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群24h动态血压监测中清晨高血压与脑血管储备功能相关性
1
作者 李蕴 宋云红 梁玉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98-1702,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群24 h动态血压监测中清晨高血压与脑血管储备功能(CV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到济南市妇幼保健院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300例老年受试者,依据监测结果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158例为清晨血压升高的高... 目的研究老年人群24 h动态血压监测中清晨高血压与脑血管储备功能(CV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到济南市妇幼保健院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300例老年受试者,依据监测结果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158例为清晨血压升高的高血压患者,男88例,女70例,年龄(66.02±4.35)岁;B组74例为清晨血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男41例,女33例,年龄(65.42±4.42)岁;C组68例为血压正常者,男37例,女31例,年龄(65.77±4.38)岁。以两侧大脑中动脉屏气指数均值<0.69%为CVR减低,屏气指数均值≥0.69%为CVR正常,将300例受试者分为CVR降低组(52例)和CVR正常组(248例)。比较A、B、C 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CVR指标;比较CVR降低组、CVR正常组一般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采用F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300例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老年受试者,清晨血压升高的高血压患者158例,占52.67%;清晨血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74例,占24.67%;血压正常者68例,占22.67%。3组收缩压(24 h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晨峰指数:A组>B组>C组(均P<0.05);舒张压(24 h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A组>B组、C组(均P<0.05),B组、C组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VR:A组[(21.37±7.89)%]<B组[(25.58±8.14)%]<C组[(28.56±8.10)%](均P<0.05);屏气指数:A组[(0.89±0.23)%]<B组[(1.13±0.21)%]、C组[(1.20±0.24)%](均P<0.05),B组、C组屏气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动指数:A组[(1.49±0.36)]>B组[(1.15±0.31)]、C组[(1.06±0.29)](均P<0.05),B组、C组脉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R降低组年龄[(73.14±3.21)岁]、清晨收缩压[(132.42±9.64)mmHg](1 mmHg=0.133 kPa)、清晨舒张压[(68.85±6.59)mmHg]均高于CVR正常组[(64.28±4.36)岁、(121.58±7.26)mmHg、(65.36±7.23)mmHg](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均为CVR降低的影响因素(均P<0.05)。清晨收缩压与屏气指数呈负相关(P<0.05),与脉动指数呈正相关(P<0.05);清晨舒张压与屏气指数呈负相关(P<0.05),与脉动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群24 h动态血压监测中清晨高血压患者占比较大,清晨高血压患者CVR、屏气指数较低,脉动指数较高,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均与屏气指数呈负相关,与脉动指数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动态血压监测 清晨高血压 脑血管储备功能 屏气指数 脉动指数 清晨收缩压 清晨舒张压
下载PD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gnitive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Type 2 Diabetes
2
作者 Man Xu 《Journal of Geriatric Medicine》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of Elder hypertensive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gni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43 elderly hypertensives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diabe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of Elder hypertensive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gni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43 elderly hypertensives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diabetic group (59 cases) and non-diabetic group (84 cases). The difference of gener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biochemical parameters, carotid ultrasound, a neuropsychological Scales and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24hABPM)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ubjects were compared. Then, the two groups (diabetic group and non-diabetic group)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Mild cognitive dysfunction) subgroup (MMSE>26) and normal cognition subgroup (MMSE≤26),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MMSE scores, the difference of the parameters of ABPM between the two subgroups was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24hSBP, 24hPP, dSBP, dPP, nSBP, nPP, 24hSSD, dSSD, nSSD, 24hSCV, dSCV and nSCV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diabetic group (p<0.05). However, cognition was lower in the diabetic group.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circadian pattern of blood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4hSSD, dSSD, nSSD, 24hSCV, dSCV, nSCV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MCI subgroup than normal cognition subgroup in both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groups(p<0.05), and they we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scores of MMS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re -0.235,-0.246,-0.341,-0.158,-0.222,-0.238 (0.001≤P<0.05). Conclusion: The study showed that in the elderly with hypertension, th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were both higher in the diabetic group, and the cognition was lower instead. Whether or not with diabetes,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was always higher in the MCI subgroup.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dec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D cognitive DYSFUNCTION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diabetes hypertension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下载PDF
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3
