洪断裂带和滇西北大理-丽江裂陷带,西北地区的西昆仑山前逆冲-褶皱带、阿尔金断裂带和天山的主要逆冲-褶皱变形带等。但当前活动构造调查研究的不足限制了对区域大地震危险性做出更准确的地质评估,这也是目前城镇化与重大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地壳稳定性评价的"瓶颈"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尼泊尔Ms8.1地震 喜马拉雅造山带 青藏高原 中国活动构造 地震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尼泊尔8.1级地震卫星热红外异常解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璇 张元生 +2 位作者 郭晓 魏从信 张丽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7-233,共7页
针对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前后在震中区附近出现的大范围热红外异常,以中国静止卫星FY-2C/E亮温资料为数据源,采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进行数据处理和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震前热异常具有显著的时空特征,异常范围呈不规则带状分布,... 针对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前后在震中区附近出现的大范围热红外异常,以中国静止卫星FY-2C/E亮温资料为数据源,采用功率谱相对变化法进行数据处理和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震前热异常具有显著的时空特征,异常范围呈不规则带状分布,且随时间推移逐渐扩大,至震时异常面积趋于峰值,震中始终位于异常区域的边缘部位,震后异常快速收缩减弱,直至完全消失。该次热异常变化表现为初步显现、加速发展至逐步衰减的过程,持续时间在45天以上,特征周期为16天,相对变化幅度达12倍多。通过相似震例对比研究发现,该次地震与汶川大地震的热红外时空演化特征存在一定共性,主要体现在热异常的演化过程、异常形态、发震时刻及震中位置与异常区域的关系上,仅特征周期和特征幅值有所不同,应与各区域应力变化、气候因素及特殊的地质环境相关。这些认识对热异常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判定有一定启示作用,对地震热红外监测预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8.1地震 卫星热红外亮温 相对功率谱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基于Newmark模型的尼泊尔M_s8.1级地震滑坡危险性快速评估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志华 张永双 +1 位作者 郭长宝 杜国梁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在研究分析地震灾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和典型地区滑坡的基础上,采用Newmark斜坡累积位移模型对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_s8.1级地震诱发的滑坡危险性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快速评估,通过典型地区的滑坡遥感解译结果验... 在研究分析地震灾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和典型地区滑坡的基础上,采用Newmark斜坡累积位移模型对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_s8.1级地震诱发的滑坡危险性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快速评估,通过典型地区的滑坡遥感解译结果验证表明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初步反映了尼泊尔地震诱发滑坡危险性分布的基本特征。然后考虑降雨作用对震后滑坡危险性的影响,对地震叠加降雨诱发滑坡危险性分布进行了快速预测。研究结果对地震应急救灾中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8.1尼泊尔地震 Newmark模型 滑坡危险性 快速评估 西藏
下载PDF
云南地下流体对尼泊尔8.1级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立 罗睿洁 +3 位作者 高文斐 苏有锦 钱晓东 毛燕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7-544,717,共8页
统计云南地下流体对尼泊尔8.1级地震的同震响应情况,分析和总结了水位和水温数字化资料的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尼泊尔8.1级地震对云南地区的影响较大,其流体宏观与微观动态有较显著的同震响应。水位与水温对该大地震的记震能力明显... 统计云南地下流体对尼泊尔8.1级地震的同震响应情况,分析和总结了水位和水温数字化资料的同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尼泊尔8.1级地震对云南地区的影响较大,其流体宏观与微观动态有较显著的同震响应。水位与水温对该大地震的记震能力明显高于水氡和水质;不同井水位、水温同震响应最大振幅、持续时间相差很大,其变化形态水位以波动及阶升为主,水温表现为上升或下降—恢复;从主震与最大强余震的记录来看,震级越大,同震响应出现比例越高,且在同井中响应幅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同井不同仪器记录的同震幅度和持续时间不同;水温同震响应均出现在有水位同震响应井中,表明井水位与水温同震响应是密切相关的,且井水温同震响应多由井水位同震响应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8.1地震 地下流体 同震响应 记震能力
下载PDF
地震应急通系统在尼泊尔8.1级地震应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建超 蔡永建 +1 位作者 雷东宁 郑水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7-750,共4页
分析传统地震现场应急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介绍地震应急通系统的组成、架构设计和主要功能特点。对地震应急通系统在尼泊尔8.1级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简单描述,并结合新技术和新思路,对地震应急通系统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分析传统地震现场应急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介绍地震应急通系统的组成、架构设计和主要功能特点。对地震应急通系统在尼泊尔8.1级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简单描述,并结合新技术和新思路,对地震应急通系统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和展望。实践证明,地震应急通系统帮助地震部门建立了一套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地震应急指挥体系,提高了地震部门应对地震事件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通 尼泊尔8.1地震 地震应急指挥体系
