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粱雄性不育系吉2056A的创制及应用
1
作者 高悦 梁军 +6 位作者 侯佳明 赵德 杨微 李捷 李伟 李继洪 高士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2期19-20,共2页
高粱雄性不育系吉2056A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新选育的优良不育系,适用于我国北方高粱春播早熟区,具有适应性好、抗逆性强、配合力高等特点,由其组配的高粱杂交种吉杂133已在我国北方高粱早熟区大面积种植推广。高粱雄性不... 高粱雄性不育系吉2056A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新选育的优良不育系,适用于我国北方高粱春播早熟区,具有适应性好、抗逆性强、配合力高等特点,由其组配的高粱杂交种吉杂133已在我国北方高粱早熟区大面积种植推广。高粱雄性不育系吉2056A的成功选育,丰富了吉林省种质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雄性不育系吉2056a 创制 应用
下载PDF
一种中草药成份对延缓皮肤衰老的生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彤 金锡鹏 +2 位作者 林惠芬 黄雷鸣 沈光祖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6期365-367,共3页
根据皮肤衰老的主要机制,采用体外皮肤细胞原代培养技术,研究了一种中草药有效成份2056A的抗皮肤衰老作用。结果显示:2056A可明显促进皮肤角朊细胞的DVA和蛋白质以及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和弹力蛋白的合成,提高角朊细胞的... 根据皮肤衰老的主要机制,采用体外皮肤细胞原代培养技术,研究了一种中草药有效成份2056A的抗皮肤衰老作用。结果显示:2056A可明显促进皮肤角朊细胞的DVA和蛋白质以及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和弹力蛋白的合成,提高角朊细胞的增殖指数,最佳作用浓度为0.01%;在适当的浓度下有较强的抗氧自由基能力,并在0.01%~1%浓度范围内可显著增强细胞内SOD的活性。以上研究指标提示,2056A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好的抗皮肤衰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衰老 皮肤细胞培养 2056a 中草药
下载PDF
Zn元素及时效工艺对2056铝合金局部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罗先甫 郑子樵 +1 位作者 张利娟 赵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5-322,共8页
通过晶间腐蚀(IGC)、剥落腐蚀(EXCO)实验及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研究Zn元素及时效工艺对2056铝合金抗晶间腐蚀性能和抗剥落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56铝合金在T6(175℃)时效态下,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其晶间腐蚀与剥落... 通过晶间腐蚀(IGC)、剥落腐蚀(EXCO)实验及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分析,研究Zn元素及时效工艺对2056铝合金抗晶间腐蚀性能和抗剥落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56铝合金在T6(175℃)时效态下,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其晶间腐蚀与剥落腐蚀敏感性逐渐降低;在T8(155℃)峰时效态和T3(室温)时效态下,合金的抗晶间腐蚀及抗剥落腐蚀性能均有所提高,且在T3态下2056铝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最好;在T6峰时效态下,不添加Zn的2056铝合金比添加Zn的2056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差。合金发生局部腐蚀与晶界及其附近区域的特征紧密相关,当晶界析出相(S(S′)相)呈链状分布且晶界无沉淀析出带(PFZ)较宽时,合金晶间及剥落腐蚀敏感性大;晶界析出相尺寸越大,分布越不连续,PFZ越窄,合金晶间及剥落腐蚀敏感性越小;当晶界无析出相和PFZ时,合金晶间及剥落腐蚀敏感性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56铝合金 时效 晶间腐蚀 剥落腐蚀
下载PDF
Zn及热处理制度对2056铝合金力学性能及局部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罗先甫 郑子樵 +2 位作者 葛婧萱 张海锋 钟警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62,共8页
通过拉伸性能测试、晶间腐蚀(IGC)、剥落腐蚀(EXCO)实验、极化曲线测试及透射电镜(TEM)分析,研究Zn元素和不同热处理制度对2056铝合金室温常规力学性能、抗晶间腐蚀性能、抗剥落腐蚀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Zn均匀存在于合... 通过拉伸性能测试、晶间腐蚀(IGC)、剥落腐蚀(EXCO)实验、极化曲线测试及透射电镜(TEM)分析,研究Zn元素和不同热处理制度对2056铝合金室温常规力学性能、抗晶间腐蚀性能、抗剥落腐蚀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Zn均匀存在于合金的各个位置,可促进S′相的析出和提高合金强度;减小晶内与晶界的电化学腐蚀动力,使晶界析出的S相数量减少并不连续分布,无沉淀析出带(PFZ)变窄,提高合金的抗晶间腐蚀性能和抗剥蚀性能。与T6处理态相比,经T8处理后,晶内析出的S′相数量增加、尺寸减小、分布均匀,合金的强度显著提高,塑性降低;同时,沿晶界析出的S相数量减少,PFZ变窄,合金的抗晶间腐蚀和抗剥落腐蚀能力提高。在3.5%的NaCl溶液中进行的极化曲线测试也表现出相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 热处理 2056铝合金 局部腐蚀 微观组织
