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炎支原体23SrRNA基因突变及其所致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韩晓华 路素坤 +3 位作者 李书秀 刘立云 陈宁 李书琴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165,171,共5页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23SrRNA基因突变现状,提高对肺炎支原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突变所致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09年10月我院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咽试子标本,应用巢式PCR扩增23SrRNA基因并进行电泳检...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23SrRNA基因突变现状,提高对肺炎支原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突变所致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09年10月我院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咽试子标本,应用巢式PCR扩增23SrRNA基因并进行电泳检测及DNA测序分析,筛选突变株;并进行总结和分析临床特点。结果应用巢式PCR扩增23SrRNA测出基因序列45例,均存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突变。且变异基因位点均为2063位A→G的点突变,其中2例为2063位点A/G双峰;临床特点表现为91.1%患儿持续性发热伴咳嗽,以中、高度热为主。68.9%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45例患儿肺部影像资料显示,双肺炎症14例,大叶性肺炎7例,伴胸腔积液6例。20例有肺外合并症;45例应用红霉素静注治疗有效率91.1%。结论肺炎支原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位点之一23SrRNA 2063普遍存在突变,其所致肺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91.1%有效,肺炎支原体此位点突变与其在体内是否耐药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23srrna基因突变 临床表现 耐药性
下载PDF
5s-23srRNA基因间隔区RELP分析对莱姆病病例尿标本的检测 被引量:7
2
作者 史翠霞 张哲夫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23,共3页
作者对来自牡丹江市林业医院和海林林场的34份尿液标本进行了5s-23srRNA基因间隔区RFLP分析,并将PCR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8个病人PCR检测结果阳性,7个病人感染了B.garinii(第二基因种)、1个病人感染了B.afz... 作者对来自牡丹江市林业医院和海林林场的34份尿液标本进行了5s-23srRNA基因间隔区RFLP分析,并将PCR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8个病人PCR检测结果阳性,7个病人感染了B.garinii(第二基因种)、1个病人感染了B.afzelii(第三基因种),同当地媒介生物中的优势基因种相同;血清学和PCR检测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时有互相弥补的作用。5s-23srRNA基因间隔区RFLP分析方法有望在研究临床表现和基因种的关系及流行病学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s-23srrna基因 RFLP 莱姆病 基因间隔区
下载PDF
16株霍乱弧菌23srRNA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3
作者 叶永红 曲梅 扬兵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659-660,共2页
关键词 霍乱弧菌 23srrna基因 多态性分析
下载PDF
粪便23SrRNA基因检测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及克拉霉素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志伟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3期82-83,103,共3页
目的探究粪便23SrRNA基因检测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中应用,并分析克拉霉素耐药性。方法选郑州市中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9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黏膜组织活检药敏试验、粪便23SRNA基因阳性检出率。结果经胃黏膜... 目的探究粪便23SrRNA基因检测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中应用,并分析克拉霉素耐药性。方法选郑州市中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9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黏膜组织活检药敏试验、粪便23SRNA基因阳性检出率。结果经胃黏膜组织活检,共检出59例Hp阳性;经粪便23SrRNA共检出73例阳性,粪便23SrRNA对Hp阳性检出率较胃黏膜组织活检高(χ^(2)=4.547,P=0.033<0.05);两种诊断方法Kappa为0.63,一致性中等;经粪便23SrRNA检测结果为Hp阳性患者中,经药敏试验确认耐药12例、敏感45例;经粪便23SrRNA检测结果确认耐药14例、敏感43例,其耐药率、敏感率之间相比均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199,P=0.655>0.05);两种诊断方法Kappa为0.73,一致性较强;突变位点中,2143、2142、2097突变率分别为16.44%、10.96%、5.48%、1.37%。结论粪便23SrRNA对Hp阳性检出率高于胃黏膜活检Hp培养高,克拉霉素耐药率与药敏试验结果相近,提示可将其应用于Hp感染及克拉霉素耐药性分析检验中,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更准确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Hp) 粪便23srrna基因检测 克拉霉素耐药性
下载PDF
