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gnitive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Type 2 Diabetes
1
作者 Man Xu 《Journal of Geriatric Medicine》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of Elder hypertensive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gni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43 elderly hypertensives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diabe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of Elder hypertensive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gni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43 elderly hypertensives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diabetic group (59 cases) and non-diabetic group (84 cases). The difference of gener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biochemical parameters, carotid ultrasound, a neuropsychological Scales and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24hABPM)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ubjects were compared. Then, the two groups (diabetic group and non-diabetic group)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Mild cognitive dysfunction) subgroup (MMSE>26) and normal cognition subgroup (MMSE≤26),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MMSE scores, the difference of the parameters of ABPM between the two subgroups was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24hSBP, 24hPP, dSBP, dPP, nSBP, nPP, 24hSSD, dSSD, nSSD, 24hSCV, dSCV and nSCV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diabetic group (p<0.05). However, cognition was lower in the diabetic group.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circadian pattern of blood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4hSSD, dSSD, nSSD, 24hSCV, dSCV, nSCV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MCI subgroup than normal cognition subgroup in both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groups(p<0.05), and they we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scores of MMS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re -0.235,-0.246,-0.341,-0.158,-0.222,-0.238 (0.001≤P<0.05). Conclusion: The study showed that in the elderly with hypertension, th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were both higher in the diabetic group, and the cognition was lower instead. Whether or not with diabetes,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was always higher in the MCI subgroup.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dec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D cognitive DYSFUNCTION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diabetes hypertension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下载PDF
不同程度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特点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被引量:5
2
作者 郑澈 陈焕钊 +2 位作者 陈润生 林灿新 郑斌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3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特点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东凤华侨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血压等级标准分为Ⅰ级组、Ⅱ级组与Ⅲ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特点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东凤华侨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血压等级标准分为Ⅰ级组、Ⅱ级组与Ⅲ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动态心电血压记录仪将24 h动态血压准确记录下来,分析其变异特点,并比较三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Ⅱ级组、Ⅲ级组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血压曲线平均分布宽度(SD)、舒张压-动态血压曲线变异系数(CV)、收缩压-CV和收缩压-SD高于Ⅰ级组,Ⅲ级组高于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心肌梗死、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的心肌梗死、脑出血发生率高于Ⅰ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血压变异性指标是独立于血压的老年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血压变异性越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因此,应该在加强对血压分级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血压的变异性,针对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控制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24 h动态血压变异特点 心脑血管事件 脑出血 心肌梗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24小时动态血压特点 被引量:11
3
作者 廖美艳 黄伟 蒙应东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16期2434-2435,共2页
目的:研究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下高血压病伴冠心病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105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和72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单纯高血压病组75%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而高血压伴冠心病组86%昼夜节律消失(P&l... 目的:研究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下高血压病伴冠心病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105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和72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单纯高血压病组75%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而高血压伴冠心病组86%昼夜节律消失(P<0.05),高血压伴冠心病组88%出现晨峰,而单纯高血压病组70%出现晨峰(P<0.05)。结论:动态血压的变异性与高血压病伴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高血压病伴冠心病患者血压晨峰明显增加,昼夜节律消失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冠心病 24小时动态血压 昼夜节律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24h动态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情况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法 苏明兰 +1 位作者 张斌 李小珠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1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对高血压患者采用降压治疗后其24 h动态血压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 82例高血压患者,其中降压治疗后有39例高血压患者称为高压组,43例血压降至正常患者称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监察血压,观... 目的观察分析对高血压患者采用降压治疗后其24 h动态血压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 82例高血压患者,其中降压治疗后有39例高血压患者称为高压组,43例血压降至正常患者称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监察血压,观察两组患者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24 h脉压及日间、夜间情况,并记录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高压组患者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24 h脉压及日间、夜间动态血压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压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27例,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7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6258,P=0.0001<0.05)。结论高压患者较血压正常者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脉压是至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适度降压为其合理解决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24H动态血压 降压治疗 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24h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自测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治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5