下载PDF
Zn元素及时效工艺对2056铝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先甫 郑子樵 +3 位作者 葛婧萱 张海锋 钟警 廖忠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477-2485,共9页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常规拉伸性能测试、DSC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少量Zn元素及时效工艺对2056铝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6、T8和T3时效状态下,2056合金的抗拉强度(σb)和屈服强度(σ0.2)均比不含Zn合金的高,而伸长...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常规拉伸性能测试、DSC分析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少量Zn元素及时效工艺对2056铝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6、T8和T3时效状态下,2056合金的抗拉强度(σb)和屈服强度(σ0.2)均比不含Zn合金的高,而伸长率(δ)相差不大,这是因为Zn的添加形成富Zn团簇,促进GPB区的形成,进一步促进S′相的析出,提高合金强度。2056合金在T6、T8峰时效态和T3态下的σb和σ0.2由大到小顺序为T8,T3和T6,时效前的预变形形成大量位错,由于位错和溶质原子强烈的交互作用,形成大量的位错塞积和缠结,增加了T3态合金的强度;在T8态下,大量的位错成为S′相的形核点,使合金形成细小、密集和均匀弥散的S′相,其强度较T6和T3态的得到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56铝合金 ZN 时效处理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下载PDF
热处理制度对2056铝合金微观组织和抗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葛婧萱 郑子樵 罗先甫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995-3001,共7页
采用光学显微分析、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慢应变速率拉伸测试等研究2056铝合金在T6、T851及T351热处理状态下的微观组织和抗应力腐蚀性能。结果表明:2056合金在T6态下,晶内析出相主要为粗大的y相和少量粗大的含锰相,抗拉强度为44... 采用光学显微分析、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慢应变速率拉伸测试等研究2056铝合金在T6、T851及T351热处理状态下的微观组织和抗应力腐蚀性能。结果表明:2056合金在T6态下,晶内析出相主要为粗大的y相和少量粗大的含锰相,抗拉强度为445.13MPa,晶界析出相粗大且呈非连续分布,无沉淀析出带(PFZ)为0.1-0.2um,应力腐蚀敏感性最大;T851态下,晶内析出相主要为细小弥散的S’相,合金具有最高的抗拉强度,达到502.01MPa,晶界析出相呈离散状分布,PFZ较窄,约为0.02um,抗应力腐蚀性能优于T6态的;T351时效状态下,晶内观察到大量的位错和位错塞积以及少量GPB区,抗拉强度为469.73MPa,介于T6和T851之间,晶界无粗大平衡相析出,无明显PFZ,抗应力腐蚀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56铝合金 热处理 微观组织 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
下载PDF
DD2056型单轴振动筛
7
作者 杨文卿 王国才 《煤炭科学技术》 CAS 1982年第11期14-16,共3页
随着我国选煤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自行设计的选煤厂日趋大型化。为满足大型选煤厂原煤预先分级的需要,1975年末由洛阳矿山机械研究所、选煤设计研究院、淮北矿山机械厂组成了DD2056单轴振动筛的联合设计研制组。1978年由淮北矿山机械厂... 随着我国选煤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自行设计的选煤厂日趋大型化。为满足大型选煤厂原煤预先分级的需要,1975年末由洛阳矿山机械研究所、选煤设计研究院、淮北矿山机械厂组成了DD2056单轴振动筛的联合设计研制组。1978年由淮北矿山机械厂先后试制2台,安装在开滦范各庄矿重介选矸车间,进行了长时间的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筛 DD2056 轴振 选煤 大型选煤厂 范各庄矿 重介 矿山机械 工业性试验 激振器
下载PDF
基于BQ2056设计实现多节锂电池充电 被引量:3
8
作者 冯龙生 周志景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4年第3期129-131,共3页
多节锂电池串联组成的锂电池组,体积小,电压高,容量大,在许多便携电子产品中应用广泛,但目前市场上的锂电池充电器大都面向4节及以下锂电池充电.基于此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1~2节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BQ2056的多节锂电池充电系统,可实现... 多节锂电池串联组成的锂电池组,体积小,电压高,容量大,在许多便携电子产品中应用广泛,但目前市场上的锂电池充电器大都面向4节及以下锂电池充电.基于此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1~2节锂电池充电管理芯片BQ2056的多节锂电池充电系统,可实现对多节锂电池直接充电.实验结果表明该充电系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锂电池 BQ2056 恒流恒压充电