16S-23S rRNA基因区间细菌鉴定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傅君芬 卢美萍 +3 位作者 尚世强 洪文澜 陆淼泉 李建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48-452,共5页
目的 :探讨 16 S- 2 3S r RNA基因区间对细菌鉴定的应用。方法 :以 16 S- 2 3S r RNA基因区间为靶序列设计引物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标准菌株及临床菌株 DNA。结果 :对 2 7株代表 2 7个菌种的标准菌株进行 PCR扩增 ,分别出现不同的 DN... 目的 :探讨 16 S- 2 3S r RNA基因区间对细菌鉴定的应用。方法 :以 16 S- 2 3S r RNA基因区间为靶序列设计引物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标准菌株及临床菌株 DNA。结果 :对 2 7株代表 2 7个菌种的标准菌株进行 PCR扩增 ,分别出现不同的 DNA图谱 ,该图谱能直接或经核酸内切酶处理后用于细菌分类 ,敏感性可达 2 .5 CFU/ml的细菌 ,与人外周血白细胞 DNA和真菌及病毒无交叉。 32株临床细菌标本均扩增出与相应标准菌株一致的图谱。结论 :16 S- 2 3S r RNA基因区间 PCR扩增技术检测细菌 ,具有敏感、特异、快速、准确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遗传学 基因rRNA 聚合酶链反应 16S-23srrna基因
下载PDF
16S~23S rRNA基因序列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于超 郭海勇 +1 位作者 魏嘉良 钱爱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60,共4页
近些年围绕16S~23SrRNA基因间隔区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细菌多样性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得人们在细菌多样性的研究中得以摆脱传统分离培养的束缚,进而使分析方法得以长足拓展,并为指导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作者就16S~23Sr... 近些年围绕16S~23SrRNA基因间隔区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细菌多样性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得人们在细菌多样性的研究中得以摆脱传统分离培养的束缚,进而使分析方法得以长足拓展,并为指导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作者就16S~23S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的特点、应用及发展前景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23srrna基因间隔区 细菌 多样性
下载PDF
16S rRNA基因及16S~23S rRNA基因区间在临床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毕春霞 闫志勇 王斌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93-495,498,共4页
关键词 16srrna基因 16S—23srrna基因 临床 细菌学检验 临床应用
下载PDF
23S rRNA基因在临床诊断细菌性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董关萍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细菌23S rRNA存在于细菌核糖体大亚基中,几乎为所有细菌所共有,其编码的基因具有保守性和变异性。本文就23S rRNA基因的分子结构和特征,在临床诊断细菌性感染中的应用,以及进一步分析其PCR产物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等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关键词 23srrna基因 临床诊断 细菌感染 应用 分子生物学方法
下载PDF
细菌分类与鉴定的新热点:16S-23SrDNA间区 被引量:62
9
作者 焦振泉 刘秀梅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4-89,共6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细菌的分类鉴定亦从传统的表型分类进入到各种基因型分类水平 ,如(G+ C) mol%、DNA杂交、r DNA指纹图、质粒图谱和 16 S r DNA序列分析等。r RNA存在于所有细菌中 ,r RNA基因由保守区和可变区组成 ,在细菌...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细菌的分类鉴定亦从传统的表型分类进入到各种基因型分类水平 ,如(G+ C) mol%、DNA杂交、r DNA指纹图、质粒图谱和 16 S r DNA序列分析等。r RNA存在于所有细菌中 ,r RNA基因由保守区和可变区组成 ,在细菌中高度保守。r RNA基因包含 5’端到 3’端的若干种成分 ,分别是 16 Sr DNA、间区、2 3Sr DNA、间区和 5Sr DNA。16 S- 2 3Sr DNA间区近年来在细菌系统发育学 ,特别是相近种和菌株的区分和鉴定方面倍受关注。作为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一个热点 ,本文将就 16 S- 2 3Sr DNA间区的一些特性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方面的作用做一简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系统发育学 16srrna基因 23srrna基因 16S-23SrDNA间区
下载PDF
双位点保守基因特异性PCR-CE-RFLP快速鉴定病原菌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10
作者 石胜 朱振宇 +5 位作者 熊燕 王小朝 陈青龙 许鸿灏 卢岑 陈炎添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3837-3839,共3页