作者 吕丹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9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延吉市医院心血管肾内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40例作为观察A组,单纯高血压患者40例作为观察B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延吉市医院心血管肾内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40例作为观察A组,单纯高血压患者40例作为观察B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比三组日夜血压水平、血压类型。结果:三组日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以及24 h收缩压比较,观察组A组>观察组B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日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以及24 h舒张压比较,观察组B组>观察组A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收缩压反杓型、舒张压反杓型占比高于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好,可明确患者昼夜血压节律,评估血压类型,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动态血压监测 老年高血压 心房颤动
下载PDF
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中青年新发高血压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4
作者 向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中青年新发高血压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中青年新发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血压检测,比较两...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中青年新发高血压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中青年新发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血压检测,比较两组24 h偶测血压、动态血压以及观察组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偶测血压、动态血压。结果:观察组偶测血压、24 h血压、白昼血压、夜间血压高于对照组,两组24 h血压、白昼血压、夜间血压均低于同组偶测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亚组(高血压Ⅰ级组、高血压Ⅱ级组、高血压Ⅲ级组)24 h血压、白昼血压、夜间血压均低于同组偶测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中青年新发高血压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较好,可帮助医师精确掌握患者整日血压变化,从而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动态血压监测 中青年 高血压
下载PDF
子痫前期产妇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与不同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谭玉冰 邹穗怡 +1 位作者 康娇仪 刘振燕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产妇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结果与不同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PE产妇为研究对象,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 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产妇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结果与不同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80例PE产妇为研究对象,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未出现APO(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APO),试验组出现APO,比较两组产妇的血压参数、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波动节律。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dSBP、dDBP、nSBP、nDBP、24h SBP、24h DBP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试验组产妇dDBPL、dSBPL、nDBPL、nSBPL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试验组产妇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夜间血压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研究发现,对PE产妇实施24hABPM,对评估不同妊娠结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动态血压监测 不良妊娠结局 血压负荷值
下载PDF
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周红梅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80-83,共4页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心肌缺血中的监测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北京航天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3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组,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22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为对照...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心肌缺血中的监测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北京航天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3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组,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22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及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昼夜收缩压(dSBP/nSBP)、昼夜舒张压(dDBP/nDBP)、昼夜心率(dHR/nHR)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下移幅度及心肌缺血阈变异性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心肌缺血患者的dSBP低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dHR、nSBP、nHR高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心肌缺血组患者dSBP、nSBP低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nHR高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心肌缺血组患者的dSBP、nSBP高于对照组有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心肌缺血组患者的dDBP、低于对照组无心肌缺血组患者,nSBP高于对照组无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昼、夜间的ST段下移持续时间、下移幅度及心肌缺血阈变异性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24 h动态血压监测联合应用可提高高血压心肌缺血诊断率,可同步观察患者心率、血压与心肌缺血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治高血压心肌缺血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24 h时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 心肌缺血
下载PDF
24 h血压动态监测仪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2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讨24 h血压动态检测仪应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6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24 h血压动态监测仪监测24 h血压、脉压。比较两组血压情况、脉压... 目的 探讨24 h血压动态检测仪应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6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24 h血压动态监测仪监测24 h血压、脉压。比较两组血压情况、脉压及脉压指数。结果 观察组夜间收缩压(SBP)(143.35±12.44)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137.50±11.35)mm Hg,白昼舒张压(DBP)(78.24±11.06)mm Hg、夜间DBP(76.18±9.33)mm Hg、24 h DBP(77.43±10.46)mm Hg、白昼平均动脉压(MAP)(100.17±9.33)mm Hg、24 h MAP(99.84±8.33)mm Hg低于对照组的(85.34±10.74)、(80.42±8.96)、(84.18±9.82)、(105.64±9.86)、(103.61±8.6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 SBP、白昼SBP、夜间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昼脉压、夜间脉压、24 h脉压、白昼脉压指数、夜间脉压指数、24 h脉压指数分别为(67.30±12.40)mm Hg、(67.36±12.39)mm Hg、(67.20±11.85)mm Hg、(0.47±0.06)、(0.48±0.06)、(0.47±0.07),均高于对照组的(60.22±10.81)mm Hg、(58.64±12.73)mm Hg、(59.36±10.77)mm Hg、(0.42±0.05)、(0.41±0.05)、(0.4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血压动态监测仪可动态观察患者的血压及脉压,其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冠心病 脉压 血压 24 h血压动态监测仪
