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莫高窟维摩经变表现形式及艺术特色--以初唐第220窟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龙红 黄骞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182-190,共9页
初唐之前,敦煌维摩变相绘制较为简单,主要以龛内表现为主,或同龛表现,或两龛对视配置,主题表现为维摩文殊说法和听法大众场景等,体现了早期佛教造像浓厚的功德观。逮至初唐,变相的构图布局和图像设计都有了较大的改进。以现有资料显示:... 初唐之前,敦煌维摩变相绘制较为简单,主要以龛内表现为主,或同龛表现,或两龛对视配置,主题表现为维摩文殊说法和听法大众场景等,体现了早期佛教造像浓厚的功德观。逮至初唐,变相的构图布局和图像设计都有了较大的改进。以现有资料显示:初唐第220窟维摩变相在"维摩文殊说法"中心基础上添绘了"示现神通力"场景,形成了"宣讲佛法"与"世俗信仰"双重意味的图像设计和布局构图,体现出"统一设计、富于变化"和"强烈对比、多样统一"的艺术特色,并成为此后敦煌石窟乃至巴蜀地区维摩变相绘制的基本构图特征与壁画布局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第220窟 维摩诘经变相 神通力 表现形式 艺术特色
下载PDF
一幅珍贵的唐长安夜间乐舞图——以莫高窟第220窟药师经变乐舞图中灯为中心的解读 被引量:8
2
作者 沙武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44,共11页
敦煌壁画是形象的历史,其作为图像资料,成为我们今天解读中古历史的第一手考古资料。敦煌莫高窟第220窟药师七佛变中的大型乐舞场景,虽然表现的是佛国净土世界情景,但是剔除其中佛教虚幻和艺术化的成分,紧密联系艺术的社会生活源头,可... 敦煌壁画是形象的历史,其作为图像资料,成为我们今天解读中古历史的第一手考古资料。敦煌莫高窟第220窟药师七佛变中的大型乐舞场景,虽然表现的是佛国净土世界情景,但是剔除其中佛教虚幻和艺术化的成分,紧密联系艺术的社会生活源头,可以发现其中三处大型豪华的灯饰,正是有唐一代长安城上元夜燃灯的再现,也可以认为是包括皇帝会群臣的大型晚宴,官僚士大夫家中举办的各式夜宴,唐长安、洛阳两京地区各类大型夜间乐舞场景的描绘,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220窟 乐舞图 唐长安城
下载PDF
莫高窟第220窟维摩诘经变帝王像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燕林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31,共12页
莫高窟初唐第220窟维摩诘经变中的帝王图像是敦煌壁画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帝王冕服制度及人物画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将此帝王像与传为唐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相关帝王形象进行对比研究,并参照《周礼》等相关文献记... 莫高窟初唐第220窟维摩诘经变中的帝王图像是敦煌壁画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帝王冕服制度及人物画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将此帝王像与传为唐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相关帝王形象进行对比研究,并参照《周礼》等相关文献记述对该帝王像进行新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 220窟 帝王图 冕服
下载PDF
莫高窟第220窟南壁无量寿经变札记 被引量:1
4
作者 公维章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12,共5页
本文对莫高窟第 2 2 0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说进行了质疑 ,认为应为无量寿经变 ,并提出了敦煌莫高窟存有《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与《观无量寿经》相结合的西方净土变。
关键词 敦煌 莫高 220窟 西方净土变 阿弥陀五十菩萨图
下载PDF
论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维摩诘情感的艺术表现
5
作者 胡朝阳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3-76,共4页
本文从艺术心理学角度 ,对敦煌莫高窟第 2 2 0窟东壁南侧壁画中的维摩诘的情感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 ,探讨自然情感表现与艺术表现虽然有着相近的地方 ,但从自然表现到艺术表现 ,仍然有相当一段距离。莫高窟第 2 2 0窟东壁南的维摩诘情感... 本文从艺术心理学角度 ,对敦煌莫高窟第 2 2 0窟东壁南侧壁画中的维摩诘的情感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 ,探讨自然情感表现与艺术表现虽然有着相近的地方 ,但从自然表现到艺术表现 ,仍然有相当一段距离。莫高窟第 2 2 0窟东壁南的维摩诘情感显然不是自然情感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220窟维摩诘 情感 艺术表现