[目的]初步建立一个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标准PCR-CE-RFLP数据库,为临床快速鉴定病原菌奠定基础。[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共167株,筛选16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间区基因的合适引物,分别用FAM和JOE两种荧光素标记,调整PCR反应条件,让... [目的]初步建立一个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标准PCR-CE-RFLP数据库,为临床快速鉴定病原菌奠定基础。[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共167株,筛选16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间区基因的合适引物,分别用FAM和JOE两种荧光素标记,调整PCR反应条件,让两种引物能同时在同一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先用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再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HaeIII进行不完全酶切,酶切产物50倍稀释后进行毛细管电泳(PCR-CE-RFLP),测定酶切片段长度差异。[结果]针对16S rRNA基因的RFLP谱数据只能将病原菌鉴定到"科"的程度,而单纯应用16S-23S rRNA间区基因的RFLP谱数据虽能区分绝大多数细菌,但个别种属内仍然出现相似的谱型。经过双位点PCR-CE-RFLP分析后,则可将所有细菌鉴定到"种"的程度。[结论]利用16S rRNA基因和16S-23S rRNA间区基因PCR-CE-RFLP进行细菌鉴定简便快捷,能将传统方法需要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鉴定工作缩短到几个小时,是一种极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快速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PCR)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16srrna基因 16S-23srrna间区基因 毛细管电泳 病原菌
下载PDF
24例23SrRNA A2063G基因突变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施李芬 陈俐丽 +2 位作者 余坚 林苗苗 何时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 分析23SrRNA A2063G基因突变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从而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能力。方法 对36例MPP患儿痰标本进行MP-DNA及23SrRNA基因测序,检测耐药基因,在此基础上分为24例大环内酯类耐药组与12例大环内酯类敏... 目的 分析23SrRNA A2063G基因突变引起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从而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能力。方法 对36例MPP患儿痰标本进行MP-DNA及23SrRNA基因测序,检测耐药基因,在此基础上分为24例大环内酯类耐药组与12例大环内酯类敏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治疗等资料。结果 36例MPP患儿中24例检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均为23SrRNA V区A2063G突变,12例为大环内酯类敏感组。大环内酯类耐药组患儿在住院时间(P=0.025),总咳嗽时间(P=0.035),总发热时间(P=0.008),抗生素治疗后发热时间(P=0.010)及病程(P=0.048)方面均高于大环内酯类敏感组。大环内酯类耐药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及CRP较大环内酯类敏感组更高。大环内酯类耐药组12例患儿仅应用大环内酯类治疗5 d内体温消退,3例需改用喹诺酮类抗感染;另10例联合激素,6例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所有患儿预后良好。大环内酯类敏感组8例患儿在大环内酯类治疗后12 h~3 d体温消退。结论 相比大环内酯类敏感组,23SrRNA A2063G基因突变引起的耐药MPP患儿在住院时间、总咳嗽时间、总发热时间和抗生素治疗后发热时间、病程上更长,白细胞计数及CRP更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部分耐药MPP治疗有效,病情严重者需联合糖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或根据病情酌情更改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特征 23srrna基因突变 耐药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应用16S-23S rRNA基因区间对败血症常见菌的鉴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傅君芬 徐美春 +1 位作者 尚世强 洪文澜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1-264,共4页
目的 建立检测不同菌种细菌的 16S 2 3SrRNA基因区间的特异图谱。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分子克隆及测序技术 ,对临床常见的代表 2 0个属 2 6个种的标准菌株及相应的临床分离菌株共 6 ... 目的 建立检测不同菌种细菌的 16S 2 3SrRNA基因区间的特异图谱。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分子克隆及测序技术 ,对临床常见的代表 2 0个属 2 6个种的标准菌株及相应的临床分离菌株共 6 1株进行PCR扩增 ,同时对临床标本进行培养并与PCR -RFLP比较 ,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结果  2 6株不同的标准菌株行PCR扩增后 ,分别出现 1条带 ,2条带 ,3条带及多条带的不同DNA图谱 ,其敏感性为 2 .5CFU ,与人类基因组DNA、真菌及病毒无交叉反应。其中 14种菌经PCR扩增即可区分 ,另 10种经HinfI或AluI酶切后才能区分。肺炎克雷伯菌与坚韧肠球菌间的差异在第 779位碱基上不同 ,XmaⅢ酶能进行区别。临床 4 2例血培养 15例阳性 ,阳性率 35 .7% ;而PCR阳性 2 7例 ,阳性率达 6 4 .3% ,其阳性率明显高于血培养 (P <0 .0 1)。 6例脑脊液标本中 1例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 ,其PCR也阳性 ,2例培养阴性标本 ,其PCR也阳性 ,经图谱分析为葡萄球菌 ,1例培养为新型隐球菌的脑脊液标本PCR检测为阴性。另2例PCR及培养均阴性。结论 建立了PCR加RFLP技术快速检测细菌 16S 2 3SrRNA基因区间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常见菌 鉴定 16S-23srrna基因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感染和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军锋 贾克刚 刘运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45-1047,共3页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黏附蛋白 膜脂蛋白 23srrna基因 耐药