下载PDF
24 h动态血压监测联合血清NT-proBNP、T-cadherin水平对子痫前期孕妇围生期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洁怡 史蓓 +1 位作者 杨优维 郑亚芹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联合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T-钙黏合素(T-cadherin)水平对子痫前期(PE)孕妇围生期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PE孕妇196例,根据围生期结局分为结局不良组128例、结局良好组68例。所有孕妇入组次日...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联合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T-钙黏合素(T-cadherin)水平对子痫前期(PE)孕妇围生期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PE孕妇196例,根据围生期结局分为结局不良组128例、结局良好组68例。所有孕妇入组次日,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集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检测血清NT-proBNP、T-cadherin。比较两组24 h动态血压参数及血清NT-proBNP、T-cadherin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E孕妇围生期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4 h动态血压参数及血清NT-proBNP、T-cadherin水平对PE孕妇围生期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结局不良组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SBP)及其负荷值和24 h、日间、夜间舒张压(DBP)及其负荷值以及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结局良好组(P均<0.05),而血清T-cadherin水平显著低于结局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夜间SBP负荷值、重度PE、血清NT-proBNP水平是PE孕妇围生期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T-cadherin水平则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夜间SBP负荷值及血清NT-proBNP、T-cadherin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PE孕妇围生期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9、0.666、0.687、0.921,夜间SBP负荷值及血清NT-proBNP、T-cadherin水平联合预测PE孕妇围生期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三者单独(P均<0.05)。结论PE孕妇围生期结局不良者夜间SBP负荷值和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血清T-cadherin水平显著降低;夜间SBP负荷值及血清NT-proBNP、T-cadherin水平对PE孕妇围生期结局不良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围生期结局 24 h动态血压监测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T-钙黏合素
下载PDF
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对24 h动态血压结果的影响
9
作者 潘玲玲 李晓东 杜晨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236-238,共3页
目的 分析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22:00~6:00)所得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有时间差的患者147例,进行ABPM后,根据时间差大小将患者分成三组,全体组(147例,时间... 目的 分析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22:00~6:00)所得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有时间差的患者147例,进行ABPM后,根据时间差大小将患者分成三组,全体组(147例,时间差>0h);2h组(70例,时间差≥2h);3h组(33例,时间差≥3h).分别获取三组患者实际作息及固定作息的白天血压平均值、夜间血压平均值、夜间血压下降率.分析不同患者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对所得24h动态血压参数的影响.结果 三组患者所得动态血压参数比较,白天血压平均值和夜间血压下降率在三组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h组夜间血压平均值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患者实际作息与固定作息存在时间差,尤其是时间差>3h的患者在监测后提供个体化的数据分析,可能对重视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动态血压监测 夜间血压下降率 实际作息 固定作息
下载PDF
膳食纤维摄入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彬 朱红英 +2 位作者 李文霞 汪小华 张志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26-130,共5页
目的 探讨膳食纤维摄入对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设计,收集患者3 d饮食日记以获得膳食纤维摄入量;跟踪至3个月时,记录24 h动态血压,分析获得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 目的 探讨膳食纤维摄入对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设计,收集患者3 d饮食日记以获得膳食纤维摄入量;跟踪至3个月时,记录24 h动态血压,分析获得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膳食纤维摄入对血压控制的预测作用。结果 获得166例患者的完整膳食营养摄入情况,其中获得148例患者的血压资料。回归分析显示,膳食纤维摄入对收缩压(OR=0.897,95%CI:0.839~0.960)有积极影响,且对收缩压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曲线下面积(AUC)=0.715,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76.9%]。膳食纤维摄入并未对舒张压产生积极的影响。结论 膳食纤维摄入对高血压人群的收缩压控制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但未能有效预测舒张压的控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膳食纤维摄入 预测价值 24 h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控制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的昼夜规律及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于雪芳 刘婷婷 +1 位作者 王广阔 李伦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规律及血压波动程度即变异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65例EH患者24 h动态血压(24 h ABPM)监测报告.将65例EH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大(LVH)30例,另一组为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规律及血压波动程度即变异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65例EH患者24 h动态血压(24 h ABPM)监测报告.将65例EH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大(LVH)30例,另一组为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大35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正常血压对照组.对下列参数进行分析:①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与舒张压(24 h DBP);②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与舒张压(dDBP);③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与舒张压(nDBP);④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与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⑤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与舒张压标准差(dDSD);⑥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和舒张压标准差(nDSD);⑦夜间/白昼平均收缩压比值(nSBP/dSBP)与舒张压比值(nDBP/dDBP).结果 高血压伴LVH组与正常对照组或高血压无LVH组比较,24 h各时间段的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昼夜(清醒/睡眠)规律性不明显,nSBP/dSBP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无LV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压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大多有较明显昼夜(清醒/睡眠)变化规律,血压变异性比较除白昼收缩压变异性有明显差异外,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不合并靶器官损害时,血压的变异性不显著,有明显昼夜规律性;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时,血压的变异性增大,无明显昼夜规律性,nSBP/dSBP比值明显增高.利用这些指标可评估高血压患者是否有靶器官损害,以便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变异性 昼夜规律 左室肥大
