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四川马尔康6.0级震群序列震源机制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莹 金昭娣 赵韬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90,共12页
采用近震全波形矩张量方法反演了2022年四川马尔康6.0级震群序列22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这22次地震全部为走滑型,断层面走向呈NNW和NE两个优势方向,断层面倾角近似直立,滑动角分布在0°和180°附近,P轴优势方位为NWW-SE... 采用近震全波形矩张量方法反演了2022年四川马尔康6.0级震群序列22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这22次地震全部为走滑型,断层面走向呈NNW和NE两个优势方向,断层面倾角近似直立,滑动角分布在0°和180°附近,P轴优势方位为NWW-SEE向,倾伏角接近水平,表明此次地震事件主要受区域NWW-SEE向水平挤压应力场控制。3次5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均与序列其他地震的总体震源机制差异较小,说明序列震源机制较为一致。结合精定位结果综合分析认为:马尔康震群属于多断层面触发性震群,3次5级以上地震是不同断裂的破裂事件,其中5.8级和6.0级地震发震断层面走向为NNW,为左旋走滑破裂事件;5.2级地震发震断层面走向为NE,为右旋走滑破裂事件,3个发震断层均以走滑错动为主,断层面近似直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康6.0震群 震源机制解 矩张量反演 地震序列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22年四川马尔康M6.0震群前区域b值时空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郭瑛霞 张丽峰 +1 位作者 黄浩 胡维云 《四川地震》 2022年第3期1-5,共5页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提供的地震目录,选取2009年1月至2022年6月的小地震资料,对马尔康震群及邻区进行b值时空扫描计算。采用“最大曲率”方法,评估得到2009~2016年马尔康地区的监测能力为M_(L)1.5,2017~2022年马尔康地区的监测能力为M_(L)1...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提供的地震目录,选取2009年1月至2022年6月的小地震资料,对马尔康震群及邻区进行b值时空扫描计算。采用“最大曲率”方法,评估得到2009~2016年马尔康地区的监测能力为M_(L)1.5,2017~2022年马尔康地区的监测能力为M_(L)1.2;从2009~2022年的b值时间扫描结果可知,5级以上地震大多发生在b值下降时段内;2017~2022年的b值空间扫描结果显示:2022年马尔康震群发生在松岗断裂和龙日坝断裂附近高低b值变化的过渡区域,靠近低b值区域的边缘,且震中北部区域Δb值异常显著,表明马尔康6.0级震群前邻区应力水平明显增强,压应力积累指示此区域及邻区易于发生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马尔康6.0级震群 最小完整性震 B值 时空分布
下载PDF
2022年四川芦山M_(S) 6.1和马尔康M_(S) 6.0地震研究
3
作者 薛艳 张小涛 苑争一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426-429,共4页
1引言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发生M_(S) 6.1地震,6月10日四川马尔康在4个小时内接连发生M_(S) 5.8、6.0和5.2地震。这2组地震均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东部,震中相距约235 km,时间间隔9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接连发生2组6级地震,在四川地区是... 1引言2022年6月1日四川芦山发生M_(S) 6.1地震,6月10日四川马尔康在4个小时内接连发生M_(S) 5.8、6.0和5.2地震。这2组地震均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东部,震中相距约235 km,时间间隔9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接连发生2组6级地震,在四川地区是比较少见的。芦山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震源机制解显示为逆冲型,与2013年芦山M_(S) 7.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一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应急产品);马尔康地震的发震构造为NW走向的松岗断裂,震源机制解显示为左旋走滑型(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应急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芦山M_(S)6.1和马尔康M_(S)6.0地震 地震条带 显著增强 震群 地形变异常
下载PDF
四川马尔康6.0级震群区流域地貌特征与控制因素研究
4
作者 周文英 梁明剑 +6 位作者 魏娅玲 宫悦 廖程 左洪 杨力 薛莲 毛泽斌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5-756,共12页