5
作者 马松权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2期73-75,共3页
目的探究24 h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自测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120例)与实验组(120例),常规组采用24 ... 目的探究24 h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自测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120例)与实验组(120例),常规组采用24 h动脉血压监测,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家庭血压自测培训,比较两组的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结果实验组干预后的血压水平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血压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24 h平均收缩压(SBP)为(128.52±7.45)mm Hg,低于常规组(137.56±7.9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24 h平均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血压自测培训,便于在家中对血压进行监测,利于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改善血压变异性,值得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家庭血压自测 24H动态血压
下载PDF
120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孙灵 包国霞 +1 位作者 董卫芹 田丽金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9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120例高血压患者24h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分析。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选自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国际随机字母表法将120例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偶测血压,观察组给予24h... 目的探讨120例高血压患者24h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分析。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选自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国际随机字母表法将120例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偶测血压,观察组给予24h动态血压监测,对两组患者的监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24h动态血压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偶测血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呈现出舒张压、收缩压昼高夜低及两峰一谷的规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显著,相比较偶测血压准确度更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24H动态血压监测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权 左绍秀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2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CI发生情况分为无脑梗死组(n=41)与脑梗死组(n=19)。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24 h...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CI发生情况分为无脑梗死组(n=41)与脑梗死组(n=19)。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结果脑梗死组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ST段改变和T波改变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夜间心律失常、夜间ST改变患者比例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日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无脑梗死组,昼夜血压节律低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杓型血压类型患者比例显著低于无脑梗死组,反杓型血压类型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ACI患者较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昼夜血压升高、血压节律降低,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有助于发现患者血压和心电图的异常变化,有利于高血压人群中ACI的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动态心电图 24 h动态血压 高血压 急性脑梗死 昼夜血压节律
下载PDF
H型高血压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特点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叶卓华 陈永英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6期787-788,共2页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伴体位性低血压(OH)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特点。方法选取H型高血压患者90例,经卧位及立位3 min测量血压,分为OH组35例,非OH组55例,比较两组的24 h动态血压特点。结果两组的年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伴体位性低血压(OH)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特点。方法选取H型高血压患者90例,经卧位及立位3 min测量血压,分为OH组35例,非OH组55例,比较两组的24 h动态血压特点。结果两组的年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OH组的夜间平均舒张压、收缩压及夜间舒张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均显著高于非OH组(P<0.05);OH组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均显著高于非OH组(P<0.05);OH组的反杓型比例显著高于非OH组(P<0.05)。结论 H型高血压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血压变应性增高,存在夜间高血压,易发生于高龄患者,以反杓型血压昼夜节律为主,且心血管事件发生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动态血压 H型高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
下载PDF
膳食纤维摄入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彬 朱红英 +2 位作者 李文霞 汪小华 张志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26-130,共5页
目的 探讨膳食纤维摄入对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设计,收集患者3 d饮食日记以获得膳食纤维摄入量;跟踪至3个月时,记录24 h动态血压,分析获得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 目的 探讨膳食纤维摄入对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设计,收集患者3 d饮食日记以获得膳食纤维摄入量;跟踪至3个月时,记录24 h动态血压,分析获得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膳食纤维摄入对血压控制的预测作用。结果 获得166例患者的完整膳食营养摄入情况,其中获得148例患者的血压资料。回归分析显示,膳食纤维摄入对收缩压(OR=0.897,95%CI:0.839~0.960)有积极影响,且对收缩压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曲线下面积(AUC)=0.715,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76.9%]。膳食纤维摄入并未对舒张压产生积极的影响。