下载PDF
24h动态血压监测与家庭血压自测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鹿秀云 樊小农 王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4期44-47,52,共5页
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自测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可用于鉴别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与诊室血压相比,在诊断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夜间高血压等特殊类型高血压以及体位性低血压中... 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自测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可用于鉴别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与诊室血压相比,在诊断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夜间高血压等特殊类型高血压以及体位性低血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还可以预测靶器官的损害程度,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在评判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 h动态血压监测 家庭血诊压自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与血管超声在高龄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春红 王秀艳 +2 位作者 赵惠荣 刘晖 郭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22期2459-2462,共4页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管超声在高龄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开滦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97例高龄H型高血压或(和)伴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伴或伴CAS差异分成单纯的A组99...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管超声在高龄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开滦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97例高龄H型高血压或(和)伴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伴或伴CAS差异分成单纯的A组99例(高龄H型高血压)和B组98例(H型高血压合并CAS)。受试者均于分组前予以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管超声检测,比较2组患者24 h收缩压(24 hSBP)、24 h舒张压(24 hDBP)、24 h平均脉压(24 hPP)、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白昼脉压(dP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夜间脉压(nPP)水平,同时统计纤维斑块、纤维脂质斑块、坏死核心成分、钙化斑块等指标。结果①B组患者的24 hSBP、24 hPP、dSBP、dDBP、dPP、nPP水平为(133.45±14.59)、(55.07±12.06)、(135.97±15.65)、(80.16±10.09)、(56.33±13.35)、(54.09±12.98)mmHg,显著高于A组[(127.39±12.48)、(47.99±8.87)、(130.64±13.55)、(76.89±10.78)、(48.68±8.59)、(46.77±8.9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24 hDBP、nSBP、nDBP水平相比[(76.28±10.37)mmHg vs.(79.15±10.06)mmHg、(126.11±17.07)mmHg vs.(121.57±15.84)mmHg、(71.35±11.24)mmHg vs.(73.69±10.98)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的纤维斑块、纤维脂质斑块、坏死核心成分、钙化斑块等指标为(52.31±3.13)%、(15.34±3.01)%、(23.47±5.67)%、(17.64±3.35)%,均显著高于A组[(41.20±2.65)%、(12.34±2.58)%、(15.34±2.31)%、(9.12±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斑块体积相比[(161.54±53.48)mm 3 vs.(160.23±57.62)mm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管超声准确率97.96%、特异性90.86%稍高于24 h动态血压(87.39%、7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式敏感性比较(96.42%vs.8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管超声均可为高龄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血管超声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糖与全天血糖谱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冲 郑丽丽 +2 位作者 翟绍忠 卞华 高鑫 《中国临床医学》 2017年第4期554-559,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24 h尿糖与全天动态血糖波动和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24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血糖波动,计算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分析24 h尿糖与CGMS血糖波动参数和胰岛功能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24 h尿糖与全天动态血糖波动和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24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估血糖波动,计算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分析24 h尿糖与CGMS血糖波动参数和胰岛功能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肾糖阈(RT_G)为11.8 mmol/L,其中75%患者的RT_G升高(>10 mmol/L),24 h尿糖平均为30.54g。相关分析显示,24 h尿糖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MBG、空腹(餐前)血糖曲线下面积(AUC_2)、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AUC_1)、肾小球滤过率(eGFR)正相关,与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RT_G负相关,与病程、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血压、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胰岛β细胞1相分泌功能、HbA1c无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尿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从大到小分别为MAGE、MBG、FBG、eGFR、RT_G、AUC_2(β’分别为-0.668、0.437、0.148、0.116、-0.107、0.086;P<0.05)。结论: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肾糖阈升高。24 h尿糖排泄受血糖水平、动态血糖波动参数、eGFR、RT_G的影响,其中MAGE对24 h尿糖排泄影响最大。血糖波动可能是尿糖排泄减少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尿糖 肾糖阈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血糖波动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智 吴燕华 周航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86-1187,共2页
目的通过监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24 h动态血压,分析相关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将试验对象分为三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86例;单纯性高血压组,127例;正常对照组,83例。应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动... 目的通过监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24 h动态血压,分析相关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将试验对象分为三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86例;单纯性高血压组,127例;正常对照组,83例。应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动态血压及相关参数,并作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单纯性高血压患者高(P<0.05),其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增加(P<0.05),晨峰出现频率升高(P<0.05);单纯性高血压患者昼、夜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24小时血压负荷值均比血压正常组高(P<0.05)。结论监测和控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的动态血压,是减少并发症危险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冠心病 24小时动态血压