2022年6月10日四川马尔康6.0级震群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位于强烈隆升的龙门山及其西缘高原腹地过渡地带,断裂构造复杂,水系发育,小震与中强地震活动频发。基于90 m×90 m空间分辨率的SRTM3数据,利用数字地貌分析方法提取了马尔... 2022年6月10日四川马尔康6.0级震群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位于强烈隆升的龙门山及其西缘高原腹地过渡地带,断裂构造复杂,水系发育,小震与中强地震活动频发。基于90 m×90 m空间分辨率的SRTM3数据,利用数字地貌分析方法提取了马尔康6.0级震群所在的脚木足河流域坡度、起伏度、面积-高程积分和河道陡峭指数等地貌参数,结合降水和岩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脚木足河流域坡度、起伏度、面积-高程积分和河道陡峭指数整体表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构造活动是导致区域地貌参数呈现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地貌参数高值主要分布于龙日坝断裂两侧,沿松岗断裂两侧展布,龙日坝断裂东侧是构造变形与差异性隆升强烈的龙门山地区;龙日坝断裂西侧是多条断裂交汇的构造复杂区,中强地震活跃,地貌破坏与重塑作用相对强烈,这可能是地貌参数高值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康6.0震群 青藏高原东缘 脚木足河流域 地貌参数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和地震活动性统计的混合地震预测: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姚琪 王辉 +5 位作者 刘杰 王海涛 张微 杨文 赵静 姜祥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62-4175,共14页
地震数值预测是近年来最为前沿的科学研究问题之一,但是大部分地震数值预测的探索都受困于数值模拟步长的问题.本文引入混合预测方法,探索了较短预测时长的地震数值预测方法,并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区中进行应用.该混合预测方法主要建... 地震数值预测是近年来最为前沿的科学研究问题之一,但是大部分地震数值预测的探索都受困于数值模拟步长的问题.本文引入混合预测方法,探索了较短预测时长的地震数值预测方法,并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区中进行应用.该混合预测方法主要建立在活动块体理论和构造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推测未来长时间的应力变化量,并引入上一次7级地震之后数十年间,中等强度地震同震应力的影响,最后通过重分类和加权,在应力变化量上叠加年尺度小地震活动异常的统计,从而实现区域地震危险程度的混合评估.基于该方法,我们将地震数值预测的预测时间尺度缩短到年尺度,以年为单位滚动预测了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自2021—2030年或更长时间段内可能出现中强地震的区域.2022年芦山6.1级地震、2021年漾濞6.4级地震、2021年泸州6.0级地震和2022年泸定6.8级地震均发生在危险性较高的区域,而2022年马尔康6.0级地震则不在预测区域内.本文展示的混合预测尝试为地震数值预测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例证,也为解决数值预测步长控制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探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值预测 混合方法 数值模拟 核密度估计 2022芦山M_(S)6.1地震 2022马尔康M_(S)6.0地震
下载PDF
混合预测在地震数值预测中的尝试和验证 被引量:1
6
作者 姚琪 王辉 刘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265-267,共3页
1研究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展,数值预测在诸多行业中开始发展,为这些行业带来了新的数据和活力。地震预测也急需从传统的“经验预测”“概率预测”向数值预测进行转变。美国自1988年以来,WGCEP(Working group on California earthquak... 1研究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展,数值预测在诸多行业中开始发展,为这些行业带来了新的数据和活力。地震预测也急需从传统的“经验预测”“概率预测”向数值预测进行转变。美国自1988年以来,WGCEP(Working group on California earthquake probabilities,加州概率工作组)基于发展的UCERF(Uniform California earthquake rupture forecast,统一的加州地震破裂预测系统)模型,利用加州统一断层模型、应力应变计算和地震活动性等方法,进行了由统计预测-物理预测-依赖于时间的物理预测过渡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值预测 混合预测 2022芦山M_(S)6.1地震 2022M_(S)6.0马尔康地震 川滇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