下载PDF
也谈莫高窟第220窟帝王图“貂尾”大臣之身份 被引量:3
6
作者 盛朝晖 《敦煌学辑刊》 CSSCI 2005年第2期77-84,共8页
莫高窟第220窟“帝王图”中有一“貂尾”大臣。关于此人的身份,有人认为“当系‘掌规谏赞诏命’的中书令或右散骑常侍之类的官员”;也有人认为此人“非中书令、亦非右散骑常侍”,而应是“常侍”。本文在考察历代相关的官制及礼制变化发... 莫高窟第220窟“帝王图”中有一“貂尾”大臣。关于此人的身份,有人认为“当系‘掌规谏赞诏命’的中书令或右散骑常侍之类的官员”;也有人认为此人“非中书令、亦非右散骑常侍”,而应是“常侍”。本文在考察历代相关的官制及礼制变化发展情况后认为:此“貂尾”大臣极可能是中书令,而身为散骑常侍的可能性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 220窟 帝王图 珥貂 中书令 散骑常侍
下载PDF
莫高窟第220窟“胡旋舞”质疑 被引量:3
7
作者 巩恩馥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7,共2页
本文探讨莫高窟第220窟壁画中的“胡旋舞”与典籍记载中的“胡旋舞”在年代、衣冠、乐队、乐器等方面的歧异,从而对第220窟中所绘内容是否为康国传入的“胡旋舞”发生质疑。
关键词 莫高220窟 胡旋舞
下载PDF
敦煌220窟《东方药师经变画》乐舞图像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6-160,共5页
敦煌220窟《东方药师经变画》是唐代乐舞场面最具代表性的壁画。壁画中呈现的乐队及乐器组合,反映的是在继承秦汉乐府音乐的基础上,经北朝以来吸收大量外来音乐而形成的燕乐。这种带有浓厚西域音乐文化色彩的乐队和乐器组合,可能常用于... 敦煌220窟《东方药师经变画》是唐代乐舞场面最具代表性的壁画。壁画中呈现的乐队及乐器组合,反映的是在继承秦汉乐府音乐的基础上,经北朝以来吸收大量外来音乐而形成的燕乐。这种带有浓厚西域音乐文化色彩的乐队和乐器组合,可能常用于胡旋舞这种舞蹈形式中。胡乐、胡舞在唐代融入中国乐舞之中,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唐代音乐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220窟 《东方药师经变画》 乐舞图像
下载PDF
莫高窟第220窟甬道南壁图像考释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菊霞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80,共15页
第220窟甬道南壁龛内绘制药师说法图、释迦牟尼说法图和弥勒说法图,其中明显突出药师说法图的地位。龛上方是一组说法图,表现的是三世诸佛。甬道南壁绘制的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药师佛、三世佛等尊像与敦煌文献B. 8719V 《药... 第220窟甬道南壁龛内绘制药师说法图、释迦牟尼说法图和弥勒说法图,其中明显突出药师说法图的地位。龛上方是一组说法图,表现的是三世诸佛。甬道南壁绘制的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药师佛、三世佛等尊像与敦煌文献B. 8719V 《药师道场(文)》中启请和礼忏的重要佛圣相同,据此判断,第220窟甬道南壁的绘画作品与药师礼忏活动有密切关系。在敦煌石窟,像第220窟甬道南壁这样表现药师道场启请和礼忏佛像的壁画题材极为少见,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 220窟 甬道南壁 药师道场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北壁壁画“乐舞图”之艺术探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徽 罗明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6-77,共2页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北壁"乐舞图"壁画,从构成形式、造型手法到色彩技法的运用,都有独特杰出之处,呈现了唐代审美的雅俗观及乐舞的价值观。除文字的记载外,在历朝所有的壁画中对胡旋舞最精彩的描绘就是这幅"乐舞图"...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北壁"乐舞图"壁画,从构成形式、造型手法到色彩技法的运用,都有独特杰出之处,呈现了唐代审美的雅俗观及乐舞的价值观。除文字的记载外,在历朝所有的壁画中对胡旋舞最精彩的描绘就是这幅"乐舞图"壁画了。她博大精美,恢宏绚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中国画世界性、艺术性、时代性的具体体现,具有永恒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 220窟 乐舞图 壁画
原文传递
莫高窟220窟新样文殊像粉本流传脉络新解——敦煌所见长安画样个案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昀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8-151,169,共15页