下载PDF
尼泊尔8.1级地震通讯系统震害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金龙 黄勇 喻绍宁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6-151,共6页
首先介绍了尼泊尔国内通讯系统的主要组成及其特点,详细调查了震后两县区域内通讯系统使用功能及主要设施设备的损失情况,得到了此次地震中通讯系统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典型破坏特征,并对其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综合所调查的各... 首先介绍了尼泊尔国内通讯系统的主要组成及其特点,详细调查了震后两县区域内通讯系统使用功能及主要设施设备的损失情况,得到了此次地震中通讯系统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典型破坏特征,并对其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综合所调查的各种震害情况,对尼泊尔8.1级地震中通讯系统的总体破坏特点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其国情的通讯系统恢复重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8.1地震 通讯系统 震害特征 影响因素 恢复重建
下载PDF
2015年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前长波辐射异常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戴勇 高立新 杨彦明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7-175,共9页
通过涡度、距平、小波变换和时频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015年4月15日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前,震区(37.50°-43.50°N,103.50°-109.50°E)长波辐射(OLR)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 2015年4月去除背景值之后的OLR涡度场... 通过涡度、距平、小波变换和时频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015年4月15日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前,震区(37.50°-43.50°N,103.50°-109.50°E)长波辐射(OLR)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 2015年4月去除背景值之后的OLR涡度场在震中附近存在明显高值异常区;2震中附近格点(39.50°N,105.50°E)和(40.50°N,107.50°E)OLR涡度日值超过二倍均方差频次在震前非线性增加;3基于自适应最优核的时频分析方法获得的上述两个格点OLR涡度时频分布图显示震前存在高能量密度区域;4本文获得的现象和汶川8.0级地震等震例结果相类似,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辐射异常 涡度 2015阿拉善左旗5.8地震
下载PDF
2015-04-25尼泊尔M8.1地震震害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永建 郑水明 吴建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7-560,共4页
2015-04-25尼泊尔M8.1级地震造成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10个县的房屋设施不同程度地破坏,最大影响烈度为IX度。灾区调查发现,土木和石木等简易结构房屋普遍破坏,砖混和框架结构房屋破坏较轻。受场地条件影响,沿雅鲁藏布江破坏比其他地区较... 2015-04-25尼泊尔M8.1级地震造成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10个县的房屋设施不同程度地破坏,最大影响烈度为IX度。灾区调查发现,土木和石木等简易结构房屋普遍破坏,砖混和框架结构房屋破坏较轻。受场地条件影响,沿雅鲁藏布江破坏比其他地区较普遍。极震区滑坡、崩塌等地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比地震动直接造成的损失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 M8.1地震|西藏日喀则地区|震害特征
下载PDF
玉树井水温异常与尼泊尔Ms8.1级地震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晓霞 孙丽 +1 位作者 孙春玲 李玉丽 《高原地震》 2016年第2期12-15,共4页
分析认为玉树地震台井水温2015年3月出现的异常很可能与尼泊尔8.1级地震有关。进一步分析玉树井水温自2007年以来的观测数据,发现这口井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2009年11月12日德令哈Ms5.0级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 分析认为玉树地震台井水温2015年3月出现的异常很可能与尼泊尔8.1级地震有关。进一步分析玉树井水温自2007年以来的观测数据,发现这口井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2009年11月12日德令哈Ms5.0级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前均出现较明显的前兆异常,分析这口井对应不同地震的异常曲线形态,得出这口井在尼泊尔地震前的异常形态与汶川、德令哈和玉树地震前的异常形态不同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水温 尼泊尔8.1地震 前兆异常
下载PDF
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8.1级地震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学忠 许力生 《国际地震动态》 2002年第3期1-4,共4页
简要介绍了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新疆 -青海交界 8.1级地震的预测情况 ,给出了中、美、日等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测定和震源机制 ,以及余震的分布和加卸载响应比随时间的变化。
