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cTnT、CK-MB在评价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心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陈颖妹 翟任群 周菲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肌钙蛋白T(cTnT)、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在评价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诱发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2022年于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接受放疗的116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分别于不同时...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肌钙蛋白T(cTnT)、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在评价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诱发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2022年于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接受放疗的116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分别于不同时间(放疗前、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3个月)行常规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cTnT、CK-MB检查。根据是否出现RIHD将患者分成RIHD组(41例)和非RIHD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3个月的cTnT、CK-MB水平,以及24 h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cTnT、CK-MB单项检测及24 h动态心电图、cTnT、CK-MB三者联合检测对胸部恶性肿瘤患者RIHD的评估价值。结果放疗前,RIHD组与非RIHD组的cTnT[(0.185±0.028)μg/L vs.(0.193±0.025)μg/L]、CK-MB[(19.21±4.07)U/L vs.(18.55±3.52)U/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79、1.913,P>0.05)。不同时间(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3个月)的cTnT、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2.30、293.93,P<0.05)。LSD-t检验结果显示,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cTnT、CK-MB水平均较放疗前升高,且RIHD组患者的cTnT、CK-MB水平均高于非RIHD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3个月,常规心电图检查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06,P<0.05);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检查、cTnT、CK-MB单项检测具有中等一致性(Kappa=0.401、0.437、0.541、0.418,P<0.05);24 h动态心电图、cTnT、CK-MB联合检测的一致性最好(Kappa=0.796,P<0.05)。不同检测方法(24 h动态心电图、cTnT、CK-MB)联合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一致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最高,即联合检测的真实性、可靠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cTnT、CK-MB评价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诱发RIHD的真实性、可靠性、预测值均较高,可操作性强,患者可接受性强,临床推广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心脏损伤 24 h动态心电图 肌钙蛋白T 磷酸激酶同工酶MB 胸部肿瘤
下载PDF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张晓晨 许丹丹 尚一楠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SMI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SMI检出率,并以冠状动脉(简称冠脉...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SMI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SMI检出率,并以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二者对冠心病SMI的诊断效能。结果在135例疑似冠心病SMI患者中,冠脉造影确诊107例;常规心电图检查检出92例,阳性检出率85.98%(92/107);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102例,阳性检出率为95.33%(102/107)。24 h动态心电图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χ^(2)=5.515,P=0.019)。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敏感性、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9%、94.81%、81.82%,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分别为84.11%、85.93%、60.47%,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能提高SMI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4 h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起搏器植入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刘沛 范楠楠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患者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行起搏器植入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起搏器功能障碍[起搏异常、感知异常(心房感知缺失、心房过...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患者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行起搏器植入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起搏器功能障碍[起搏异常、感知异常(心房感知缺失、心房过感知、心室感知缺失、心室过感知)]、起搏器特殊功能(起搏模式转换、频率应答、频率滞后、动态阈值监测、心室起搏管理)、自身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房室阻滞、起搏性心动过速、频率奔放、心室逸搏)的检出率。结果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起搏器起搏功能及感知功能障碍和起搏模式转换、频率应答等特殊功能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对自身心律失常及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检测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器工作状态,灵敏判断起搏器功能异常及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植入 24 h动态心电图 起搏器功能障碍 心律失常
下载PDF
稳心颗粒联用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何丽珍 谢桂庭 +1 位作者 农盛雄 施丽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8期60-62,120,共4页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用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科收治的104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52)和对照组(n=52)。治疗组患者应用美托洛尔...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用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科收治的104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52)和对照组(n=52)。治疗组患者应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心脏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心排出血量(CO)以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情况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的次数及ST段压低程度、ST段下降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脏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的EF、CI以及CO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稳心颗粒联用美托洛尔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美托洛尔 冠心病 室性心律失常 24H动态心电图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阵发性房颤患者心率减速力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芸芸 陈紫凡 +6 位作者 杨易辰 王枫艳 赵茹 金建玲 江世丽 高美雯 邹操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住院患者中确诊为阵发性房颤的90例患者(PAF组)和同时期健康体检者133例(对照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住院患者中确诊为阵发性房颤的90例患者(PAF组)和同时期健康体检者133例(对照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组的心率减速力(DC)、心率加速力(AC)、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以及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PAF组患者的DC值、AC绝对值、SDNN、r MSSD和LAD值均显著升高(P<0.05),24 h平均心率和LF/HF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2)无论是对照组还是PAF组,其组内男女间DC值无明显差异,但与对照组同性别间相比,PAF组男性DC值显著升高(P<0.05),而女性DC值呈升高趋势。(3)无论是对照组还是PAF组,其DC值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0.262 vs.r<-0.548,P均<0.01);与对照组同年龄段者相比,PAF组年龄<60岁者的DC值显著升高(P<0.05),而≥60岁者的DC值呈升高趋势。(4)与对照组相比,PAF组LAD值显著升高(P<0.05),但PAF组患者无论是LAD≤40 mm还是LAD>40 mm,其DC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的DC值升高,提示迷走神经张力增加。该指标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率减速力 自主神经 24 h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临床分析
6
