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hich velocity model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2017 M_S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被引量:5
1
作者 LiSheng Xu Xu Zhang ChunLai Li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2018年第2期163-169,共7页
On Aug.8, 2017, an M_S 7.0 earthquake struck Jiuzhaigou, a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China. A number of investigations and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some of which involved local velocity models. However, the suit... On Aug.8, 2017, an M_S 7.0 earthquake struck Jiuzhaigou, a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China. A number of investigations and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some of which involved local velocity models. However, the suitability of these models has not been properly addressed. Here we collect 11 already-existing models, including those used in studies of the 2017 M_S 7.0 Jiuzhaigou earthquake,choose 10 local stations surrounding the earthquake, and employ the same technique(TRIT) to relocate the hypocenter. And furthermore, we choose a more suitable model from the 11 already-existed models by analyzing the relocation process and the relocated results for reasonability. Finally, our conclusion is that the model Fang 2018 is more suitable and the hypocenter parameters, 103.801°E,33.192°N and 15.8 km for longitude, latitude and depth, respectively, and 2017-08-08 13:19:46.66 for its origin time, based on this model should be recommended for the 2017 M_S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2017 ms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the mORE suitable VELOCITY model the RELOCATION of the mainshock
下载PDF
Emergency Response to the MS7.0 Jiuzhaigou,Sichuan Earthquake,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Disasters in the Stricken Area in Gansu Province
2
作者 Shi Yucheng Jing Tianxiao Gao Xiaom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2期189-199,共11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ponse process of the Gansu Earthquake Agency during the Jiuzhaigou M_S7.0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including earthquake emergency disposal procedures,information reports,disaster inv...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ponse process of the Gansu Earthquake Agency during the Jiuzhaigou M_S7.0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including earthquake emergency disposal procedures,information reports,disaster investigation and intensity assessment,seismic monitoring and trend determination,and emergency dissemination. This paper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 damage in the quake-hit areas of Gansu Province,draws some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s and summarize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quake-hit areas of Gansu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uzhaigou m s7.0 earthquake SICHUAN PROVINCE earthquake response earthquake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Seismic Damage from the MS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in the Area between Songpan and Jiuzhaigou
3