下载PDF
葡萄球菌属16S-23S rRNA基因区间的图谱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尚世强 傅君芬 洪文澜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8-308,共1页
关键词 葡萄球菌 细菌检测 162-23srrna基因区间 图谱研究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耐药基因检测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1
15
作者 姚慧生 张睿 +3 位作者 刘立云 王佳 伊丽丽 韩晓华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92-496,共5页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的检测与临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方法(1)对我院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及咽试子标本肺炎支原体DNA均阳的97例住院肺炎患儿,行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DNA测序分析,筛选突变株,比较耐药...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的检测与临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方法(1)对我院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及咽试子标本肺炎支原体DNA均阳的97例住院肺炎患儿,行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DNA测序分析,筛选突变株,比较耐药基因组与无耐药基因突变组的临床表现。(2)将9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分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普通MPP组和难治性MPP(RMPP)组,回顾性总结分析并比较各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的差别,对RMPP的表现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耐药基因的突变与RMPP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1)97例MPP中17例无基因突变(17.5%),80例存在耐药基因突变(82.5%)。(2)耐药基因突变组中,CRP值更高,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退热时间及咳嗽时间更长,大叶性肺炎发生率更高,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3)RMPP组与普通MPP组相比,耐药基因突变率更高,外周血中性粒百分百分比、CRP、降钙素原及乳酸脱氢酶的值更高,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退热时间及咳嗽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以及耐药基因的突变与RMPP具有相关性。结论MPP中耐药基因普遍存在;耐药基因的突变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长、恢复慢,CRP值更高,大叶性肺炎发生率高;RMPP与普通MPP组相比:耐药基因突变率更高,炎性指标及乳酸脱氢酶的值更高,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退热时间及咳嗽时间更长,其中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时间及耐药基因的突变与RMPP具有相关性,为RMPP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耐药性 23srrna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沙门菌PCR-dHPLC基因分型方法建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东方 袁飞 +5 位作者 王娉 杨海荣 胡玥 赵勇胜 陈颖 葛毅强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15-1518,共4页
目的建立沙门菌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CR-dHPLC)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采用16S~23S rRNA内转录间隔(ITS)作为沙门菌分型目的基因,确定特异性扩增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dHPLC分离,根据dHPLC图谱峰型差异进行分型,并与血清... 目的建立沙门菌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CR-dHPLC)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采用16S~23S rRNA内转录间隔(ITS)作为沙门菌分型目的基因,确定特异性扩增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dHPLC分离,根据dHPLC图谱峰型差异进行分型,并与血清学和生化分型结果比较。结果 89株沙门菌共分为12个dHPLC型(D型);所有沙门菌均有1个相同色谱峰,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其片断大小为600 bp,其他8种食源性致病菌对照株无此色谱峰,应为沙门菌16S~23S rRNA基因序列的特征性条带,分型结果与血清学差异较大,与生化分型结果有一定一致性。结论所建立的沙门菌PCR-dHPLC基因分型方法具快速、操作方便、重复性好、成本低廉、高通量和自动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CR-DHPLC) 沙门菌 16S^23srrna基因区间 分子分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