五代时期,敦煌的文殊变加入了以于阗王为主角的胡人牵狮画样,这种局部区块的更新,对研究敦煌、于阗、五台山以及长安之间的互动极具意义。于阗王牵狮是新样文殊像的标志性元素,但目前研究对其画样源流探索仍有未尽之处。敦煌莫高窟220... 五代时期,敦煌的文殊变加入了以于阗王为主角的胡人牵狮画样,这种局部区块的更新,对研究敦煌、于阗、五台山以及长安之间的互动极具意义。于阗王牵狮是新样文殊像的标志性元素,但目前研究对其画样源流探索仍有未尽之处。敦煌莫高窟220窟新样文殊像中的于阗王牵狮,实际来源于一件唐前期的胡人牵狮画样,这件画样也被用于唐开元二十五年入葬的武惠妃石椁,最终分为两种流传脉络,其一融入佛教艺术,以新样文殊的样貌在东亚传播;其二则延续画样自身的职贡图绘传统,为后人传摹,有数件绘画传世。本文旨在探讨220窟新样文殊像的画样引进、区块更新,并追本溯源。这是一个唐代长安画样流布敦煌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220窟 新样文殊像 于阗王 武惠妃 职贡师子图
原文传递
莫高窟唐代坐帐维摩画像考论 被引量:11
12
作者 邹清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9,133,共7页
本文以对莫高窟第220窟主室东壁坐帐维摩画像的考察为起点,对莫高窟唐代坐帐维摩画像作了系统研究。本文认为,莫高窟第220窟主室东壁贞观十六年(642)坐帐维摩确立了此后敦煌地区维摩画像表现的新格局,使维摩画像由南北朝时期的多重样式... 本文以对莫高窟第220窟主室东壁坐帐维摩画像的考察为起点,对莫高窟唐代坐帐维摩画像作了系统研究。本文认为,莫高窟第220窟主室东壁贞观十六年(642)坐帐维摩确立了此后敦煌地区维摩画像表现的新格局,使维摩画像由南北朝时期的多重样式进入坐帐维摩的图像格式。坐帐维摩以既定的成熟样式骤现莫高窟初唐窟,有其深刻的中原传统并与瓦官寺维摩画像存在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220窟 唐代 维摩画像 瓦官寺 顾恺之
下载PDF
版画为媒:敦煌文殊版画对“新样文殊”壁画的影响
13
作者 胡发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41,共5页
敦煌文殊版画至迟于后唐同光二年(924)已在当地流传,是民间利用印刷媒介展开跨区域文化交流的新举措。由于其带来了新的五台山文殊图像和信仰形式,因此被翟奉达选作为“新样文殊”壁画的画稿。“新样文殊”特指一种壁画敷彩和装饰方式,... 敦煌文殊版画至迟于后唐同光二年(924)已在当地流传,是民间利用印刷媒介展开跨区域文化交流的新举措。由于其带来了新的五台山文殊图像和信仰形式,因此被翟奉达选作为“新样文殊”壁画的画稿。“新样文殊”特指一种壁画敷彩和装饰方式,填色必须以红色为主,用于表现五台山文殊菩萨化现场景,具有敦煌地方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版画 莫高220窟“新样文殊”壁画 敷彩 装饰
下载PDF
《大唐伊吾郡司马上柱国浔阳翟府君修功德碑记》考释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菊霞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6,共9页
通过对敦煌研究院藏Z0 1112、Z0 1113残碑的考证和研究 ,笔者认定该碑为敦煌莫高窟第 2 2 0窟的造窟功德碑 ,并就碑的定名、性质以及敦煌浔阳翟氏与上蔡翟氏的关系等也进行了考释。
关键词 浔阳 翟府君 220窟 功德碑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的维摩变
15
作者 何佳垣 《美苑》 CSSCI 1995年第6期7-9,共3页
以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吐蕃占领沙州为界,敦煌唐代石窟可大致分为前后两期。《维摩变》与《法华变》、《药师变》、《涅槃变》、《弥勒经变》、《阿弥陀变》等经变画在隋代初创的基础上均有所发展,到贞观年间趋于成熟和完整,形成了通壁... 以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吐蕃占领沙州为界,敦煌唐代石窟可大致分为前后两期。《维摩变》与《法华变》、《药师变》、《涅槃变》、《弥勒经变》、《阿弥陀变》等经变画在隋代初创的基础上均有所发展,到贞观年间趋于成熟和完整,形成了通壁巨幅的大型经变画。唐前期(公元618—781年)的壁画《维摩变》仅有13铺,按其在窟内的布局和画面构图大致可分4种形式。 第1种形式主要是延袭隋代将维摩、文殊画在西壁龛外南北两侧上方的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 220窟 唐前期 弥勒经变 壁画 画面构图 文殊 布局形式 劳度叉斗圣变 构图形式
原文传递
敦煌·永乐宫
16
作者 王剑武 《艺术界》 2003年第3期149-149,共1页
中国古代两大壁画艺术宝库:一为敦煌莫高窟;二为山西永乐宫。两者风格迥异、造型精妙、设色独特,皆为我国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本文将在这里对两者的功能用途、造型规律、设色特点等作一个简单的探讨,以深化我们对传统壁画艺术... 中国古代两大壁画艺术宝库:一为敦煌莫高窟;二为山西永乐宫。两者风格迥异、造型精妙、设色独特,皆为我国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本文将在这里对两者的功能用途、造型规律、设色特点等作一个简单的探讨,以深化我们对传统壁画艺术风格与技法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壁画艺术 功能用途 永乐 人物造型 220窟 风格迥异 传统工笔人物画 造型规律 绘画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