作者 Yan Zhaolun Peng Xiaobo +1 位作者 Li Shuguang Hong Haichu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2期173-188,共16页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eatures of the buildings and analyzes the seismic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uzhaigou M_S7. 0 earthquake in the area between Songpan and Jiuzhaigou. New buildings (especially the frame ...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features of the buildings and analyzes the seismic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uzhaigou M_S7. 0 earthquake in the area between Songpan and Jiuzhaigou. New buildings (especially the frame structure) had good anti-seismic performance,but brick-wood structures and brick-concrete structures sustained large amounts of damage in the earthquake. By computing the seismic damage index,we found that the seismic damage index of the frame structure was far less than that of civil structures and brick-wood structures. The seismic damage index of frame structures were all zero in the Ⅵ area,and increased rapidly with the increase of intensity,but the increasing range was reduced. We also discussed how to evaluate the intensity in areas where there was a lack of buildings or there was only one structure type,which can be referenced in future field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uzhaigou m s7.0 earthquake SEISmIC DAmAGE CHARACTERISTICS earthquake INTENSITY DAmAGE index earthquake investigation
下载PDF
2017年九寨沟M_s7.0级地震震源过程反演与烈度估计 被引量:36
4
作者 张旭 冯万鹏 +1 位作者 许力生 李春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105-4116,共12页
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一次M_s7.0级地震.在快速响应的基础上,重新筛选远场地震波形资料并收集覆盖震中区的InSAR资料对主震的震源破裂过程重新进行了反演分析,收集震后约13 h的余震震相数据对余震进行了双差定位,并基... 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一次M_s7.0级地震.在快速响应的基础上,重新筛选远场地震波形资料并收集覆盖震中区的InSAR资料对主震的震源破裂过程重新进行了反演分析,收集震后约13 h的余震震相数据对余震进行了双差定位,并基于此对发震断层的复杂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利用反演得到的有限动态破裂模型对地震烈度进行了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ms7.0地震 联合反演 余震双差定位 震源复杂性 地震烈度
下载PDF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与断层滑动分布反演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家庆 单新建 +2 位作者 张国宏 吕健 申星 《华北地震科学》 2018年第2期1-7,共7页
联合升、降轨Sentinel-1A卫星的差分干涉数据反演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_S7.0地震的断层滑动分布。首先对SAR复数干涉像对进行"二通"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覆盖震区的多视向InSAR同震形变场;然后利用四叉树和均匀采样法分别... 联合升、降轨Sentinel-1A卫星的差分干涉数据反演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_S7.0地震的断层滑动分布。首先对SAR复数干涉像对进行"二通"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覆盖震区的多视向InSAR同震形变场;然后利用四叉树和均匀采样法分别进行近、远场数据降采样,在此基础上,利用弹性半空间矩形位错模型,反演发震断层的几何参数和最优滑动分布。结果显示:(1)InSAR干涉条纹呈蝶状分布,最大LOS向沉降和抬升形变量分别为-20.3cm、11.3cm;(2)发震断层以左旋走滑为主兼有少量正断运动,断层走向为154°,倾角为82°;(3)断层滑动分布集中在2~15km深度,平均滑动角为-22°,最大滑移量约为0.68m,位于沿断层面深约9km处,地震释放的能量约为9.6×10^(18) N·m(M_W6.6),与测震学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7年九寨沟m s7.0地震 INSAR 多视向 滑动分布
下载PDF
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空间分布机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晨艺 石富强 +4 位作者 季灵运 杨宜海 苏利娜 杨敏 郑怡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26,共20页
对甘东南地区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特征进行总结梳理。根据活动构造单元对地球物理观测台站进行区域划分,统计了相关构造单元上异常的数量和百分比,以及不同学科震前异常数量、百... 对甘东南地区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特征进行总结梳理。根据活动构造单元对地球物理观测台站进行区域划分,统计了相关构造单元上异常的数量和百分比,以及不同学科震前异常数量、百分比、异常持续时间等特征,并对异常的空间分布和机理进行分析,讨论了活动构造对异常分布的影响、异常强度与震源机制及断层应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比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百分比高,两次地震的震前电磁异常和跨断层水准测量异常均较为显著,而流体异常不明显;②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分布与活动构造相关,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震前异常主要集中在东昆仑-西秦岭断裂带和六盘山-海原断裂带,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震前异常则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和东昆仑-西秦岭断裂带;③两次地震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分布均与GNSS速度场分布特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④安德森断层应力模式解释了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逆冲型)比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走滑型)的形成需要更多的应力积累,因此2013年岷县漳县M_(S)6.6地震虽然震级较小但震前异常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3年岷县漳县mS6.6地震 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 观测异常 地震预测