结论 膳食纤维摄入对高血压人群的收缩压控制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但未能有效预测舒张压的控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膳食纤维摄入 预测价值 24 h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控制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联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唐海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3期34-36,56,共4页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水平、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2.40±11.44)mmHg、(79.38±4.87)mmHg,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天麻钩藤饮,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降低血压水平,有利于减轻患者症状,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降压药物 天麻钩藤饮 证候积分 不良反应 24H动态血压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轻、中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焕友 赵惟呈 +1 位作者 徐玉花 李淑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治疗轻、中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单用中药治疗上组单用西药卡托普利加倍他乐克,C组中西药联合应用;3组均在用药后3周和3个月分别观察心功能各项指示。结...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治疗轻、中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单用中药治疗上组单用西药卡托普利加倍他乐克,C组中西药联合应用;3组均在用药后3周和3个月分别观察心功能各项指示。结果:(1)心功能总有效率A组为72%,B组为86%,C组为94%。(2)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C组较A、B两组明显缩小(P<0.05)。(3)射血分数C组比A、B两组有显著提高(P<0.05)。(4)24h动态心电图C组室性早搏数比A、B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中药联合卡托普利加倍他乐克联合应用提高了轻、中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陈杰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16期24-26,共3页
目的探究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临床资料,均对其进行常规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设为对照组),动态心电图联... 目的探究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诊断中采用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临床资料,均对其进行常规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设为对照组),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设为观察组),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价值.结果金标准、观察组、对照组确诊真阳性依次为254例、234例、169例.观察组对各级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高(P<0.05).观察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以及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较高(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诊断时,采用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24H动态血压监测 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平板运动试验结合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倩 李祉丹 +2 位作者 王金丽 刘薇 祝晓鸥 《中国综合临床》 2012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及平板运动试验(TE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并对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平板运动试验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有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患者149例,在CAG前行DCG和TET检查,分析DCG及TET两种检查方法...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及平板运动试验(TE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并对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平板运动试验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有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患者149例,在CAG前行DCG和TET检查,分析DCG及TET两种检查方法各自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以及两者联合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并根据CAG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记录TET运动开始后第1分钟心率的增加量(△HR1min)及运动后收缩压(SBP)恢复等指标,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结果D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61.90%,特异性:为66.15%;TE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8.57%,特异性为70.77%;两者联合并联试验时敏感性为95.23%,特异性为55.38%,阳性预测值为73.39%,阴性预测值为90.00%;敏感性、阴性预测值较单独DCG、TET提高;两者联合串联试验时敏感性为52.38%,特异性为95.38%,阳性预测值为93.62%,阴性预测值为60.78%,特异性、阳性预测值较单独DCG、TET提高;冠心病患者男性比例高于非冠心病组[72例(85.71%)与35例(53.85%),χ^2=18.385,P〈0.01],收缩压恢复比异常增高[46.43%(39/84)与15.38%(10/65),χ^2=16.001,P〈0.01]。结论DCG与TET两者结合可提高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冠心病组患者运动后收缩压恢复延迟,该指标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辅助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4 h动态心电图 平板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造影 收缩压恢复比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韦汐 廖虹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166-1168,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4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对两组性别、年龄、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4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对两组性别、年龄、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血脂、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有晨峰现象的129例(MBPS组),发生率为31.1%,与非MBPS组相比较,MBPS组24h平均收缩压、脉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01)。②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相关(P<0.01),调整年龄后,男女MBPS发生率分别为28.5%,16.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05)。③不论男女,MBPS组的左室肥厚发生率、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24h平均心率、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均高于非MBPS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MBPS与BMI、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关联。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BPS与年龄、性别、心室重构、心律失常密切相关,MBPS患者有更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MBPS可能使清晨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24H动态血压 血压晨峰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奥美沙坦酯与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谢静 闵青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1819-1822,共4页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与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苯...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与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次,1次/d;氢氯噻嗪片,25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口服奥美沙坦酯片,20 mg/次,1次/d。氢氯噻嗪片用法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动态血压情况和血清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降压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血清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降低血清因子水平,对促进高血压患者病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沙坦酯 氨氯地平 氢氯噻嗪 高血压 24 h动态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