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利用2016年5月2—4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辽宁地区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雨过程高空冷涡区有明显的正涡度向下输送至黄淮气旋所在区域,黄淮气旋上空200~400 h Pa为强辐散区,低...本文利用2016年5月2—4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辽宁地区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雨过程高空冷涡区有明显的正涡度向下输送至黄淮气旋所在区域,黄淮气旋上空200~400 h Pa为强辐散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为暴雨的产生和维持提供很好的抬升条件,降雨天气剧烈。此次降雨过程辽宁东南部海面为水汽大值区,水汽输送带由此伸向辽宁地区,风逆时针旋转,急流携带大量东南部洋面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辽宁地区输送,水汽在辽宁地区辐合,有利于暴雨的维持和加强。展开更多
本文分析了2016年5月19—20日北流市大暴雨天气成因以及天气预报中心对相关物理场的模拟与实况的误差。结果表明,影响2016年5月19—20日北流市暴雨过程的系统有200 h Pa高空辐散、高空槽东移、低层切变辐合以及地面倒槽发展;在北流市此...本文分析了2016年5月19—20日北流市大暴雨天气成因以及天气预报中心对相关物理场的模拟与实况的误差。结果表明,影响2016年5月19—20日北流市暴雨过程的系统有200 h Pa高空辐散、高空槽东移、低层切变辐合以及地面倒槽发展;在北流市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前,暖平流抬升,凝结的高度不高,低层表现为偏东风,热力明显的不稳定。850 h Pa水汽量比较大,湿度高,水汽条件良好。850 h Pa的垂直速度大,北流市处于正涡度区内,动力抬升充足;天气预报中心模拟出的风场和高度场与实况基本一致,对暴雨预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展开更多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逐6 h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6月4—5日丽江市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西北气流维持,高层有明显冷空气,暖低压控制地面以下,形成上层高冷下层暖湿的不稳定层结;500 h P...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逐6 h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6月4—5日丽江市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西北气流维持,高层有明显冷空气,暖低压控制地面以下,形成上层高冷下层暖湿的不稳定层结;500 h Pa以下分布有强盛西南水汽输送带,水汽通量散度负值区转移;强对流出现前,丽江市上空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具备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潜力,再加上中尺度能量锋,有利于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出现;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对流层中高层有垂直速度负值大值中心,且中心值不断下移。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利用2016年5月2—4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辽宁地区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雨过程高空冷涡区有明显的正涡度向下输送至黄淮气旋所在区域,黄淮气旋上空200~400 h Pa为强辐散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为暴雨的产生和维持提供很好的抬升条件,降雨天气剧烈。此次降雨过程辽宁东南部海面为水汽大值区,水汽输送带由此伸向辽宁地区,风逆时针旋转,急流携带大量东南部洋面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辽宁地区输送,水汽在辽宁地区辐合,有利于暴雨的维持和加强。
文摘本文分析了2016年5月19—20日北流市大暴雨天气成因以及天气预报中心对相关物理场的模拟与实况的误差。结果表明,影响2016年5月19—20日北流市暴雨过程的系统有200 h Pa高空辐散、高空槽东移、低层切变辐合以及地面倒槽发展;在北流市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前,暖平流抬升,凝结的高度不高,低层表现为偏东风,热力明显的不稳定。850 h Pa水汽量比较大,湿度高,水汽条件良好。850 h Pa的垂直速度大,北流市处于正涡度区内,动力抬升充足;天气预报中心模拟出的风场和高度场与实况基本一致,对暴雨预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文摘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逐6 h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6月4—5日丽江市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西北气流维持,高层有明显冷空气,暖低压控制地面以下,形成上层高冷下层暖湿的不稳定层结;500 h Pa以下分布有强盛西南水汽输送带,水汽通量散度负值区转移;强对流出现前,丽江市上空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具备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潜力,再加上中尺度能量锋,有利于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出现;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对流层中高层有垂直速度负值大值中心,且中心值不断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