下载PDF
Upper crustal velocity and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of the M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region in Sichuan, China 被引量:9
7
作者 DaHu Li ZhiFeng Ding +3 位作者 Yan Zhan PingPing Wu LiJun Chang XiangYu Sun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CSCD 2021年第4期348-361,共14页
On August 8,2017,a magnitude 7.0 earthquake occurred in Jiuzhaigou County,Sichuan Province,China.The deep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and potential seismic risk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have once again att... On August 8,2017,a magnitude 7.0 earthquake occurred in Jiuzhaigou County,Sichuan Province,China.The deep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and potential seismic risk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have once again attracted the close attention of seismologists and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The post-earthquak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could not identify noticeable surface rupture zones in the affected area;the complex tectonic background and the reason(s)for the frequent seismicity in the Jiuzhaigou earthquake region are unclear.In order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ep medium and the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of the M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region,and to interpret the tectonic background and genesis of the seismicity comprehensively,in this paper,we have reviewed all available observation data recorded by the regional digital seismic networks and large-scale,dense mobile seismic array(China Array)for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the North-South Seismic Belt around Jiuzhaigou earthquake region.Using double-difference seismic tomography method to invert the three-dimensional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per crust around the Jiuzhaigou earthquake region,we hav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such scientific questions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locity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seismicity in the Jiuzhaigou earthquake region,its deep tectonic environment,and the ongoing seismic risk in this region.We report that:the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upper crust around the Jiuzhaigoug earthquake region exhibits obvious lateral inhomogeneity;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allow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urfac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lithology;the M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seque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upper crust;the mainshock of the M7.0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upper crust;the inhomogeneous variation of th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Jiuzhaigou earthquake area and its surrounding medium appears to be the deep structural factor controll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shock and its sequence.The 3D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also suggests that the crustal low-velocity layer of northeastern SGB(Songpan-GarzêBlock)stretches into MSM(Minshan Mountain),and migrates to the northeast,but the tendency to emerge as a shallow layer is impeded by the high-velocity zone of Nanping Nappe tectonics and the Bikou Block.Our results reveal an uneven distribution of high-and low-velocity structures around the Tazang segment of the East Kunlun fault zone.Given that the rupture caused by the Jiuzhaigou earthquake has enhanced the stress fields at both ends of the