下载PDF
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针刺人迎穴为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1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阎琦 王舒 《现代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50-52,共3页
石学敏院士以中医"脑为元神之府"、"无风不作眩"等理论为基础,创立了以人迎等为主穴,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为主的治法的针刺方法治疗高血压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性的影响还有赖于... 石学敏院士以中医"脑为元神之府"、"无风不作眩"等理论为基础,创立了以人迎等为主穴,以"活血散风,平肝降逆"为主的治法的针刺方法治疗高血压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性的影响还有赖于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 pressuremonitoring,ABPM)进行监测。24ABPM能较准确地反映日常生活中昼夜的血压变化规律,对临床准确诊断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动态血压监测 人迎 高血压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价联合降压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章若涵 马小峰 周翠林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6期3506-3509,共4页
目的:运用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Monitoring of Blood Pressure,ABPM)评估两种联合降压方案:贝那普利加氨氯地平(以下称A+C组),贝那普利加氢氯噻嗪(以下称A+D组)的降压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高血压2级及以上患者共80人,随机分入... 目的:运用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Monitoring of Blood Pressure,ABPM)评估两种联合降压方案:贝那普利加氨氯地平(以下称A+C组),贝那普利加氢氯噻嗪(以下称A+D组)的降压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高血压2级及以上患者共80人,随机分入A+C组和A+D组,服药8周后,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估降压效果;结果:两种联合方案不但能明显降低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还能降低高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和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同时帮助恢复正常的"杓型曲线"。两组相比,A+C组在降低MBPS上具显著优势,在降压有效率及恢复正常的"杓型曲线"方面稍有优势,但不显著。结论:A+C和A+D联合降压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收缩压、舒张压、晨峰血压及BPV,帮助恢复正常的血压变化曲线,A+C组合可能在降压治疗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贝那普利 氨氯地平 氢氯噻嗪
下载PDF
不同程度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特点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澈 陈焕钊 +2 位作者 陈润生 林灿新 郑斌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3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特点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东凤华侨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血压等级标准分为Ⅰ级组、Ⅱ级组与Ⅲ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特点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东凤华侨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血压等级标准分为Ⅰ级组、Ⅱ级组与Ⅲ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动态心电血压记录仪将24 h动态血压准确记录下来,分析其变异特点,并比较三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Ⅱ级组、Ⅲ级组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血压曲线平均分布宽度(SD)、舒张压-动态血压曲线变异系数(CV)、收缩压-CV和收缩压-SD高于Ⅰ级组,Ⅲ级组高于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心肌梗死、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的心肌梗死、脑出血发生率高于Ⅰ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血压变异性指标是独立于血压的老年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血压变异性越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因此,应该在加强对血压分级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血压的变异性,针对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控制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24 h动态血压变异特点 心脑血管事件 脑出血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偶测血压与24h动态血压监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5
19
作者 虞春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偶测血压与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产科门诊新诊断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0例,分为初产妇组90例和经产妇组30例,进行偶测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将其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 目的:探讨偶测血压与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产科门诊新诊断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0例,分为初产妇组90例和经产妇组30例,进行偶测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将其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孕妇偶测血压中的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产妇组偶测血压的收缩压(SBP)及24 h动态血压均高于初产妇组(P<0.05~P<0.01);偶测血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率为100.0%,明显高于24 h动态血压的诊断率25.0%(P<0.01);初产妇组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检出率为12.22%,明显低于经产妇组的63.33%(P<0.01)。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能连续记录24 h血压的变化情况,与偶测血压相比,能更方便更真实地反映全天血压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及筛查中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偶测血压 动态血压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平均脉压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操 高美雯 +1 位作者 宋建平 刘志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 4h平均脉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将 5 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 -左室肥厚 (LVH)组和非LVH组 ,进行 2 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①两组 2 4h平均脉压 (PP)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偶测PP(...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 4h平均脉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将 5 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 -左室肥厚 (LVH)组和非LVH组 ,进行 2 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①两组 2 4h平均脉压 (PP)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偶测PP(P <0 .0 5 ) ,LVH组显著高于非LVH组 ;②两组 2 4h平均PP及偶测PP均与左室后壁厚度相对室壁厚度呈正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是导致左室肥厚的相关因素之一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脉压 左室肥厚 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