下载PDF
通过cDNA微阵列和原位杂交技术对瘢痕疙瘩组织中上调的NNP-1(新核蛋白-1,D21S2056E)基因测序
9
作者 Na G.-Y. Seo S.-K. +1 位作者 Lee S.-J. 阎小宁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5年第5期9-10,共2页
Background:A keloid results from excessive collagen deposition, the cause of which remains elusi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physiology of keloid tissue can help determine the most appropriate treatment st... Background:A keloid results from excessive collagen deposition, the cause of which remains elusive.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physiology of keloid tissue can help determine the most appropriate treatment strategy. Objectives: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s in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keloids and adjacent normal skin in order to define the genes involved in keloid formation. Methods:Three Korean patients with keloids underwent excision of the keloid and adjacent norma l skin, which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We investigated expression patterns of ge nes in the keloids and the normal skin using cDNA microarray and in situ hybridi zation techniques. Results:Nine genes in the keloid tissue were consistently up -regulated over the 2.0 ratio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control from the cDNA microarray composed of 3063 clones:collagen type I αI(NM 000088), DNA segmen t on chromosome 21 (unique) 2056 expressed sequence (D21S2056E, NNP-1, NM 00368 3), suppressor of Ty 5 homologue (NM 003169), phosphoglycerate dehydrogenase (NM 032692), adenosine triphosphatesynthase β(NM 001686), serine (or cysteine) pro teinase inhibitor, clade H (heat shock protein 47, NM 001235), LIV-1 protein, o estrogen regulated (LIV-1, NM 012319), interleukin-11 receptor α(IL11RA, NM 0 04512) and carbonyl reductase 3 (CBR3, NM 001236). From the in situ hybridizatio n study, the staining signals in the keloid tissue hybridized with anti sense pr obes of NNP-1 mRNA were stronger than signals in normal controls. Further, endo thelial epithelium, but not the epidermis, expressed the signal equally in both keloid and normal control tissue. Conclusions:We identified nine upregulated ge nes in keloid tissue using cDNA microarray. Of the nine, the NNP-1 gene was con firmed by topological information using the in situ hybridization technique. We conclude that these nine genes, especially NNP1, probably contribute either dire ctly or indirectly to keloid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组织 CDNA微阵列 NNP-1 D21S2056E 基因测序 原位杂交技术 基因表达 受体Α 抑制因子 三磷酸腺苷酶
下载PDF
母语写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燕祥 《人民文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关键词 写作:6321 痛苦:4317 广场:3127 思想指向:2573 上帝:2562 母语:2139 思想者:2056 北方:1913 火山爆发:1735 历史:1715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