seismogenic fault,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ay vigilant to possible seismic hazards in the large seismic gap at the Maqu-Maqên segment of the East Kunlun fault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7.0 jiuzhaigou earthquake 3D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deep tectonic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下载PDF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同震地表三维形变场解算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祝杰 韩宇飞 +6 位作者 王坦 李瑜 王阅兵 师宏波 刘洋洋 樊俊屹 邵银星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8-359,共12页
利用覆盖九寨沟M_(S)7.0地震的Sentinel-1升、降轨和Radarsat-2升轨数据,分别提取了3个轨道沿雷达视线向形变,运用多平台联合观测方法解算了九寨沟地震沿地表真实的垂直向、SN向和EW向形变信息。结果表明,3个轨道InSAR数据均监测到了LO... 利用覆盖九寨沟M_(S)7.0地震的Sentinel-1升、降轨和Radarsat-2升轨数据,分别提取了3个轨道沿雷达视线向形变,运用多平台联合观测方法解算了九寨沟地震沿地表真实的垂直向、SN向和EW向形变信息。结果表明,3个轨道InSAR数据均监测到了LOS向同震形变,范围约55km×45km,呈“果仁状”,靠近卫星飞行方向最大形变量为12.9cm(降轨),远离卫星飞行方向最大形变量为19.5cm(升轨)。三维形变结果显示,垂直向上位移达23.4cm,垂直向下位移达17.6cm;北向位移达141.8cm,南向位移达100.2cm;东向位移达22.0cm,西向位移达10.7cm。树正断裂两端地块呈非对称水平相对运动,上盘单侧向东形变较剧烈,符合左旋走滑型地震事件的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九寨沟m_(S)7.0地震 视线向模糊 三维形变
下载PDF
利用球谐分析方法研究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前重力场变化
9
作者 李忠亚 胡敏章 +1 位作者 郝洪涛 李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49-953,共5页
推导地表重力变化数据球谐展开计算公式,并根据该方法分析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前震源周边区域重力场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5-04~2017-04九寨沟地震震源周边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明显。2015-10~2016-04、2016-04~10和2016-10~2... 推导地表重力变化数据球谐展开计算公式,并根据该方法分析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前震源周边区域重力场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5-04~2017-04九寨沟地震震源周边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明显。2015-10~2016-04、2016-04~10和2016-10~2017-04这3个时段内,研究区内出现重力正负变化过渡带,九寨沟地震震源位于这3个时段过渡带的交会区域内部。震源附近2016-10~2017-04正负重力变化过渡带的空间走向与2015-10~2016-04和2016-04~10时段结果相比发生了约90°旋转,九寨沟地震发生时间在过渡带空间走向旋转之后。流动重力观测数据较好地反映了九寨沟地震的前兆现象。2)采用球谐方法分析重力变化数据可以有效突出研究范围内大尺度重力场动态演化规律,抑制局部细节特征,有利于识别主要重力场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重力场 球谐分析 九寨沟m_(S)7.0地震
下载PDF
区域一维速度模型对地震定位的定量影响——以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序列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倩 于湘伟 邓山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9-526,I0001,共19页
利用2017年8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四川地震台网和甘肃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731个地震事件的9 284条Pg震相到时数据,首先反演了该地区的"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并将该模型和选取的速度模型建立对比模型,以九寨... 利用2017年8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四川地震台网和甘肃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731个地震事件的9 284条Pg震相到时数据,首先反演了该地区的"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并将该模型和选取的速度模型建立对比模型,以九寨沟地震序列为研究目标,定量讨论了两种速度模型分别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方法中对定位结果的影响。所得定位结果表明:反演获得的"最小一维速度模型"在重定位中可以有效地减小地震走时均方根残差;绝对定位比相对定位更加依赖于一维速度模型,一维速度模型会直接影响绝对定位结果中的震源分布形态,但在相对定位结果中仅起到调整地震事件相对位置的作用;在地震绝对定位中,震级越大的地震对于速度模型越敏感,而这一特点在相对定位中表现得并不明显。通过本项研究可知,在地震定位研究中,联合采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方法是最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 “最小一维速度模型” 绝对地震定位 相对地震定位
下载PDF
九寨沟M_(S)7.0地震前地磁异常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成科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7-1044,共8页
分析距离九寨沟M_(S)7.0地震震中分别为65 km、254 km和238 km的松潘地磁台、成都地磁台和天水地磁台2017年连续观测结果,发现九寨沟地震前,松潘地磁台出现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2017年5月开始,松潘地磁台长时间垂直分量累积变化量达40 n... 分析距离九寨沟M_(S)7.0地震震中分别为65 km、254 km和238 km的松潘地磁台、成都地磁台和天水地磁台2017年连续观测结果,发现九寨沟地震前,松潘地磁台出现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2017年5月开始,松潘地磁台长时间垂直分量累积变化量达40 nT。短时间内也存在地磁场突变,最高可达10 nT,而成都地磁台和天水地磁台地磁场无明显异常。通过对观测数据的详细检查发现松潘地磁台很多观测日的最后一个观测值与后一观测日的第一个观测值相差超过1 nT,因此认为九寨沟地震前观测数据的异常是由观测系统异常导致。对三个台站地磁场垂直分量日变化的统计分析发现垂直分量在不同时段相关性保持一致,说明地震前短时间内不存在地磁垂直分量的明显异常变化,三个台站地磁场日变化的差异是由地下介质性质不同导致。岩石圈磁场在震中西侧区域出现正负异常交替现象,这可能与九寨沟地震的孕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观测 流动地磁观测 地磁异常 九寨沟m_(S)7.0地震