关键词 2001 11月 新疆-青海交界8.1地震 震源参数 震源机制 余震 加卸载响应比
下载PDF
尼泊尔Ms8.1级地震触发定日县次生地质灾害规律及防治建议研究
17
作者 韩培锋 袁锦涛 田述军 《中国应急救援》 2021年第2期65-70,共6页
尼泊尔Ms8.1级地震触发西藏定日县次生灾害较严重,主要为泥石流、崩塌和不稳定斜坡。统计分析地震触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数量在各乡(镇)分布差异较大,且此次地震触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是中小型灾害,灾害类型主要为泥石流。基于次生地质灾... 尼泊尔Ms8.1级地震触发西藏定日县次生灾害较严重,主要为泥石流、崩塌和不稳定斜坡。统计分析地震触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数量在各乡(镇)分布差异较大,且此次地震触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是中小型灾害,灾害类型主要为泥石流。基于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将定日县灾害防治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结合不同分区的灾害分布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次生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相关主管部门合理、高效、快捷的实现灾后重建及防灾减灾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Ms8.1 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防治建议
下载PDF
尼泊尔M_s 8.1级地震活动构造及次生地质灾害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武新宁 易俊梅 +2 位作者 周淑丽 殷志强 徐永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7-144,共8页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境内发生M_s 8.1级地震,诱发了较大面积的崩塌、滑坡灾害。笔者通过遥感构造解析和野外实地调查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中尼边境的喜马拉雅地区活动构造以NWW向挤压逆冲断裂最为显著,从南到北大致可分南、中、北三个...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境内发生M_s 8.1级地震,诱发了较大面积的崩塌、滑坡灾害。笔者通过遥感构造解析和野外实地调查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中尼边境的喜马拉雅地区活动构造以NWW向挤压逆冲断裂最为显著,从南到北大致可分南、中、北三个带,中带由众多短小、密集的逆冲断裂构成一个网络状断裂带,是这次M_s 8.1级地震的发震断裂;(2)喜山中段NNE—SN向横张断裂将该地区分割成几个东西向块体,吉隆—樟木近南北向断裂带控制了这次强震的余震分布;(3)本次地震引发了至少445处地震崩塌、滑坡、堰塞湖以及融雪形成的泥石流灾害,这些灾害主要分布在NWW向发震断裂的北侧上盘,受发震断裂控制,其中面积超过2.4×10~4m^2的地震滑坡有30处;(4)中国境内的NNE—SN向深切河谷是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发生带,而这些河谷多为公路沿线和村镇居住地,应成为重点防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 Ms8.1地震 活动构造 地质灾害
下载PDF
基于InSAR分析2015年尼泊尔M_W7.8地震形变场特征及断层滑动分布反演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小波 马超 +2 位作者 洪顺英 连达军 张迎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89,共14页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MW7.8地震,本文基于震前、震后两景Sentinel-1A雷达影像,采用D-InSAR两轨差分干涉法提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同震形变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主边界逆冲断裂(MBT)和主前锋逆冲断裂(MFT)附近,形...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MW7.8地震,本文基于震前、震后两景Sentinel-1A雷达影像,采用D-InSAR两轨差分干涉法提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同震形变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主边界逆冲断裂(MBT)和主前锋逆冲断裂(MFT)附近,形变场整体表现为自西北向往东南方向延伸近150 km的纺锤形包络状,以大面积隆起抬升形变为主,视线向最大隆升形变达1.18 m,抬升区北侧存在一小沉陷区,以InSAR观测值定位同震最大形变中心。基于均匀介质弹性半空间模型(Okada模型)与InSAR观测数据反演了断层滑动分布。反演结果表明该地震属于典型逆冲型地震,发震断层为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同震破裂从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向上沿着主前锋逆冲断裂(MFT)传递。基于InSAR同震形变场局部形变细节,结合震区地质背景、断裂分布及断层运动特征,获得了同震破裂拟出露地表迹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尼泊尔M_W7.8地震 D-INSAR 同震形变场 滑动分布反演
下载PDF
尼泊尔8.1级地震对青藏及周缘地区应力场的改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元生 郑晓静 《国际地震动态》 2015年第9期72-72,共1页
应用CRUST1全球地壳模型参数可以获得相应的杨氏模量E和泊松比ν参数,在青藏高原及周缘地区(经纬度范围为78°~106°E,23°~41°N)建立粘弹性模型,其中上地壳为弹性、中下地壳为粘弹性.并以GPS和地震断错位移数据... 应用CRUST1全球地壳模型参数可以获得相应的杨氏模量E和泊松比ν参数,在青藏高原及周缘地区(经纬度范围为78°~106°E,23°~41°N)建立粘弹性模型,其中上地壳为弹性、中下地壳为粘弹性.并以GPS和地震断错位移数据为约束条件,对2015年4月25日发生在尼泊尔的8.1级地震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计算.根据地震前后的有限元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缘地区 青藏高原 地震 尼泊尔 应力场 粘弹性模型 8.1地震 杨氏模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