作者 代菁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房颤除外)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间2 500例动态心电图中65例R-R间期延长者(且R-R间期均﹥2.0 s为标准),统计导致长间歇的各类病因和心电图改变...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房颤除外)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间2 500例动态心电图中65例R-R间期延长者(且R-R间期均﹥2.0 s为标准),统计导致长间歇的各类病因和心电图改变。结果:长R-R间期的总发生率为2.60%(65/2 500),50岁以上者占92.30%(60/65)。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多见。导致长间歇的心电图改变从高到低依次为窦性停搏43.08%(28/65),房性早搏未下传20.00%(13/65),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8.46%(12/65),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10.77%(7/65),二度窦房传导阻滞3.08%(2/65),房速后代偿3.08%(2/65),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54%(1/65)。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长R-R间期检测的既有效又安全的方法。认识导致长R-R间期发病的病因,以及了解引起各类心电图改变的原因,对临床工作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长R-R间期 病因学
下载PDF
肺癌患者放化疗及手术后心律失常监测
7
作者 郭培 刘燕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第1期27-29,32,共4页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放化疗或手术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150例肺癌放化疗或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捕捉心脏损伤的早期心电图改变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其中125例肺...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放化疗或手术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150例肺癌放化疗或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捕捉心脏损伤的早期心电图改变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其中125例肺癌患者放化疗或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83.33%);心率变异性正常者45例(30%),降低者105例(70%)。但是无论肺癌患者是进行放疗、化疗还是手术治疗,都可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且不同治疗方法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发现心脏放化疗或术后损伤的心电图改变,有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及时实施干预,可预防肺癌患者放化疗或手术后引起的心脏并发症,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24 h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心率变异性 放疗 化疗
下载PD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gnitive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Type 2 Diabetes
8
作者 Man Xu 《Journal of Geriatric Medicine》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of Elder hypertensive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gni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43 elderly hypertensives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diabe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of Elder hypertensive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gni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43 elderly hypertensives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diabetic group (59 cases) and non-diabetic group (84 cases). The difference of gener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biochemical parameters, carotid ultrasound, a neuropsychological Scales and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24hABPM)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ubjects were compared. Then, the two groups (diabetic group and non-diabetic group)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Mild cognitive dysfunction) subgroup (MMSE>26) and normal cognition subgroup (MMSE≤26),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MMSE scores, the difference of the parameters of ABPM between the two subgroups was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24hSBP, 24hPP, dSBP, dPP, nSBP, nPP, 24hSSD, dSSD, nSSD, 24hSCV, dSCV and nSCV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diabetic group (p<0.05). However, cognition was lower in the diabetic group.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circadian pattern of blood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4hSSD, dSSD, nSSD, 24hSCV, dSCV, nSCV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MCI subgroup than normal cognition subgroup in both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groups(p<0.05), and they we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scores of MMS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re -0.235,-0.246,-0.341,-0.158,-0.222,-0.238 (0.001≤P<0.05). Conclusion: The study showed that in the elderly with hypertension, th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were both higher in the diabetic group, and the cognition was lower instead. Whether or not with diabetes,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was always higher in the MCI subgroup.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dec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D cognitive DYSFUNCTION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diabetes hypertension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与脑梗死关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敏 汪飞 李志坚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使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探索心率变异性(HRV)与脑梗死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因脑梗死在我院住院的1231例患者,搜索首次急性新发脑梗死前及发病后、符合24小时全程HRV分析要求的动态心电图记录。使用两... 目的使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探索心率变异性(HRV)与脑梗死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因脑梗死在我院住院的1231例患者,搜索首次急性新发脑梗死前及发病后、符合24小时全程HRV分析要求的动态心电图记录。使用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比较脑梗死前、后时域及频域法HRV指标的差异性。按最高和最低四分位数把脑梗死前HRV指标分成3个水平,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脑梗死发生速度的相关因素,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估计检测出不同HRV水平的时间距脑梗死的中位发病时间。结果检索到32例患者首次脑梗死前符合要求的记录45份,检查时年龄70.0(62.5,74.5)岁。相应患者脑梗死后的记录22份。脑梗死前、后时域及频域法HRV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及基础病等因素后,低频与高频能量比(LF/HF)水平是唯一与脑梗死发生速度相关的指标(P=0.008),与高水平(LF/HF>3.0)相比,低水平(LF/HF<1.5)的HR为4.31(95%CI1.41~13.17),无脑梗死生存时间显著缩短(χ^(2)=12.79,P=0.002),分别为5.0(95%CI 2.7~7.2)年和1.7(95%CI0.7~2.8)年。结论24小时全程HRV指标LF/HF<1.5是老年人较快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心率变异性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超长时程动态心电监测在老年房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申伟娜 王银平 赵文娇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1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 探讨超长时程动态心电监测在老年房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河南省宝丰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接收的90例疑似房颤(临床表现为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等)的老年患者,入院时均采用超长时程动态心电监测30天心电数据,同... 目的 探讨超长时程动态心电监测在老年房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河南省宝丰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接收的90例疑似房颤(临床表现为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等)的老年患者,入院时均采用超长时程动态心电监测30天心电数据,同时在患者入院第1天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通过软件回放分析并对比超长时程动态心电监测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房颤事件的检出情况。结果 超长时程动态心电监测共检出房颤患者42例,检出率为46.67%(42/90);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房颤患者29例,检出率为32.22%(29/90),超长时程动态心电监测对老年房颤的检出率高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长时程动态心电监测20天、30天时房颤检出率高于监测3天、10天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长时程动态心电监测在老年房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明显提高房颤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超长时程动态心电监测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