下载PDF
九寨沟7.0级地震中典型非结构构件震害特征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孙得璋 黄勇 +2 位作者 杨振宇 林均岐 张仁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4,共8页
九寨沟7.0地震给九寨沟地区建筑结构及非结构构件造成了严重破坏。本文主要涉及调查区域包括漳扎镇、甲藩古城、若尔盖县阿西茸乡、求吉乡及包座乡等。主要调查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大跨空间结构以及木结构的非结构构件震害。此次调查... 九寨沟7.0地震给九寨沟地区建筑结构及非结构构件造成了严重破坏。本文主要涉及调查区域包括漳扎镇、甲藩古城、若尔盖县阿西茸乡、求吉乡及包座乡等。主要调查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大跨空间结构以及木结构的非结构构件震害。此次调查的结构多数是2000年以后建造,8度设防,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主体结构和非结构构件均未受到影响。在此次地震中,非结构构件大量损坏,破坏主要以框架、砌体填充墙开裂或变形或局部倒塌、吊顶脱落、地板隆起、吊顶设备掉落、玻璃震碎等震害为主。调查结果表明,与以往地震不同,Ⅷ度区内仅有的三个大跨度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一个结构出现节点破坏,此次地震中大跨空间结构非结构构件震损尤为明显,非结构构件设备损失最为严重。另一个不同于以往地震震害的是位于Ⅵ度区山坡上的木结构非结构震害明显比坡下要严重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7.0地震 非结构构件 汶川地震 设备 山坡
下载PDF
探讨与汶川地震有关的焦点科学问题 被引量:9
13
作者 薛雷 秦四清 +2 位作者 杨百存 张珂 陈竑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5,共15页
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和新划定的3.6版汶川地震区,再次探讨了与2008年汶川地震有关的若干科学问题,包括该震是否为主震?该震、2013年芦山MS7.0地震、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之间关系?该震是否存在复发周期?该震发生前是否... 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和新划定的3.6版汶川地震区,再次探讨了与2008年汶川地震有关的若干科学问题,包括该震是否为主震?该震、2013年芦山MS7.0地震、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之间关系?该震是否存在复发周期?该震发生前是否存在显著物理前兆?该震与紫坪铺水库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并非汶川地震区当前地震周期主震,未来将发生MS8.0~8.3标志性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有直接联系且均与汶川地震密切相关,两者同为下一次标志性地震前的两次显著预震;汶川地震区标志性地震及其未来主震是否存在复发周期目前尚不能作出明确判断;在汶川地震前,由于自1995年12月18日后其震源体的物理状态长期保持近似不变,故不可能观测到显著的中长期与短临物理前兆;紫坪铺水库对汶川地震孕育过程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固段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九寨沟地震 复发周期 地震前兆 紫坪铺水库
下载PDF
青藏块体7级地震相互关系研究初步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立明 徐辉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1-246,共6页
对 1910年以来缅甸转换构造区、滇西南旋转构造域等区域的 7级地震与青藏块体 7级地震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 ,青藏块体 7级地震之间具有明显的时空关联性 ;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时间上的成丛性、空间上的迁移性及丛内迁移... 对 1910年以来缅甸转换构造区、滇西南旋转构造域等区域的 7级地震与青藏块体 7级地震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 ,青藏块体 7级地震之间具有明显的时空关联性 ;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时间上的成丛性、空间上的迁移性及丛内迁移的有序性 ;大部分地震丛以缅甸转换构造区或滇西南地区 7级以上地震为牵头地震 ,沿两条路线向南北带及西藏地区迁移 ,具有较为完整的活动图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 成丛性 迁移性 地震活动 有序性 印度板块
下载PDF
丽江7.0级和唐山7.8级地震前形变场动态演化与异常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双绪 江在森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7年第4期40-45,共6页
对1996年丽江7.0级和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的形变场动态演化过程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两次强震前形变场均存在大范围垂直差异运动增强以及与构造相关的形变高梯度带(区);②震前数年(或更长)垂直形变场的趋势... 对1996年丽江7.0级和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的形变场动态演化过程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两次强震前形变场均存在大范围垂直差异运动增强以及与构造相关的形变高梯度带(区);②震前数年(或更长)垂直形变场的趋势改变,并出现形变局部化。结合强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研究了这两次地震前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与孕震形变的异常特征,认为与构造相关的强烈差异运动是孕震应变能积累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场 唐山市 地震 震级 地震前兆
下载PDF
青藏块体与相关区域7级地震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立明 徐辉 张勇 《内陆地震》 2002年第3期260-265,共6页
对 1910年以来缅甸转换构造区、滇西南旋转构造域等区域的 7级地震与青藏块体 7级地震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青藏块体 7级地震的发生不是孤立的 ,与缅甸转换构造区和滇西南旋转构造域的 7级地震之间具有明显的时空关联性 ... 对 1910年以来缅甸转换构造区、滇西南旋转构造域等区域的 7级地震与青藏块体 7级地震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青藏块体 7级地震的发生不是孤立的 ,与缅甸转换构造区和滇西南旋转构造域的 7级地震之间具有明显的时空关联性 ;地震活动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时间上的成丛性、空间上的迁移性及丛内迁移的有序性 ;大部分地震丛以缅甸转换构造区或滇西南地区 7级以上地震为牵头地震 ,沿两条路线向南北带及西藏地区迁移 ,具有较为完整的活动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块体 7级地震 地震相关性 活动特征 地震预报
下载PDF
九寨沟7.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地磁异常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芮雪莲 廖晓峰 +1 位作者 杨鹏 黄岚俊 《四川地震》 2019年第3期28-31,共4页
利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方法分析了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前的地磁异常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震前6个月成都、松潘、江油和崇州4个台站出现了同步的逐日比超阈值异常,异常台站集中于四川北部地区,震中位于异常阈值线上。... 利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方法分析了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前的地磁异常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震前6个月成都、松潘、江油和崇州4个台站出现了同步的逐日比超阈值异常,异常台站集中于四川北部地区,震中位于异常阈值线上。外空场活动调查排除了空间环境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显示此次多台同步逐日比异常很可能是浅层地下介质电性结构改变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7.0级地震 地磁日变幅逐日比 变化磁场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的贝尼奥夫应变分析
18
作者 李英 高永国 +1 位作者 王维欢 许康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6-900,912,共6页
基于2011—2020年在龙门山地区发生的地震,分3个区段估算累积贝尼奥夫应变。结果表明,龙门山北段对九寨沟M_(S)7.0地震存在阶跃,震后一年内累积贝尼奥夫应变抬升量约为2000×10^(8);龙门山中段对芦山M_(S)7.0地震存在明显阶跃,震后... 基于2011—2020年在龙门山地区发生的地震,分3个区段估算累积贝尼奥夫应变。结果表明,龙门山北段对九寨沟M_(S)7.0地震存在阶跃,震后一年内累积贝尼奥夫应变抬升量约为2000×10^(8);龙门山中段对芦山M_(S)7.0地震存在明显阶跃,震后一年内累积贝尼奥夫应变抬升量约为5300×10^(8)。由此可以认为,龙门山中段与芦山地震有较高关联度,而其北段与九寨沟地震的关联度次之。这个抬升量是该区域构造运动与对应地震关联度的一个描述,这对于研究地震的动力源、孕震构造及发震机理有参考意义。另外,对累积贝尼奥夫应变时变斜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累积贝尼奥夫应变的时变斜率在邻近地震前均存在降低的现象,这可能是震前应力松弛过程的表现,但这仅是一个初步研究,对其机理以及可否成为大地震孕育指标等问题还需要对更多震例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目录 龙门山断裂带 贝尼奥夫应变 九寨沟m_(S)7.0地震 芦山m_(S)7.0地震
下载PDF
九寨沟M7.0级地震余震目录完备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尹欣欣 杨立明 +2 位作者 赵林林 陈继锋 陈文凯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5-479,共5页
2017年四川省九寨沟县M 7.0级地震发生后,截止到8月24日共16天内时间内地震台网中心记录到5994个九寨沟地震余震事件,为完备该地震的余震目录,本文利用模板匹配方法对本次地震进行了遗漏地震检测研究,选取震中附近台站记录波形为计算数... 2017年四川省九寨沟县M 7.0级地震发生后,截止到8月24日共16天内时间内地震台网中心记录到5994个九寨沟地震余震事件,为完备该地震的余震目录,本文利用模板匹配方法对本次地震进行了遗漏地震检测研究,选取震中附近台站记录波形为计算数据,重新检测主震后16天时间内的遗漏地震事件,共得到台网目录外地震目录1053个,与台网给出目录相比增加了0.18倍.为比较本次地震检测前后的最小完整性震级以及活动性b值,利用包络差峰值振幅对检测地震的震级进行了估算,根据检测后的余震目录得到九寨沟地震余震序列的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L 0.9,地震活动性b值为0.80左右,较原目录的ML 1.2和0.85均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四川九寨沟m 7.0级地震 地震目录 模板匹配 遗漏地震
原文传递
2016—2017年龙门山地区微震活动的演化:基于对微震目录的模糊聚类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康生 王维欢 +2 位作者 李英 蒲举 陈晓龙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7,共9页
地震活动性是区域地壳及其深部的应力及运动状态的地震学表现.本项研究基于2016—2017年发生在龙门山地区及其附近的地震目录,采用模糊C平均聚类分析方法,分时段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每两个月得到三个分区的隶属度分布及聚类中心,以隶属度... 地震活动性是区域地壳及其深部的应力及运动状态的地震学表现.本项研究基于2016—2017年发生在龙门山地区及其附近的地震目录,采用模糊C平均聚类分析方法,分时段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每两个月得到三个分区的隶属度分布及聚类中心,以隶属度的分布以及聚类中心的迁移特征来探讨该区域地壳应力及运动状态的时空演化,并籍此探讨与九寨沟地震的孕育和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沿龙门山断裂分布的三个微震活动区(北段、中段和南段),和2016年相比较.2017年上半年,三个微震活动均有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迹象,其中龙门山断裂北段的微震活动移至虎牙断裂南端,意味着北段的迁移向虎牙断裂传递了能量.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这是深部物质在四川盆地遇阻后上升、沿龙门山断裂运移的结果,也是九寨沟M_(s)7.0地震孕育和发生的成因之一;龙门山北段的活动对虎牙断裂的作用,可能是九寨沟地震发生的触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活动 地震目录 模糊聚类分析 九寨沟m_(s)7.0地震 龙门山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